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300

时间:2021-11-03 16:09:09 300字

篇一:《2014-2015学年》

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 )。

A.秦岭-淮河 B.天山 C.黄河 D.南岭

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湿度 D.阳光

第1页,总41页

4.图9示意华北某地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台田模式”是指当地在低洼处挖土成鱼塘,堆土成基台(台田)的一种常见耕作模式。读图,回答第20、21题。

图9

20.图中 ( )

A.北京附近地势高,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较B.保定因为无河流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

C.各城市中,衡水地下水埋藏深度是最浅的D.唐山附近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21.“台田模式”可改善当地的 ( )

A.海水倒灌问题 B.土壤盐碱化问题 C.土地沙化问题 D.水资源短缺问题 5.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水源到达北京。结合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5~7题。

答案第2页,总41页

5.北京处于我国水资源的

A.缺水带 B.少水带 C.过渡带 D.多水带

6.北京成为我国最缺水城市之一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小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C.节水意识低 D.城市和产业规模过大

7.“南水北调”可

A.利用输水河道发展网箱养殖 B.加重北方的缺水性生态问题

C.导致北京洗车业的宽松发展 D.造成水源地和沿线大量移民

6.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

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D.输水干线经过地

区以平原为主

2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7.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图7),回答22~24题。

第3页,总41页

图7

22. 图中

A. 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B. 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

C. 耕地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 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

23. 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 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 B. 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

C. 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D. 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24. 下列地理事物的走向与明清漕运干线相近的是

A. 陇海铁路干线 B. 京杭运河C. 西气东输路线 D. 长白山脉

3.(12分)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第4页,总41页

图16

(1)说出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并简述其主要成因。(6分)

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正与印度合作开发铝土矿,并在印度进行初加工。

(2)指出印度初加工后的铝土矿运往青铜峡市的合理方式。(2分)

(3)说出黄河图示河段的流向及水位变化的主要特点。(4分)

9.(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第5页,总41页

篇二:《野猪习性及狩猎方法》

【名称】:野猪

【拉丁文】学名:Sus scrofa

【英文名】: wild boar

【中文别名】: 山猪、豕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

【体长】:一般90~200厘米

野猪【肩高】: 55~110厘米

【体重】: 80一100公斤或以上

【概述】:偶蹄目猪科猪属的一种。又称山猪。体躯健壮,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拱鼻);每脚有4趾,具硬蹄,仅中间2趾着地;尾细短;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野猪耳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背脊鬃毛较长而硬;整个体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区而略有差异。

【形态特征】:皮肤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盖,在激动时竖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绺鬃毛,这些鬃毛可能发展成17厘米/ 6.4英寸长。 雄性比雌性大。猪崽带有条状花纹,毛粗而稀,鬃毛几乎从颈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长,头和腹部较小,脚高而细,蹄黑色。背直不凹,尾比家猪短,雄性野猪具有尖锐发达的牙齿。纯种野猪和特种野猪主要表现在耳、嘴、背、脚、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

【毛色】:灰黑色或褐(棕红色)

【寿命】: 10~21年,人工饲养条件下会长一些。

【保护级别】: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情况】:

野猪分布范围极广,涵盖欧亚大陆,包括东亚、东南亚(中南半岛、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日*本列岛、西伯利亚南部、中亚、南亚、中东、非洲北部及地中海沿岸、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南部、中东欧、西欧、伊比利亚和不列颠群岛,并传入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西兰和北美洲。世界各地除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物种状况】:地方常见,生存能力强大,几乎无天敌,部分地区为农业害兽。

【野猪肚药用价值】:

野猪肚即猪胃,据《本草纲目》记载,性微温、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补虚的功效。毛硬皮厚的野猪食性很杂,竹笋草药鸟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要下肚。虽然现在科学家对野猪是否具有毒素有免疫力还没有一致的定论,但从野猪没有因为吃有毒食物而死亡的情形来看,野猪的胃可以说百毒不侵。据说野猪在吞食毒蛇后,毒蛇的毒牙将咬住野猪肚内壁,而在长期各种中草药浸泡下的野猪肚,自有一套疗毒愈合伤口的高招,会在伤口基底生出肉芽组织,进而形成纤维组织和瘢痕组织,在胃表面胃粘膜上留下一个“疔”,“疔”越多,其药用价值就越高。而现代医学实验也表明,野猪肚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特别对胃出血、胃炎、胃溃疡、肠溃疡等有一定的药理疗效。

