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

时间:2021-11-10 09:57:00 300字

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一)

美丽的小凉亭

四年一班 王子文

我们家的后面,有一个美丽的小凉亭。

这个小凉亭的顶部是三角形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橙色瓦片。四个白色的粗大柱子,好像大象的腿。两个长长的板凳更是显眼了。四周是嫩绿的草坪和弯曲的小路。

春天,小凉亭四周的小草将尖尖的小头探出了地面,好奇地望着一切。小树抽出了枝条,那枝条又粗又壮,好像一条鞭子。四周开满了黄澄澄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小凉亭边,花香四溢。令人向往。

夏天,紫色的紫丁香开了。它的香味绕着小凉亭轻轻转动,香味在小凉亭四周散放。孩子们在小凉亭边玩耍、嬉戏。经常会有老奶奶在这里打板成,还有路人在这里乘凉。小凉亭里,凉风习习,笑声不断。

秋天,果子熟了,有脆脆的苹果、甜甜的樱桃、香香的梨、红红的桃子。我经常品尝这些美味的水果。小凉亭边,果实累累,瓜果飘香。

冬天,洁白的雪花轻轻飘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天空中飞舞,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过,冷极了。雪花落在小凉亭的顶部,从远处看,他就像个风雪小屋。我们爱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小凉亭外,风雪飘落,白雪皑皑。

这就是小凉亭,一个美丽的小凉亭。

点评:小作者抓住了小凉亭的特点,按照季节的顺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勾画出一个美丽的小凉亭。

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二)

《美丽的亭子》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吃过晚饭,一起来到航民幼儿园旁边散步。那里有条小河,河中间有座桥,桥中央有一个小亭子,抬头望去,用红漆染红的亭名映入我的眼中—-南风亭。为什么取名南风亭,听当地的老人们说,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时,人们在桥上乘凉,忽然,从南方吹来一股股凉爽的风,为人们解去了暑热和疲劳,人们便把这个亭子称为南风亭。南风亭有六个角,每个角下面都有一根滚圆的古柱支撑着。亭子旁的栏杆上雕刻着美丽的图案,有双龙戏珠,有鲜花,大树……中间有一张石桌和四张石橙,石桌上刻着一个象棋盘。有四条石阶通往这个小亭子,可以上不通行。小桥和亭子把一条小河分成了两半儿,桥南面是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儿全长开了。桥北面种着睡莲,小且圆的绿叶像慵懒的睡美人浮在水上,静静地开放白色,粉红色的花瓣。一旁的柳树把长长的辫子伸进了小河,绿叶在风中摇摆,倒映在水中,像少女在对镜打扮!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亭子,这样的亭子倒映在这样的水上,互相称托,难怪一些老人在录音机的陪伴下,喜欢在小亭子里锻练身体,打太极拳,累了,他们就在小亭子里休息,下几盘棋,小孩子在一边嬉戏,玩耍,欢声笑语荡漾在小亭子周围。

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三)

美丽的大海作文300字

美丽的大海

今年暑假,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泰国普吉岛旅游。晚上,我们到达艾美度假村。 早上,我睁开眼睛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阳台上。一抬头望天,“天空真蓝啊!一朵朵'棉花'真可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几个外国的小朋友正在池中嬉戏,溅起了欢乐的浪花。一棵棵高大的椰树屹立在池边,真像个哨兵一样矗立在池边,椰树的叶子在海风中摇曳起舞。有几个椰子挂在树梢,真让人垂涎欲滴。

再向远处,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早晨的大海风平浪静。我们一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冲下楼去,奔向大海。我走在又白又细腻的沙滩上,好像走在柔软的毛毯上。洁白的沙子上 还有海洋生物爬过的痕迹。波澜壮阔的大海,让我的心一下开阔起来。我试着向大海走去,冰凉的海水冲击着我的脚。我兴奋地向大海深处走去。正趁我不注意,一阵大风吹来,海水立即翻起了大浪,波浪一层一层地向我涌来,把我的身体全都“淹没”了。海水退去,我发现已经在海滩了,浪花好像在笑我似的,海鸟们神出鬼没,趁我不注意,一下把零食全吃光了,我追逐它们,几只小鸟纷纷躲到凉亭盖上,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样。

我静静地躺在沙滩上,享受着美丽的大海,真期待明天也会有这么美丽的景色!

