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3 00:10:53 200字

【篇一】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类型探究 我市课改起步较早,本人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设计时,力求创造性使用教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积极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作业。下面,谈谈自己设计的一些作业类型。语言积累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平时加强积累。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就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比如教学完《观舞记》后,同学们被冰心笔下充满异国文化风情的形象所感染。课后,我就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课文运用了大量美的词语、句子、修辞等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又如,为了丰富学生的古诗句储存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我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离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精华,丰富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文学欣赏型    一个学期,一册语文书30“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这一类型具体又可以有以下一些做法:学一学。如学习《竹影》一课,让学生模仿文章画竹影,在有月亮的晚上动手画一画,将课文知识内化为学生脑中的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久违的童真。画一画。我过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为了帮助理解、感悟感悟课文内容,我们可以采取诗配画的形式,很好地训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也可以在学习了某个人物描写之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人物,尽量做到形神兼备,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演一演。有些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比较强,场面描写精彩,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比如《丑小鸭》、《爸爸的花儿落了》、《皇帝的新装》等,这样入情入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力,还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查一查。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戏曲大舞台》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学习。辩一辩。比如开始教学有关“探险”这一单元时,可以布置学生就“探险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准备辩论,学完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布置辩论的作业,会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辩论中,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语文阅读由封闭转向开放,实现语文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看一看。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诗歌散文》、〈艺术人生〉、〈今日说法〉等名牌栏目。也可以听一听每天早上6: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读一读每天的报纸。  总之,实践活动型作业关注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问题探究型任何课文学完后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问题探究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比如鲁迅的〈风筝〉这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2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3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4 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表现了什么主题?5 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是真忘了吗?……问题探究型作业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培养学生动脑的良好习惯无疑是一种极好的促进,况且今后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一批勇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只有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去探索、去寻找它的答案和解决办法,才是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表现,也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展示学生个人才智都是一种极好的尝试。情感体验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作业布置时,教师初了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知识积累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作业中也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在教完〈我的信念〉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居里夫人〉; 教完〈黄河颂〉,设计作业、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朱卫

【篇二】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

 1

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2)作品吸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2、《城南旧事》简介

20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2

方式:指名注音,正音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4)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1、朗读课文片段,初步感知语言。

朗读课文至“我何曾再迟到过?”画出爸爸所说的话,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明:此处老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三句话暗示了爸爸的病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而在临终前对我嘱托。同时也暗示了“我”在爸爸的心目中已经长大了。当然在这里也饱含着人间的辛酸泪。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情感体验。

2、结合练习,把握文章内容

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说明:本文采用插叙手法,文中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事件交错,内容丰富,只读一遍,可能不少学生感觉头绪零乱,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父亲的三句话在本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5)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 3

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6)课堂小结:

(7)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4

 5

【篇三】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研析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二、教学重点

把握阅读技巧,系统概括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按照读-析-赏-悟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赞颂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若没有父爱滋润万物,又怎有人类的和谐发展,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用他那大而粗糙的手,撑起整个沉重的家园,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认识这位可歌可敬的父亲吧!

二、作者简介

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的创作很丰富,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文集,短篇小说集有《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云》。

2.师口述《城南旧事》的简介。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作者描写了一个孩子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而带着种种疑憾告别了童年,其间父亲的爱渗透于字里行间中,让作者受用终生。

四、研讨与赏析

1.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出示问题。

⑴文章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

⑵花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⑶从全文看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小组探究,解答问题。

生:三次。

师:谁愿意简要介绍一下。

生:如文章开头“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今年花没上麻渣,结尾“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师:很好,那么谁能说出“花”在全文的作用。

生:“花”像征爸爸的身体,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师:爸爸和“花”融为一体,作者是如何刻画爸爸的?

生:严厉、坚强、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师:课文的脉络已理清,那么我们共同探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们能从中悟出几层含义?

生:两层,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爸爸已离开人世。

师: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再次速读文,小组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议。

生1: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选题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生2: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生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句、段。

分组合作探究,以我想回答的方式完成。

生:我想回答第一个问题,爸爸病重可从开头“我”去医院看望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师:你找的地方很准,但不无整,认愿意补充?

生: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很了解病情,知道父亲将不久于人世。

生:还有: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云,我认为这是一种预感。

师补充:我回到家里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正好扣题,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生:老师我想回答第2题,我认为结尾默念的话的含义是作者在爸爸去逝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师:同学们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很强,谁愿意完成最后一个题,第一小题下节课完成。

生:我认为本文应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五、体验与反思

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说,父爱似天空般广阔,也有人说,父爱像郁金香一样,凝重而含蓄,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示,如何珍惜这份平凡的真情?(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

一、前提诊测

1.每一位同学做自制的知识卡片。

2.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些线索写了哪些事?

