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时间:2021-11-02 09:39:01 300字

【第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300字

【第一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第二青松

春天来了,蒙蒙的春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以在春雨的哺育下开了花,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开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笑着。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令我肃然起敬。我爱青松,更爱它那种精神。秋天到了,白花凋零,绿草荣枯。有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光了,而松树却的秋天的风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它的叶子像一根根,一束束细长的针,在瑟瑟的秋风中摆动着,好象在说“我不怕风”。寒冷的冬天,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飞舞着,凛冽的寒风吹着响亮的口哨,猛烈地摇着松树,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了厚厚的雪。风和雪都想征服松树,但是,松树却用它那顽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春天的到来。你看,又一阵风过来,它们一棵接一棵,伴着风声连成一片,响成一片,大抵是在嚎唱。你听,这唱声多么悲壮,多么慷慨激昂。风雨中,青松依旧是一棵一棵雄壮的青松夜渐渐深了。

【第三昙花

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者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是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这瞬间美丽铸就了永恒。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于是我便开始伤心,上帝让这惊世之美做这短暂的停留,却不肯让她多开放片刻.长大以后才明白,不是上帝太残忍,而是我太天真。试想,如果白天、黑夜,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 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是我们做好任何一件事的最大前提。很多东西在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它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你不经意间遗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由此,我说,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季。

【第四仙人掌

我和爸爸妈妈都喜欢养花,家里养了许多漂亮的花儿。有漂亮的玫瑰,芬香的牡丹,还有香气迷人的兰花。可是,爸爸前段时间又买回一盆仙人掌,它长得可真丑啊,浑身长满了刺,在我的花丛中一点也不显眼。有天给花儿浇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它,把我的手刺得痛极了,我真恨不得立刻把它拔了去。我真讨厌它! 每天我都给我心爱的的花儿浇水,施肥,就是不给仙人掌浇水,想干死它。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花儿竞相开放,整个阳台上花繁叶茂,香气扑鼻。这几天,天气渐渐地变冷了,平日的那些花儿都枯萎了。可是,那盆仙人掌却没有死,反而长得绿油油的,还开出了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我不由的对它刮目相看。昨天,邻居小张阿姨来问爸爸要半颗仙人掌,我奇怪地问:“阿姨,你要仙人掌干什么呀?”小张阿姨说,我这几天腮帮子痛得厉害,要点仙人掌治治。“啊,仙人掌还可以冶腮帮子痛吗?”“可以啊。”小张阿姨说完就走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仙人掌怎么可以治病呢?”妈妈说:“仙人掌不光可以治病,它的好处还多着呢!如果在电脑旁边放置一盆仙人掌,可以防止电脑对人体的辐射;因为它会吸收二氧化碳,吐出空气,所以它还可以净化空气。”我红着脸来到阳台上,看着仙人掌,不由得暗自惭愧。我只顾看外表,却不懂得欣赏它的内在美。虽然它没有漂亮的外表,但是它却有高贵的品质,它不惧干旱,坚韧不拔!我悄悄地拿来洒水壶,第一次为仙人掌浇水,以后我都会细心的为它浇水施肥!

【第五兰花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 为佩,纵使无人亦自香。”这首诗是为兰花而题的。 兰花被誉为“国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兰与梅、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它没有梅那种在严寒中怒放的毅力;没有竹立根在石缝中的坚韧劲拔;更没有菊在秋风萧瑟中傲然孤立的顽强,但它拥有梅、竹、菊无法拥有的高洁的气质。 我倾爱于淡雅类的兰,微风轻拂,兰花扭动着她那纤细的腰肢,飘逸俊芳。牡丹虽雍容华贵,却没有它高洁淡雅的花朵;桂花虽飘香十里,却没有它沁人肺腑的香气;石榴花虽娇嫩可爱,却没有它刚柔相济的外形。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自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兰花生长在荒地、深谷等恶劣的环境,却能永葆她那美丽的气质。兰花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实有君子的风度。 中国人对兰花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的认同,兰花已经成为一种境界,一种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

