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时间:2021-11-10 15:49:34 600字

篇一:《小学作文:我学会了吹葫芦丝》

我学会了吹葫芦丝

在生活中,我们脚下的路都是坎坷不平的,但我们仍要勇往直前,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样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就能更加坚强地成长。

一片雪花无声无息地落在了我的手背上,现在正是寒假期间,作业早早的写完了,我正在去姥爷家的路上,而这次,我的目标就是向姥爷拜师学艺,掌握姥爷最拿手的??葫芦丝。

刚到姥爷家门口,优美的旋律就飘进了我的耳朵里,没错,是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看来姥爷又在吹葫芦丝了。曲子吹奏完毕,我才轻轻的敲门,姥爷高兴地把我迎进屋里。“姥爷,快教我吹葫芦丝吧!”姥爷很吃惊,继而又笑了,“你呀,干什么事都那么急,好吧,我这就教你。”

姥爷给了我一个葫芦丝,自己也拿了一个,开始教我葫芦丝的音符指法。“用左手大拇指按住高音孔、食指按住一孔、中指按住二孔、无名指……我仔细地听着姥爷讲每一个要点,然后就拿起葫芦丝试着按音孔。但是,由于我的动作不对,宽大的葫芦丝在我干瘦的手里显得十分笨重,任凭我怎么摆弄也无法用手指把音孔堵上,还险些把葫芦丝摔在地上。姥爷看我这么着急,便来告诉我:“葫芦丝的音孔要用指腹按严,手指的前两个关节玉葫芦丝保持平行,这样就行了。”听了老爷的指点,我又试着把葫芦丝举在胸前,用手指按住音孔。果然,我成功按住了所有的音孔,并顺藤摸瓜掌握了所有音符的基本指法。

“那好,既然知道了指法和其相对应的音符,你就先看着乐谱试着把这首入门级别的《婚誓》吹下来吧。记住,要在背好谱子的基础上先练习用指法把曲子连起来,再吹就会好听得多的。”我满怀信心的接受了这一任务,坐在窗前,开始学习这首曲子。背下了谱子,熟练掌握了指法韵律后,我信心十足的吹起了这首《婚誓》。

勉强把曲子吹下来后,姥爷对我大加赞赏。但我不满足,又开始练习这首曲子。几遍下来,我的胳膊由于举得太久而酸疼,嘴巴也又干又酸,停下喝了一杯水,我又继续投入练习。

一天下来,我已经把这首葫芦丝曲吹得十分熟练了。我也明白了不管学习什么,总会遇到困难,而克服困难继续努力就是一点成长的经验。只有克服困难,我们才能学会努力,学会勇敢。

篇二:《学习葫芦丝有感》

学习葫芦丝有感

对音乐我算是一个“音盲” ,从小就很少接触音乐,是个十足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办法去弥补这一缺陷,但是我很想去享受音乐去感受她独特迷人的魅力。班级里有一个琵琶特长生,当她弹琵琶时我被震撼了,由此更希望有机会接触相关的东西, 于是选择中国音乐史这门公选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得以见一面中国名族乐器的美貌。

要欣赏中国名族乐器的魅力必然要先了解相关的中国名族乐器的知识。中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以及大量的器乐曲。歌唱、舞蹈以及民间婚丧喜庆、风俗节日的活动中,器乐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为人民所喜爱。现一般流行有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鼓等,是代表着中华音乐文化的传统乐器。

在众多的乐器中,我选择了学习葫芦丝,不可否认的因素是它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同时,葫芦丝的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特别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葫芦丝上面的“韵”字很有韵味。与其他中国民族乐器一样,葫芦丝也有着其独特的音色,葫芦丝音色为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

柔,是葫芦丝音色的最主要特征,可以理解为温柔、柔和、不刺耳。音色柔,也是纯傣味葫芦丝的标准。(某些地区制作的葫芦丝的音色清脆、冷硬,听久了剌耳,不耐听。)

