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100字

时间:2021-11-03 07:13:18 100字

篇一:《借景抒情一段话》

(杜骏盈)

期末考试结束了,我考得很不好。走在放学的路上,天色灰蒙蒙阴森森的,太阳早已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空气中夹杂着尘土的气息,让人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书包似乎越来越重,像一座小山压在背上,脚步不自觉地重了。我无精打采、百无聊赖地一路上踢着一块黑不溜秋的小石子,小石子“呱啦”、“呱啦”地低吟着,犹如乌鸦嘶哑的哀号声。我多么希望吹来一阵清爽的风将阴森的天气带走,让温暖的阳光重回大地啊!

篇二:《不言而喻(1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不言而喻(100字)作文 两颗心漫步在 无人的街头 有些话想说 却又说不出口 时间凝固了 卑微的呼吸 寒风定格了 悄然的话语 两颗心就这样 沿着街一直走 (作者:筠连县第二个校园小记者站筠连镇古楼小学校园小记者站校园小记者张永琴指导教师:蒋蜀均)初二:张永琴

篇一:作文论文

浅谈教学生从课文里学写作文的方法 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闫月芳 摘要: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无疑篇篇文质兼美。教材就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富矿,遗憾的是,不少师生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或与课本关联不大,因而视这眼井为废井,不再守望这座富矿,轻视课本,甚至放弃课本。我认为课本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本”和“源”,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课本资源不能忽略,活用活学教材,学练结合,不失是一条佳径。关键词:课本资源 作文 学练结合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能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梦寐以求的事。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要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要活用活学教材,学练结合,不能忽略课本资源,教材都是名家的大作,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等于登上了直达车,省却了四处搜寻的迷茫,大浪淘沙的艰辛,直接就可以捡拾到琳琅满目的珠玉,捉到想要的鱼鳖虾蟹,新鲜而有营养。教材并不陈旧,也不缺少时代气息。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和教材进行有深广度的对话,完全可以从中挖出“新意”,看出“现代”。学好课本能丰富我们作文的材料。活用课文中的材料,显示我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肯定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的。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素材“基地”,它犹如一把钥匙,你能用好它,你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习作世界,我与学生一起揣摩课文题目、揣摩开头结尾、揣摩课文语言、揣摩课文构思,在揣摩中学习、感悟。那么,如何教学生从课本中学写作文呢?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举例说明如何活学活用教材,学练结合,从而促进有效写作。 一

我们要从课本中学什么呢?

1、从课本学拟作文标题的方法

好题一半文,一个好的作文题目非常重要。高中语文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故都的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秋歌---给暖暖》;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拿来主义》;或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过秦论》;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囚绿记》??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 1

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

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既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从课内积累亮丽语句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应力求有文采。有文采的语言,要么语句严谨,思辨性强;要么含蓄隽永,味笃情浓;要么娓娓而谈,朴实情真。如: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这样的好句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多积累,一旦作文需要,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分解写作的难度。建议没有积累习惯的同学尝试一下,可能在短期内,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大的起色,写起作文来不会再为找一个合适的词语或精彩的句子而绞尽脑汁,抓耳挠腮。

3、从课文中学课文的开头、结尾 元代的乔梦符谈到写作时,用“凤头”、“豹尾”来比喻文章的开头、结尾,好的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好的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中学课本中堪称“凤头”、“豹尾”的开头结尾俯拾皆是。韩愈的《师说》,单刀直入,切入正题;鲁迅《祝福》结尾耐人寻味式,《过秦论》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问学生:“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如此,潜移默化,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一生借《过秦论》的题目《六国论》的开头写了一篇题为《过清论》的文章首段如下:

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

4、从课文中学充实作文的论据

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论据库,可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一篇高考作文其实就是由两三个片段或经典事例组成的。学生若能把课文中的材料充分运用起来,写作文时无米之炊的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正视妻妾客赞美的事例,可用做“认清自己”“正视赞美”等观点的论据;邹忌以此事讽谏齐王的事例,可用做“说话要讲究艺术”的论据;齐王纳谏的事例,可用做“相信自己还要听取他人意见”“兼听则明”等观点的论据。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只要能认真分析并总结,就能做到学以致用。如:《擦亮心灵的窗户》一文,援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事例:邹忌善于理性思考,不被妻、 2

