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时间:2021-11-10 17:33:52 200字

篇一:《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势预测分析》

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势预测分析

2016年经济增速或持续探底

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长6.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宏观经济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因为经济增速低于7%,市场对未来宏观经济及政策走势关注颇多。

对于全年的经济增速,民生宏观的一份研报称2015年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多研究机构发布的预测也低于7%,如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预测增速是6.9%,穆迪的预测增速仅为6.8%。

民生宏观的研究报告还称,从以往4次下调目标的历史来看,如果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一定会导致增长目标下调,比如1998和2014年。从历史经验推断,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恰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按照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据此推算2016年至2020年间年均经济增速底线是6.5%。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则进一步测算称,如果今年增长6.9%,要实现2020年翻番,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6.543%;如果今年能实现7%的增长,平均增速则是6.523%。

实际上,2016年所面临的增长环境不容乐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出口和投资尤为乏力: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负增长8.1%,与目标值差距14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2%,比上年同期减少5.7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自2001年以来的新低。而两驾“马车”短期内均未看到回升的可能。 11月30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实体经济还要调整,尤其是前几年,总体将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十三五’时期前两年2016、2017年恐怕还会比较艰苦,因为还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他说。

政策取向:宽财政+稳货币

“2016年稳增长的压力犹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坚持以往的基调。”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记者表示。此前三年,由于经济下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2016年政策搭配上还将呈现“宽财政+稳货币”的态势。

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存款利率已经完成市场化改革,且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同时CPI和PPI处于低位运行,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市场预计降息的次数在1-2次之间。

降准则有更大的空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还维持在17.5%的高位,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必须充分降准。

民生宏观的一份研报称,2015年货币政策是绝对的主角,但2016年由于融资成本降低,同时通胀掣肘货币宽松,因此2016年货币政策可能逐步退居配角,政策重心将转向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多是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创造条件。”谢亚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由于财政收入增速降低甚至负增长,财政收支的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在此情况下,财政赤字率必将扩大,以应对收支压力和稳增长的压力。按照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的赤字率是2.3%,离3%的赤字率红线还有0.7%的差值。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月初表示:“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外界则解读称未来财政赤字率有突破3%的可能。{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赤字率不扩大不行,至少扩大到2.5%,激进的财政政策应该扩展到2.7%。”朱振鑫对记者表示,“同时政策性金融债和置换债券将增大规模。”

置换债券方面,财政部今年安排了3.2万亿的置换债券,而今年到期的政府债务为1.86万亿(2013年审计数据)。根据当年的审计数据,2016年到期的政府债务规模1.26万亿,但是加上2013年新增债务及债务甄别时的调整数据,这一规模将明显提高,市场预计置换规模至少将在3.2万亿以上。{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具体数据上,中国人民大学预计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6.6%,比其预计的2015年增速进一步下滑0.3个百分点;中金公司则预计6.8%,比其预计的2015年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穆迪预计2016年经济增速只有6.3%。

供给侧改革或成重点

“实际上,光从传统需求端刺激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十三五’期间更应该从供给端着力。”谢亚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传统的“需求管理”,主要指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提振经济。这一度是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而“供给管理”,则是通过解除对人口、制度、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称,在民间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财科所贾康等人曾成立新供给学派,致力用供给学理论促进可持续发展。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日撰文指出,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

“注意力放在需求侧刺激上,很可能错过减产能、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刘世锦在文中写道,“在这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

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中央高层在多个会议上都强调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市场理解为,供给侧改革很可能纳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增加要素(劳动、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数量或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刘世锦撰文称,供给侧改革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供给侧的宏观调整可以采取减税等措施。但刘世锦认为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打通要素流动通道,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他提出诸多具体措施,如对减产能要采取果断管用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等。

篇二:《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

摘要: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微观主体活力有所释放。然而,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如产业结构矛盾凸显,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等。同时,2016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也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复杂影响。但是,我国仍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预计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6.5%左右,实际经济增速略低于7%左右的潜在增长率。破解当前经济困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二是继续注重“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平衡。

关键词:宏观经济 低通胀 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宏观调控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应改变“多个宏观调控目标、多项调控政策”并行的局面,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加大改革力度,激活市场活力,实现增加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双轮驱动。