飘,指声音轻飘,象风中起舞的绸缎,是葫芦丝音色的一大特点。

甜,可以理解为清甜,如清泉甘甜有味。小调葫芦丝音色易体会到音色的甜。(有的葫芦丝声音也柔也厚,但干扁无味)

润,如同玉石的润色,如同青翠的竹杆,意味着有生命力。又如同雨后竹林润润的空气,弥漫着竹子的清香。

细腻,指不粗糙,就象傣家人含蓄的情感。(质感粗糙,则显太土气) 饱满,如同色彩的饱和度高,或重彩风格,或指主管发声效率高。 质朴,指具用乡村色彩或原生态。音色质朴,则更具傣家韵味。

葫芦丝因在我国名族乐器大花园中,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据说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

新社会的幸福。被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所感动着。

从开学到现在,学习葫芦丝也快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的关于葫芦丝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练习曲子,演奏中我选择了《知道不知道》和《婚誓》这两首曲子,一方面是这两首曲子于初学者较容易学习,另一方面是葫芦丝演奏这两首歌曲时非常动听。

最初听到《知道不知道》是刘若英随意散漫的清唱,“那天的云是否都已料到/所以脚步才轻巧/以免打扰到/我们的时光/因为注定那么少。” “风吹着白云飘/你到哪里去了/想你的时候/抬头微笑/你知道不知道?” 这样天籁般得声音,如此的清澈干净,顿时便吸引了我。

学习葫芦丝并不如想象的容易,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最简单的,不用任何技巧,但是在我学习之前,我对乐谱都不熟,没有任何乐感,直接导致我的难度加大,它要求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坚 持练习。

另一首是《婚誓》,这首歌曲我之前并没有接触,是同学推荐给我的,听了之后觉得很不错,其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包含着的甜蜜、真挚感情令人心生喜爱之情。《婚誓》是一首对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与蜂蜜的关系,朴实无华的展现出一对相爱中恋人,那种甜蜜、真挚的感情。由于比喻都是取自于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也更能在纯朴的简洁中,提高作品的传唱度。而在音乐上,取源于拉祜旋律独特的芦笙曲调的《婚誓》,也因为3/8节拍的运用,而让歌曲在更多的节奏变化中,加强了一定的戏剧效果,因此更生动,而歌中的情感表达,也当然更活泼。从网上听到过这首曲的演奏,我能听到这么平静的音乐真是一种幸福。更加想要尽力的练习这首曲子,以便不要玷污了它。

葫芦丝把这两首歌曲演绎得非常动听,通过葫芦丝“听”到那些真挚的感情表白,犹如身临其境,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将我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以至于忘乎所以。也许我不能非常传神的演奏出其中的效果,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葫芦丝和这两首歌曲的喜爱,感受音符在指尖跳跃的那种的演奏。乐器和音乐的世界就像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在这片海洋里,我们都只是一叶扁舟,在不断的探索着音乐的奥秘,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总体来说,经过这三个多月的学习,我不仅简单的学习了一种乐器,而且也领略到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习葫芦丝丰富了我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不是整天沉入于学术中,让我能够在闲暇之时,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学习之余,吹吹葫芦丝,不仅可以舒缓疲惫的心情。更可以通过葫芦丝来提起生活的热情,更有精力来面对学习与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我心不静时,葫芦丝是一个非常好的同伴,陪伴着我,并充实我的生活。

篇三:《我学葫芦丝》

一直想做个正宗的“秀才”,“秀才四艺”,做一个合格的正宗“秀才”好象必须要精通“四艺”才行,下围棋我曾经把一个拥有业余三段围棋证书的高手下得没了脾气,写字基本已经写到有左邻右舍经常拿着宣纸来求字的程度,作画也曾作到给孩子她娘画过一个素描,画完成女儿看得两眼放光,直喊“象极了,象极了”,至此,琴、棋、书、画“四艺”有三艺算是过关了,唯有置这个四艺之首的“琴”,让我伤透了脑筋,至今一直未有突破。