二、研读和赏析

教师导学: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路,今天我们继续研析课文的精典部分,从而折射出作者的心灵的真实告白,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

师生共议,得出结论: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记述探病时爸爸地一番话,特别是嘱咐他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1.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

同桌探究: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并点拨其奥妙之处。

小组讨论:提出组内的问题。

生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生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生3: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生4:“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了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研析,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生:老师我组回答第2题,我回家见到的情景是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师:很好,请继续。

生:我组回答第四小题,“我“感觉自己长大了,首先:我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其次,表现在对老高说话上,最后,在心理默念“我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师:你组对问题剖析地很透彻,还有最难一关,谁来攻克?

生:我组结论是: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成好习惯,但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学生合作探究,提出全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生:第22.23.28、29四个小节,两者体现的爸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同学共同讨论解答:父亲既严厉又充满爱心。

生:单独去汇款这件事对“我”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使“我”有勇气闯过困难,感受自己长大了)

三、归纳总结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题新颖,富含深意,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了“我”对爸爸的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我突然发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长大了。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城南旧事》描写了一个小姑娘成长的历程,英子在经历了一系列动荡的事件后告别了幼稚、天真无邪的童年,走进了无奈的成熟,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走到这一天,你愿意告别你的童年吗?(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

一首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让人心动,而父爱的深沉比山高,比海深,今天我们也来创作首歌,歌颂一下永远爱着我们的父亲。(组内同学自己编词)

扩展阅读:作者介绍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新闻业人士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

【篇四】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3、从父亲爱花、养花中渗透环保意识。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2、爸爸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

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

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

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四)听课文录音,整体理解课文。

a本文有哪两位人物?主要人物又是谁?爸爸、“我”。爸爸是主要人物。

(五)请位同学来大致说说本文写了什么?(教师适时补充)

生1:文章讲述了爸爸因病去世,我告别了童年,一下子长大的故事。

生2:爱花的爸爸病逝了,我小学毕业,成了大人。

生3:通过回忆,主要写父女深情。

生4:文章写“我”经历的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

小结:这篇文章写了英子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情景,但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却是心不在焉,浮想联翩的。那么,英子都想起了谁?想起了哪些事?

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找出答案,小组交流。

明确:英子想起了爸爸。

事情:①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病重的爸爸。

②六年前因下雨不愿上学,赖床不起受到爸爸的惩罚,以后上学从不迟到。

③爸爸非常喜欢花。

④爸爸让我独自到银行汇款。

小结:毕业典礼开始前因为襟上别了夹竹桃花,想起了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

爸的情景。由爸爸让我不要迟到的叮嘱,又想起了六年前爸爸因为我赖床二打我的情景。

当毕业典礼上的钟声传来,看到外面阴天,英子想到爸爸的病因以及爸爸爱

花的情景。

毕业典礼上韩主任讲话,说我们长大了,英子想起了爸爸让英子独自到银行汇款的情景。

教师总结:

作者本来是在写毕业典礼,但是在毕业典礼的过程中插入了这些相关的回忆,让当前的事与记忆中的是交错穿插,这种记叙的顺序叫插叙。

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六)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

(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十)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十一)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 ——A 花 (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 B 毕业典礼

(十二)布置作业: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

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32——53)第三部分(54——68)

二、 整体把握:

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⑵ 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16页

从爸爸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爸爸多年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孩子赖床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头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藤鞭子在空中一抡”(lūn),“发出咻咻的声音”“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确是够狠的了。但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夹花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中的父亲形象在此时此地清晰可感。学生可能会忽略令一个细节,教师可以着重补充。

⑵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20页

(3)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18页

(4)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18页

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 来。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五、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 ——写爸爸逼“我”去上学的情景以及这件事对“我”成长的影响。

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六、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1)不许“我”乘车上学。

 (2)不许“我”逃学。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 (3)打“我”。

七、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5页

 ——要“我”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

八、“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

——表现爸爸对“我”的疼爱和愧疚之情。

九、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 ——突出爸爸的责罚对我的深远影响,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篇五】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课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单位: 驿城区板桥镇初级中学

姓名:

学校意见(盖章)

2013 年 3月24 日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驿城区板桥镇初级中学 杨阳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悟课文。

