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的文章

时间:2021-11-10 16:28:00 400字

篇一:《关于上海的作文1400字》

关于上海的作文1400字 上海之旅 “啊!——”“哇!——” 我的耳朵里只剩下大家争先恐后地尖叫声,目光所及,是上海东方明珠空中90米高的飞车穿梭。飞车时不时前倾,时不时后仰,时不时转体,我使出吃奶的劲喊叫着,有点歇斯底里了。还好,那一天光线有些暗淡,看不清周围的景色。如果在灯光明媚的白天,我被悬倒在空中,我敢肯定,我会被吓傻的。 不只是“空中飞车”让我恐惧,“空廊漫步”也惊出我一身冷汗。 空廊漫步是指人在200多米的悬空玻璃上走。你若是向下看,即使没有恐高症也够刺渐的.尤其是在灯火通明的晚上上,云中漫步,如人人间仙境。 东方明珠的一楼是历史博物馆,你可以在这里了解上海全部的历史。进去后,一层是上海的车史,知名度很高的“上海大众”就从此享誉全国。二楼有一大片的茅草屋和一些用蜡做的人。有卖茶、卖盐和卖醋的,还有卖棉花的。那时候是用纺纱机织布机织布的,可真不方便啊。没有卖这卖那的,没有纺纱织布的,我们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吗?先人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呀!现代人

可舒服多了,我们更应该珍惜读书的大好时光,珍惜这发达的科技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呀! 东方明珠没办法将全部科技成果展现出来。要想看到更全面更奇妙的科技成果,我想你还是应该去上海科技馆吧。 来到科技馆门口,你首先会被它那奇特的外形所震撼。它是由三个巨大的球体构成的球状建筑。进了大门,一楼是机器人的世界,不禁让我感叹:上海的科技可真是发达啊!上海人真是聪明啊,我要有这些知识该多好啊! 比较有趣的是三楼的人与健康中的“食物的旅行。”为了“旅行”一次,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轮到我们一家四口。坐在圆圆的桔子型小车中,戴着三维眼睛,我们来到了一张超大人脸前。突然传来一声“你们是好吃的吗?我喜欢你们,来吧!”随着声音的消失,我们被一张大嘴吞了下去。进入大嘴后,我们好像立刻缩小了,极大的咽喉闪烁着红光对我们说:“你们来了,下面要到食道里了,做好准备。”之后,我们通过了食道,到达了分泌消化液和初步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的胃,被搅拌均匀后送入了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十二指肠进行再次分解和搅拌。随后被送到了专门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小肠,当营养元素被吸收的差不多时,被踢入了只吸收水分的大肠。大肠几乎把我们的水分吸收干了,当我们变得很干燥时,就被直肠费力地赶了出来。 经过食物之旅,我终于知道了人为什么要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平时总觉得大人们唠叨,就是不信,现在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 走出了上海科技馆,漫步外滩,远眺黄浦江两岸,万家灯火,美不胜收。明天早上,我们全家就要结束这上海之旅了,大家都有点恋恋不舍。我禁不住对着黄浦江大声呼喊,上海真是太大了;妈妈在一旁感叹,上海真是太美了;姐姐尖叫着,上海真是科技太发达了:爸爸仍然是一脸深沉的样子,怪不得2010年的世博会在这儿举行呢。全家像在说群口相声。 短暂的上海之旅就要在惊叫和惊叹声中结束了,我紧紧地抱住妈妈,国庆假日选择上海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啊!看我吹捧妈妈,老爸在一边有点不高兴的样子,我赶紧跑过去,谢谢老爸,您真是独具慧眼啊!老爸一下子喜笑颜开。姐姐说,怎么不谢我呀?我不带着你,你可能就丢在上海滩了。是的,我也要谢谢姐姐,要不然,好吃的东西就要剩下喽! 其实,我最要感谢的是上海带给我美丽的震撼。我在心里祈祷,上海世博会早日到来吧,那一天,上海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要开始他们美丽的上海之旅,那一天,他们会惊叹地发现,中国不比他们的国家差,中国人有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篇二:《我眼中的上海》

去年年底去上海的时候背着红色的皮包,塞了口香糖,钱包,手机,纸笔,还有一本陈乃珊的《上海Lady》,鼓鼓囊囊。那书是几年前就买的了,都没怎么细看。当初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只因为封面上穿着绿色旗袍的女人十分美丽,微微地笑,笑得风情万种。上海是个太有名气的城市了,我慕名而去,不但之前做了些功课,更乐意把书带在身边好打发飞机上的无聊时光。