曾经进行过摸底调查,自本人上溯五代,纪氏宗谱里没有一个精通音律的先人,这多少可以让拙于音律的我在遗传基因的医学原理上找到一丝牵强的理由聊以自慰,可本人天生桀骜烈性,虽没有遗传到先人精通音律的基因,但遗传了先人知难而进,执着,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在经过考察,深思熟虑,并结合自身已步入中年的客观实际情况,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后决定把“琴”的突破点放在小巧玲珑,音色优美的云南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上,理由有三:一,自己一直特别喜欢音色低沉,哀怨委婉的葫芦丝乐曲。二,葫芦丝只有七个音孔,音阶变化简单,操作方便,易学。三,也是最关健的一点,葫芦丝这个乐器在所有乐器中价格基本是最便宜的,买了之后学成学不成都无所谓,扔了不心疼。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初下决心学这门手艺时感觉还是有点轻敌了,对一个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学音乐的困难严重的认识不足,买葫芦丝的时候看那民间老艺人吹这玩意儿来挺轻松的,一点也不费劲,可当我信心实足,兴高采烈的把这小巧玲珑,制作精美的少数民族的乐器拿回家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人家吹起来不费劲,那是因为人家是民间艺术家,术业有专攻,人家早驾轻就熟,练得心应手,运斤如风了,对于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从未接触过乐器这玩意儿的中年老男人来说,拿着它无疑于赤手空拳的拿着一个外壳坚硬如铁的椰子,虽早已馋涎欲滴,口水四溢,却无从下口。整整两天,腮帮子吹得发了酸,葫芦丝的音嘴里倒灌的口水几乎都把书房的地板给甩湿了,就是吹不出“刀、来、米,伐、少、拉、西”出来。看那民间老艺人站在街头也是这样鼓着腮帮子吹的呀,我吹出来怎么老是一个音,象出操的哨声,而那他手里飞出的怎么就是如诉如泣,优美悠扬的旋律呢?百思不得其解,手里拿着那位老艺人卖葫芦丝时赠送的乐谱和乐器简介,反复的看,那巴掌大的一张纸,几乎都让我给翻烂了,最终也未能找出对我有任何启示 性的和具有技术性价值的东西。面对女儿和妻子的多次强烈抗议和义正辞严的警告的巨大压力,沮丧、无可奈何的我决定收起这廉价的街头乐器,中止这次完善“四艺”技能的计划,为反击女儿和妻子不屑的眼神,避免她们嘲讽我做事“虎头蛇尾”“始乱终弃”,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我公开宣布“这次买的乐器是坏的,上了街头不法商贩的当了”,在决定收起这“破”玩意儿,立即中止这种毫无任何意义和价值的练习时,我赌气似的运足丹田之气作了最后一次的告别吹试,“呜 ――――”一声长长的熟悉音符声出现了,意外惊喜,原来没有上不法奸商的当,这玩意儿没坏,吹不出音符出来还是办法不当。按照简介上的提示,我试着按住了几个不同的音孔,竟然奇迹般的出现了“多、来、米”??“哈哈哈,原来是要用腹中丹田气吹的”,我哈哈大笑,懂了,懂了,先前看老艺人鼓着腮帮子吹,没看到他运丹田之气啊,可能是他中气足,运丹田气不显山不显水,蹊跷原来在这里,怪不得我老吹出哨声呢。

