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时间:2021-11-03 03:44:44 100字

篇一:《中国医院排行榜100强发布》

中国医院排行榜100强发布

中国顶级医院排行榜出炉!今天,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名单。其中广东省中山一院、南方医院、省医、中山二院、广医一院等9所三甲医院上榜。中山一院位列全国第7名。 解放军总医院居榜首

今天上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庄一强在广州向媒体记者发布了2014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名单。这100家医院是从全国3000多家医院中遴选出来。

位列前十强的医院依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一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9家广东医院上榜百强

百强之中有9家广东医院上榜。他们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第7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位列第15名,广东省人民医院位列第20名,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位列第32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第35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位列第40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位列第63名,广东省中医院位列74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列第76名。 在百强榜发布的同时,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还同时发布了省域医院排名30强。一共有12个省份的前30名医院都排出了榜单。

评选并未包含专科医院{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与前几天出炉的复旦版的医院排行榜不同,庄一强介绍,艾力彼的排行榜只排综合医院与中医院,未排专科医院。而复旦榜单则包含了专科医院。

同时,艾力彼采用竞争力测量指标体系,用数据做排名。这些指标包括了最优规模、医疗技术、医院运行、品牌诚信以及学术影响力等5大方面。以最优规模为例,包含了实开床位数、年门急量、年出院量以及全院人数。医院运行包括了平均住院天数、床位使用率、门诊均次费用/当地人均GDP等等。

篇二:《2014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药店数量》

31个省医疗机构及药店数量大统计

卫计委:2014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统计 2014-05-17 赛柏蓝 来源:国家卫计委信息统计中心

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7.8万个,其中: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与2013年3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2667个,其中:医院增加139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9473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388个,民营医院11514个。与2013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增加9个,民营医院增加13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 万个,乡镇卫生院3.7 万个,村卫生室64.9万个,诊所(医务室{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18.6{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万个。与2013年3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减少(见表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091个。与2013年3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减少161个。

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见表

2

2013中国药品流通运行数据及2014年展望

2014-05-17 赛柏蓝

作者:胡芳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日前,在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资本论坛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13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情况,并公布了流通企业和零售连锁百强名单。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整体尚好,但增速减缓,微利化将长期存在,零售连锁集中度亟待提高。

整体运行情况

“2013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稳步提高,但增速减缓。”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说。

根据商务部统计直报系统初步统计,去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1301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2343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968家)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下同)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加16%,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7%,平均费用率5.1%,平均利润率1.7%,三率均呈同比下降态势。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同时公布了2013年药品批发企业百强和零售企业百强。从行业市场占有率来看,2013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

篇三:《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

第一篇[产业经济部分]

1、医药工业总产值情况 2、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3、医药工业盈利水平 4、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 5、医药商业销售增幅回落 6、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总体趋稳 7、药品终端市场规模扩大 8、医药外贸情况

第二篇[医院终端部分]

1、中国的卫生机构状况

2、2007-2013年中国药品医疗终端规模

3、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和中成药各大类药品市场份额状况 4、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主要大类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 5、中国医院终端中成药各大类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

第三篇[零售终端部分]

1、中国零售药店发展概况 2、中国药品零售终端规模 3、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

4、中国药品零售终端主要大类重点品牌前10位分析

第一篇[产业经济部分]

1、医药工业总产值情况

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3.31%,进入“十二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了26.50%和20.10%。2013年达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我国化学原料药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受外贸出口整体滑坡,医药原料药外需大幅萎缩的影响,复合增长率由“十五”期间的19.11%降至17.21%,进入“十二五”,外贸萎缩仍在持续,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21.37%和15.10%。2013年达3954亿元,同比增长16.35%。

由于医药内需保持稳定,我国化学制剂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增长势头,复合增长率上升至23.31%,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22.67%和22.80%。2013年达5931亿元,同比增长13.35%。

受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等因素拉动,我国的中成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79%。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34.73%和20.80%。2013年达5242亿元,同比增长23.26%。

生物制剂行业是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61%,进入“十二五”,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32.38%和19.70%。2013年达2465亿元,同比增长29.38%。

2、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24.40%,进入“十二五”,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26.06%和20.27%。2013年达21543亿元,同比增长17.91%。

3、医药工业盈利水平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销售利润率一直徘徊在8%-9%之间,在2006年滑落到近十年的最低点8.0%。2007年之后,医药工业的利润水平稳步回升。2010年,工业利润率回升到近十年最高点11.7%。近两年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但仍在10%以上。2013年利润率达10.12%。

“十一五”期间,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6.70%。进入“十二五”,增势有所趋缓,受上游生产成本上涨和下游终端价格下降双重挤压,我国医药工业的盈利增速有所回落,2011年及2012年分别增长20.55%和17.04%,2013年1-12月累计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17.56%。{2014年全国百强医院}.