【第六 蜡烛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第二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与物打交道。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往往能引起人的某种联想,寄托某种情思。屈原喜橘,李白爱月,高尔基赞海燕,闻一多惜红烛,郭沫若颂雷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物”,一旦被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作者的爱好、情趣、心志。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日》《月》等文章,尽管在选材、立意上各有不同,但在运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方法上却是相似的。写作这一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巴金的《灯》,选材跨越古今贯通中外:夜色浓重里,灯光扫淡黑暗,风雪迷途中,灯光指引归路,哈里希岛上孤灯远照,陌生人家中油灯长明„„作者在文中没有止于对灯光表象的描摹,着力表现的是灯光给人以精神的、心理的巨大影响,突现灯光扫荡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灯光驱除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快慰。文中的灯成了一种象征,是希望和温暖的物化。作者描写它,歌颂它,旨在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以慰藉,给心境悲凉的人们以鼓舞,使人们增添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勇毅。茅盾笔下的白杨,作为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枝、叶、根、本可供描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只抓住了枝干笔直“决不旁逸斜出”这一特征,勾勒出白杨质朴无华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挺拔伟岸的气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表达了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文中描摹蒲公英的具体形象,突出它不怕践踏不怕蹂躏的倔强;叙写蒲公英的故事,诉说了战争年代的悲惨和战争遗孤的不幸。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一段深情的议论点明主题:“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的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作者“无声的呼唤”发人深思,撼人心魄,毫无生硬突兀之感,自然会激起读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之应和共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成了笔下景、笔下物、笔下人的灵魂。秦牧的《土地》,写劳动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之后,广袤的沙漠出现了绿洲,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刀切似的公路,棋盘般的田园,奔驰的车队,沸腾的工地,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对人民群众焕发出的改造土地、建设土地的热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巴金的《灯》,以灯光象征希望,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解放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俄国作家弗·柯罗连科的《灯光》,写秋夜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暗的河上见到火光闪烁的感受,他要告诉读者的是: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要在这一河流中搏击前进,才能达到光明的境地。有时同样的物,表达的“志”甚至抑扬相反。都以梅花为吟咏对象,陆游抒发的

是封建士大夫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个人情绪,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达革命领袖傲霜斗雪的俊洁人格和“悄也不争春”的宽广胸襟。面对“夕阳”在山,李商隐轻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嗟叹青春不再、似水流年的无奈;叶剑英元帅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写无产阶级革命家青春永驻壮心不已的豪迈。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第三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托物言志散文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

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

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

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

由物到人

由人到人的精神

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

1

(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结构框架图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 2

向立意。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首先,要分清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是“物”还是“景”。“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所以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比如《白杨礼赞》中屹立在北方平原的挺拔的白杨树,《松树的风格》中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松树等,都是具体的“物”——植物。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春》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景, 都是写风景,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

其次,要分清文章通过描写对象,是在表达某些“志”还是在抒发某种“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志,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比如《白杨礼赞》表达的是对北方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坚强品格的赞扬;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而《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闷与无奈;《紫藤萝瀑布》表达的是对顽强生命的一种赞叹与欣赏。

2.个性感悟文本,分析形象特点。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抓住特征,细腻描绘,只有形似,才有可能神似,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分析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如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的这段描写便是典范: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 3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犟挺立的一种树!

