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情景让我难忘800

时间:2021-11-10 15:31:49 800字

那情景让我难忘800(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卷第6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110No162004

95

“这”“那”的情景指示

王道英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 200032)

Ξ

摘要“: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对“这”“那”情景指示的理解总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或者说话时所处的空间为参照点。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料的考察,主要讨论“这”“那”类情景型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所指的规律或者倾向性规律。

关键词:指示;手势指示;非手势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5831(2004)0620095203  一、引言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叙述的方式,手段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但不是直接参与语言交际。因此,不必身临其境,也不必重现交际情景,读者便可通过这些文字叙述,理解话语中指示词语的所指为何了。

在交际场景指示用法中,说话者借助于手势、眼神或动作行为等副语言手段和交际发生时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具体环境以及“这”“、那”指代词的使用等,向听话者传递所要指代的

人、物、时间和空间方位(何兆熊,2000:60)。我们把借助于手势、眼神等副语言手段作为参照点的指示称为手势型情景指示(另文探讨),把借助于时间、空间等手段作为参照点的指示称为情景指示。本文主要探讨后者。

本文采用的语料是实际使用的倾向于口语化的语料或书面语语料。我们调查的语料字数共1038416字,其中“这”的出现频率为8332“那”,的出现频率为4789(王道英,2003)。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料的考察,主要讨论“这”“那”、类情景型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所指的规律或者倾向性规律。我们希望从不同作家多种多样真实文本中发现的样例能够大致反映现代汉语“这”“、那”类在篇章中情景指示的全貌。

二、情景指示

与手势用法不同,情景指示(symbolicusage)的指示词语在使用时不一定有手势、眼神等的伴随,对它们的理解也无须重现交际的真实情景,所需要知道的只是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何兆熊(1989,

2000)、何自然(1988,1997)等把这类用法称为指示的象征用

Ξ收稿日期:2004-07-10

“:?”,;“这”,便是指跳舞穿白裙子的“这”的参照点不在语篇的上下文,而是存在于有形的交际语境中,即交谈者在说话时刻所处的

具体实物语境(如第一种场景中客观存在一张照片,且照片上有一个人;第二种场景中,客观存在一个穿白裙子跳舞的姑娘)。根据“这”、“那”所指示的时间或者空间,我们把“这”、“那”类的情景指示分为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两类。

1.时间指示

时间是一个不断流逝的长河,人物的活动总在这长河的某一点(时点)或某一时段上发生。从这个意义上,任何表述都具有时间特征,只是有的表现为显性的(有具体的时间词语表述),有的表现为隐性的(靠上下文或其他语境暗示)(詹人风,

1997:166)。时间指示(timedeixis)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

时提到的时间或时间段。由于语境不同,时间指示有情景指示和上下文语境指示等用法。上下文语境中时间表达的参照点不存在于当前的、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何兆熊,2000:69),而是存在于语篇的上下文中。如:

这件事一定发生在六九年的冬天。因为在那个冬天里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文中“那个冬天”指上文中“六九年的冬天”。对回指词“那个冬天”所指的判定只需借助上文中出现过的时间名词。

情景型时间指示的参照点存在于当前具体交际情景之中,离开这一具体情景,所表示的时间就无法确定,如门上贴着“我二十分钟后回来”这样的纸条,如果纸条上没有表明写这句话时的具体时间,那么就无法确定说话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回来。这里我们只讨论书面语中情景指示中的时间用法。

情景型的时间指示常常以说话人的说话时刻为依据(何自然,1988:29)来计算和理解,它们所指的参照点不在上下文

作者简介:王道英(1966-),女,四川简阳人,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教师,博士,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96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卷第6期   

中,如:

(1)“……她死了,但我可以肯定告诉你,她是决不甘休的!尽管她不能再用语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相信,她也一定

(王朔会用某种形式向你传达信息的。你这几天要警醒!”《空

)中小姐》

(2)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宗璞“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红

)豆》

(3)如果换了以往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自认倒霉,饶恕所

(3)不完满的,而且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的。我们已

经到了这一生快要完结的时候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

)的》

21地点指示

地点指示又称空间指示(spacedeixis),指话语涉及的地点。地点指示的情景型用法(symbolicuse)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说话时共同处于同一个空间平面或者较笼统的空间单位,这个空间单位是听话人熟悉的、能看见或能感知的地点。如:

(1)我臂如灌铅,手若针刺,但仍坚持一下一下把白灰水刷上墙,灰水白色的泪痕滴滴掉在我的脚上。我面前的墙变得干硬板结,雪白无暇。“石静,如果没有我,你会和谁住在这

(王朔)儿?”《永失我爱》

(2)她从口袋里拿出钥匙,开了门,引着男子进去……“春(许地山)桃,你这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一个人住吗?”《春桃》

有犯罪的女性。但这个夏天我胸中积聚了满腔悲愤,我决计

)找每一个人算帐。(苏童《井中男孩》

上面三例中的“这几天”“、这一分钟”、“这个夏天”等都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所处的时间或时间段为基点的。在现代汉语表达与说话时刻有关的时间中,以“这”类的组合最为常见。

它们往往是由“这”类代词加量词(有时,量词可以省略),再加上表时间的名词,如星期、月、年、早晨、晚上,或星期中的某一天或某一个月份的名称所构成的复合型时间短语等组成,即汉语中“这”类的时间表达是由“这+(量词)+时间名词”或时间段。“这”“:()、(几天)等等。而“我们的语料中这一类用法共有614例,全部使用“这+(量词)+时间名词”这种模式,无一例外。

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都以一定的时间作为背景,另一种常见的情景指示中时间指示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如:

(1)……)这倒霉的季节里人都疯了。(苏童《井中男孩》

(2)……这一天厂里是那种寻常可见的好天气。(池莉)《来来往往》

上面两例中的“这儿”和“这屋里”处的地点。:

1)),((),偶尔往这边看(王朔“你瞧你,没吃多少倒糟蹋了一多半。”《永失我

)爱》

上面两句话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方法,以靠近“我”的一方为参照点“,我”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这儿”和“这边”所指示的空间方位。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语言更精炼,衔接更紧密。

情景指示中的地点指示也可以指听话人不在现场的场合下,说话人在说话时刻自己和对方所处的位置。如:(1)我有一个预感,灵虹还在这个城市里。(苏童《井中男

)孩》

(2)后来又因为H港的生活费太昂贵,便又坐了汽船,一)直的到了这M港市。(郁达夫《过去》(1)中的“这个城市”和(2)的“这M港市”都是以说话人的

在时间的情景型用法中,既可以是连续性的表时间的短语,也可以是非连续性的时间表达。在下面两个例子中,就是非连续的当前时间的表达。

(1)“老爷,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咱们死啦没要紧,可是能眼巴巴的看着小孩子饿死(姚雪垠)吗?’”《差半车麦秸》

(2)回国吧!这正是哈尔宾公园里开放第一枝樱花的时)候。(萧军《樱花》

所在地为参照点。如果说话人在广州“,这个城市”或“这M港市”就是指广州;如果说话人在北京,它们就指北京。

有时,说话人空间指示的参照点是说话人说话时刻所处的某一笼统的空间或空间段,如:

(1)“现在这社会是人是鬼都是写小说写诗的。真他妈恶

(苏童)心……”《井中男孩》

(2)这世界虽说很大,实在也是很小,两个浪人,在这样的)天涯海角……(郁达夫《过去》

(3)江玫倚在萧素身上,一面想,一面说“:这个人吃人的社(宗璞)会,不只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红豆》

情景型用法的时间指示还有一种较不典型的用法,或者

称为时间指示的变体用法。这种由“这+(修饰词)+名词”构成复合短语,往往与说话人的说话时刻或时间段有关。如下例(1)“这节骨眼”是指说话人说话时的某一时刻,(2)“这辈子”和(3)“这一生”等是指说话人所生存的那个时间段。

(1)“我可告诉你何雷。”石静放下板刷,严肃地说“,你可给我放老实点。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你就塌塌实实

(王朔)跟我过日子吧。”《永失我爱》

(2)石静委屈地说“,我早不气了,可想想还是有点气,我这

在这类用法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地点指示的情景型用法

都是由“这(个)+(修饰形容词)+社会/世界”等构成。

从语料统计中发现,情景型的地点指示有524处使用“这”类指代词语,只有1处使用“那”类指代词。如:

(方鸿渐)一脚撞翻了椅子,撞痛了脚背和膝盖,嘴里骂:“浑蛋,谁坐了椅子没搬好!”……(柔嘉)“这张椅子,是你搬

(钱钟书)在那儿的……”《围城》

辈子受过谁的气?我妈都没给我气生,当你老婆倒受起你的

(王朔)气。”《永失我爱》

王道英 “这”“那”的非手势型情景指示

97

由“这儿/里”类构成地点指示既可以是情景型用法,又可以是回指用法。如:

我和夏雨结伴而行去本市最新潮的康乐舞厅跳舞。……“别买门票,你跟着我进去。”夏雨说,她抬起手在我脸上抚了一把“,精神点,别像蔫茄子一样招人嫌。这里的人都不是好东(苏童)西,你要摆出独特的气派才能引人注目。”《井中男孩》

这句话中的“这里”既可是情景型指示用法,指说话人夏雨说话时所处的地点,又可称为回指用法,因为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和夏雨去的地方是康乐舞厅”,因此“这里”回指“康乐舞厅”。

三、小结

情景指示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所处的时间、时间段或者空间、空间段为参照点。“这”与“那”类代词所指的同一时空平面的人物、时间、空间等的意义都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非手势用法的时间指示总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为参照点,因此毫

无例外地使用“‘这’+(量词)+时间名词”或者“‘这’+名词”等构成。在情景型地点指示中,说话人以自身所处的空间方位为参照点,越靠近说话人的一方,空间和心理距离越靠近,越倾向于使用“这”类指代词。语料统计结果表明:情景指示共有1139例,其中有1138处使用“这”类指代词,只有1处使用“那”类指代词。这一结果证实了对语境依赖强的情景指示中使用近指代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6]詹人风.现代汉语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上接第78页),也要,使每幅作品自成面貌,妙趣横生。具有,犹如一首优美的诗词,以其抑扬顿挫,铿锵有声的韵律,使读者齿颊留馨;又如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以其流畅和谐,富有节奏的旋律,使听者余味无究。同样一幅生趣盎然的书法,以其轻盈端重、跌宕明快的笔调,使观者目注神驰。在这一点上,各种艺术都有其共通之处。

古代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创作手法虽不同,但无不纵横驰骋,文从理顺,心手相合,操纵自如。其作品恰似一幅人物画,给人以一种召之欲出、呼之欲动、如闻其声、如见其影的感受。缺乏神韵的作品,就象泥塑木雕、不说不笑、固窒板滞,整幅作品就会显得气松神散,对欣赏者无甚吸引力。

上面所说,单就毛笔书法而言,而硬笔书法是毛笔书法的派生和附属,创作方法与之相似,主要是掌握好“笔势”、“结构”和“章法”三个问题。其难度和艺术价值不可与毛笔书法相提并论,在此毋庸赘述。至于篆刻艺术,既可划为中国书法的一大部分,又是一门独立的高深学问,非千百字能予说清,斯文暂不言之。

参考文献:

[1]浅谈书法艺术中的矛盾规律[J]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7-491

上角的第一字或第二字的右下方。,,,其地位不要和压角,也就是说正文左右的红色要有高低参差。另外,作品中的印章使用必须慎重。一方面,作者所选用的印章需随正文及款识的需要而使之大小合宜;另一方面,印章盖多盖少,也须合理掌握,切不可片面地以为印多即美。有时钤印过多反而伤害作品的格调和气韵。

五、神韵

神韵指神采、气势、情趣,韵味等等,即为书法作品的精神部分。“神”指神采“,韵”指意趣“,气”指生气、气势和书卷之气。神必有韵,韵从神来,韵由气发,气满韵足,此乃表现作品档次的最高形式。历代学者对此论述甚多。唐张彦远谓“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况周颐称作品“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既事外远致也。”清翁方纲云“:神韵者,格调之别名算。虽然,究竟言之,则格调实而神韵虚,格调呆而神韵活,格调省而神韵无迹也”。

神韵因是一种崇高的境界,非有精深的造诣和广博的艺术修养而难以表现。然艺术修养可以说是书法艺术创作的

那情景让我难忘800(二)