【生活习性】:

野猪是一种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动物,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早晨和黄昏时分活动觅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时分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大多集群活动,4一10头一群是较为常见的,野猪喜欢在泥水中洗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野猪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样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们就把一部分鬃毛脱掉以降温。活动范围一般8~12平方公里,大多数时间在熟知的地段活动。会在领地中央的

固定地点排泄,粪便的高度可达1.1米。每群的领地大约10平方公里,在与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公猪负责守卫群体。公猪打斗时,互相从20~30米远的距离开始突袭,胜利者用打磨牙齿来庆祝,并排尿来划分领地。失败者翘起尾巴逃走。也有的造成头骨骨折或被杀死。常通过哼哼的叫声来进行远近距离的交流,栖息地每平方公里有多达7~30种动物。

【食性】:

野猪的食物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野猪冬天喜欢居住在向阳山坡的栎树林中,因为阳坡温暖,而且栎林落叶层下有大量橡果,野猪要靠它度过寒冬。一旦橡果绝收,第二年春天就会有大量野猪饿死,这也是野猪自然淘汰的规律。夏季,野猪喜欢居住在离水源近的地方,特别是亚高山草甸,山高气温低,又有天然水池,野猪便经常在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阴坡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也都是野猪夏季经常活动的良好场所。野猪的食物也丰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虫都是它的取食对象,有时还偷食鸟卵,特别是松鸡、雉鸡的卵和雏鸟。虽然鸟巢一般都隐蔽得很好,但野猪的嗅觉很灵,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鸟都会很快飞出,希望能把野猪从巢的旁边引开,但知道一窝鸟卵就在附近的野猪还是继续寻找鸟巢,直到发现为止。野猪不仅善于捕食兔、老鼠等,还能捕食蝎子和蛇,虽然科学家就野猪是否对毒素有免疫力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野猪看起来没有遭受因为吃这些危险食品而引起的痛苦。

【生活环境】:

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丛间。适应性极强。

【生理特征】:

野猪幼仔 雌性野猪一般18个月性成熟,雄性则要3-4 年,母猪妊娠期: 112~130天,每胎诞生: 2-6崽,很少多达11崽。 断奶: 在8-10 周。繁殖期从1月2月和7月8月集中, 在雨季前一会儿。在分娩之前,发情的母猪离开群体并且独自建造巢。 用直径和高达

1.5米/ 5英尺高测量4米/ 13英尺的竹子梗建成,出生一周后回到群体,群体中的任何一只母猪都会照顾猪崽。野猪在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随着小野猪逐渐长大,雄野猪很快就来寻找母野猪。在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母野猪一年能生产两次。 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真可谓“英雄母亲”,它的怀孕期只有4个月,一胎就能生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竟然能生两胎,一般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幼仔出生后,身上的颜色随年龄而变化。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身上有土黄色条纹,这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自己,以后身上的条纹开始逐渐退去。在2个月到1岁期间,它的身上是红色的,而1岁以后,便进入成年期,身上的颜色也变成了黑色,常被人们称做“黑野猪”。

捕捉问题:

1.野猪的分布:野猪俗称山猪。在我国的分布遍及全国,是—种分布广泛具有狩猎经济意义的动物,尤以东北、西北、广西、贵州等地为多。

2.野猪的形态:野猪外形象家猪,身肥肢短,体型蠢笨,但头比家猪窄,嘴比家猪长,背有刚鬃。雄兽犬齿外露,俗称獠牙。成年野猪体长1.5米左右,体重l00-150公斤不等;最大的体长2米有余,体重300公斤以上。 成年野猪多是黑色,但因地区环境不同或个体差异,黑色之外,也有褐棕色、棕红色、灰色等不同的毛色。幼猪的毛色比较浅淡,体背侧有棕色或白色的纵杂斑数条,其中东北地区的幼猪,背部有棕黄色或棕灰色的纵斑六条,体侧有三或五条淡棕斑,浙江等地的幼猪多黑色,但背部两侧各有白斑一条。这都是幼猪适应环境的保护色,所以猎人把幼猪也叫花猪。

