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感受200

时间:2021-11-02 18:41:02 200字

品茶感受200(一)

学习感受

兴化市安丰中圩小学 杨晓东

10月25日有幸参加了第15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活动,观摩了很多精彩的课,聆听很多专家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现代与经典引领我们数学老师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殿堂,她向我们渗透了最新最现代的教育理念,展示了最灵动、最经典的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教育人生更现代、更经典、更绚丽!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张齐华、华应龙、黄爱华的课和他们的讲座。

卞强老师把备课的过程比作泡茶的过程,那我要把听课的感受比作喝茶品茶时的过程,喝茶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水流的过程,是搏击风浪的过程,只有有了这个过程,你才会有收获,只有有了这个过程,你才会得到沉淀。

华老师是我很崇拜的偶像,他的笑声浑然独厚富有亲和力,课幽默凝重,彰显了一个数学人的魅力,他在驾驭课堂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开放的空间,教师精彩,学生更精彩。我不仅喜欢他的课更喜欢他的思想,他跟我们说以前什么比赛都参加,什么活动都参与?后来他也扪心自问过这是为什么?再后来他听了杨振宁先生放弃参加比赛放弃5万美元奖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他受到了很大启发,在这个故事当中杨教授意识到自己的所做作为,有点离谱,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蒙蔽。此后杨教授先生改变的生活的态度执著的走上了科学研究的寂寞之道,直到8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从这个故事当中华老师终于找到答案了。因为当时的他特想彰显自己的存在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他经常问自己:我怎么什么比赛都参加?因为他都想得,不肯舍。在获奖的虚荣中他得到一份满足,就像今年5月《广州日报》披露的广东肇庆一名五旬教师一样,17年间倾家荡产,购买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他非常感慨:“现在想想当年的我应该是比广东的那位老师更厉害,因为,他为证书花的是家财,而我为证书,用的是自己的生命。”

教师的工作本来已经十分辛苦,在忙碌的时候,我们不妨抽空停下来,叩问自己的心灵,问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反思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老师喜欢说:“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思考。”这句话,他更愿意反过来说“因为没有思考,所以工作很忙。”

在他的讲座中,他告诉我们“他就说数学”为了和数学约会他喜欢上了做数学题,看有关数学的专业书籍。学生爱看的书他也爱看。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是“百无一用是数学”。在学生眼里,他就是一个数学符号,因此,他很幸福。

他就是数学,他是数学里的一根经脉,一滴血液。在他的心里没有比数学更能占据他的心灵,他的灵魂就是数学,因为有了这样的灵魂,他活的充实,更具有人格魅力。

“择善固执,止于至善”这是华老师的人生格言。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他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华老师的数学教学,数学思想,人格魅力已经影响了我,映射到了我的心灵,我的灵魂。在这光芒的照射下,我开始反省自己,我做了什么?我思考了什么?我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在哪里?有些东西因为我们没有思考所以很模糊,我就缺少这样的思考,我需要什么?我的需要从哪里来?

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活,不能为了某种荣誉而生,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更多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而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属于自己的思想。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物质满足无忧无虑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升官发财,步步青云就是幸福„„可我认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空间,有了自己的境界,有了自己的需要就是幸福。这种幸福是无比伦比的,他可以满足你无形的世界。这就是一种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因为有了华老师,所以有了“我就是数学”,因为有了“我就是数学”所以有更多的人喜欢华老师,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数学。

华老师魅力,数学更魅力!

品茶感受200(二)

