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介绍材料

时间:2021-11-10 08:54:54 100字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一、调结构、增效益,生产发展显成效

坚持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该村人均纯预计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较去年增长近1000元,增幅达到16%以上。一是调结构,增效益。本着“结构调优、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番茄、打瓜、玉米、籽葫芦等高效农作物,全村经济作物发展到5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5%。为改变传统耕作模式,江格孜塔勒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到邻近村队实地观摩,现场交流,切实转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实施科学种植,为农作物增产、增效夯实了基础。二是打基础,增后劲。针对农业季节性缺水的实际,在场党委的帮助下,筹集30余万元打机井3眼,安装包括村集体土地在内的加压滴灌1200余亩,为农业增产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抓培训,提水平。通过 “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等活动,以加强农牧生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目的,强化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增强了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和亩均收益。今年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1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300余人(次),培训面达到90%以上,各类作物亩均增产近11.3%、增收近70元。四是增技能,促增收。为不断增加农牧民增收渠道,村”两委”班子积极做好村里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完善培训制度、组建农民工程队参与村新农村建设,实现有组织地就近就地转移。今年,实现劳动力转移100余人(次),劳务收入18万元。五是抓重点,办事实。村” 两委”班子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上,年初协调信贷部门解决农牧业生产贷款、秋季高新节水贷款;积极做好农业生产用水的调节、配给等工作,为降低农资和增加农产品销售价格,村干部找市场、跑路子,实践为村民服务、办事实。全年,“两委”班子为村里协调各类信用贷款500余万元,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产品1800余吨。

二、重规划、强措施,新农村建设出成效

为确保江格孜塔勒村在今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该村两委班子结合牧民定居项目,定位打造牧民定居新村建设型亮点示范村,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奋力攻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建设目标。为切实做好村庄规划,场党委与江格孜塔勒村干部共同组成调查组,深入实地勘察,广泛征求民意,积极与县城建部门对接,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江格孜塔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目标。二是多方争取,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为加快村容村貌改善进度,尽可能地给予项目倾斜,结合该村大部分村民因遭受去冬今春的雪灾、洪灾等损失和影响,自筹建房资金困难的实际,场党委、管委将灾后重建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灾民安置、卫生改厕等项目进行整合、倾斜,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捆绑实施。今年,该村先后完成50户牧民定居住房、50座暖圈、2户灾民安置以及55座卫生厕所。三是各方协调,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强化各方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加大乡村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增强广大村民对示范建设投劳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江格孜塔勒村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9.5万元,其中争取到位县以奖代补资金12万元、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6万元,总工会、万通畜牧有限公司、新华书店及环保局的3.2万元帮扶资金、物资,场财政投入21万元、村集体投入21.6万元,带动广大农牧民投入75.7万元,村民义务投工投劳400余人(次)、投车100余车(次),为新农村示范建设节省建设资金近40余万元。同时为降低建设成本,将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程交由本村的工程队承建。四是干群同心,共建靓丽新农村。广泛动员农牧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全民动手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确保了该村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先后完成沙化巷道6.5公里,新建人行道1.8公里、桥涵81座,拆除残墙断壁5.5公里,新建砖围墙

3.5公里,安装大门40个、路灯8盏,种植风景树250株等;进一步加大基层阵地配套,投资1.2万元购置草种、花卉及果树苗木,完成文化室绿化、美化建设,使其利用率达95%以上。

三、抓民主、强管理,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推民主,强管理。江格孜塔勒村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选举了10名办事公正、有一定威望的村民组成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推选了2名群众代表担任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大村务、财务公开透明度和村民参政议事权利,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有效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二是增加村集体收入。从提升土地生产效益入手,积极筹集资金完善集体土地基础配套,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场党委出面收回原低价发包的600亩村集体土地,并筹集25万余元安装加压滴灌,使土地每亩发包价格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200元,实现集体年收入达到15.5万元、增长9.7万元,为新农村示范建设的夯实资金投入基础。