为了展示白杨树的风采,文章抓住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四方面全面刻画,形象地展示了其“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挖掘出来了,文章所要赞美的北方农民“朴质坚强的精神”也就表达出来了。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4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 5

【第四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怎样写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怎样写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湖南长沙戴士心

湖南省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已经将21题变为“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分数高达15 分。这一变化,全省师生非常重视,都在积极应对;但是,也有部分师生感到难以驾驭,有些力不从心。为了给这些师生以一定帮助,特撰写本文。

写好300来字的赏析短文,重点在“选点”与“切实的分析,正确的评论”两方面。具体说来,要特别重视以下环节:

一、认真阅读,整体把握

认真读懂文章,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及主要表现方式,是写好300来字的赏析短文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读时,可以将重要的字词句摘出,供写赏析短文时分析或引用。从2005年调考与高考的情况看,有些学生对此注意不够。也许是受到心态及时间方面的挤压吧,没完全读懂就匆匆动笔者确实有一批。文字的暧昧源于思想的朦胧,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后再动手评论。

二、根据文体,穷挖特点

《湖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明确规定“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那么,我们需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本特色,挖出各自特点。以下根据不同文体作些提示:

小说,可以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语言、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 散文,可以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 戏剧,可以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结构、冲突、人物语言、潜台词等特点。

诗歌,可以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语言、节奏、表达方式等特点。

上述是就各种文体大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的赏析短文只能从这些大的角度写作。例如,可以详细评析某一细节、某一场面、某一道具„„面对具体作品,完全可以将特点具体化。例如,语言特色方面,我们可以考虑炼字、选句、辞格运用、语言风格等。又比如,结构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表现技法方面我们可以考虑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挖出来的特点最好把它概括成一句话,用文字固定下来,以形成观点。

3、切合题意,精心选点

写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在切合题目要求(或赏析主题及其表达、或赏析艺术特色)的前提下,选点首先要注意一个“准”字,要选择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的点加以评析。此外,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或涉及到多个评论点而实际上一个问题也没有谈清楚。

原则:

(1)选最能体现作品特点的。

(2)选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的(它往往是阅读时深深打动了自己的)。

(3)角度宜小、巧、新。

不过,湖南省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21题是这样命题的: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面对着这样相对明确而简单的命题形式,我们可以略去“穷挖特点”“精心选点”两个环节,照相关要求直接择定一个题目写作即可。

4、且叙且析,观点鲜明

写赏析短文时,在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用且叙且析的方法较好,观点或开门见山提出,或通过分析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来,为了醒目,开篇提出且独立成段更好。例如: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除正面描写之外,本文还运用侧面描写,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巨人贝多芬形象进行立体刻画。(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侧重于“评”。)

其一,女佣的视角。女佣是最了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人,但她并不完全了解贝多芬的精神。在她眼中,贝多芬主要是—个自强、孤僻而又可怜的形象:他在失聪之后仍然不停地“工作”,生活上完全自立,不让别人“帮他一点忙”,这是其自强的一面;他任谁都不肯接见,厌恶别人打扰,喜欢孤独与安静,总把房子弄得零乱不堪,这是其孤僻的一面;他不仅生活得如此“简单随便”,身体又“常常不舒服,而且几乎完全失聪,还被“流氓一样的侄子”经常烦扰,这是其可怜的一面。通过这—视角,从侧面反映了贝多芬的日常生活,也初步表现了他孤傲自强的性格特点。

其二,客人的视角。这本是全文描写贝多芬形象的主要视角,但由于文章已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叙述者,所以通过这个视角进行的描写也可以归入侧面描写。来访的客人是试图真正去了解贝多芬精神与灵魂的人。客人虽然觉得贝多芬有一个“真实的好灵魂”,但在最初这种认识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听了女佣的介绍,看到贝多芬的真实面貌与实际生活之后,客人一方面也像女佣那样既感到可畏又觉得可怜,另一方面却在畏惧中更有一层敬仰,在怜悯中更多一层相惜。与贝多芬深入交谈之后,客人被深深感染,对音乐巨人的性格、意志与精神终于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个视角,“巨人”贝多芬形象最深刻最感人的一面被清晰地刻画出来。