根本性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后,下面的事儿就变得简单起来了,葫芦丝音阶设置很简单,七个音孔,按四个是“刀”,按三个是“来”,按二个是“米”,按照一定的组合,就能吹出“刀、来、米,伐、少、拉、西”来了,我是乐盲,看不懂乐谱,但自己会哼唱的歌曲看乐谱还是能看懂的,卖葫芦丝的老艺人随乐器赠送的乐谱上有我最喜欢的葫芦丝名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曲子的旋律我早已听得烂熟于心,所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旋律再去对谱并不是很难的事,三天后,虽然不流畅,有点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但我已经能完整的吹奏出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当然,这是有代价,代价是下腭酸胀疼痛,饮食时极其不畅,手指僵曲,不能平展,上网打字的速度由原来每分钟100字被锐减到了20个不到,不过为获得晓通音律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全面完善正宗“秀才”的四艺技能,付出这一点代价完全是物超所值的。特别是做为父亲的我,让自己的女儿从不屑、厌烦、敬佩到抱着老爸的胳膊大喊“老爸,你好棒”只经历了短短的五天,这种骄傲、自豪,带着激奋和喜悦的成就感是无以用言语形容的,只是当女儿被我“悠扬”而“深沉”葫芦丝乐曲所声痴迷,并死缠烂打的缠着我强烈要求也要学葫芦丝时,我拿着那个已经被我吹掉了音嘴的葫芦丝,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尴尬的告诉她:“女儿,学不成了,葫芦丝的音嘴被我的口水泡烂了,等爸爸下次买个质量好的,经得起口水烂泡的葫芦丝,咱们再学吧。”

篇四:《学习葫芦丝心得体会 李峰》

学习葫芦丝心得体会 李峰

我从小酷爱音乐,希望有一种乐器伴随着我。当学校要成立葫芦丝乐队,我毅然参加了。从刚学到现在,我感觉我的变化很大。{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葫芦丝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以前脾气很暴躁,自从学了葫芦丝以后,变得文静多了。以前我一多做作业,心里就会很烦。学了葫芦丝,在家做作业心烦的时候吹上一段,心情就放松了许多。以前我在家,很少出去,都是在家看电视,有了葫芦丝,我就不闷了。

开始学葫芦丝的时候感到很难学,后来,老师教了我吹奏的技巧,我忽然觉得容易多了。

我好希望我葫芦丝的吹奏技巧能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所有学葫芦丝的同学的技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六(二 ) 邸冰清

今年,我参加了少年宫呼啦圈兴趣小组,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自从上了六年级,课余时间少了三分之一。自从有了少年宫,不但可以丰富课间活动,还能锻炼身体,身体偏胖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体育会不合格了。每天我可以在大院里边呼吸新鲜空气,边转呼啦圈,这是多美的享受啊。此外,少年宫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在农村,但是我们不用担心会比城里孩子差,因为我们在少年宫可以学到。

学习呼啦圈心得体会 杨丹

我觉得转呼啦圈有好多好多的好处:

1、 呼啦圈是最好的减肥工具。

2、 转呼啦圈可以娱乐。

3、 转呼啦圈可以强身健骨。

4、 转呼啦圈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闫振丹

今年我们学习了如何转呼啦圈,这样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呼啦圈后才知道呼啦圈不仅能减肥,还能考验耐力。因为我很胖,学习过呼啦圈后我都瘦了一点呢。我还是个没有耐心的人,学习了呼啦圈后,我们互相比赛,看谁转的久,我最终坚持了下来,从此我爱上了转呼啦圈。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杨舒心

参加过少年宫活动后,我认为少年宫有以下好处:

1. 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2. 老师的鼓励让学生有了自信心。

3. 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学得更快。

4. 在这里可以学到一技之长。

我认为少年宫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推荐给每位学生。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崔瑞华

参加少年宫活动对我的益处很大,这让我意识到了运动对我们的身体的重要性。

开始的时候,我对呼啦圈是啊“一问三不知”,通过参加活动,我知道了呼啦圈是什么,并且学会了它,还知道了转呼啦圈的好处。

少年宫活动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长期使我们生活在快乐的环境下,也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播种下艺术的种子和运动的种子。这些活动让我们能够和谐发展,并驾齐驱。