4、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

按2013年度评选规则计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详细榜单请查阅《医药经济报》或米内网百强会专题)合计销售收入占全国制药工业(化学原料药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生物制剂工业、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五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45.1%的比例。百强中化学药企业52家,占化学药子行业销售比重36.1%,中药企业41家,占中药子行业销售比重52.1%,生物制剂企业7家,占生物制剂子行业销售比重4.2%。 位次 1 2 3

企业名称 位次 企业名称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 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2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 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6 修正药业集团

7 石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步长制药

9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 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1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12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3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4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6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7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9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1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2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3 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4 联邦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2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26 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31 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3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34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 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6 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 37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38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4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5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6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57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8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9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0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1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2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63 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4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5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6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67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8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9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71 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2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4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5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8 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79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0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1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2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3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4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5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6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7 上海神奇制药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88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篇四:《最佳医院排行榜或加重“看病难》

最佳医院排行榜或加重“看病难

全国医院哪家强?日前,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琅琊榜”在上海发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六年,经过大量评审调研工作,推出国内目前最具权威的榜单。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继续名列全国综合排行榜前3名,前10名京沪占了一半。广东今年则共有9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深圳晚报》11月17日) 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是由独立第三方进行的公益性项目,在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每一次“最佳医榜”出炉之际,均会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同时也引来社会各界口诛笔伐。 在笔者看来,以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标准的最佳医院评选,具有一定专业性,从纯业务的角度说,这样的排序方法并不无妥,其本身并没有遭到过多质疑。然而,这样的评选也有其弊端:

其一,这个评选有多少民意在其中?医院是否最佳,具有发言权的显然不光是专家、学者,还应该有其服务对象——患者。

其二,支撑最佳医院的,仅仅是高超的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吗?不是!最佳医院的标准不仅要包括一些专业条件,也不该排除医学与社会、医生职业精神、医院服务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要求,而在这些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又是民众,而不是专家。

如果评比的标准中没有突出这些选项,那所谓最佳医院之说就难以令人信服,最佳医院也就无法体现出其示范意义。

应当承认,当前各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导致其长年人满为患,给广大患者就医带来很大不便。而一些基层小医院与各项条件设施较薄弱医院却长年缺乏足够的患者前来就诊,存在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排行榜也有可能激励更多的患者削尖脑袋往那些好医院挤,可能让“看病难”雪上加霜。

以北京为例,此次公布的最佳医院中的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都是长久以来的挂号重灾区。不少外地的患者,要付出大量住宿成本和时间成本,才能挂上专家号。医院不堪重负、影响科研,医患关系也受到影响。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少数“最佳医院”集中,显然与医疗体制改革初衷背道而驰。正如媒体评论所言:“最佳医院评选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的推手”。

还有,榜单的社会认可度越高,它对医生的引导和心理暗示越强烈,也会使人才的配置进一步失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医疗公平并不是说医院之间不能有规模和水平差距,但当这种差距过大,而且有些差距是由“有形的手”推动形成的,就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改进。“高富帅”式的星级医院不能有效满足多数群众的就医需求,不是未来医疗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最佳医院过于扎堆大城市,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也再一次呼吁有关方面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诚然,病有所医,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生病了都想得到最好的治疗,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从长远看,最好的治疗不等于都到大医院治疗,最好的治疗也不等于最贵的治疗,最好的治疗应该就地就近享受到最适合、最优惠、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反映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应大力开展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增加就诊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切实推行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流动执业等举措,更好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在更大程度上缓解民众看病难问题。

只有“病有所医”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全社会获得满意共识的情况下,人们对最佳医院榜单才不会有今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