(1)尊重: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在尊重自己。(2)宽容:小量 ,盛食;大量,纳美;坦而无量,容纳天下。(3)品茶生活:水似生活,浅尝不会甜。人生:茶如人生,细品才会香(4)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与否,在于他内心境界的高低,而并非其颜表之装簧。(5)麻木了的心灵,会使人变成行尸走肉。(6)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条件一同产生。(7)任何事物都可以鄙视你,而你决不可以鄙视你自己。(5)麻木了的心灵,会使人变成行尸走肉。(6)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条件一同产生。(7)任何事物都可以鄙视你,而你决不可以鄙视你自己。(8)冰糖葫芦,其酸中有甜;可还有一种东西,其酸中透着蜜一样的甜。(9)如果愿望是匹马,那么乞丐也能有马骑了。(10)对待到来的挫折,就象对待撒向你的一张张罗网,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11)希望,总是空想主义者的工作,但常常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12)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见异同,比较分优劣,比较出真知。(13)一个人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别人的焦点,那样即将会变成一棵孤草;同样,一个人也不要把别人看成是焦点,那样会被篾视。(14)一个穷的只剩下钱的人,他的一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失去了感情,失去了道德,失去了除了钱以外的一切!这正是得不偿失。(15)德为立身之根,变为处事之本,用人做事莫不如此。道德君子虽然满身正气,可还要善于辨证应对,注重效果。(16)巧克力,虽然香甜可口,但其间却夹杂着苦味。一层意思是警告你在品味美好生活之时,不要忘记为人之本;另一层意思是,浓香的后面可能是苦痛。(17)用金钱的多少去衡量感情的轻重,这可能是世间的又一大伤悲之事吧!(18)人,不可有二心;否则,必遭灾引祸,惹出事端。<佛祖语>(19)不愿思考的人是固执者,不能思考的人是愚人,不去思考的人是奴隶!(20)乐观者说,风是帆的朋友,送你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送你到大海的深处。(21)金银可以满足物资上的欲望,但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22)心灵的宁静,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中人散,不会孤独。 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 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我坦然;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我洒脱。平静地,找寻阳光,找寻希望。(23)方才,我用伟人的语调读一报纸上文章,恰被寝室一兄弟所闻,便问我:大哥你是在模仿毛泽东吗?我答道:向伟人看齐,不对吗?(24)读“三国”,品人生!(25)事之

真伪、美丑、值得与不值、珍惜与放弃,总在其过后方知晓、醒悟,可是,不知其时可待否?(26)爱的真意:爱,是付出;欲,是索取。爱不是欲,欲更不是爱。爱是相互给予,以达共同享有的快乐!(27)“明白”! 人常言明白,且多认为自己是明白人;而世之万物,无有不相生相克之命运,全明白了,还有糊涂吗?岂不违相对之论?此感,若明白之人,从糊涂之徒并鞍前马后随之不停,则不可说明白之人之明白!(28)“生活”--生,乃是存世之道;活,乃是命之本。故而生活就是生存于世,活命为本,二者俱备,方图富贵,此人生之实是也!(29)北方的三四月,树木并不是现实中的那么枯燥,只是因为春天还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的来到!(30)于此时(2010.04.10夜)才发现,原来校园路旁的树具有和我们一样的灵魂--仰望天空,自信地迎接明天的阳光和雨露……(31)历史,是由人民创下的;人生,则是由自己写下的!(32)责任,读起来有种舍己为人的感觉。若只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就称不上是负责任,而是地地道道的自私!--2010.04.27(33)玩石与美玉,虽看似相同,却有质的区别!故,岂有舍“美玉”而求玩石之理乎?凡“玩家”细查之!--2010.05.16所感(34)做大事者,除有容高山纳四海的胸襟外,还应要做到遇事镇定自若。否则,则会出现大事做不成,小事也做不好的结局!--2010.05.18所感(35)人生寥寥几十秋?虽然不长,却也不短!能够活于世上的,是多么大的幸运者!故当爱惜生命,关爱他人,珍惜自己。要活的精彩!--2010.08.15(36)肉不焖,不知什么才是肉香;酒不藏,不知什么才是酒香;心不诚,不是什么才是灵光;人不修,则不知什么才是真、善、美!--2010.08.15“焖肉”有感。(37)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比天更博大的是男人的雄怀!--<天之心>.(38)青,取之于蓝,而胜之于蓝,却仍不失于为蓝。冰,水为之而寒于为水,却仍不失于水。种子,沐浴阳光,承恩泽于雨露,长为参天之物,却仍不失于结籽!--『古语和自然给予我们对本性的思考』2010.**.**(39)居安思危。因为人性有一个弱点,生活在安逸之中的时候,目光和敏感性都会降低,甚至达到鼠目寸光的地步。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居安而思危!--2010.09.20『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我的启示』(40)不要只注意到自己在T台上的走秀,因为那样会使你的走姿反而不自然!--『T台给予的人生思考』2010.09.29(41)做人当为诸葛亮,处世当思曹操!--2010.10.03