我希望大家都能参加少年宫活动。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崔雪茹

大家好,我们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又增加新的活动项目了,同学们心情可高兴了,自从我们参加了钢笔书法小组,我们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党文娟

自从我参加了钢笔书法小组以后,我的字比以前写的更好了,这都是老师的功劳。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李昶逸

我参加钢笔书法小组,有很多的收获,比如认识许多词语和生字,能把写不好的字写好,我高兴了,家长、老师更高兴。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陈雪

今天与同学一起做手工制作,我们制作了很多作品,从制作这些东西可以看出,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做小猪要用废旧的瓶子用小刀割两条小口,用纸板剪成三角形插进去就好了。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贾亦真

少年宫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有美术组、手工制作小组、跳绳小组等,我参加了手工制作小组。

老师教了我们许多制作手工的方法:如制作某东西的时候,什么东西安装在那里,该涂那种颜色等。

参加这项活动我感到很高兴,快乐,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合作,一{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起努力、奋斗。

学习毛笔字的心得体会 吴佳利

在写一的时候,用什么笔都好写,就是用毛笔最难写,老师说要一收一放,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写一字时,只会写普通的,甚至我连抓毛笔都不会,倒墨汁的时候我最害怕倒到我手上,写毛笔字的时候,我抓毛笔很不舒服,如果有一天我适应了就好了。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常志镔

我参加的是绘画兴趣小组,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美术老师让我们学到很多线。我们先画,老师教我们如何画线,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如果想要画好画,就必须从老师说的做起,心要放平,画的时候才能画好,使我懂得了画画的真谛。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丁宏凯

我很喜欢少年宫活动,转呼啦圈不仅好玩,而且转呼啦圈可以瘦身,是我们的骨骼健康。 少年宫的的建设可以使我们农村的孩子变得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他们可以做到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学到。少年宫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我希望少年宫的活动一直这样发展下去。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刘瑞

大家好,我是刘瑞,我知道吹葫芦丝是辛苦的,所以我要坚持地学葫芦丝,因为我不想让家长和老师失望,所以我要坚持把葫芦丝学好。

刘翠老师,我知道你很辛苦,我同时也会告诉你:“刘翠老师,您辛苦了。”刘翠老师就像一位母亲,慢慢教我们学葫芦丝。

你虽然是个支教老师,但是你支教完了,我还会想你,因为你教我们学习葫芦丝就像我们的妈妈,我会一直记住你的

少年宫活动心得体会 李伟

参加“呼啦圈”的活动使我非常高兴。

呼啦圈是减肥最好的工具,只要坚持练,一定会有好身材。正是只一点,让我有动力练呼啦圈,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的身体是较胖的,练呼啦圈可以让我的身材变好,让我变瘦。 同时,少年宫的其他活动,也能让我受益匪浅,例如:音乐组能让我们置身在音乐中,音乐也会让人有好的心情。

少年宫是我们青少年的安身之所,我们要学会感谢。

篇五:《学好葫芦丝的六要素》

孩学好葫芦丝的必备要素{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我教葫芦丝已经接近十年,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小孩子学好葫芦丝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小朋友必须是自己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家长逼着学习,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学习葫芦丝的年龄要适合。我觉得学葫芦丝的黄金年龄是7岁至10岁之间。也就是小学一至四年纪比较合适。7岁以下也是可以的,至少要幼儿园大班,这已经是极限了,太小的话,一个是发育还不好,气不足,最重要的是小朋友坐不住。要让她乖乖坐四十分钟学习,很难的。为什么小学四年极学习也合适呢?因为葫芦丝一般学习两到三年可以接近或达到十级。小朋友一般到了初中想学葫芦丝,或是能分出精力来学习的时间就不多了。小学的时候学习,一是没有晚自习,每天晚上可以练习。二是周末安排的事少,而且不容易迷上网络游戏。再大一点就可能会比较喜欢上网什么的,想让他们认真学东西就难了。