四、重民生、抓载体,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江格孜塔勒村以示范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以 “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和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先后获得“五好”党支部、县级“文明村队”、“平安村队”、“无邪教村队”、“五无村队”等荣誉称号。一是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村广播东风工程、有线电视等载体,开展各类文化体育、科普知识活动,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二是抓好各项评选工作。广泛开展了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形成移风易俗、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全村无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邪教组织的标准,“十星级文明”户达86%,“平安家庭”创建率达到97%,实

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三是抓好合作医疗工作。积极配合县委、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今年,江格孜塔勒村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7%以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卫生保障基础。首页12尾页

篇二:《某村新农村建设经验介绍材料》

xxx乡xxx村自被确定为全市“小康示范 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走出了一条以蔬菜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为基础,抓住蔬菜、林业、养殖、工业企业,新农村建设五项工作作为重点的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xxx乡xxx村位于乡西南2公里处,人口xxx人,xxx户,x个村民小组,支村两委成员x人,党员xx名,耕地xxxx亩。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政治文化生活和谐稳定,全村呈现出一派经济超前发展,社会和谐稳步的新气象。

化规模的形成。

(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良性循环。该村依托xxx乡林业优势, 2004 年引进外资260万元建成一家xx木业有限公司,今年又新投资160万元进行了技改扩建,公司年产值达1200万元,利税92万元。去年投资24万元完成了对砖瓦厂的技改扩建,使该厂的日生产能力提高了两倍,生产成本降低了30%,目前砖厂产销两旺,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天津厂商洽谈,论证在xxx村建设投资200万元的浓缩蔬菜厂的可能性。与一家外地客商达成了合作协议,兴建一家钒铁加工厂。为发展养殖业,他们积极扶持4家农户开办了小型养鸡厂,目前,全村生鸡存栏达12000只,黄牛、生猪存栏达31000多头。

(四)注重培养软势力,构筑和谐稳定新农村。

1、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争当“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活动,在村内形成了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风气。建立了娱乐活动中心,利用农闲时节举办象棋、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组织民间文艺队演出等活动,创造了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

2、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该村党支部聘请市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对xxx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绘制了具有超前意识的村镇规划图。目前,该村党支部是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实施拓宽疏通了1500多米的环村河,栽植了60多亩的生态环村林,打通了两条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安装了路灯。投资5.36万元填土方13400方,完成了村东新区土建工程,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3、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该村开办了“科技夜校”,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24期,向群众传授技术、讲解政策法规。聘请专家定期到村指导蔬菜种植技术,目前,该村已累计引进新品种40余个,推广新技术20余项,建成了棚、沼、猪、菜四位一体的无公害蔬菜区,棚均效益在5000元以上,为打造纯绿色食品品牌打下了基础。目前,全村出现了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学政策,落实政策的热潮,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篇三:《新农村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

宁利乡新农村指导员 陈霖

2011年我有幸成为了宁利乡新农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我被安排在了长坪村委会,近半年来的新农村工作中,收益颇多,也在工作体会到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状态,也让自己的身心在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历练。

宁利乡地处宁蒗县西南面,东与大兴相接,西与金棉相连,北与红桥接壤,丽宁公路穿乡而过,境内还有全县海拔最高的药山,全乡共有5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人口14931人,我所驻的长坪村委会是全乡两个山区村委会之一,共有19个村民小组,人口4475人。居民大多为少数民族彝族,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种植业及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大力发展马铃薯、核桃、中药材种植,同时依靠山区海拔高,山区植被丰富等优势发展黑山羊,牦牛养殖特色养殖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我肩负的责任就是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生存状况,对党的帮扶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知道,与村委会的班子成员沟通,提供好的建议意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新农村介绍材料}.