东方航空,我的座位靠走道,身边坐了一对母子。小男孩靠着窗户约七八岁,头发柔软富有光泽,脸蛋粉嫩。坐得不安分了,便叫“Dad, Dad”。斜前方一个戴眼镜的中国男人转过脸来看着他用英文说,乖,宝贝,听妈妈的话。他随即用上海话与我身边的女人对话,吴侬软语。我转头去问她,需不需要我和她先生调个座位。她环着棕色的披肩,大波浪的发尾雍容地躺在上面,她对我说,不用了,先生带着另一个儿子坐在前面。她对我说话时语调抒缓,并报以微笑,嘴很宽大,笑容却温暖。

男孩用英文问妈妈这世界上有几家航空公司,我们澳大利亚的航空是不是很大。妈妈显然招架不住了,便从容地用上海话去回答。当时我正捧着书读到上海名媛这一节,里面极尽描写上海上流社会的女人头脑,文化如何好,让我内心羡慕又向往。再看身边的这位母亲,气质也很优雅。

在上海呆了五天。书里多次提到的百乐门舞厅,我去看了。电视上的百乐门坐落在一个十字街口,是有气势的,繁华的,热闹的。可当我在马路对面,在熙攘地人群中望着它,却从心底浮出一丝苍凉。历经岁月,它是没落了,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什么表情地看着身边拔地而起的楼群。下午时分舞客稀少,陈旧的大厅显得寂廖,隐隐听到楼上传来一支不新不旧的舞曲。旋转而上楼梯,扶手栏杆是黯淡了的金色。顺着走上去,墙上挂着旧时影星的黑白照片,倒让搂道这不大的地方熠熠生辉。周旋俏丽,阮玲玉凄美,还有白光,媚眼如丝。暗红的绒布从我眼前的墙上垂下来,好似一块幕帘,把流逝的时间挡在外面。

夜晚站在徐家汇的天桥上向下看,交通高峰时的车子连成一条巨大的龙,通体明亮,十分壮观。不夜的天空下,灯火辉煌,这座城市如一丛繁盛的玫瑰,怒放。

从上海回来,若得若失。虽然标志性的高大建筑美伦美奂,却挤得黄浦江面不自在了。那些老旧的弄堂像危房一样在大路的角落留下,就像崭新的球鞋上分明系着根脏兮兮的鞋带,终究还是失了些风味。

出国的时候带了本王安忆的《长恨歌》,又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故事,知道它还被拍成了电影,应该会好看。十一个小时的航程我没有合眼,一口气读完了。飞机着地的颠簸把我带回现实,再听到英文对话,我竟呆呆地愣了一下,十分陌生。

王琦瑶是个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很美。书里没有描写她的眼她的口是怎么样的美,但我从她生命中接踵遇见的男人就可以知道了。她不张扬,那魅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即使是在安安静静的艾丽丝公寓里,那样的屋檐是因为她而有光彩的。四十年了,从上海小姐,到官员的情妇,到普通的母亲,读到她晚年还坠入一场忘年的爱恋时,我有些替她担心了。她的脸应该是有皱纹的,胸部也失了弹性,她明明知道让那个年轻人迷恋的是旧上海华丽的气息而不是衰老的身体,却控制不了的陷入了。因为恍恍惚惚她也愿意回到那样的时光,在她的心里,那样的上海才是真正的上海,她愿意归属。

怀旧的Party,夜夜举行。舞步旋转,招来了许多好奇的人,也招来了王琦瑶的杀身之祸。当清晨的鸽子再次低低地飞过弄堂的窗外,只留下一串咕咕地叫声。

书里堆砌了大量的描写,开始我读得有些涩了,但到后来却舍不得合上。我不去想王琦瑶的爱情,她最爱的男人到底是哪个呢。我只觉得她最深的情愫是缘于上海这座城市。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她仍自顾自地制造假象,去追寻流逝的光景。却不知各样的变迁,早让上海改了模样。

不知为何,我想起了陈淑桦的《滚滚红尘》,“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历史翻云覆雨的手从上海的上空抚过,那些以往那湿润的紧紧依贴着土地的沙粒已被吹干,一碰,便随风飘散了。

想起在上海时叫的那辆出租车,我对师傅说,去百乐门。下车却发现是百乐门大酒店,问了人才知道要再走一段。这座城市的标志已经变了,文化也在改变,飞机上男孩子的英语应该会比上海话更流利吧。

《长恨歌》就放在手边,银灰色封面倒有些像上海被污染的天空。

想来有些好笑,大概只有像我这样的匆匆过客才会因了书想了解过时的风景,却不知这只是旅人的后知后觉,关于上海。

篇三:《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写作 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l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l 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老师都有按步骤给同学们分析过,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够按这个思路来看材料,是不是觉得可以写作的角度更加广泛了呢?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

可用素材推荐:

1、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分析】“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唯”字特别重要。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么,还需要什么东西才能使得人生有滋有味?——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

2、林徽因——具有坚强精神的“小女人”。{关于上海的文章}.

