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观后感2000字

时间:2021-11-10 12:35:49 200字

  “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空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哪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是什么样,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zw234作文网http://www.zw234.cn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阿甘正传观后感20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1)阿甘正传观后感2000字

  提起阿甘,电影的名气,在我看来,要远大过小说。不过看过了电影之后,既然知道还有部原著小说,那倒便也有意兴拜读一番。

  关于电影,自己一直很想写点文字,但一直没有动笔,大抵越是喜欢的东西,越想好好地探讨一番便越是困难。正好网友写了篇评论,许多观点我很赞同,于是对电影的评价便可先放一放了。

  回到这部小说。其实主要想说说小说与电影的异同。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如下: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电影中,阿甘是一个“完美”的人,从道德层面上来讲。他没有做过任何道德上的错事,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纯洁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过到最后这是博得观众好感的一点,所以也不能算做缺陷了(从人物形象来看)。在小说中,阿甘并不完美——他是一个“傻子”,但是又并不真的如此,很多时候他颇有头脑,并且经常嘲讽(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别人的蠢事;但是相对应的,他做过一些错事,比如因女色而惹得珍妮离去,又比如因为贪财而施计谋财(结果反伤自己,并再度惹得珍妮出走)。可以说在小说中,阿甘更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过有着荒诞离奇的经历),有着各种的欲望。电影所做的处理,正如我前面所说,是把他完美化了。

  其次说说珍妮。在电影中,珍妮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堕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终在反叛,却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终她虽然找到了生活宁静的港湾——阿甘——但是还是过早地离逝。一个悲剧人物;这样的情节有一些教育和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在小说中,珍妮的景况很不同。她很早便爱上并接受了阿甘(与电影情节不同),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无心地伤害了她。两个人在一起幸福的时光很短暂。她最后一次离阿甘而去的时候,已经怀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小说中珍妮的原话),并且找到了幸福。同样的,电影在人物形象上是做了类型化、典型化的处理,而小说中珍妮虽然也经历了反叛与迷茫的年代,但是最终安定了下来,真正的成熟起来;可惜没有能够和阿甘长久下去,不过这不是她的错,而是阿甘的缺陷。

  再说说其他主要人物。阿甘的母亲在电影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小说中要次要一些,只是一个凡人(她曾经一度跟一个男的跑了);丹上校在电影中是可与珍妮相提并论的一个典型形象(深受越战创伤的一代),有大量的关于他内心挣扎的情节,在小说中则也要普通和低调一些;布巴从小说中阿甘的白人大学同学及越战战友成为了电影中的黑人越战战友,电影从而引入了种族的主题。可以看到,电影几乎对所有的人物都进行了类型化的处理以使其形象鲜明,而小说中则都描写成了普普通通但有着各自经历的人,这是本质的一个不同。当然了,小说中还有大量电影中没有涉及到的情节和人物,由于电影中没有使用也就不必探讨了(譬如阿甘曾经当过太空人,遭遇食人族,是国际象棋高手,是职业摔跤运动员……)。

  最后说一说情节。小说的情节明显要更荒诞一些(前段末尾已举例),而电影则走了比较正统的剧本路线,只带有一定的喜剧成分。电影提取了小说中阿甘的一些经历,但几乎都进行了改编处理——譬如说小说中阿甘没有大学毕业,只打了一年球就因为体育不及格(搞笑吧)被开除了;此外添加了跑步这一段,这是一段反映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戏;当然还有对人物命运的改编了。

  总的说来,小说与电影的不同就在于,小说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模范形象,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只能通过阅读阿甘的这些离奇经历来提炼自己的感悟;电影则是树立了几个典型的形象,以可爱可敬、几尽完美的阿甘为核心。哪种更好,见仁见智,不过小说给大脑的发挥空间还是要大一些。

  (2)阿甘正传观后感2000字

  阿甘的生命乐章是不是就是根据这样的话,这样的教诲而一步一步的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阿甘,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不是是上帝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无法预料和无常无规,永远让你使料未及,无法琢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等九路公交车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去去的人。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亲缔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

  阿甘的母亲给阿甘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哲学理论在母亲给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转化成他自己的东西。就如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母亲的教育给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触动,或许阿甘的人生在就从母亲教他的第一个单词开始的吧。或许,这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亲的引导,然后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阿甘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布巴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布巴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故事的最后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看着一片纯白的羽毛飘飞,重回到自己的脚下。

  阿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没有哪一种生命的轨迹是偶然出现的,它的出现总是遵循着某些规律,准备好了,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出现了,就变成了奇迹。

  影片里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还有那平凡的生命里,突显的不平凡人生。这样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感动,然后让我们难以忘记。或许,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远以后,我们依然记得那个曾经智障却跑出不一样人生的阿甘。

  (3)阿甘正传观后感2000字

  阿甘正传,我首先说说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其实也不必想太复杂的词汇,就两字——神作。

  对于它的赞叹我在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回到一个简单的讨论点——那么,阿甘究竟是不是神作呢?

  当然不是。(如果是,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但是阿甘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优秀和神作的差距在哪里?

  优秀的电影是好看,但是说的东西无关痛痒。神作是,不一定好看,但是一定可以从中窥究出很多人类和人性本源的东西。(当然,这个只是最简单最简单定义。。)

  为什么阿甘在国人心目中成为神作?