其三,一般人的视角。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含的视角,在本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细心的读者却可从女佣与贝多芬的话中看出。从这个视角来看贝多芬的人,包括他的侄子、嘲弄他的孩子们以及许多把他看作“厌世者”的人,他们既不完全了解贝多芬的实际生活,也根本不了解他的意志与精神。在这些人眼中,贝多芬只是一个失聪不洁、孤僻厌世的糟老头形象。因此他们对贝多芬既无怜惜,亦无敬畏,有的只是嘲笑、捉弄与打扰。通过这一视角的描写,不仅呈现了一般人眼中的贝多芬形象,也不仅解释了贝多芬近乎孤僻的性格,更将贝多芬失聪后艰难的处境与孤独的心境描绘了出来,更能反衬出贝多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巨人形象。(二——四段:扣住第一段提出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一面叙例,一面分析,侧重于“叙”与“析”。)

5、方法多种,灵活选用

(1)例证法、引证法:事实胜于雄辩,恰当的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过要注意,因全文只有300字左右,举例语言要简洁;在运用引证法时,选句要精当,要避免因大段的抄录原文而削弱了分析论证。

(2)分论点法:先设一个中心论点,再围绕它设立三个左右的分论点,使得论证从多方面展开,既条分缕析,又具体翔实,使短文中心显豁,让阅卷者在快速阅卷的过程中稍加扫视就清楚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3)联系法:可以适当联系与作品相关的国情、社会背景等;适当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能联系上课文尤佳);适当联系作者整体创作风格„„考虑到所写的只是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这里提及的“联系”,只能是点到为止,涉及过多,反而会冲淡中心。

(4)、假设法、比较法:对被赏析的作品作假设性推敲,假设不这样,思想内涵或表达效果则会如何如何„„

(5)咬文嚼字法:突出分析重点词句。例如:

“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与精神意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肖像描写,描绘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老狮”画像.本文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有三个特点。

其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对贝多芬进行肖像描写。一方面描写他穿着随便、不修边幅,这不仅表现了他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并不在意,而把全部心力专注于他的音乐,也表现了他不屑于流俗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又描写了他像“狮子”般充满力量的外貌特征,如“极宽阔”的肩、“有力的大手”、“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颔”等,这就写出了他作为音乐巨人“扼住命运咽喉”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在“愁苦和力量”背后的“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一个具有伟大人格、坚强意志与崇高精神的“巨人”,就是本文所着力描绘的形神兼备的“老狮”画像的深刻内涵。

其二,由远及近,逐层深入.本文通过客人的视角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共三层:首先是远景,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之后,客人看到他“躯体五尺左右”,但“两肩极宽阔”,是粗略的第一印象;其次是中景,作者描写贝多芬的衣服“陈旧”且“不整洁”,上衣背后还拖着早已失效的助听器,突出其不合时宜与不修边幅;最后是近景,作者先写了“有力的大手”,然后集中笔墨于头部的特写,着力描写了脸、头发、眼睛、鼻子、下颔等,作者由远而近,从整体观感到细腻刻画,逐层深入地写出了贝多芬“笨拙”的外形下所具有的坚韧无比的意志。 其三,虚实结合,传神写意.本文一方面客观摹写贝多芬极具个性的外貌特征,如“极宽阔”的肩、“有力的大手”、“长而笨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颔”等,这些都是实写,表现了他的坚强、孤傲与力量;另一方面又运用适度的夸张和想象,如写贝多芬“火一样蓬勃的头发,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等,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虚写出他“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悲剧”是对贝多芬肖像内在神韵最凝练的概括,不仅写出了他所遭遇的“不幸和烦忧”,也表现了他坚韧的意志与博大的精神。虚实结合的肖像描写,把客观摹写与传神写意结合起来,凸现了贝多芬饱经挫折与孤独却依然勇于反抗厄运与流俗的精神。

6、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也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与做一个简答题有别,因此要安排一个完整的结构,比如,文章宜有简明的开头段,稍加展开的中心段,有时还可以加上归纳全文的结尾段。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例如: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女佣、客人等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从“他者”的角度,逐层深入地表现了贝多芬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伟大的人格精神。(一段:提出全文观点,总写。)