自2009年12月宁蒗县被列入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以来,宁利乡为积极推进新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度。将乡政府职工分为5个工作组积极参与到新农保的收缴工作当中。我作为长坪工作队员,也积极的参与到新农保的收缴工作当中,因为长坪各

个村民小组较为分散,还有许多村组位处河谷、深山地带,交通极不便利,有些村组甚至要步行半天才能到,长坪工作队又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划分成片区来进行新农保收缴。我所在的工作小组负责丫口村组、分水岭村组、扎古村组的工作。我们小组首先决定从较偏远的扎古村组开始收缴工作,我们一行人乘坐面包车行至长坪通村路10公里处时便开始步行前往扎古村组。经过4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村民们热情的接待来我们,我们经过短暂的休整便开始让村长集中村民进行政策讲解和保险收缴。在政策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就有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缴费年限以及所能享受的待遇进行了详细的宣导,同时针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惑和回答。在讲解完毕后便开始了收缴工作,每收缴一户我们便开出收据提醒村民妥善保管以便以后出现问题时可作为凭据。经过忙碌的工作,我们又马不停蹄额的赶往扎古下村进行收缴。入夜时分工作终于告一段落还不时的有村民来咨询政策。晚上我们同村民一起围坐在火塘旁边和他们攀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向他们询问关于核桃种植、烤烟种植方面的情况以及家庭生活。在这个时候,我真正感觉到自己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分享着村民们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

完成了扎古村的收缴工作,我们又陆续去了丫口、分水岭、陶家营盘、陈家村等地方开展新农保收缴工作,因为这些地方离乡政府驻地较远,村民们为了某一项缴费而来回的跑动也很辛苦。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因此在开展新农保工作过程中顺便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工作一并完成。虽然工作队员个人的

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却减轻了老百姓不必要的麻烦,用自己的工作换来群众的信任和赞赏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2011年以来,宁利乡的新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在道路交通方面建设完成了关门山至宁利街面的7公里通乡油路工程,投资370万元;建设完成了宁利乡至牛窝子村委会的乡村通达路7公里,投资70万元;建设完成了玉鹿至长坪村委会的乡村通达路26公里,投资260万元;建设完成了三岔河水库至三岔河村民小组的通村公路5公里,投资50万元。同时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也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大力种植核桃产业,发展烤烟产业。全乡目前共种植核桃18000余亩,种植烤烟3500多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同时我们新农村工作队员也任重而道远的切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争做一块垫脚石,争当一棵遮荫树,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在新农村工作的大潮中用于奉献自己。

新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许多工作要求,而且需要整合许多力量共同来完成。通过以新农村工作这样一个契机来促使广大的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下农村的生产状况,农民的生活状况,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实事,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发展奉献自己,我想这是每一个新农村工作队员的心声。

篇四:《关于新农村建设材料》

今年五月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

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新农村介绍材料}.

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xxxx。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xxxx以上。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新农村介绍材料}.

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

篇五:《新农村建设材料》{新农村介绍材料}.

统筹城乡促发展 关注民生建和谐

近年来,平湖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抓好项目推进龙头、增强综合发展实力的同时,把“三农”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工作创新,以搭建大平台、推进大合作、完善大体系、维护大稳定为重点,以创新发展“新仓经验”为特色,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努力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走具有平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一、主要做法

(一)积极搭建农村服务大平台。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文化、卫生等服务资源比较分散,对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大力度推进以村部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连锁超市以及文体活动场所等“五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社建设,在农民身边集中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村综合服务社55个,2008年上半年将按规划布局全面建成。同时,我们按照新一轮村庄规划布局,依托村中心社区的强大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的

有效形式,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农民居住集聚,目前已有1100户农户自然翻建进入新社区,预计通过每年3000户左右农户的自然集聚,十五年后基本实现农民居住集聚的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了“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募集30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村中心社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行政村公交覆盖面达100%。率先建立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城乡供水一体化、集污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已累计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农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坚持建用并重,加强“五位一体”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作用发挥,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农民培训等,两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农民职业技能得到普遍增强;开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大合作。农民生产上的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以发展供销合作、专业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效结合,大力鼓励支持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加强供销合作。整合供销总社、农经局等部门资源,建立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配送服务中心,完善了市、镇(街道)、村三级配送网络,从源头确保农业投入