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四)

《凉亭》在我们小区后门的入口入有一个凉亭。凉亭下面是由水泥做成的五张凳子,在凳子的边缘上有五根朱红色的柱子,它们一起撑着一项红瓦做成的大红帽。从远处看,它像一朵漂亮的大蘑菇;从近处看它像一幛可爱的卡通小房子,显得特别的漂亮。它不仅外表漂亮,而且还有很大的作用呢!天热时,凉京会扯着嗓子对太阳底下玩得很高兴的我们喊:“下来吧,理来乘凉哟!小心在外面晒得中暑了呀!”下雨它又会挥手谢兴地对没有带伞的我们说:“快,快,快进来躲雨呀,小心衣服湿了着凉呀!”虽然它只是我们小区的一个小角,可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小区才会显得特别的温馨。四年级:我是棵棵

美丽的凉亭300字作文(五)

“精魂凉亭”新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江苏 姜有荣(特级教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泥水匠走上前来说,请先知给我们谈房子。

先知回答说:

“在你于城墙内建造房子之前,先在墙外的旷野盖一所凉亭,用你们的想像力。 因为你黄昏时有家可归,而你那更迷茫、更孤寂的漂泊的精魂,也要有个归属。”

(纪伯伦《先知〃房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于城墙内建造房子”的“房子”和“黄昏时有家可归”的“家”都是物质层面的,而“在墙外的旷野盖一所凉亭”的“凉亭”和“那更迷茫、更孤寂的漂泊的精魂”的“精魂”都是精神层面的。“房子”安放的是我们的肉身,而“凉亭”安放的则是我们的精神、灵魂。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纪伯伦《先知·房子》的这段话所揭示的深邃意旨是“不仅要在物质上有个归属,而且要在精神上有个归属”。

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物质是基石,而精神是支柱。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可能“穷得只剩下钱”了,如世界文学长廊中的“四大吝啬鬼”;而一个银行里不留一分存款的人也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富翁,如2015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房子越住越小,而精神的凉亭却越筑越大。巴金曾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生理上的物质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本文立意的角度可有:①在追求物质依托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的皈依。②不要做物质的“房奴”,而要做精神的守望者。③放慢物质追求的脚步,等一等灵魂。④构筑精神家园,让灵魂回家。⑤“房子”还不是家,能放“心”的地方才是家;心安,随处皆为家园。⑥抵御诱惑,勿失本心。

【佳作展评】

[记叙文]

跟着炊烟回家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21)班 杨立

家住三楼的杨姥姥近来闷闷不乐,隔壁崔大婶对楼下的陈妈叨咕了一句,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刚洗完碗的湿漉的手添了一句:“进城来住,享不惯福,怕是憋屈得很呢!”此时,杨姥姥正坐在沙

发上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走进乡土”节目,看到电视的镜头里出现了熟悉的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还有那一根根竖立在矮房子上的黑烟囱,她满是“沟壑”的脸终于微微舒展,细长而浑浊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星光。杨姥姥转头望向厨房,禁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杨姥姥的小外孙子小宝手里攥着一包薯条蹦蹦跳跳地回来了,杨姥姥立即手忙脚乱地插上电饭锅的插头,摁下电磁炉的开关,将炒好的肉丝盛出来。一丝焦糊味飘进了小宝的鼻中,小宝忙扔下薯条冲入厨房,拨下电饭锅插头。“姥姥,怎么饭又糊了?”小宝撅着嘴,满脸不快。杨姥姥撇了撇嘴,嘟哝着:“这些个电器忒不好用了,瞧这电磁炉,上面的键就有十七八个,谁搞得清哪跟哪啊!还是俺老家的灶台、大铁锅方便。”杨姥姥戴着儿子给她定制的假牙,夹了一小块肉丝,怎么嚼也嚼不出个味来,看着桌上的肉丝,杨姥姥的思绪又飘回到她自己的儿时,姐妹多,自己又是老大,早早就得给弟弟妹妹们做饭,择野菜,淘新米,生火烧柴,哪一样不是她在灶台边忙前忙后干的?炊烟袅袅升起,随风摇曳飘荡,没有肉,那些菜也香喷喷的。杨姥姥忽地就哽住了喉,吃不下饭了。