本文开头,女佣“捏弄着围裙”的动作、“为难”的神情、“他不肯接见你”的话语,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畏惧,表现了贝多芬失聪后孤傲的性格.接着,女佣对贝多芬生活情况的介绍,写出了她对贝多芬的同情,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物质生活的随意,对流俗的不屑与反叛,也表现了贝多芬挚爱音乐、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文章通过女佣的语言,还写出了“别人”的“打扰”、“侄子”的“麻烦”等,说明了使贝多芬宁可做一头置身“兽穴”的“老狮”的原因。这一层面的侧面描写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孤傲的性格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文章对客人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是对贝多芬形象更深入的刻画,使读者对贝多芬的了解

和认识大大推进了一层。客人“怜惜”“敬畏”的神情,表现了贝多芬虽遭厄运,依旧凛然的“巨人”气概。客人的字条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这个字条,改变了贝多芬的态度,也向读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还有许多人关注着贝多芬,理解和尊敬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是对贝多芬作为“巨人”形象的高度准确的概括。他外表“笨拙”,他性格孤傲,但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现实的厄运、别人的嘲弄可以给巨人以沉重的打击,但决不可能打败他。而客人专注地“做笔记”、被贝多芬的叙述“感染”,则是对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的一种诠释。(第二段与第三段,从两方面分写。)

不同的人看待贝多芬的视角不一样,对他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文章正是通过这些侧面描写,写出各种人物对贝多芬或嘲弄,或烦扰,或同情,或理解的不同态度,逐步表现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刻画出命运坎坷、意志坚韧、精神伟大的巨人形象。(第四段:总括全文。)

全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7、用语精准,具有文采

要尽可能遣用符合文本特征的精准性词句,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例如: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与精神,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描写贝多芬的语言,展现了一个音乐巨人的鲜明形象。

本文的语言描写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紧扣人物的生理特点与性格特点。贝多芬在生理上的最大特点是完全失去了听觉,在性格上的最大特点则是坚强孤傲与激情进发。作者在描写贝多芬的语言时,说他要么是“大声说”,“粗着嗓子喊”,要么是要求别人“说的声音大些”,要么是“好像在自言自语”、“喃喃地如同独语”等,这便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聋子的语言特色.同时,作者又着重突出了贝多芬坚强孤傲与充满激情的特点,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简洁凝练、掷地有声、富有个性,无论他是孤傲烦躁,还是激动沉郁,或者平静深沉,他的语言都饱含着既深且浓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读到他的这些语言时,只觉元气淋漓,神态毕现,闻其声如见其人。

其二,契合人物的心态变化与内在精神。对来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心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作者通过他的语言展现了这一变化过程。贝多芬最初出现在客人面前时,其语言明显有极不耐烦和旁若无人的意味;但在了解客人的来意之后,他的语言开始变得激动而沉郁;讲述自己的往事时,其语言又深情而平静;最后,谈到心中的音乐并不能被人们完全理解时,他的语言又变得激越起来.贝多芬语言的变化完全契合他心态的变化,从他不同的语言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不同的心态。同时,贝多芬又反复说到,自己虽然遭受命运的捉弄,被世人嘲笑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但内心却像燃烧的火山,回响在心中的音乐“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这便展现了贝多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巨人精神。

其三,直接描写与间接转述相结合。作者在描写贝多芬的语言时,既采取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又运用了间接转述的方式(比如贝多芬回忆往事的那段),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加上了自己的感想与议论.这种写法,不仅使人物语言描写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特征更加突出与深化,而且使整个文章的节奏有变化,有起伏.所以全文的节奏始则低沉缓慢,继则激越迅疾,再则平静舒缓,最后则在一个高扬有力的声音中戛然而止。因此这篇写音乐巨人的文章本身就如一曲富有节奏变化的美妙音乐。