妾、客对自己感情亲密所蒙蔽,以己推人,将个人私事同齐国的国事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称霸一方。之后,作者阐明感情的亲疏有时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一层虚假的面纱,使我们的眼睛模糊难辨真假;但只要我们能擦亮心灵的窗户,保持一颗理性的心,真

理就会从迷雾中绽放光芒。 这一段概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事例,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擦亮心灵的窗户”时的深邃思考。

5、学课文的结构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结构与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结构为内容服务,使内容得到更好的表达,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知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如《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有机统一。《再别康桥》最后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的文章结构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我们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把作文结构与内容有机会结合,使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6、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手法

作文中,学生如果能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作文就会显得更生动、更富有情趣,因为作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看你是否会装饰。而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选用的是名篇名段,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往往综合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宝玉时运用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的手法,《故都的秋》根据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运用对比手法,《蜀道难》中综合运用反复、丰富的想象、夸张至极、借景抒情、点面结合、化用神话传说等各种手法,写作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中心,也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富有趣味。在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学生选材很好,但他们的文章却往往令人失望。由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写作手法。

另外,还可以从课文里学过渡照应、学选材组材、学修改润色等。总之,从课文里学作文,通过技巧的借鉴、资源的利用、方法的借鉴,可使学生有据可依,有话可写,有理可叙,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写作的“规矩”,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圆”,在语文学习中吸取养料,丰富写作素材,以课文为范文,点燃他们的作文明灯。

学到了课本上的精华知识,如果不多练多写,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学以致用,因此在活学活用课文素材的同时,我们语文教 3

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巧借课文搭建写作之梯,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学练结合,我们可围绕课本做下面形式的练笔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仿写练笔

仿写的形式我们可以灵活设计,小到句子,大到整篇文章,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仿写对象。

(1)仿写好句 如:?可让学生仿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生很快会想到下面的答案:爱,缘之于喜,而深于喜。/悲,起之于痛,而甚于痛。/茶,煮之于水,而浓于水。/金,取之于沙,而贵于沙。

?除仿写句子外,课本中好的段落也可让学生作仿写对象,如:一生这样仿写《陋室铭》,真可谓活泼有趣: 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不辨叶子绿,但觉红花青。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醉室铭》)

(2)仿写作文的情感脉络

在熟读,甚至背诵的基础之上,教师指导学生重点体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比如《赤壁赋》,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感情由“乐”到“悲”再到“喜”,从而表达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再比如《归去来兮辞》,作者通过想象辞官后的情景,抒发了陶渊明由官场受羁绊到回归田园的畅快情怀。体悟情感之后,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一次小作文,要求作文的情感脉络要与所学课文作者的情感发展相类似。比如要求学生也写一个感情由“乐”到“悲”再到“喜”的作文,也写一个内心由“压抑”到“畅快”的作文。这样,课文也就学活了。

(3)仿写其中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游褒禅山记》这类课文,可仿写其中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比如,针对这几篇文章几乎都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师就可以结合这几篇文章,把这两种论证方法讲深讲透。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使用上这两种论证方法。再比如,这几篇文章,有的是开篇提出观点,再进行论说的;也有先进行论说,最后提出观点的;也有边论说边提出观点的。有直接正面论说的,也有正反面对比论说的,也有逐层深入论说的。通过分析,把这些呈现给学生之后,让学生针对一个观点如,学写课文,也列出自己作文的论说结构。 (4)整篇课文也可让学生来仿写,如品味《陈情表》的至孝之情后我们不妨也让学生学写一篇《陈情表》。

2、通过课文人物形象做扩展练笔

如: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可让学生试写一段话,作为李和珍墓碑上的文字。又如讲完了《荆轲刺秦王》,我们把荆轲的形象总结完了,就请同学们为荆 4

轲写一段“颁奖词”,之后再写一篇小文,要求用到荆轲这个事例。这样“外联内引”,想是既能有助于高考,又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吧。争取把学到的“知识”马上转为“生产力”。

3、改写练笔

课文内容是按照一定形式表达的。表达形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文体。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这就是体裁转换。这种转换原于课文而又超越课文,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学生熟读精读课文,领会要旨以后,可以尝试用另一种体裁来表达。体裁转换的形式也很多,如可把《氓》改写成一篇散文诗。篇二:作文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写作在中考中占据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