翌日,杨姥姥的女婿一大早就被催着将老人家送回了老家。小宝站在老家宽阔敞亮的大堂前愣住了,走进堂屋,条台上的老钟滴滴答答地左右摆着,阳光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宝忍不住赞了一句:“比城里住的冰冷的水泥套间强多了。”杨姥姥撇撇嘴,笑了。下地刨了几个家里种的土豆,杨姥姥用筷子利落地刮起了土豆皮,看得小宝直愣眼。“咝——”一勺小榨豆油下锅,整个厨房顿时弥漫着一股油香味,杨姥姥拿着火叉将柴禾送入灶膛,红红的火光映亮了她的脸,小宝看见姥姥脸上漾着遮也遮不住的笑意,炊烟终于又伴着微风飘起来了……

尝着姥姥炒的土豆丝,小宝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心里不住地想这土豆丝比薯条好吃多了!杨姥姥看着这烟熏多年已经发黑的灶台,瞅着屋外人家升起的炊烟,嚼着嘴里的土豆,记忆慢慢地复苏了,不觉间嘴角上扬:“终于又跟着炊烟回家了……”

[评析] 本文的最大特色是生活气息浓郁。杨姥姥进城可谓冰火两重天,缘何?家用电器取代了灶台。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同使然;而从实质上来看,是因为杨姥姥一生都围着灶台转,灶台已成为她生命的舞台、精神的寄托,离开了灶台,就等于掏空了她的心。在行文上,作者更是匠心独运,从冰冷的水泥套间到宽敞温暖的老屋,从焦糊味到油香味,从薯条到土豆丝,前后照应,可谓细针密线,丝丝入扣。(姜有荣)

[散文]

在书中栖息灵魂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⑻班 陈学轩

有空闲的午后,会砌一壶茶,在碎碎的阳光下品咂那一本本书的滋味。

《绿茶经》的茶中生道,《文化苦旅》的人文探寻,《黄玫瑰》的花语花禅……在茶雾氤氲中,这些书常常使我的灵魂得到滋养和升腾。

喜欢林清玄书中的一个故事,一位孟姓女子平日很娴静,很善良,很受村民爱戴,但她却有着一个独特的爱好,会煮一种带有酸甜等七种味道的汤来滋养自己的灵魂,她认为人这一生都要尝遍酸甜苦辣,灵魂中自然会有这些味道,所以一定要用带有这些味道的汤来滋养灵魂,使之更深刻。读完后我常常想,灵魂真是这样来滋养的吗?心生疑惑,便和朋友一起来做这种汤,喝了第一口便

觉难以下咽,只觉得那位孟姓女子太高深莫测了!

我实在坚持不下去这种滋养灵魂的方法,只得苦苦另觅栖息灵魂之所。

冷观现实社会,铅华浮饰,物欲横飞,生活的快节奏使得本就被人怠慢的灵魂更不受待见。诚然,早晨带一眼惺忪,晚上携一身疲惫,身心已然倦怠,更何况灵魂呢?

到底于何处栖息灵魂呢?依我之见,如徐霞客踏遍名山大川是一等方法,余秋雨携文化一路旅居是一等方法,林清玄躲到深山中参悟佛法也是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来说都太过奢侈,那我们何不在学习、工作之余,邀三两个知心人,携一两卷快意书,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去栖息我们的灵魂呢?

以惠风之和畅抚灵魂之心结,以碧波之轻柔荡灵魂之涟漪。听着啾啾鸟鸣,躺在碎了一地的阳光上,面朝蔚蓝的天空,捧书赏阅,不也快意自得吗?若再有闲情逸致,便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慢慢行,细细品,缓缓归,心中那久积的怨气、戾气便可一吐为快,身心俱爽,灵魂自然也得到升华。

和嵇康合抚《广林散》,和羲之共书《兰亭序》,和孙仲谋共麾千军,与毛润之万里横渡,驾上刘备的的卢马,踏进黄巢的黄金城……洗尽铅华,心如止水,涵泳其中,百味俱生,乐其不疲,岂不快哉!

苏轼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来兮,我们何不在书中栖息自己疲惫的灵魂,纵一心之所如,息万物之追逐。

[评析] 本文随兴驱遣,酣畅淋漓,其最大机智凝结于一个“转”字——由以七味汤滋养灵魂“转”向于书中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