2.理清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感受文中思想感情,体会人间真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三、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实际,揣摩理解文中蕴含的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坐直身子,手背到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你是不是听老师的话?有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的日子,妈妈有没有再三的叮嘱唠叨你?在你的记忆里,或许老师与妈妈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一直以来,有一个人,或许一直在你遗忘的记忆角落里,但他的爱,如大山般沉稳,他的话虽少却掷地有声,这个人是谁呢?对,是父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去感受那里无与伦比的父爱。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我决定让学生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重点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毕业典礼前---回忆去医院探病---赖床挨打---毕业典礼开始---回忆爸爸爱花情形---毕业典礼中---大家要我长大---去银行汇款---毕业典礼结束后)

(三)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1、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爸爸是一个爱花之人,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爸爸对花的喜爱?既然爸爸如此的爱花,他的花为什么会落了呢?(爸爸病了)

(2) 文章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你怎么理解,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一语双关:现实中爸爸喜爱的花儿凋零了,还有就是爸爸的生命之花也“落了”。)

2.精读课文,把握文章中的情感:

(1) 指名朗读“快回家去”到最后的这部分课文,同学们想象一下英子当时所见到的场景,仔细品读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段中蕴涵的情感。

英子当时只有12岁,但是面对家庭的变故,她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和安静。在一天之前,英子似乎还是一个小孩子,而短短的一天,她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是什么促使她成长?(回到毕业前一天探望爸爸的文段中进行分析)

(2) 找出文章中爸爸所说的话,齐读“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闯练,闯练,英子”体会:一位临终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有着怎样的期望?

(3)文章的末尾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两个独立的小段中融进了英子怎样的感悟,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结合父亲在文中所说的话与自己的体验谈谈长大。(成长的体验)

(4) 观看《城南旧事》中的片段,感受至真至纯的父女之情。思考:从爸爸的泪光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自己与爸爸之间的故事谈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父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是啊!父爱不似母爱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却绵延长久,让我们感到踏实,并且会让我们迅速成长蜕变。在作者林海音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英子爸爸深沉的父爱,在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笔下,他的父亲那蹒跚的背影,也让他不禁潸然泪下。同学们谈到了父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那么,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生花妙笔,描述一下你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呢?

【篇六】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 程波

一、 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此文篇幅较长,教师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好教学内容(即“学点”)的选取问题,做到“长文精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教的是语文,才有可能教出“语文味”。

2、教学目标:

(1)、速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课前 播放歌曲《送别》 听歌曲、入境入情

(一)

谈话导入

明确目标

(屏显:①.林海音照片

②.电影《城南旧事》海报)

2.明确“教学目标” 1、倾听、思考

2.回答问题、产生学习期待

3.齐读“教学目标”

(二)

速读课文,理解文意 1.组织学生速读课文

( 屏显:①速读技巧:

不动唇、不指读、不重复

② 注意下列字音字形:

扎辫子zā 懒惰 lǎn duò

挪窝儿nuó 一抡lūn 麻渣zhā 花圃pǔ )

2.学生读后,总结:

①速读情况

②字音字形

3.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

4.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此处应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5.接上问,过渡:

( 屏显:想一想

①英子回忆了爸爸的哪些事?

②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件事?)

( ①②先后出现 ) 1. 速读课文,掌握技巧

2. 熟记字音字形

3. 理解题目含义

4. 概括文章内容

5. 思考、讨论、回答:

①英子回忆的爸爸的几件事:爸爸生病、逼我上学、爸爸送袄、爸爸送钱、爸爸爱花、独立寄钱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②自己感受最深的事

(预设:逼我上学)

(三)

精读课文,点评人物

1.组织学生精读“逼我上学”部分(14—31段)

(屏显:爸爸是怎样的人?

屏显:建议大家这样做:

在文中找出爸爸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品读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爸爸的特点。)

2.爸爸这份沉甸甸的爱,这份良苦用心,英子理解了吗?接受了吗?(播放视频)

3.组织学生谈感受

4.屏显:找一找

英子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5.引导学生感悟本文的核心字。

1.按老师的引导及建议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自学课文,做好批注。

2.交流明确“爸爸是怎样的人”。(明确:严厉、慈爱)

3.观看“视频”,谈感受。

4.从文中找出“英子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的语句,交流,明确。

【篇七】百度文库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4.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课时:

二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文导入:

A、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

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出示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B、有一位作者在一篇小说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关于童年回忆,也是关于童年告别的文章,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出示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1、简介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

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

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

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

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

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

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

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

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

《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

《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

《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

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

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圈划课文注释①,本文出处——《城南旧事》。

关于《城南旧事》:这是作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她回忆童年时期在北京生活往

事的5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关于主题曲《送别》:(李叔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大家可以唱一唱。)

3、提出突破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含义到底是什么?(任意讨论)

理解清楚课文后,请大家完整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疏通字词:

衣襟 骊(lí)歌 花圃 徘徊 抽屉 咻(xiū)咻

哭号(háo)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叮嘱

恐惧 玉簪(zān)花

(2)思考:

A、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自传体小说)。

B、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其中的中心人物是?