3.野猪的生活习性: (1)食性:野猪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种籽为生,吃红松籽、雷松籽、榛子、橡子、山核桃、栗实、水青冈的果实等,还吃野水果、草根、草籽、幼嫩的枝芽、野菜、磨菇,昆虫、无脊椎动物(如蚯蚓等)和小型脊椎动物(如花鼠等),有时也吃死兽,饥饿的冬天也啃树皮、朽木。在寻找蚯蚓、鼠类、植物的根茎和掉在地上的果实时,常拱掘大片的土地。秋天,野猪潜入农田,盗食庄稼,尤喜食玉米、土豆及瓜、菜等,带给农业造成局部的严重灾害。 (2)生殖:野猪每年10月开始交配,一年一胎。交配期,雌兽在山间发出“咿、咿”的求偶声,雄兽间声而至。这时的雄兽异常凶恶,雄兽间也常发生争偶决斗。 孕兽怀胎四个月。于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4-8只不等,有时多达12只。哺乳期两个月左右。三个月左右的幼崽都有纵斑,俗称花猪。小猪一年半长成,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三年性成熟。但能活到成年的野猪不多。有的死于狼和其它食肉兽之口,有的死于瘟疫。 雌猪在生仔前,多在山腰部位以树枝,杂草筑巢,巢的前后都有出入的洞口。雌猪有带仔的习惯,但母兽和幼猪都很胆小,多群居,常形成以家族为主的野猪群。 (3)生活规律: ①一股规律。野猪平时过游荡生活,常栖息在针叶林、混交林或阔叶林中或湖泊、沼泽附近的苇丛中,有的也在水塘附近活动。夏天爱在泥塘中打滚,乘凉去暑,也避蚊蝇叮咬。野猪的活动随食物的有无和雪层的厚薄而定,避离多雪区,趋向食物丰富处。昼伏夜出,黄昏出穴,整夜活动。夏末秋初,每天夜间从匿伏处向觅食处流窜,活动范围常在一、二十公里。白天在灌木林或茅草丛中匿伏。长江流域的野猎尤喜筑巢,猎人常在野猪的栖息处发现大堆的杂草、枯枝,这是野猪临时栖息的巢。猪巢有固定的道路数条,野猪多沿原路返巢,这种规律常披猎人伏击利用。 野猪大部分时间集群生活,小群数头或十余头不等,都是家族式的猪群;大群几十头或数百头。通常在食物丰富的季节集成大群,游荡觅食,集体防卫。 野猪体形虽笨,但能短距离快速奔跑,在最难通行的灌木林里也能自由活动,善泅水,视力一般,但嗅觉和听觉极佳。敌害较多,十分机警,且善隐蔽。公猪胆大、凶猛,常单独活动,有时竟敢主动攻击猎人。②各地区的习性特点。由于气候和各地的环境不同,各地野猪的生活习性也不完全一样。其中东北地区的野猪,多在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或低湿的草地生活,尤喜在红松林、柞林觅食,有时白天也活动。如果松果、橡子欠收,则在榛子林或混交林里觅食。夏天多在山沟背阴的泥塘里匿伏纳凉。安徽等长江南北一带的野猪,喜住稠密的茅草中,也在大山腰的丛林里栖息。春、秋季节,咬断茅草作巢栖息;炎夏季节则住凉爽的山阴,冬天,喜在背风向阳温暖山坡的稠草、林丛中生活。行动谨慎,不走山野人行小道,喜在两峰间的高草中穿行。生崽时,常在山草稠密的高处作窝,既有利于隐蔽,又便于了望。广西、贵州等地的野猪,少住或不住洞穴,多在大山之中杂草丛生的灌木林里生活或水边芦苇谷地栖息。热天喜在水沟洗浴纳凉;冬季则在阳坡栖息;秋季,匿伏于农田附近,夜间盗食玉米。觅食时经常群出,小猪在前,大猪在后,遇岔路停步观望,喜走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垭口。有月亮的夜间躲在阴影里活动;或上半夜有月,下半夜活动,下半夜有月,上半夜活动。躲避明亮,喜欢黑暗。秋收后返回深山觅食,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平时行动谨慎,不走山间人行道,沿斜坡喜在草中穿行。两峰间的山凹、小沟和半山腰,这是野猪受惊和平时进出必行的要道。行走低头突进,遇惊仰头嗅听,静呆数秒而后奔逃。发情期,母猪经带在下午三点左右发出“咿、咿”的求偶声,公猪闻声而至。 陕西省等西北地区的野猪,冬栖老林,夏住草坝,秋季盗食庄稼。白天匿状在距玉米地三、四里的隐蔽处,黄昏后开始活动,边走边抬头观望嗅听,常发出“呋、呋”之声以嗅人味,而后才令幼猪进玉米地。仔猪嚼食时,母猪在侧守卫,一旦发现人昧或异声,立即逃窜。伏击的猎人不但要隐形,更必须利用风向隐去猎人的气味。 以上是几个省区野猪习性的举例,猎人由此可见一般了。 4.经济价值:野猪经常为害农田,常给局部农业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列为害兽。肉可吃,皮制革可用,鬃是制刷原料。据黑北江省“中草药”一书介绍,野猪板油,有催乳的奇效。 5.猎捕方法: (1)狩猎时间:—年四季都可进行。其中,我国北方多在冬季狩猎,利用雪地追踪;10月初雪