3、沈从文——坚守内心的“桃花源”,创作流水般的“湘西情歌”。

总的来说,只要同学们能够准确审题,做到不偏题,并能够眼观社会,发掘人性,从情感性、思辨性入手写出材料蕴含的深意,做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就能够写出非常好的考场作文。

上海作文材料: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范文: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范文:

女汉子:刚柔并济,内心和谐

古老的传统崇尚男子要坚硬如磐石,而女子应柔情似水。孰不知,正如材料所言,人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不管男女,坚与柔,共存于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内心的刚与柔有效地为我们所用,塑造出和谐的内心。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我提倡做一个刚柔并济,内心和谐的女汉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传统的性别角色发生改变甚至模糊化。“女汉子”在内在方面应注重修炼“汉子”的“神”,即有独立的精神、坚强的内心、大度的气质,即“坚硬”的一面。同时,又要具备一颗善解人意和温柔的心,在“形”方面,不忘记自己是女性角色,刚柔并济,软硬兼备,相得益彰,这样才会不忘初心,内心和谐,人见人爱。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名垂青史的“女汉子”,如花木兰、武则天、穆桂英等等。每每提到这些“女汉子”,我想我们的内心不会不涌起赞叹与崇敬。但在众多“女汉子”中,杀气、勇猛给我们的印象更多,因此,我更喜欢木兰。木兰是“美少女战士”,表现了巾帼英雄的本色,而她也是一个好女儿,对父亲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善于理解当时家庭的困境,重视家庭的温暖。驰骋疆场荣归故里时,她不忘自己是女儿身,婉拒功名,她尊重了自己的内心,该刚时刚,该柔时柔,兼容并包。

我们还看得到另一种“女汉子”,她们表面柔弱,但内心里,却有一根“东西南北风”都吹不断的精神脊梁,使他们伫立在我们的视野中,不动不摇。比如林徽因,“形”方面,她文文弱弱一体态,具有着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但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即便因多年结核病,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她也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呼吁文物保护,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陈词呐喊,殚精竭力。林徽因,因美丽温柔与顽强实现建筑家的才华而流芳百世。

一个美丽的女子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美丽温柔,那么这种美丽温柔难免单薄并苍白;一个女子如果只懂得在生活的洪流中战斗,那又与男子何异?确实,女子的身份,要扮演好,确实不容易。

女权时代,“女汉子”时代,我觉得我们对女子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偏差。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有记者街头采访“你妈逼你相亲了吗?”遭遇一位扛着水桶的“女汉子”的神回复“你觉得我需要男朋友吗?”。一时间,这位扛水桶女汉子在网上收获无数点赞。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女汉子”中的“战斗机”“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这样演变下去,这个社会就太剑拔弩张了,将造就更多不可一世的女子,还有什么内心和谐可言?

正如老鹰也有栖息柳枝的时候,消毒用的酒精并非越浓越好,最有效的浓度,应调得柔和些,渗透进去,效果才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是刚柔并济,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事态下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这样才能尊崇内心和谐。

尤其是一个“女汉子”,仅有刚的生活,极乏温情,难免让人望而生畏;仅有柔的生活,也只能沦为不曾向前而碌碌无为的一生,唯有刚柔并济,让刚与柔完美调和后的生活才能在风雨中冲破重围,看见绚烂的彩虹。“我想成为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让我们谨记三毛的这句箴言,让内心和谐,做一个坚柔并济有至高智慧的“女汉子”。

坚硬的科学与柔软的人文

人们总以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科学家们、各专业研究者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仅是板上钉钉的律条、坚硬如石的真理。殊不知,世间除了坚硬的科学理性,还有一些东西不可缺失。老子所说的

人生“大成”与“大盈”,还有些“缺”和“冲”需要填补。

爱因斯坦曾说:“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严与幸福。”鲁迅亦称“若举世唯科学是从,则人生将归于枯寂。”仅仅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追求理性,人类社会终将如同冬日树木,仅剩枯槁的枝条;人生的滋味也将苍白如纸,无甚色彩。那么,究竟添些什么能使世间枯木再逢春、纸上空白再生色呢?

