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化

时间:2021-11-10 11:20:53 300字

第一篇:《关于城市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有关城市环境的变化,以及城市环境的不足

二、调查对象

淮南市龙湖公园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观察法与跟踪调查法

四、调查时间:2010年10月4日

五、调查内容

淮南市龙湖公园内的环境设施,和龙湖公园内池水以及游人对携带垃圾处理情况。

六、调查结果

我们对游人所带垃圾处理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有90%的游人能自觉对所携带的垃圾进行处理,有40%的游人能将垃圾进行归类处理,10%的游人只能分辨个别垃圾进行处理,剩下40%的游人只能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另外有10%的游人不能对所携带的垃圾进行处理,大多数是一些小青年。龙湖公园内的环境设施也有一定的不足,座椅上有游人的乱刻乱画,湖边的亭子的墙壁上也有游人的乱刻乱画,一些游乐设施时间长久已经生锈可是却依旧开放,另外水中也有一些游人留下的垃圾如:塑料袋,饮料瓶……但是让人值得幸喜在园林环保工人的清扫下这些破坏环境的事例有所减少。

七、调查体会

现在淮南市民的素质普遍有了提高,在以前来说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现在这样的社会还是有待提高的,希望我市市民的能够做到保护环境的职责。

八、调查者:江凡,杨杰,陈成,米振雨城市的变化

第二篇:《城市如何改变世界》

城市如何改变世界

——《城变》读后感

“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在全世界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城市改变了人的命运。高楼林立的城市、灯红酒绿的城市、举目无亲的城市„„道路以独特的方式将城市的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将不同的城市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城市间的交流,所以,此时,世界就在慢慢被改变。

《城变》杰布·布鲁格曼 (JebBrugmann),城市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享有国际声誉的城市学家,参与过21个国家49个城市的发展实践。他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大会、三次联合国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秘书处的肯定。现执教于剑桥大学,主讲商业与环境课程。在本书中,通过20年的实地调研,他向我们展示了城市是如何成为全球革命性变化的中介的。他独辟蹊径,将城市学、经济学与社会学融为一体,对城市及城市居民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重新审视。

《城变》这本书的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研究了城市从出现到连接成为“地球城”的全过程。书中有很多非常典型的案例,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城市,我们共同的命运

“1950年,马查拉还只是一个仅有7000人口的小镇;但到1994年,我看到的这个新定居点的意义已经远不是一个孤立的聚居区,它

是一种有机体的扩张。”

作者在全书一开始,就讲述了马查拉这个小城从1950年到1994的飞速扩张的过程,并且为我们展现了当地人的情绪和后来城市发展的政治、社会、经济影响。马查拉的城市扩张及其日后的政权更替,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做这样鲜为人知的小城市,它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对世界的改变,这种改变的价值或许超越了城市本身,这种交流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全球化”。“全球化”建立在世界不断增长的城市基础结构之上,并因这些城市特定的设计、价值观和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些城市在新兴的全球城市体系中以无数种未知的方式进行互动。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城市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商品,我们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的商品交易,这就促进了我们身边的各层级的商务活动,而这些商务活动,就同样决定了城市的层级。网友曾经调侃:“在上海的地图上,随便拿针扎一个点,就可以扎到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所以,上海就成为了今天中国的经济中心,成为了中国的一线城市。随之而来的,除了更多的机遇、更好的生活,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车和车辆排放的大量尾气。于是我们在央视天气预报的分层设色图上就看见了上海雾霾的严重程度,当然,更夸张的还有北京。同样的,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一个叫做混凝土的东西,这个东西从客观上决定了城市的扩张。但是,我们在用混凝土打造城市的同时,也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城市的变化

来自水泥和混凝土产业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供应给城市的混凝土重量,是当前全部机动运输量的8倍多,相当于55亿辆丰田卡罗拉的运力。从体积上看,保守估计,全球城市每年消耗的混凝土,相当于730座吉萨金字塔。

所以,作者从文章的一开始就不断强调环境问题,不断强化城市是与人类共进退的这个观点。事实上,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问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还存在着人类生存环境的考验。例如在美国某城市的中心地带,居住着一些工作没有保障的低收入人群,那么这个地方么,也就成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贫民窟,贫民窟居民的生活质量差,直接导致了该地区居民的心理变化,进而大大提升了该地区的犯罪率。而在这个区域的西南,是中国人常常光顾的唐人街,那里同样又人靠勒索、贩毒生活,但大部分人还是本分的生意人。这样看来,城市的结构,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城市始终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很多时候,人们一方面担心与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又在大肆的破坏环境。人们以为城市环境会走向衰竭或者崩溃,比如说今天的北京,但是没有,北京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并且持续发展着,成百上千的城市本地人和外来人口丰富了城市。

所以,城市关联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或好或坏,我们都不能将二者隔离开来。

第二部分:城变,一切还在发生

城市存在就必然会发展,城市规模与城市规划区既能带来城市的

有效扩张,同时还可能提升城市及城市体系的生产力,但是,城市的成熟程度却决定着这个提升的程度。有关这一点,作者认为没有比亚洲更好的例子了,所以我尝试找了一个亚洲的例子并做了简要分析。城市的变化