期,也是野猪交尾的集群期,活动范围小,便于猎捕。我国南方各省,多在野猪为害农田时狩猎,雨后的清晨便于觅踪。 (2)猎场选定:猎人要根据地形、农作物被害情况,以及各地区野猪的生活习性特点,调查研究,正确判断,选定猎场。只有猎场选在野猪多的地方,猎人才能有满意的收获。 (3)觅踪搜索:猎人进入猎场,首先要觅找猎踪,才能决定下一步猎捕方策。觅踪,要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野猪的生活习性,结合猎人积累的狩猎经验进行。我国南方各省春、夏雨水多,土地潮湿,这时的猪踪比较明显,冬、秋干燥季节,地上猪踪不清楚,寻找比较困难,这时也可在松树根部的松土处或山凹潮湿处侦察。发现猪踪,要判明方向,循踪找到猪径,必能发现野猪。猪径分主径与觅食径。主径也叫总径,是野猪经常走的道,一般多在山凹的半腰,这是搜索时的主要线索和方向。分径是野猪走向不同觅食处的支径。主径上往往有许多猪踪,猎人要在许多往来的猪踪中,根据最上面的一个踪印的去向作依据,循踪追找。如果上面有许多新鲜的足踪,猎人一时很难判定时,可选—个最新鲜的大踪作标记,根据草的顺向去追。如果池塘混浊,残草、落叶新鲜,足踪部位的水迹没干;或足踪上凸起的泥土有鲜明的粉末,草叶上还有浆泥水滴可见;或溅在草叶上的泥点还很圆整,这些迹象都说明野猪刚过不久,或就在附近。猎人在继续搜索时,如果发现猪踪混乱,但又没有野猪逃走的迹象和杂草振动的响声,这是野猪就地藏匿的征兆。如果泥点已干,且残缺不全,或野猪活动的踪迹上,蜘蛛网已经布满,说明野猪过去已久,猎人不必跟踪追找了。我国北方各省冬季猎猪,雪地觅找比较容易。但要根据野猪的踪迹,判断野猪走过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重量多大等,必须有经验的猎人才能胜任。如果猪踪上的雪非常松散,与猎人刚踩过的一样,野猪刚过不久。若猪踪有数行,又是同时走过的,野猪的头数可从足踪的行数判定。若野猪的踪印长9-10厘米以上时,猪重大约150-200公斤;踪印长7-8厘米,猪重100公斤左右,踪长4-6厘米,猪重50公斤以上;踪长3厘米以下,则为50公斤以下的小猎,这是判断野猪体重的力法。猎人也可以根据野猪步子的大小,判断野猪的大小:一般来说,大步是大猪,小步是小猪,这是在猪踪的长短辨识不清时的判断依据。雌猪每足前端两蹄瓣一前一后,比较狭长,公猪足踪圆方,蹄瓣粗壮,这是从足踪判断野猪雌雄的方法。野猪的走向,根据蹄踪的方向可以判别,若雪深蹄踪方向看不清时,猎人可以根据野猪抬脚、落脚的划痕来识别,划痕较深的一端为野猪的去向。 此外,觅踪寻猪不但要察看足踪,也要留心侦察野猪活动留下的其他痕迹,如拱起的泥土或枯叶,行走碰断的枝条,留下的粪便,磨擦树干的痕迹等,这都是搜索发现野猪的好办法。 (4)猎犬猎~枪配合猎法:一个猎人带领三只以上猎犬猎猪效果较好。逆风搜索,才能接近猎物。猎人发现了新踪,确知野猪就在附近时,放犬追捕,猎犬把野猪围住,猎人赶到射~击。过早放犬,猎人不能及时赶到,猪、犬拼搏的时间太长,猎犬常会受伤,猎人必须十分注意。但如果两三个猎人利用十余只的猎犬群追踪围猎,猎捕的效果更好,过早放犬,猎犬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证。 猎犬围住野猪,吠声高且急。猎人循声跑步前去,在四、五十米较近的距离,猎人要放缓脚步,一面搜索前进;一面缓和体力,使自己的呼吸趋于平稳,以利于射~击。当接近到二、三十米,看清目标时,要立即隐蔽起来射~击。为免打伤猎犬,或用哨声把猎犬叫开,或瞅准猪、犬搏斗的空隙射击。 野猪是十分凶狠的野兽,膘肥力大,枪~猎时必须射击前肩胛的心脏要害部位。老公猪更凶狠,临死前只要还有一口气,它也想与对手拼搏,猎人必须十分小心。 野猪逃命速度很快,尤其被打过的惊了枪的野猪,一听到猎犬的吠声,或闻到猎人、猎犬的气味,立即拼命突围外逃。所以,如果参加猎猪的人数较多,猎人在放犬围捕之前,应该选派一、二个枪~法好的射~手,绕到地形险要又是野猪必经之径埋伏, 以便射~击企图突围外逃的野猪。(5)围猎法:采取围猎法猎猪,要有严格的组织领导,由—名有经验的猎人担任指挥。猎场发现猪踪,判定野猪的匿伏处之后,要立即选定射手,埋伏在野兽必经的兽径上。若是小猎,可在其前进方向的丛林深草的小凹中埋伏;若是成兽或老猪,要在野猪前进力向的前面和左、右都要分头埋伏,以防野猪突然改变方向突围。 射手埋伏的地点,既要