一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下行、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总体平稳的势头。{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5年,针对需求不足问题,不断推出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包,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环节税,完善出口退税和贸易便利化。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实体融资成本过高,自2014年11月以来,五次降息、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和财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存量债务置换,出台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续贷政策,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对地方政府懒政进行问责,加强督导检查和简政放权,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这些举措初步遏制了经济明显持续下行的趋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2%。消费需求基本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8.0%,保持了较快增长。进口、出口分别下降15.3%和1.9%,但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分别为-4.2%和-0.7%。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同比减少16万人,已经完成全年预期目标,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54万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物价温和回升,CPI上涨

1.4%,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7.3%,上年同期为下跌0.3%。

(二)经济结构调整亮点纷呈,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一是服务业主导趋势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同比提高

2.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高技术产业增长10.4%,比整体工业增速高出4.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的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8.4%,比资本

形成高出15个百分点。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迅猛增长,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经济发展进一步惠及居民。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2%,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

(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微观主体活力不断被释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取消、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商事制度不断完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民间资本准入门槛,5家民营银行获批营业。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决定资金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价格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政府定价目录大幅度减少。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类条目大幅度减少50%,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实现网上备案。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有利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周期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一)产业结构矛盾凸显

受外需持续低迷、前期产能扩张过快、国内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后需求结构从以用、住、行为主开始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等因素影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煤炭等重化工业出现相对过剩,有的甚至绝对过剩。电信、金融、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领域被垄断和管制,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导致这些领域供给严重不足,价格过高。

(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

经过十余年高增长后,我国房屋存量已大幅度增加,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05套,基本达到饱和点。房地产在建规模仍然较大,住房空置面积较多。与此同时,随着劳动人口减少和城镇化速度减慢,新增的有效需求减少,2013年当年近1300万套的销售量基本是房地产需求的年度高峰值,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趋势性下跌和周期性减速的双重调整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5年,考虑到2014年已经开始调整,房地产低迷至少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三)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

过去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产能投资。地方政府融资配合我国的财政支出,也放大了财政政策的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也加大了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累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底增至24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融资的不断规范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使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减慢,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支出等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四)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较快,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较大,税收负担加重。自2014年8月开始,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角债增加,严重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生产经营活动。

(五)潜在经济风险显性化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股市、汇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地方政府积累的大量债务需要置换,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任务艰巨。{201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

(六)需求管理政策效果减弱

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的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偏好提高,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波动不能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货币政策效应明显减小。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债务负担加重,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投资乘数减少。

上述问题表明,我国制造业投资下行的趋势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周期没有结束、工业生产下行的势头没有止住,经济下行态势仍在延续。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边际效果逐步减弱,依靠扩张性政策刺激难以扭转经济下行的势头。

三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中性偏差

2016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继续向纵深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复杂影响。

(一)世界经济仍将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

篇三:《2016金融硕士重难点货币政策》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6金融硕士重难点解析: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1. 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 货币政策包括:⑴政策目标;⑵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⑶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1.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

2.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目标。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三、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1.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2. 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

⑴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 ⑵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

⑶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四、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

1.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践说明,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稳定币值——无论是否有明文的规定——都是货币政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回溯历史,也无不如此。

2. 不过,虽都强调稳定币值,但却实际有不同的方针:

⑴力求保持币值的稳定;

⑵维持低通货膨胀率;

⑶对高通货膨胀率无可奈何之下把增长与就业摆在首位,等等。

3. 第三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罕见;虽然没有稳住货币,但通常都有反通货膨胀的纲领。前两种情况是否都可纳入把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的范围之内。

五、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

“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

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 1 页 共 1 页

篇四:《2016届政治一轮复习讲财政》

五莲一中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基本义务。近几年高考加大了考查力度。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联系我国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分析财政在新常态背景下,在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考点梳理】一、国家财政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列出第一框题的知识体系

(一)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是什么?(注意问题,简明扼要): (1)

(2) (3)

2、财政收入:重点突破

财政收入要从哪些方面去把握?请你提出问题。 (1) (2) (3) (4) 三、【典例示范】

材料 近5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

(1)经济信息: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1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影响:①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集中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提高,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 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要从哪些方面去把握?请你提出问题。

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重点突破) (1)关系内容

(2)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三、【高考典例示范】(看5.3)

二、财政作用

财政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1、

材料:国务院办公厅8月2日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体现了国家防止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政策意图。 2、 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难以获得较高利润,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