第三、每天保证至少四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葫芦丝吹得好,必须学过的曲子每首都能唱、能吹、能背谱。学好葫芦丝的秘诀就是“熟能生巧”。 第四、家长监督和引导非常必要。我教了这么多小朋友发现,一个小朋友是否能学好葫芦丝跟家长每天的监督和正确的引导有很重要的关系。大多数小朋友都是贪玩的。他们不会有很明确的目标。不一定是非常喜欢吹葫芦丝,只是不反感学习葫芦丝。这类小朋友是占多数的。在可学可不学的情况下,家长还是希望他们有一技之长。而对于葫芦丝培训中心的我们。则是希望能过学习葫芦丝,能让小朋友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健康的爱好和健全的人格。(当然,来曲老师的丝竹轩葫芦丝培训中心的小朋友应该感觉最明显的是我们“孝亲尊师”的理念。)

家长每天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小朋友完成练习的作业。有些比较有经验的家长,就陪着小朋友一起学,这样可以让小朋友在家里说的时候不孤单,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有“好为人师”的表现欲望。家长就可以投其所好,让小朋友指导自己学习。这样一来,小朋友在培训中心就会学得更认真,希望回家把家长“教”好。所以这种引导小朋友学习的方式是我比较认可的。

我个人是非常不希望小朋友在学习和比赛是培养出来的是争强好胜和嫉贤妒能的心性。我的培训中心每学期办比赛只是希望给家长们一个汇报我们教学成果,同时展示小朋友才艺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能让小朋友的努力得到认可以后更加自信。比赛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 第五、保证每周持续有效地学习。小朋友要学好葫芦丝,每周都要坚持上课。不能到了放假就一两个月不学习。这样的话,放假期间不用到老师这里来上课,就没有压力,所以基本上也不练习。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家长要防止小朋友水平下降。因为大多家长白天要上班,小朋友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的话,在家里又没人管。再加上个把月都没来上课,这样的话,水平会有所下降。开学了又要上几节复习课才能学新曲子。懂得这个道理的家长,在假期里一般就安排小朋友一周两次课,这样就小朋友每天都要练两小时左右。整个假期下来,水平可以提高很多。一个假期的学习可以顶开学后一学期学的知识。既省钱又有效。假设一个非常努力的小朋友平均用两年半时间学到十级的话,懂得利用假期的学长,他们的小朋友可能就是两年就学全部课程完。 第六、关注小朋友的每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我发现家长分三类:第一类是每次都送小朋友来学习葫芦丝。而且每节课家长都在旁边旁听。第二类是每次把小朋友送来,接的时候都会问一下老师,这节课小朋友学得怎么样?第三类家长是,开车到我们培训中心门口,让小朋友下车。到点了就开车过来接走。除了要交费,家长从不下车,也不问学习效果。从来不接送小朋友的,我就不分类了,其实这样的家长非常少。当然我们要承认第一类家长是最用心的。第二类家长也比较多。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家长可以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做第二类家长,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做第一类家长。为什么呢?很多小朋友刚来的时候,跟老师不熟,装得比较乖。等过了两三个月就开{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始有点调皮。上课就废话一大堆。经常把老师气得哭笑不得。所以家长要隔两个月旁听一次课。当小朋友调皮的时候就适当地制止几次,以后小朋友就乖多了。

有个同行跟我聊,问,你们去桂林时间不久,就招了那么多学习。能不能分享一下经验。其实我没什么好分享的。招生、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原则:

第一、就是没有兴趣的不强留。

第二、兴趣一般的多鼓励。

第三、很感兴趣的建议家长大力投入和支持。

我培训中心离桂林的三个学校比较近。离一个小学和一个中学三分钟。离广西师大十分钟。在我培训中心学习的小朋友,大多是这三所学校的老师的小孩。为什么老师的小孩会送来我这里学习。其实同行比较懂得区分哪些老师在混日子,哪些老师是在做教育。如果你把小朋友当自己小孩认真去教。家长们是感受得到的。