品和农民生活用品的质量与安全。2007年农资配送额达5800万元,在全市农资市场占有率达到80%,生活资料配送额超过1亿元。同时,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和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完善从生产基地到流通领域的全程检测网络,加强农业标准和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全国无公害农产品10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绿色食品3个。二是发展专业合作。农民闯市场,关键要组织。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市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合作社社员4400人。通过专业合作,加强产销对接,杭州、上海等周边大市场得到迅速拓展,全市年供沪农产品达10万吨,农产品出口额超过了2000万美元,蘑菇、芦笋等高效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加工农业,为农民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4家,形成了以亿达水产为核心的亚洲最大的观赏鱼生产基地、年成交额7亿元以上的浙北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三是强化信用合作。全面实施“兴农贷款”工程,扩大农业贷款担保规模,不断降低农业经营成本,已为2900户农民提供超过1亿元的综合授信,支农贷款总额达8.94亿元。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每年投入资金扶持鼓励经济薄弱村发展标准厂房、职工公寓、农贸市场等创收项目,两年来共

扶持25个村启动建设25个发展创收项目,投资总额达到7239万元。以首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市)为契机,农业政策性保险成果明显,使2007年受两次强台风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打击的农业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迅速组织恢复了生产。以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龙头,村级信息服务站为节点,建立完善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注册农民信箱用户1.7万户,通过农民信箱实现网上交易已达8000万元,较大地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积极构建农村保障大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要。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落实被征地人员生活保障,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在加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同时,把部分农村居民纳入了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还难以覆盖全部农民,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对此,在逐步推进“五大保险”扩面、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平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覆盖全体市民的社保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嘉兴市的统一部署,2007年11月我们开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计划通过三年努力把全市11万还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全民参保。目前首批参保的养老金已发放到农民,全市70周岁以上农民也于1月20日拿到了由政府全额补贴

的基本生活补助费。通过市级领导带头,全市部门领导、镇村干部分组分片、深入到农户宣传发动等方式,目前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第一年争取完成60%参保率的工作目标。这项制度的实施,每年增加财政支出近8000万元,市财政在“三农”上的总支出将超过5亿元。二是不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怕生病、怕生大病,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2003年,平湖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启用实时报销系统,逐步提高筹资标准,下调医药费起保线,提高报销封顶额,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2008年农村居民的参保率超过了95%、筹资额达到了人均175元。近三年来全市累计约有3.7万名农村大病患者受益住院报销,有50余万人次受益门诊报销。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两年累计免费体检农民32万人次,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四)积极维护农村社会大稳定。目前,我市已有登记在册新居民26.1万人,其中约有70%居住在农村,大量新居民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给当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共资源、社会治安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中,我们把新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放到了突出位置来抓,针对新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创新机制体制,以服务促和谐,以管理保稳定。一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建立

篇六:《新农村材料》

卧龙乡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卧龙乡位于永城市西部、豫皖两省交界处。距市市40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村,共200个村民小组,7600户,38000人,版土面积为5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400亩,。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加快城镇一体化为契机,狠抓了小城镇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乡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尊重科学,力求高起点规划

2007年,我乡聘请郑州设计院,编制了卧龙乡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卧龙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市位特点,资源条件、产业方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性“,一是前瞻性,既明确近期目标,又做了长远构想,分别对目前、今后五年、十年、十五年建设规模做出规划,保证现在的建设十五年不落伍,同时为五十年的建设留足空间;二是适度性,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实际需要及建设能力,科学地确定了城镇的占地规模和人口目标;三是法定性,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经法定程序不需随意更改。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市位优势和经济特点的关系,根据卧龙乡西邻“药都“亳州,北靠 311国道的市位优势,突出连接周遍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这一经济特点,把卧龙乡