中国城市化的扩大主要集中在分散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卫星城,它们由原有的村庄或者小镇发展而来。这些城市在经济上并不是彼此相连、邻近或者集中的,它们缺乏有效的基础设施,在进入其他市场是也存在相对更大的难度。以2000年左右的成都重庆来看,那个时候恰逢上个世纪的末尾,新世纪的开始,而且重庆直辖仅三年,可以算作一个代表性的时间点。2000年,在重庆成都周边那些新兴的且分散的居住区每平方公里的GDP为1200万美元。在发展程度更高的广州和上海周边,每平方公里的产值为5400万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若以购买力来估算,在高度发达的纽约、巴黎这样的城市,其周边都市区在2000年的单位GDP是1.8亿美元。这种估算虽然无法准确评价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却能够显示出成熟都市区与非成熟都市区之间的巨大落差。当然,今天的成都重庆周边地域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基本取代了直辖前的重庆。城市的变化

城市的扩张除了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之外,更存在着诸多的危机。 其实,当人类聚落达到一定密度和规模的时候,内部的结构会发生质的改变,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经济联系、还有生态系统的代谢循环方式都将与乡村社会完全不同。用马克思主义者的话说,应该就是技术推动下生产力的提升还有生产方式的重构。

如书中提到,城市人选择配偶的关注点不再是相似的社会背景和

价值观,而是收入水平(代表更高的生存能力?)。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城市或许就是通过这些来改变着社会结构还有人的情感世界。就像滕尼斯所认为的城市重构了人类传统社会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显得更为漠视,但是或许并没有齐美尔等早起的城市社会学者所认为的那么绝望和阴暗)。

我认为,无论是思维方式上的改变还是城市结构、城市形态上又或者功能上的改变,都可以被视为另一种机遇。我在开始提及过,城市由最简单的道路连接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是说,一个地方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就仅仅局限于这个地方,像蝴蝶效应一样,波及的可能是大片的区域。当然也有学者不这么认同,书中写到:“生物学家认为城市绝对不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的对城市的改造,应该类比为一个饲养场更为确切”。(我其实不这么认为的,但是我也比不了专家和作者的。。。)

城市面临的是全球性的机遇还是危机,某种意义上将取决于我们能否以不同的方式建设城市,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一个释放人类能量的三维栖息地。

第三部分:地球将是一座“地球村”

“地球村”这个名称我们早已不陌生,最先接触的时候是2003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当时正值伊拉克战争,战争当天爆发,上午十点左右,网上就有了关于战争的新闻,然后,老师告诉我们未来地球会变成一个村,各个国家像村里的家家户户一样便于联络。这个地球村是从互联网的角度谈的,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地球村有可以从多

第三篇:《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柳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曾有这么一句话来说明它的美:山清水秀地干净,文明和谐新柳州。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了解我美丽的家乡——柳州。

柳州位于桂中腹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独特的盆景城市。解放后建成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自治区成立50年来,柳州抓住先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曾两次位列全国450个城市中50强之内。目前,全社会稳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柳州已经进入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的城市行列。柳州还以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为依托,不断加大城建力度,让城市的面貌和功能日益出彩和完美。

柳州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有的只是一些小小的增加,也都能让柳州游一个大变化。所以,柳州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柳州,一座汽车拉着跑的城市。

柳州变化最大的是桥。柳州的桥大有来历,原本柳州只有一两座桥,交通非常拥挤。后来建起了柳江大桥,柳州的桥便像一条条彩虹横跨在碧绿的江水之上。时至今日,柳州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桥城。便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座桥城:满目彩虹妆壶城,疑似天宫落柳州。

其实,柳州无论如何改变,都是世人所说的那样山欢水笑农家乐,年丰民富村寨兴的文明城市,永远是我最美的家乡!

第四篇:《变化中的津城》

我爱天津,因为天津非常美丽、漂亮。有清澈的海河;有高耸的大厦、楼房;还有热闹的大街小巷。勤劳的天津人民。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街小巷人很多。可地上到处是垃圾。街道上乱得很。来到超市售货员爱搭不理。月牙河旁边全是垃圾。海河的水也不是很清澈。

可现在,随着人类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天津变得美了!那些河流越来越清澈了,因为工业垃圾不再向河流里排放,家庭垃圾不再往河流边堆积。如果向天津人问路,他们都会热情地对你说由这儿走向那儿拐----一定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你。一到超市,还没等人说话,售货员就会向你打招呼。

说到街道,过去连三轮车通过都很费劲,可现在汽车都可以很随便通过。到2003年8月,津城累计拆除危房1841万平方米,新建住房4965平方米,有52万户、163万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危改也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使道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

天津的变化非常大,不光是住房环境在变、而且工业上也有了巨大变化。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几大支柱产业的产值也在逐年递增。给天津带来了财富。

近几年来,天津的医院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了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夺取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教育兴旺,天津兴旺”,“对教育怎么支持也不为过”,“再建几所‘南开’‘耀华’式学校”等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布局调整,先后建成了31所高水平的示范校。许多外地人说:“天津的孩子有福气”。目前,我市教育事业处在全国领先地位。

您说做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样好的城市,能不好好学习吗?为了让津城变得更美。我们一定要加倍的好好学习。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把津城建设的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