——“我”(英子)、爸爸;

——中心人物是:爸爸。

C、本文有两条线索相互穿插成文,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线索内容。

一条:写眼前——“我”参加毕业典礼(告别童年);

一条: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和影响(告别爸爸)。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本文条理,说明这两条线怎样互相穿插?

明确:(1)眼前:毕业典礼开始前,我坐在大礼堂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将代表

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回忆:由妈妈说戴着夹竹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引出前一天去医院看

爸爸的情景。

又由爸爸“明天可不能迟到”的嘱咐引出六年前的那一次迟到。

(2)眼前: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

我送来花夹袄?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的石榴和夹

竹桃„„

回忆:由今年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引出爸爸为什么得病,

又引出爸爸喜欢花。

(3)眼前: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唱骊歌:长亭外,古道边„„

回忆:由我们“长高了,长大了”引出: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爸爸也

不拿我当孩子了,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闯练闯练。

(4)眼前:拿着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意识到我已

不再是小孩子。

3、按照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以及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前后过程,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明确:1、(1—30)毕业典礼前;

2、(31—52)毕业典礼中;

3、(53—66)毕业典礼后。

三、深入研讨课文:

(一)阅读“毕业典礼前”。

1、这一部分哪几段是写眼前?哪几段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往事部分属

于哪一种顺序?

明确:1—2是写眼前;其余(3—30)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往

事部分属:插叙。

复习插叙的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满,从而深化作品的

主题。

阅读P38知识框:学习如何自然插叙,融入文章内容。

明确: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

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

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

A、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

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B、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

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C、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

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来引入插叙部

分。例如《羚羊木雕》一文,就是用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上星期

一次体育课”引出了下文的联想。

2、朗读3—12,思考:

(1)3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是一种暗

示,想想暗示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

(2)刚刚朗读的这一部分当中,爸爸有一句话也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

以看作是爸爸的“遗嘱”,是哪句?

明确:11‚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

经大了,是不是?‛

候;

也指爸爸一旦去世之后,有暗示的作用。

这句话实际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实际是告诉她爸爸不在身边,要担起人生、家庭的责任,勇敢

面对生活当中的困境,做一个真正的、独立的、长大的人。

(3)4‚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这个句子

采用“动作+神态+语言”的形式,具体真切,“哑着嗓子”还呼应

前文的什么内容?

明确:——‚喉咙肿胀。‛

爸爸为什么‚笑笑说‛ ?这是一种高兴的、愉快的笑吗?请说一说这样

做的原因。类似于哪一篇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 ——“没有爸爸”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有事不在身边的时

明确:——绝不是高兴的、愉快的笑。

——这样做是由于爸爸担心,英子知道了自己病危的实情,会影响

他毕业典礼时的表现,因此忍着自己的病痛,故意装出笑模样

来安慰自己的女儿。

——类似于《背影》当中的父亲形象‚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明确:——这是一个体贴关心孩子,慰藉鼓励孩子上进的慈父。

3、教师范读13—30,思考:

(1)英子想逃学,爸爸打她:22‚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

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

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 23‚爸爸把我

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

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是不是说明爸爸脾气粗暴,不

懂得爱自己的女儿?

明确:不,这其实是表现了爸爸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的责任心:不纵容孩

子的错误,让孩子养成按时上学,对自己学业负责的态度。爸爸表

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13—30,哪儿体现爸爸严厉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关爱孩子的心?

明确:——28‚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

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3—30,还有哪些地方同样也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暗示了些什么?爸

爸为什么要那样严厉,直接并更多的表现他的父爱不是更好吗?

明确:——13‚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

晚。‛

——暗示家境富裕,但对孩子并不溺爱,严格要求;

——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作为父亲的威严在自己的错误面

前是不可妥协的,另一方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

的人生态度也是作为父亲的一份责任,严格要求是对孩子负责

的体现。

(2)齐读26—27,理解语言点: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

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

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