  因为这个是第一个在中国大肆宣扬的平民化的奥斯卡作品。95年的片子,获了奥斯卡,击败了比它高很多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赎》。(当然,奥斯卡获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在于一部好电影那么简单。)而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高超,录像机与VCD交接的高峰。盗版碟层出不穷,而打的都是大片的旗号。大家看“大片”总是会有腻味的时候。那么,代表着品味与高雅的“奥斯卡片”的出现绝对是碟商们的又一绝招。

  而阿甘拍的又那么应景——首先,它简单易懂。纵观整个90年代的奥斯卡,都没有那么太复杂的故事。故事的线性结构很符合大众审美(其实奥斯卡都这样,只是90年代的尤为明显),就是那种强行的导游式一是一二是二给你说的清清楚楚的那种故事。基本不会绕什么弯子。阿甘尤甚。这样就会出来很多人看懂了一部传说中奥斯卡片,然后莫名的觉得自己艺术鉴赏等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就到处跟人说,自己因为阿甘而升华。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导致的升华,则与中国大陆媒体神化奥斯卡和平民神化奥斯卡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有一段时间(至今)很多人都以获奥来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这是完全装逼的表现,包括我以前都是很装逼的)

  其次,它说了一个智障成功的故事。严格说来,中国大约30%甚至更多的人都是属于阿甘或者类阿甘人群。(我没有测过智商,所以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属于) 那么,一个同类在一个高档社会获得成功的故事大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YY的愿望。然后,阿甘又随便扯了一点人类的美好品质,比如执着勇敢爱情什么的,一堆。这些品质不禁让我们想起一些曾经被宣传出来救赎我们灵魂的人物——雷锋。赖宁。。。种种。很多人(包括我),都为一个智障的执着而感动。感动则罢了,我们不能感动的没有理智。我们不能因为感动就无限的夸奖一个人的灵魂。GCD喜欢那么做,但是我觉得老百姓还是挺好的,但是一到YY上面,就歇了菜。于是一边擦鼻涕一边说着——啊~阿甘拯救了我的灵魂。其实呢,我们应该去感谢毛主席曾经写过的一句话——像雷锋同志学习。人家雷锋同志在的时候,阿甘也就是差不多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事迹嘛。差远了。

  那时候也刚刚打完海湾战争,美国和世界都需要一粒伟哥来振奋一下。而阿甘正好充当了这一粒伟哥。满足了全世界人民对美国梦的厚望(P了么美国梦。。阿甘不属于这个范畴。。是被硬宣传成那样滴)而当时我们正处于电影懵懂状态,被这粒伟哥搞的精神过了头,于是乎,觉得能让自己持久坚挺的就是神,其实不过是一粒伟哥而已。

  那么,阿甘成为了伟哥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的人肉宣传攻势的大势已成。加一点YY就成了神作。

  那么,这一粒伟哥让人坚挺的背后的实际呢?

  实际上,阿甘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镜头,通篇都是那种只管主管带入的剪辑,现在想来恶心死我了。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拉着自己的衣领叫你看着看那。还像导演和演员同时都叫着——看啊!这是一个智障!他成功了!

  我知道是这样,我自己会看,会判断。不必你吼。吼了我不舒服!但是我知道吼两声是必要的,不吼那些观众都装SB说不知道。。。其实也真够白痴的。。。

  阿甘也没有好好的把什么人性内涵剖析出来。啊~我坚持我就能成功了,妈妈说:“XXXX“我听了然后照搬,啊~成功了!啊~我在一个公共车站和人聊天,我就是一个好人。

  我靠!成功这么简单大家早就成功了。RP好不能当饭吃啊!说起来,这个世界这么多瘸子,这么多智障,哪有这么好的运气。观众YY的成分把这个YY的RP片捧上了神坛。

  阿甘的很多故事在现如今的中国说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你在非主流与脑残面前说话稍微慢一点人家觉得你是残疾人

  你跟一个陌生的人说话人家觉得你是怪胎然后懒得搭理你

  你在学校如果和比人不一样你就别想好好的进行学校生活,虽然你看上去读书一切平静。

  你在部队有那么好的才干绝对要被教官整死

  你买一艘轮船想要出海打渔,却被城管砸了说你这个是违章

  最后,你在一群非主流人群的集会中想要找到你的女人并且拥抱你发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都穿着差不多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脸都朝着一个男人在随意的接吻。

  啊~阿甘在中国的命运多么悲苦啊~

  这个才是现状,不YY的现状。

  阿甘不能成为神作的根源就在这里。

  人不可能永远是顺利,不可能没有悲剧,不可能你牵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等着她死去。

  不可能苦尽甘来,一切都是YY的结论

  人生其实是悲苦与疾苦的

  人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有从这一点出发,

  才能是神作!

  阿甘呢,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品。

  S和A的区别,并非A和D的区别。

  国人将之捧上了天,今日,我娱乐的策反

  以示我不YY之精神!

  哈哈哈哈

  给一个半官方不官方的数据:

  IMDB榜单上,肖申克的救赎是第一,教父第二第三,蝙蝠侠第四

  阿甘。。。我记得是46吧。。。但是都是高分了。

  所以,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

  请不要把YY当做一个最理智,最神话的判断

  不要被宣传所欺骗,

  看电影,首先是快乐

  然后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不是忠于那些外界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