同学们宜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些常用的评论术语。比如,文短却又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我们可用“尺水兴波”;文章开篇峭拔,令人惊绝,我们可用“劈空而起”;文章结束用媚语摄魂,令人执卷流连,我们可用“临去秋波”;文章结尾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我们可用“卒章显志”;文章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我们可用“惜墨如金”;文章纳须弥于芥子,我们可用“小中见大”;文章在诙谐的话语中潜藏着深刻严肃的思想,我们可用“寓庄于谐”;文章“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语),我们可用“淡而有味”;文章反复书写,极尽铺陈之能事,我们可用“用墨如泼”;文中有鲜明的画境,我们可用“文中有画”。此外,还有“奇句夺目”、“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化丑为美”、“以动衬静”、“烘云托月”、“以景结情”、“疏密相间”、“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等。不过,千万不能机械套用,一定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文用什么语。

8、内容形式,互相联系

《湖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中21题题型示例为: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5 分)

①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显然,考生选择① 题,必须联系主题思想及其表现两方面赏析;选择②题或③题,或侧重于艺术手法赏析, 或侧重于构思技巧鉴赏,但是,写作时也不能脱离文章思想内容。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

9、常见毛病,多多注意

(1)以述代评

某些同学或由于练习写作太少,或因为概括功力不够,常常出现“以述代评”现象。

应知:述只是手段,评才是目的;述是为了评,要评就得述;述的语言应该高度概括,分析评论的语言要尽可能翔实。可以边述边析边评。

(2)以感代评

有的同学没弄清文学赏析类文章与读后感的区别,把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写成了读后感。 应知: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客观的评析,读后感是对文章(不限于文学作品)发出的感想,二者不可混淆。

(3)评语空洞。不能只顾胡乱的贴标签,要注重叙析评的有机结合,观点下面要有切实的分析论证。

(4)观点含混。

动笔前要疏清思路,明确观点,精心构思,打好提纲;否则有可能信马由缰,彼此混杂,不知所云,犹如乱麻。

(5)褒贬失当。评析得从文本实际出发,不能仅凭个人好恶,任意拔高或贬低。

【第五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托物言志散文练习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迢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2002年第10期,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描写荷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5.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6分)

16.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4分)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4分)

(2)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4分)

燕 子

周晓枫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筋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

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著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1.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2.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 顺序,作用:

3.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番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4.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2分)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2分)

5.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3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填番号),理由是:

燃烧的月亮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

【第六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托物言志类阅读题

秃的梧桐

⑪——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⑫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⑬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⑭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⑮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⑯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⑰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⑱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⑲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⑳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

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0.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ùi ( ) cōng 1óng ( )

1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5分)

答:

1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5分)

答:

1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1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20题(23分)

野菊花 陈 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a四,外套),只把

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

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

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

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60,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第七篇】托物言志的文章300

托物言志散文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托物言志散文

读写结合活动教案

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中学 张腊梅

活动目标:1、学习写作托物言志散文

2、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作文

写作重点、难点:状物:外描情态 内绘神韵

抒怀:联想自然 情感鲜明

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写作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内容。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大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本单元五篇文章都属于咏物抒怀的文章,或借物抒情,或寓意于物,或托物言志。是一般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提升,本单元选编了五篇优秀的咏物抒怀散文,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会阅读咏物抒怀散文,写作咏物抒怀散文就至关重要,是写作复杂记叙文的一个契机,是记叙文写作的新的里程碑,因此是值得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探究的。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探究,欣赏了美好的事物,领会了美好的情感,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了布局谋篇,是不难写出像样的咏物抒情散文的,掌握了基本的文学样式,随着阅读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发展,他的散文就会自然而然健康发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写作

教师导语:郁达夫说过:散文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和“半瓣花”就是所借之物,“见世界”和“说人情”就是所抒之情怀。

1、 抒怀是灵魂 灵魂之美美在高贵 文章美在作者的情怀,或叫

立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读者,使得读有所获。此类散文美在情怀。状物的目的在于为抒怀做铺垫。 2、状物是身体 身体之美美在丰腴 外描情态:作者对所借之物观察仔细,描绘真切。例: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局部给人的美感——优美.作者诉诸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的,有丰厚意蕴的紫藤萝。