写作教学难。?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作文有三难:1.无序。目前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各类语文教材中在作文教学上均缺少系统的安排,教师日常作文教学更是常无章法。一个学期随便安排几个题目(认真些的教师或许会在书报杂志上筛选一番)交学生写作即算应付过去。这样的作文教学大概禁不起如下追问:本学期为什么要布臵这些作文?这些作文何以一定要在这样的学期与这样的班级中布臵?教学是高度复杂的行为系统,但我们如此即兴随意的?作文教学?还有一点章法和程序可言吗?任何一项活动,如果不具备较为明确合理的程序就说明它还处于前科学阶段。

2.无招。张志公先生曾以一个笑话来批评语文教学:一人为臭虫所苦,一日忽闻所谓除虫秘方,喜而求教,却只得两字秘诀—勤捉。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也堕落到这个层次了呢?在急切渴望提高作文水平的学生面前,不是确乎有许多语文教师只能提出?多读多写?之类的建议吗?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如何读?如何写?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够面对这样的追问给学生一个稍微合情合理的答复?当然,语文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写作?方

法?,但是这些所谓的?方法?大多限于一般的行文技巧层面: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增加文章的文采等等。这些知识当然有作用,但是,这些内容组合起来真的就能够形成作文能力吗?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作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基本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如果希望作文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化,那么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确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与方法)系统。

3.无效。由于以上原因,作文教学之低效(或无效)早已成不争之事实。经过数年语文学习,最后还写不出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少数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很少得益于学校的作文教学。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作文教学出路何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写作教学效率低,谁之过?说是我们一线教师似乎有些不公平,但是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作为?的问题的确值得反思。我们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太强了。

教师三过:不阅读、不写作、不研究(有效的指导)

程少堂先生说,做人要公,作文要私。这话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写作实在是一件主观性、个性化极强的活动。这也是写作教学之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很多教师认为写作指导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毋庸讳言,那些写作特别优秀

的学生,可以说不是教师教(训练)出来的。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教师教的作用。我们的教,能帮助那些不会写的学生写得像作文了,能帮助那些会写的学生有一些提高,能帮助那些能写的学生写出一定的格调出来,做到这些就功莫大焉了。

学生作文之现状

一、形式包装下的内容空乏。包装成为时尚。考场作文中很多考生注重套用看似时髦的结构形式。日记体、小标题、排比段使用频率很高。这些结构方式一度的确改变了作文单

篇三:《关于初二语文抒情散文》

关于初二语文抒情性散文阅读及其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借景抒情100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篇四:《小抒情作文》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200字

2.仿照以下的句子,以“荷”为题写一段话。(6分)

“梅”在古代诗文中很常见。有人赞其香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赞其品格:“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要求:引用古诗文,70字以内。{借景抒情100字}.

1、以“我可爱的__”为题写一篇写人的片段作文。 要求:

(1)横线上填上你熟悉的人,例如“老爸”、“爷爷”、“小弟”、“阿姨”等。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3)适当的抒情。

(4)不超过300字。

2、以“家乡的——”为题,写一景物描写片段,画线处填入某一景物名称。

(1)注意运用写景技巧。

(2)200字左右。

3、今天是单招高考考试成绩揭晓的日子。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并注意点面结合。

篇五:《作文专项复习之描写与抒情》

作文专项复习之 描写抒情类片断积累

一 描写类

(一)景物描写

1.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

2.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3.天边的月,暗淡无光;地上的虫,乱唱一气;路边的花,败落满地。今天的为什么如此丧气?一路上,想被冰水淋湿了的落汤鸡一般的我一直不停地想:“友谊不是最珍贵的吗?但为什么?为什么至亲的朋友竟会让我背上这么大一顶黑锅?