利于隐蔽,又要便于了望射击。当野猪进入25米左右以内的射程开~枪,不打迎头,防其受伤突奔,接近猎人,报复伤害。 射手要按“兽径埋伏猎狼法”那样逆风埋伏,绝对肃静,随时作好射~击准备。如果兽径附近比较光秃,猎人无法利用自然景物藏身时,措人要就地取材,马上削些带叶子的树枝插在面前,作成半圆形的屏帐遮掩;如能找到巨石或大树隐身,居高临下射击,更为有利。要做到无形、无声和没有猎人的气味,野猪才能进到埋伏的射程之内。当“飒、飒”声从草中传来,这是野猪出现的信号。当野猪进入射程,猎人要稍作咳声,在野猪停步探头张望之际射击,百发百中。 驱赶搜索的猎入,带犬与不带犬都行,但必须~枪,既可自卫,又可边赶边打,循踪搜索哄赶,彻底不漏。发现野猪时,要象猎狼围猎法那样,驱赶的猎人要大声喊叫着通知射~手,指挥射~击, 也可防止野猪回窜。 经过驱赶射~击之后,指挥者以哨声通知收山,对击伤未获之兽,要研究追捕办法;①辨血~迹,分析野猪伤势,以便确定追捕方策:若血~滴从高处落地,地上血~滴分散,枪~伤部位必高;若血~滴从低处落地,地上血~滴圆整,柴草上的血~斑又比较低时,枪~伤部位必低,血~色鲜红起泡,血~滴喷射,这是带着呼吸喷出的动脉~血,必伤要害,若血~滴带粪,弹~伤肠道,血~滴落在两侧的草上,说明弹丸已洞穿兽体;血~黑色成块,说明伤~口大出~血,猪必~死,要仔细寻找,地上草上无~血,必是空~枪。②辨足踪特征,也可以判断野猪的伤势;猪踪分散,说明野猪已经无力行走,猪必~死,逃猪足踪轻且浅,必重~伤,踪印正常,经过之处继续为害农田,野猪未受重~伤,猪踪尖而深陷,步子又大,这是惊枪远逃的足踪,不必追了。③追查觅找野猪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猎人自身的安全。追找受伤的野猪与~熊—样危险,暴怒的野猪也会不顾死活的向猎人进~攻,谨防报复伤人。遇到柴草茂密之处,猎人更要加倍小心。如能带领猎犬搜索,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野猪嗅觉极灵,警惕性很高,在走向埋伏射手的时候,如果中途嗅到异味,或因埋伏的射手暴露,野猪立即掉头而逃。必须在山凹等兽径上埋伏机动射~手,才能逃漏少,收获大。 (6)夜间潜踪猎猪法:在野猪为害的农田里,清出纵横交错的狩猎通路,宽度以猎人潜行不碰响玉米为原则,潜近射~击,保护农田。野猪吃食时,象家猪那样发出嚼食声,这使它的听觉受影响,猎人趁机逆风接近,野猪停止嚼食,它正探吻竖耳,十分警觉,猎人要停止前进,当它再嚼食时,猎人再潜行,逐步接近,摸到射~程之内开~枪。有时能摸到10米左右的近距离,这时猎人要低姿跪~射,和用明朗天幕的反衬,目标看得清,命~中效果好。 野猪嗅到猎人的气味,鼻子“呋,呋”出气,一声惊呼之后逃走。因此猎人潜踪,只有在有风之夜,逆风潜行才会成功。 冬夜潜踪,要事先侦察野猪夜间觅食的地方,晚上摸~杀,方法与农田潜猎相似。“夜间潜踪猎法”不如伏猎法好。 (7)伏猎法:埋伏猎猪,以逸待劳。野猪从黄昏开始活动,猎人必须在黄昏之前进入埋伏地点,逆风埋伏。埋伏地点可选在野猪出没活动的主径上,也可选在野猪为害农田的通径上。猎人在距地面三米左右的高处隐身埋伏,月夜伏击效果好,无月之夜,可用手电照明射击,效果也很好。 伏猎成功,不但要隐形、隐声,隐去猎人和猎~枪的气味更重要。要逆风埋伏,利用大风隐去猎人气味,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好办法。 (8)猎窖猎猪法;在兽径上设窖,要选在地形稍有倾斜的主径上。如设诱饵,效果才好。 (9)踩夹猎猪法:踩夹是猎捕野猪的主要猎具,但野猪蹄小力大,要使用大型踩夹,成组支设效果才好。野猪在山野游荡猎食,必有几条固定的活动路线,而且往往由原路返回巢穴,因此,在野兽出没活动的总径设夹最好。其他地方如泥塘通径、觅食小径等均可。野猪视觉虽差,但嗅觉极灵,踩夹必须按猎狼消除异味法支设。 (10)不带猎犬的巡猎;猎人进入猎场,发现猪群后,要根据这个地区野猪的活动规律,立即选择野猪必行的总径,隐身埋伏,放过大猪,射击猪群中间的当年幼猪。此法在我国北方的l0-11月初雪期,雪地潜踪巡猎效果比较好。 射~击孤猪(公猪)困难大。老公猪多独居,性凶猛,皮厚膘肥,必须潜踪觅穴,天亮前在其巢穴附近的兽径上埋伏好,待其凌晨返穴时,用大号铅丸瞄~准致~命处射~击。 (11)猎猪注意事项;①野猪群的附近常有虎,猎人要提高警惕,以免猛虎伤~人、伤犬。②伏击或追