内绘神韵:往往需要将“物”人格化,也就是对“物”的外显情态进行拟人化的描绘。例如《白杨礼赞》其中“靠拢”、“向上”又是拟人化的描绘,从而表现白杨“正直”、“团结”、“上进”的内在神韵。

3、联想是桥梁 桥梁之美美在沟通 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往往都有作者的联想。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在描写了白杨树鲜明的特征之后,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4、语言是外衣 语言之美美在得体 宗璞认为"美言"是好散文的必备条件.她阐述说:"其实美言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粗服乱头,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颜的姣好,而要有气质,修养各方面的因素."从以上四方面回顾本单元写作借鉴点:

一、 回顾本单元文章,寻找写作借鉴:

借鉴聚焦点:1、状物之美(外描情态 内绘神韵)

2、联想自然(结构美)

3、主旨鲜明(情美)

二、实战演练

朝夕相处的校园,一草一木都留下你难忘的记忆,承载着你浓浓的情愫,请选择一景或一物,自拟题目,写一篇托物言志散文。

三、写作要求:

基本要求:坐姿端正,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六百多字,写上札记 本次要求:状物之美,外描情态,内绘神韵, 联想自然 ,情感鲜明

第二课时 交流评改

一、教师导入

1、教师导语: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今天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我们的作文评改目标。

2、展示目标:心中有目标,活动更高效。一起读目标: 1、阅读交流 鉴赏比较;2、针对借鉴 互相修改;3、自改归纳 感悟提高。

3、精彩回眸:看完目标再来精彩回眸本单元我们重点借鉴的写作方法1、示异释疑的构思方法2、逻辑顺序。

二、活动指导一:快速阅读,交换点评

(一)交换作品,快速阅读 。四人小组合作,语文组长负责安排阅读顺序,先读写作借鉴,再读文章。

(二)选择文章,精彩点评选择你最喜欢的两篇,找出文章最有表现力的地方圈点勾画,在同学评语栏中写出点评。

温馨提示:安静 速读 善思 精评。

三、活动指导二:亮点展示

通过展示,感受到大家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如果你能发现问题同样可贵,如果你能解决问题你就真的是了不起的。下面进入点石成金阶段。

(一)阅读中你发现哪篇文章有不足之处,小组交流建议。

(二)在文中直接修改或者在旁批位置注明建议。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修改,也可以小组里集中修改一篇。

四、活动指导三:点石成金

如果说亮点展示环节是发现美,那么点石成金就是在创造美。有一首歌唱的好: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今天就用你的慧眼挖掘今天的写作明星。

(一)四人小组挑选本组优秀习作,小组竞赛。

(二)优秀文章请用电子稿通过邮箱发送校报、个性化作文编辑部。 温馨提示:校报邮箱:个性化作文邮箱

五、活动指导:四更上层楼

思考使人深沉,感悟使人成长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一)再读自己作文,比较优秀作品,品味自己成功之处,思考

不足原因何在。

(二)总结本课收获,写在写后札记一栏。

七、结束语:最后和大家共同分享几则关于修改的名言和故事。 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 托尔斯泰)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 (艾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知道这样的名言和故事不胜枚举,希望它能成为我们写作活动的一部分,启迪我们思想,指导我们行动,助我们在写作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宽。

谢谢大家!下课!

灯箱

漫步校园,花坛里亭亭玉立的灯箱吸引了我。椭圆的灯身,银色的支柱,草绿的外衣宛如一个个信使。椭圆的灯身上载着不同的风景,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繁花,有“清泉石上流”的夏爽,有红于二月花的秋韵,更有冰天雪地的冬寒。除了色彩亮丽、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之外,灯箱的另一面则是发人深思的名言,有立志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有劝学的,如“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有修身的,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