那惨不忍睹的情景

那惨不忍睹的情景

彭昱中

他叫小宝,在没有发生那件事之前,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他父亲是一位商人,他母亲是位护士。那件事,让人形容只能用八个字: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我不相信,日本人竟会做出这样可耻的事!这件事就发生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的上海火车南站„„

那天早晨:小宝很早就起床了,因为爸爸告诉他今天要去外国。妈妈见小宝起床了,就对他说:“孩子,今天我们要去人群密集的火车站,你一定要跟紧我,不要走丢了,明白吗?”小宝点了点头。妈妈抱了抱小宝,便出去准备东西去了。小宝跳小床,跑到外面,看见来接他们的汽车,十分好奇,便前去研究。过了一会儿,母亲把行李准备好了,一家人便出发了。

到了火车站,小宝觉得什么都十分新奇,走看看,右看看,怎么看也看不够。这时,月台上的人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吃早餐,有的在看手表,有的在打电话,还有的在和亲人道别。现在,火车站充满着温馨,可是这时,厄运却偏偏降临了„„

那天中午:不知谁先发现日本战机出现在火车站上空,月台上尖叫声彼此起伏,小宝的父母也惊慌失措,不知道干什么好。终于,惨剧发生了,随着炮弹的降临,人群里死的死,伤的伤,列车被炸开了花,铁路也被炸断了„„过了好久,轰炸才停止,那个时候,火车站早已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房屋早已变成废墟,到处都是一片狼藉,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哭声„„

那天下午:原来是小宝发出的哭声,在这场轰炸中只有小宝存活下来,但不幸的是,他还是被炸断了双腿。在一分钟前,小宝找到了妈妈的尸体,妈妈张大嘴巴,似乎想说些什么,所有人都张大着嘴巴,啊,小宝听见了,他们似乎在说:“我们需要的是和平,不是这残酷的战争!”

这件事就是上天对我们的警告,人啊,不要再发动战争了,让死神将战争带走吧!

那情景让我难忘800(三)

难忘的远行

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我仰望高处那方遥不可及的景致,不断追求所谓的完美,然而,那次,改变了我。

那思想上的远行,我,不曾淡忘。

宜兴,郊外。在某条狭窄的巷子里寻访一位和蔼的老艺人,他是祖父的老友。 走进陶器店,碰巧他在检查产品的质量,我在店里转了几圈,他终于注意到了我,脸上漾起惊喜的涟漪,热情地向我问好。

“阿公,祖父让我来探望你,顺便审查技术有没有退步。”

“小滑头,又是来捣蛋的吧!来,看看我刚出炉的新陶器。”

“每次开窖都像是圣诞节的早晨,有时能收获精美的礼品,有时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陶器爆裂,只剩下一窖炉灰,意外中的惊喜是最迷人的,但更要保持谦恭,顺从接受不完美的存在。”他意味深长地道来。

细细品味,这从容中的期待正是反复、枯燥的生活所缺失的。 我挑选了三件陶器,摆上柜台,请他逐一点评。

“陶器上常会留有无法避免的瑕疵,看这个盆,釉料厚度不均一,我尝试抛光,由于釉料太硬,效果并不佳。”

“但正因如此,使其极富情趣,微妙的变幻中富有层次感。”

“快看这把壶,如此精美的做工,一定是最好的。”我惊喜万分。

“这把壶造型圆润,无可挑剔,却因此失去了独特之处,太过完美以致像机器做出来的,我想,他的灵魂已经丢在了窖里。”

我暗自点头,完美真的好吗?壶因完美而虚假,缺失了独特之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独特,是上帝咬过的苹果,为了大量制造“完美”

而扼杀了自己的个性,被躯壳长短所左右,是盲了自己的心。

拘谨的生活让我迷茫,一味地随波逐流,塑造趋向“完美”的形象,却遗失了自己的个性,缺失灵魂的躯壳又怎会迷人?

喧嚣世界里寻求心灵的寄托,氤氲馥郁中感喟灵魂的沉淀,朝着完美微笑,收藏个性,品悟不一样的人生。

思想的远行使我成长,我,不曾淡忘。

那情景让我难忘800(四)

那情景让我难忘800(五)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