篇三:《[PK赛]关于冬天的作文:初雪》

[PK赛]关于冬天的作文:初雪

关于好多年前的那个俄罗斯的冬天,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初雪。

前一天上床睡觉前,世界依然如故,可当第二天醒来时,却惊喜的发仿佛屋子好像掉到了另一块纯白的陆地上,就像女巫的魔法那样神奇。窗外,一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像一个个轻盈的芭蕾舞者,在空中舞蹈。他们时而旋转,时而跳跃,有时几片雪花连接在一起,再伴随着风的响声,像极了俄罗斯的舞台剧上那轻盈舞姿的芭蕾舞者。

早餐时,我又不由得眼前一亮,仅仅才过了几分钟,外面的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柔和的光芒在地面上蔓延开来,雪地染了一层淡淡的粉,窗外的小树矗立在这暖暖的阳光中,树枝落满了淡粉色的雪花,大地被巧妙的装点着,现在的窗外就似一幅樱花落满的日式图片。渐渐的,太阳露出了整张脸,。于是透过花园、雪地,直至远处低低的山丘,大地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有风吹过,远处树干上那厚厚的积雪被风吹落,露出了它那原本的深棕色,深色的树干整齐的立在金黄色的雪地中,就好像准备迎接检阅的士兵一般一动不动。

雪越下越大,眩目的光芒,排列整齐的的士兵都没有了,在一朵朵巨大的柔软的雪花下,花园也不见了,只剩周围的小篱笆在厚厚的积雪中露出个小角。再向远处望去,树枝压弯了,倒是有点像烫了卷发穿着白棉袄的小姑娘;那些尖顶教堂、圆顶小屋,像糖果一样的彩色玻璃,到现在全都不一样了,屋顶上的雪堆的更厚了,彩色玻璃也不见了踪影;隔着窗户望去,你几乎看不见远远山丘下那浅浅的沟痕。透过灰蒙蒙的天空,远处那乡村教堂标志性的十字架也被掩盖在密密麻麻的雪花中,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好像都变成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什么红色啊、绿色啊、棕色啊全都没有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白,安静的世界。

窗外,雪还在轻盈飘,像调皮的精灵,又像圣洁的天使,将美丽的童话尽情展现在我眼前,将最美丽的俄罗斯深深应在我的脑海里

兰州交大东方中学初三:possession

篇四:《翰墨齐鲁初选》{初雪300}.{初雪300}.

篇五:《大气知识图谱》

第二章 大气环流

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对面吸收或反射。(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典型例题:

A组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

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 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 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 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 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4.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

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D.沙漠地区的风沙大

B组

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1~3题。

C组

自谋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3题。 北

1.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市中心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南2.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 其中的道理是 ( ) 时间/h{初雪300}.

图2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初雪300}.

A.4℃ B.12℃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

接悬浮于大气中 C. 16 D. 18℃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接附着在地面上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

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从正午到黑夜逐渐降低 3.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

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

3.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

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 A.8日15时左右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 8日22时左右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 9日15时左右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 9日18时左右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第二课时: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1、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

导致空气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模式:(1)陆风与海风;(2)山风与谷风;(3)城市风;(4)不同下垫面(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二)三圈环流

1、气压带风带:(1)气压带(七个,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风带(六个,南北对称):低纬信风带(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2、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