建成市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处理好功能适用和文化品位的关系,强调小城镇功能的经济实用,努力提高文化品位,卧龙乡规划建设了楼房建造一楼一景,马路街道一街一景,景色各异的各个景观浑然一体。

2、突出重点,力求高标准建设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乡党委、政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纳入我乡发展规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从1994年至今,在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实施了以道路改造为重点的街道网络建设工程;以乡周边绿化带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卧龙乡共改造主次干道11条,巷道12条,铺设路面102万平方米,硬化人行道路8.9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水道3600米,供水管线2500米,完成了垃圾中转站、主街道亮华、乡办公楼新建等任务。

3、市场运作,力求高水平投入

针对我乡财政收入水平不高,收支矛盾突出的实际,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增资,出台优惠政策引资,群众投工投劳聚资,乡市土地增值后出售生资,降低成本节资等六种办法,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为主,多方筹集“的机制。几年来,在市委、政府的帮助下,共筹集了3000万元资金。加上群众投工投劳折合1000万元左右,上级还支持

近1000万元,这样共筹措资金5000万元。城镇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激活了房地产市场,1999年以来,卧龙乡新建楼房26万玉米,仅此一项,总投资达1.5亿元。

四、建管并举,力求规范化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并举“的方针,力求做到规划、建设、管理同步。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抓四提高”。一是抓全民教育,提高文明水平。把小城镇管理与“新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爱护公物、人人建设城镇环境“的良好风气。二是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从城镇规划、市容环卫、公共秩序等方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乡街道管理办公室,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主,群管群治为辅的城管网络体系,主要干道的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市容秩序、卫生秩序、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三是抓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主要街道设置了垃圾箱、果皮箱等垃圾容器,成立专业保洁、环卫队伍。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临街摊位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篇七:《新农村建设材料》

大力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几年来,盖州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目标抓中心,更新观念抓改革,立足全局抓发展,与时俱进创和谐,使盖州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就有关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为切实减轻特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其子女能念得起书,教育局相继采取系列措施如“手拉手”扶贫帮困助学活动,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09年共为43000余名城乡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费用高达1706万元,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生1650人提供生活补助费40万元,充分体现了党以教为先、国以教为本的惠民宗旨。为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想尽各种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08、09年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在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的规范使用与管理,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建立健全了全市农村中小学财政预算制度,使农村中小学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够做到计划周密,使用合理。

为加大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力度,我们成立了盖州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网站,机构健全,管理到位。一年来,参加省级农村远程教育管理者(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七次,受训人员达473人次。组织本级业务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员180人次。有力地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我市远程教育的开展,并成功地举办了营口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深受省、市领导好评。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支教援青工作和城市教师到农村

交流任教工作,并采取积极措施组织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09年安排122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新农村介绍材料}.

二、强化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局党委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依托于科技性人才的引入和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探索性地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办、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研究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成长模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运作机制、投入机制,以加快建立高效协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如与盖州市劳动局联合办学。

二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基地建设。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函大、普惠制和农业远程教育学习点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整合,提高质量,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人才培训新体系,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培育。为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我们重点加强学历教育和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逐步调整农村村级干部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其全面提高其政治素质、科技和管理水平。

四是大力培养农技骨干和生产能手。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产品种植养殖大户等,以镇为单位,分期、分类、分批开展绿色证书、农函大、农

民“双证制”等教育培训,为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才,加速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五是加大对农村经营能人培养力度。几年来,我们以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营销大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区分类别,突出重点,有目标、分层次地进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营销策略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村经营能人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精通技术、市场、管理的农村产业化建设主力军。

六是因地制宜培养农村能工巧匠。根据当地的传统产业、历史文化的特点,我们注重挖掘和积极培养能工巧匠,使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工巧匠脱颖而出。

2、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引进力度

对符合我市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方向,用人单位亟需的人才,实行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强化用人单位吸纳人才的主体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如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3、重视后备人才教育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中职类教育力度,在职业学校推行灵活的办学模式,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