(42)亲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是关怀与体谅;朋友之间,需要更多的是真诚与宽容。--2010.10.08录(43)家,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地方!--2010.10.08(44)世人皆以为美好之事物,原由有二:其一,得其本质,俱悉其内涵,故以为好;其二,不得了解,只得观于其表,而惑以为好!----2010.1108(45)凡事皆要三思而行之。思而行之,才可应万变,化大敌,使事情得以掌控,继而发展之。----200*.**.**(46)因为很少有人会相信一个只会说话而不去做事的人,所以你最好知道,要用真实可行的行动去表达出自己的语言。----2011.01.03(47)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相信自己能够看穿任何事物。但只有一件除外,那就是人心!----2011.01.08(48)心不正,则智不洁,纵使多有智慧又有何用呢?!最后只能离经叛道,害人害己!----2011.04.07(49)走路有学问,不能不思不虑胡乱选择。因为有些路会存在一种特殊性----走上去可能就再也没有回头陆了!将来,若其能出现个走良的道口,亦属于万幸。故而,择路当思!----2011.05.23(50)人生就应该多一点尝试,即便输了也会曾经的奋力而开心!----2011.08.22 (51)“名门正派”是以光明正义而名扬天下。然而,有一些人所谓的“名门正派”,其实,干的竟是一些不明之事。他们在“正义之气”的掩护下为所欲为,只顾及着自身的声誉利益,根本不顾他人的感受!!——这便是金庸等武侠小说家意欲表达的对世俗礼法的抗愤之情。——2011.09.20(52)人之惧狮子,是因为其骁勇善战;人之惧蛇,则是因其诡道异常。意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其实二者中,最令人害怕的还是那隐匿藏形,突发制敌于死命的“毒蛇”!——2011.09.20(53)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周星驰版)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镜头,“苏乞儿(阿灿)被贬为乞丐、废了武功之后,遭遇衙役欺负,风雪天里为救父而食狗饭。突然发觉狗饭比要来馒头剩菜还好吃,爷俩争抢食之,衙役(小人)得志开怀大笑......”呵呵,所谓:世道不公,好人难得志!落魄困街头,人食狗饭,狗却在一旁看着。——2012.01.22悟(54)不要轻易地相信眼睛,因为它会欺骗你!比如,一见钟情的感情往往是靠不住的。对事对物得需用心看,用脑想。如此,真伪善恶自有分晓!因此,“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未必靠得住,因为有些事情很可能是事实的凑巧、命运的捉弄!——『凡是想一想,莫轻易定结论』2012.01.23悟

品茶感受200(三)

茶艺之我见

摘要:作为生活最基础的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之一的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味的香醇,而茶艺——泡好一杯茶,品好一杯茶的艺术,在我的认识确实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累积过程才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茶艺是在历史中孕育而生的,却能在变迁中沉淀着属于自己的美妙,基于茶的意蕴高远让我常常联想到禅学,这更是证明茶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关键字:茶艺、历史、美妙、意蕴、生活

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让我对于茶只能从书本和别人的描述里,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悟才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和美感。所以,平心而论,我应该不能算是一个爱喝茶常喝茶的人,但是我却是一个爱茶常琢磨茶艺的人。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就很多关于茶和茶艺的一些回忆,但都是些跟大人教导的跟礼数有关的东西,也是从那时其激发了我对茶的好奇,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仅仅是一壶简单的茶就能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后来从书上了解到在我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上,“奉茶”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在家里,子女虔诚的奉茶给父母,外出的丈夫归来,妻子温馨地奉上一杯茶表示慰藉和感恩等等很多无法用言语直接表达的情感,代表着家庭的和睦;在外面,朋友之间聊天,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陌生人之间的相处,茶都扮演这一个很重要的联系的桥梁,代表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正所谓“茶满杯,情满怀”,尽管只是一杯茶,却因为其中包含着诚心诚意,凝聚着爱心,喝茶的人必定会怀着感恩的心来品尝,喝起来特别的甘甜。