就像一具刚强的躯壳,科学将人们引入真理与思辨的殿堂后,就正襟危坐,雍容弘大却又冰冷艰涩。而人文情感,则是一股股暖流,穿透了寒冷彻骨的深潭,到达尘世抚慰人心;又是一枝枝藤蔓,萦绕着科学殿堂的冰冷墙板,生出绿色的希望之花。它使人生瞬息间活色生香,也给人们带来暖意。人终其一生不懈地追求的,应是坚硬的知识理性与柔软的人文情感之兼容并济,达到人生的“大成”与“大盈”。

所以哲学家罗素会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深情,是支配他一生单纯而强烈的情感。人生中,既应追求坚硬的知识理性,亦不可放弃柔软的人文情感。古今中外之大成者,概莫能外。假若张衡一生专注地震仪而无暇他顾,那么《二京赋》的华篇便永寂太古;假若钱钟书仅埋首浩瀚书堆专研学问,那么《围城》之嬉笑怒骂趣味横生便不为我辈所识。达芬奇的奇妙画笔下,除了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还有神秘的蒙娜丽莎;爱因斯坦的超人大脑中,除了枯燥的物理公式,还有美妙的乐谱。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不只是单调无味的科学知识拼凑体,而是充满了丰富多姿的色彩与情感。

我们夜观天象,看到的不应只是五行北斗等天体的运转,还可体会老杜发自肺腑的“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感喟。我们仰望星空,除了探索霍金“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仍可想象缪塞眼中的星星是如何为夜的外套悬上“一滴银色的伤心泪珠”。

身披科学理性的坚锐,心持人文情感的柔软,人生之路,既漫且长。

篇四:《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8篇)》

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8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01、温柔与倔强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也许每个人都是双重的性格,有活泼有感伤,有温柔有倔强。

一个人内心是需要坚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当代,风情万种的林黛玉本就难以生存,薛宝钗那样雷厉风行的人才可以独当一面。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竞争不断压力不减,你不坚强,脆弱根本没人管。受了委屈,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工作的不顺利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外面不会有人宠你照顾你,这个时候不坚强,不让自己变得坚硬起来,便只有淘汰的份,即使淘汰,也不会有人给你半分怜悯半分同情,在这个社会,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都市里的生活与竞争,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承受的极限,前段时间往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说,不管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明日醒来世界依然车水马龙。没人管你背后的辛酸与无辜,没人会管你内心的挣扎与无助。在此种境地,你不坚强,脆弱给谁看?哭几声是不是一起哦饿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不可能,这个社会,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坚强的人们的存在,才日益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一个人坚强的久了,生活似乎慢慢就会演变成一种机械化,机械的上班,搭乘公交地铁,下班回家,吃饭,睡觉,一切索然无味,寡淡的几乎将人逼疯。这个时候,你还会因为听到一首好歌感动的热泪盈眶吗?你还会跟着电影里主人公命运的起承转折或哭或笑吗?上班的路上看到活泼的小学生们蹦蹦跳跳的手拉着手上学,还会不自觉的露出欣慰爱怜的微笑吗?如果你还会,说明你内心还温柔着,你的生活没有被这种所谓的都市规则彻底掩盖。因为温柔,会为一只猫感动,会为一只鸟驻足,辛苦繁杂的生活过后,偶尔还能享受生活的浪漫,于是一切就不会只是枯燥无聊,会发现这个世界是有童话存在的。

每个人都想尽力过得好,开心一点,无忧无虑一点,单纯一点。无所谓温柔也无所谓倔强,一个人呆着时,听点音乐打发一下时间,悠扬的旋律缓缓围绕自己,投入整个身心去感受去体会音乐里的世界。静静的感受自己的世界,与朋友聚在一起时,跟着大家伙起哄热闹叫嚣,仿佛生命就在于这样疯狂的折腾,乐此不疲。

从朋友那里听过这样一句话,说,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泪流满面是因为内心还温柔,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依然倔强。对于这以后遥远的未知的生活,我们温柔的倔强。

02、半夜沉思

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

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

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

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03、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04、刚柔相济

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

太过强硬的人往往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恪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会如一堵围墙一般隔绝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的强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终会如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

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的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

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

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

05、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06、刚柔并济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