4.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颤栗不止,它整个的形像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

5.眼前的景象颇似一幅中国画:溶溶的月色,悠悠的江水,卖粥的小艇,“长须”轻拂的古榕,寒光闪闪的古炮,耍拳弄棒的人们„„

6.雨,从暗沉的空中飘落,寒意就此笼罩。随着寒风轻颤,网线上悬着的晶亮雨滴,正急速坠下,悄悄地碎在草地上。草柔柔的伏在地面,宛如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藏起的是对谁无尽的思念。

7.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鸣啼声,花草的芬香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8.在树下,翘首昂视,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绸缎披盖了整个夜空。星星眨着庸懒得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远远的凝视着它,觉得它远的如同飘渺的仙境。

9.山村的夜静极了。一轮圆月从东方蹦出,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从这只银盘抖出,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与地上灯光交相辉映。阵阵清风,吹动了秋日的败草,吹过粗糙的树干,带来了一股股泥土的清香。

10.夜晚,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啊!整个世界都显得那样神奇。

(二)外貌描写

1.七点的阳光不是很慵懒,活泼地射着父亲的头;稀疏的发丝像荒漠中的植物,已不成片了;头皮也露出来了,映着阳光;昔日父亲挺直的腰背也弯了,像一片弯曲过了头的塑料板。

2.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

3.突然,门帘一掀,小妹像吃了喜鹊蛋似的闯了起来,张着没有门牙的小嘴格格笑着。

4.他真的生气了,双手紧紧握住,微微颤抖着。胸脯剧烈地起伏着,仿佛就要爆炸的一个大气球,脖子上的经脉抖抖地立起来,脸涨得通红,从脖子一直红到耳朵后,那样子就像一个愤怒的关公。

5.这个喜讯使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连

一举手一投足都渐渐地带上了一种轻快的节奏。

6.听到这个消息,她先是怔了一下,继而皱起了眉头似乎在思索什么,转瞬睁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好象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惊呼一声“我成功了”便连人带着小马尾辫都跳了起来,奔跑着冲向走廊,向每个她遇见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大声说着:“我成功了,我真的成功了”

(三)动作描写

1.吉普开过来了,并非想象的那么神气。车门总也关不严,司机老罗总用脚踢它;沙发座里像藏有硬物,直扎屁股,猛一颠叫你浑身出凉汗;里程表已坏,是个黑洞洞,像老人没牙的嘴。更有趣的,走着走着,老罗就停车,跑到前面,掀起前盖,用手又拉又揪又拍某个部件。

2.轮到杨鑫发球。只见他脸绷得紧紧的,眼睛盯着我慢慢地举起球拍,突然他身子一沉,右手闪电似的一击,球像一道白光蹿向我方的球台,我后退不及。慌忙一挡,哎呀,球飞出界了,我输了。

3.只见一个男同学走上台来,不声不响地摊开一卷白纸,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略微沉思一下,龙飞凤舞地画起来。随着毛笔的不断泻染,画纸上出现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它昂首奋蹄,显示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4.她身着印度绸褂,满面春风,只见她伸出左手向上举起又落下,又伸出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双脚不停地踏地。一会儿做个“对佛掌”的姿势,一会儿又做个“乌龟伸脖”的姿势,真够劲!

5.看到这情景,我乐得在地上翻了个跟头,高声地笑着、叫着,拍着手,跺着脚。

6.“啪”的一声,父亲那粗糙的手在我脸上印上了一座红色的五指山,我缓缓抬起沉默了许久的头。他仍呆呆地立在离我一步远的地方,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微微泛红的右手。那手又慢慢地下落,划出一条弧线后紧紧地贴在裤腿上。

(四)语言描写

1.外婆从不曾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但是,唯独一件事她永远不嫌唠叨。“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刻了。

2.在大树下乘凉时,你会给我讲道理:“到死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你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爸妈带我离开的时候,我哭闹着说会一直想你,你一滴泪未掉说:“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可我分明看到,你那一向流露笑意的鱼尾纹也淌着悲伤„„

3.我却未曾停下手中的笔,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你干嘛呢?”而妈妈也只是呵呵的笑了声:“我听人家说啊,花香能镇定心神呢!你这几天闷在房间里作业,我就给你买了盆茉莉,可香了……”因为妈妈打乱了我的思绪,心中早已有了点愠怒,便缩紧了眉头,不再理她。

4. 轻轻推开门,看到爸爸头靠着床沿,紧紧拽着母亲的手,放在怀里“窝”着,睡得正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父亲,他头一颤,轻轻地把母亲的手放下,把我拉了出去。“爸,你怎么不找张床睡啊?”“我怕你妈晚上不舒服,不肯叫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