正是基于这样的了解,让我对茶背后的故事和意境有了更加浓烈的兴趣,但是除了日常生活能见到的花茶和市面上经常卖的碧螺春,其他的茶也很少有接触的机会,只能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关于其他茶的介绍。尤其是看《红楼梦》时,经常会出现各种跟茶有关的段落,也是从那里我初次感觉到茶的艺术,喝茶原来是有那么多的讲究和规则的。

“茶艺”这个词也就是在那之后才开始了解到的,知道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所知和感悟其实也是茶艺的一个小部分,但仅仅是皮毛。现在,虽然又做了很多的了解,努力地通过一些途径去做一个品尝者和感悟者。但是要说真正亲眼见到一次茶艺表演,亲临现场去体会却一直缺少这样的一个机会,感到很是遗憾和惋惜。不过,要说我对茶艺的见解,我只能凭借着之前的积累和之前的感受谈一谈,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但却是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一、 茶艺是历史的。

虽然茶艺的提出并非是很久远之前的事,但是不可否认的茶艺的内涵是穿插在中华五千的历史里的。茶的发展史几乎是另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从食物到药物,再到饮料,直至西晋开始饮茶变成了一门生活的艺术,逐渐对用水、茶具、茶汤泡沫、饮茶功效等等开始有了追求,自然而然地,人们对茶的审美提出了要求,

对它的内涵开始了探究,就衍生出了茶的艺术性,即茶艺。尤其是在唐代,有一大批文人介入了茶事活动,提升了饮茶的文化品味,使品名成为了一种艺术的享受。他们追求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的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一步步地演变像极了人类的发展史,当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之后便会追求更高更深的境界,这也促使了茶艺像人类社会一样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朝着更适合当代需求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产物。

但是再怎么变化,茶艺背后的精神本质是不会变动的,人们对于茶艺的追求是不会变的,也因为茶是历史的。

我常常想要感慨,茶真的是一个值得敬畏的自然产物,因为,是山给了它活命的一切,是水给了它云游远方的权利,是心灵赐予了它通灵的内涵,所以同样孕育而生的茶艺必然是历史的,同样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二、 茶艺是美妙的。

茶艺的美学是很多学者在很长时间不断研究的重点,虽然我没有能够亲眼见到,但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录像却已经让我陶醉在茶艺的美感之中了。

第一,茶美。每一种茶都有属于自己美,而茶艺就是通过技艺来最大程度地实现这些各不相同却同样惊心动魄的美。茶叶的外形,茶汤的色泽,茶水的香味等,就连泡茶的器具都是一种最出的美感,也是最直接的美。

第二,形式美。茶艺简单来说又可以包括泡茶的艺术和品茶的艺术。在泡茶的环节,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明确的划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冲泡、收拾阶段),又细分为十八个步骤,例如丝竹和鸣、林泉松风、孟臣温暖,茶海慈航等,光是看着这些描述的文字已经觉得美不胜收,在细细地心平气和地去观赏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时一定会有更不一样的美感体会。

第三,意向美。茶艺是一种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它通过饮茶行为的审美创造再现饮茶生活的现实。茶艺表演者常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融入到由茶、水、器、火、境组成的意境之中,让品茶者感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从而在茶汤和技艺中体会到情趣和意向的美。

三、 茶艺是禅学的。

在我想象离。真正喝茶的人就应该是高山深处的隐者夜晚在山堂静静地坐着,万籁俱静,亲自动手,看着水与火的变化与交战,听着壶里沸水发出咕噜咕噜声,香茗入杯,茶烟袅袅,恍然置身与飘渺之境。这样的幽雅和情趣是一般的俗人无法体会,所以在我的理解里,茶艺的背后总有些禅学的意味。静静地品味茶艺,深深地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大观。这一点感受有点受日本茶道的影响,他们的茶道四规是:和、精、清、寂,在他们看来学茶便是在学佛,学佛必须在学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茶道更胜一筹,只是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反而