其实不论做哪个行业,人在做,天在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这就是能做成功的秘诀。

篇六:《葫芦丝初级教学》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吹葫芦丝

对普通业余爱好者来说,学葫芦丝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特殊要求。只是学吹葫芦丝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同时,气息是一个不够直观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学习时也不好掌握,因此,气息的训练较为复杂,应该说只要年龄达到10岁以上,都可以学吹葫芦丝或其他管乐器。但是,对于想从事专业或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学习者而言,要求就要全面一些,包括生理上的,如唇、齿、指、肺活量、身体灵敏度,另外素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音准概念、节奏概念、音乐感受力等。许多要求是天生具备的,并不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很多人可以吹的很好,但是最终不能达到艺术的顶峰,这和本人的先天所具有的一些条件是分不开的。我个人看来,成人学习葫芦丝要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是十分的困难的,但是完全可以达到吹的很熟练,各种技巧也可以大概练出个7、8分,另外表现力方面等等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主观上努力了,还是一样可以把音乐作品很好的演奏并表现出来!

葫芦丝的起源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的云南 得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名葫芦箫,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葫芦笙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交好的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关于学葫芦丝的作文600字}.

葫芦丝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0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研制了两种新型的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以及两个合音旋律加持续音。即保留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有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

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葫芦丝的音高、音域

当葫芦丝主管七个音孔全部按住时,吹出的音为低音5,七个音孔全部打开时吹出的音为“6”这就是葫芦丝的音高。吹奏时采用超吹的方法,以全按做低音5,用不同的气息和指法变化可以吹奏出一个八度音来,将七个 音孔全部关闭(又称筒音),就可以吹出六声音阶来,加上一个八度另一个音在葫芦丝上即可吹出低音5、6、7、外加12356八个音来。葫芦丝的音域为一个八度另一个音,排列以全按做低音5为例,即(低音3、5、6、7)123(4)56。

葫芦丝的定调

主管七孔葫芦丝的定调是以主管开第三孔的实际音高为准,如主管第三孔所发的音作为宫音“1”的调,就是葫芦丝的本调,如第三孔所发实际音高为降B就是降B调葫芦丝,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以第三孔实际音高为准,在吹奏指法上并不是只开第三孔这个音,而是同时开放一、二、三、三个音孔。

葫芦丝的保养

葫芦丝在出厂时,都将簧片调整为最佳状态,使用者不可以在拨动簧片,有时由于吹奏时用气不当,会造成葫芦丝簧片的变形,轻则音域变窄,音色变差。严重时则吹不出声来,已经变形的簧片,应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修理,切将簧片放在原来的管体上调整,不能随意拆下与另外的葫芦丝簧片互换,这是因为调换了管体,则改变了耦合震动条件,而不能正常发音,这正是与其他乐器的不同之处。葫芦丝不可以用力猛吹,它是用超吹法演奏的乐器,一般平吹发不出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基音除外),因此吹奏时用气要适当,应由缓到急,特别是吹奏高音“5、6”时气息要渐缓,吹奏低音“567”时气流要急,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否则会使簧片下陷和曲折,失去应有的弹性,造成损坏。要防止在吹奏时将杂物带到葫芦丝里,最好在吹奏前先漱口,保证口内干净。平时要轻拿轻放,不吹时,最好把在特制的盒子里存放,以免受损。

葫芦丝的选购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加以认真筛选。葫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坏。

竹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芦丝首先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震动频率、抗疲劳能力等,这些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无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购葫芦丝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频率影响很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鉴别音准,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高音6,如果这两个音试奏没有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个音是否发音干净,没有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要求: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能超过主管,否则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战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和僵硬。 葫芦丝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

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一支葫芦丝可以演奏几个调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

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关于附管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