我们的茶艺因其与时俱进的特点更能让越来越多的品味到茶的艺术。只是,在我的理解力里,总是把喝茶的人与有深厚修为、心怀天下的智者联系在一起,自然也就多了些许禅学的意味。

四、 茶艺是生活的。

茶艺的基础还是茶,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植物,一种经济作物,是来自于与生活的,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之前描述的那些更多的是人们将它的很多特点人格化而获得的,从它的品评之中可以悟得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之间的秩序和浪漫。我在欣赏茶艺的绝大部分时候都会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这个社会生活的祈祷融入其中。这样看来,茶艺又是高于生活的存在。

我想,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人们对茶艺的追求都是不会停止的,因为它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可以让我们寄托精神、升华思想、品味时代的事物的存在。也正是由于它的高于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与其中。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初学者,对它的理解还需要时日和阅历还沉淀。

总的来说,茶艺于我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那里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能纯粹地欣赏一样历史中保留下来的美学体验,更能感受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里很难找到的宁静,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更接近自己的心灵。所以,茶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在我的眼里,它是历史的,美妙的,禅学的,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虽然,在别人看起来,我还很年轻,似乎应该是朝气蓬勃的,但是在这个充满着残酷竞争和灰色地带的时代,我想我需要有这样一个媒介,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心平气和地去想清楚自己的所有,有失有得,有荣有辱,这样才能以一个更加正确的眼光和心态去认识世界,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范增平.中华茶艺学[M].台湾出版社,2000

2.范增平.茶艺美学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03

3.熊素玲.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4.朱红缨.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J].茶叶,2008,34(4):251-254

5.焦学良.普洱茶道[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王从仁.茶趣[M]学林出版社,2002

品茶感受200(四)

感受大家

今天,我要谈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人。这个人耐人寻味,感受他就像在读一本厚重的书。一直不敢拿起笔写下第一行字,因为自己思想浅陋不能去解读这位大家,因为自己悟性不深不能去感悟这位大家。所以只有与各位老师在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给各位老师卖个关子,从简单介绍中请各位猜猜他是谁?《1》(出示简介)看到这儿,我想语文老师们一定知道我要说的正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2》(出示王照片、拱宸桥、网页)

老师们看后有什么感觉?没错,就是一种诗意的韵味在里面。感受王崧舟就要去感受他的诗意语文与诗意人生。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王崧舟。《3》(出示)

成长用王崧舟的话说他从教二十多年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4》(出示)

一、 崭露头角

王崧舟18岁参加工作,19岁成为绍兴市“教坛新秀”,20

岁成了上虞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3岁成了上虞市百官小学副校长。少年得志,用王崧舟的话这叫时事造的“极好机遇”。

二、 孤独沉潜

这一阶段我想详细谈一谈。在这个阶段,王崧舟没有任何奖项,没有任何荣誉,甚至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动过弃教从政,弃教从商的念头。但是这个阶段王崧舟在静心做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听课。

他读什么书?读宗教类、哲学类的书,读文学、美学类的书,读人物传记、红学方面的书,甚至周易、奇门遁甲类的书也读。有人说,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我想读书确实如此。

还有,这一阶段他每年累计听课不少于200节,这虽是职务所逼,但他在听课时是喜欢思考的,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并开始对课堂进行微格研究。经过这一阶段的沉潜,他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上千堂课,慢慢发酵、慢慢融入到他生命之中。用王崧舟的话说就是“如果没有这五年的沉潜那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一鸣惊人。”我想这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有着很大启迪的。

三、“一鸣惊人”

这一阶段,王崧舟以个人名义举办“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他成了全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这一阶段他执教的《万里长城》在全国一炮打红,成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四、开创流派

这个阶段他讲过五百多堂观摩课,一百二十多场讲座,逐渐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并在中国小语界扯起了“诗意语文”这面大旗。

我想,要了解王崧舟还要从他的成长环境与爱好上来看。出示《5》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