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2 06:19:35 500字

【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教学背景:面向初二(13)、(14)班2、课时:40min3、学期准备:ppt  课文录音4、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茨威格笔下列翁的肖像描写。学会运用比喻、夸张、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如果时间较充裕,可以引入排比)5、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联想想象、启发思考。Part 1:(3min)引入导语1、由名言引出:他曾说过:“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他曾说过:“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志放弃他。”他还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背出来,声息俱全)他是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那大家猜猜他是谁?】3、Ppt弹出“列夫托尔斯泰”Part2:(7min)引出主题1、【请大家翻开书P29。看看注释1】这(20min)提出问题:1、【听完了录音,那文章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呢?请同学们回答】以第一段和第二段为主。引出比喻,夸张。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尽量扩宽这方面的知识)2、比较两个句子,从而找出比喻夸张的好处。(show time)根据屏幕上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学生边读,老师边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方面是要引出学生对修辞的深思,另一方面是要引出有序的肖像描写,指导他们也可应用在作文上,不会让人产生混乱感。3、然后再引出书本P31托翁对自己的自评“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对比这两句,从中找出异同。挖掘比喻、夸张的好处。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再概括总结比喻夸张的好处。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额头比喻成“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誊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虽然言过其实,却分寸得当,不做作。例如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宵,它像金钢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6、再找出文中的比喻夸张句。(第六段为主)7、引出“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扬”就是褒,“抑”就是贬。“托尔斯泰面部的其它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闪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至此,我们对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才豁然释怀,原来使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适度扩展这方面的知识,联系实际,可以逗逗同学)Part4:(5min)朝花夕拾:1、【除了欲扬先抑,这里还有一种大家都好熟悉的修辞句式,什么句式呢,哪句呢?】对,这里运用了两组的排比句式来写出托翁的最富有感情的一双眼睛。“在优美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他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2、在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例如对托尔斯泰身材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写出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不仅形象,而且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托尔斯泰。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陋的外貌描绘与其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比,更突显了列夫托尔斯泰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性格特征,从通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对肖像描写有更深的了解以及应用。谢谢大家。 

冯莉莉

【篇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1了解生动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作者茨威格,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茨威格和托尔斯泰;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1了解生动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文章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创意说明:采用板块式教学——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激情诵读,体会语言情感;细心研读,感悟文本;迁移拓展,摹写赛写。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讨论,明确: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② 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收集并整理疑难问题。一、激情诵读,体会语言特色。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① 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② 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明确: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③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④ 第3-5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明确: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⑤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二、细心研读,感悟文本。精读6-9段,思考:① 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讨论归纳: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②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第6段中(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中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还引用了高尔基地话,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第8段中的“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A. 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B.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明确:A. 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五、延伸训练。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六、课堂小结。

【篇三】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第一单元《列夫 托尔斯泰》(第一课时)

课标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 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 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 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 普通的一面, 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 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 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 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本文的重点 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 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 却洋洋洒洒, 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 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 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 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 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 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

2.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

3.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难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在文学的天空里,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明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无不让人敬仰佩服。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托尔斯泰,看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加点汉字的音或完成四字短语填空。

黝( )黑 滞( )留 禁锢( ) 甲胄( )

锃( )亮 炽( )热 广袤( ) 长髯( )

粲( )然 一绺( )

( )制( )造 藏( )纳( ) 郁郁( )欢 ( )立( )群 正( )危坐 ( )首( )眉( ) 诚( )诚( ) 无可( )疑 ( )然失色 广( )无( )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广袤无垠:

3、作者__________,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

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创作

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最为著名。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

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文章分为几个部分?都写些什么内容?

6、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出例子。

三、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

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四、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明确:

第一部分(1-5)描绘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

第二部分(6-9)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

自读1——5自然段后,请用以下句式说几句话

1.托尔斯泰有一张„„的脸孔。

2.托尔斯泰的脸(长相)给人„„的印象。

3.从托尔斯泰的身上,可看出他是„„的一个俄国人。

明确:

外貌

1、须发特点 : 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 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3、面容表情: 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4、长相平平: 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5、令拜访者失望: 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精读6-9自然段后,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语句。

明确:

6、目光犀利 黑豹似的;锃亮的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比喻)

7、感情丰富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冷酷锐利---意趣盎然„„

8、眼睛威力 敏锐深刻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

9、赞美眼光 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支配世界 缺少幸福

五、课堂小结

外貌平庸丑陋 普通, 眼睛精美

丑 ———— 反衬 —————— 美

崇敬赞美

形 欲扬先抑 神

相反相成

印象深刻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4) 研读赏析(生带任务自读课文)

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

例: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坚。一绺绺灰白的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比喻中有联想,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例: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把额头比作树柴,皮肤比作墙,树材是胡乱劈成的,墙是用枝条扎成的。运用比喻极

力渲染出面貌的丑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

(4) 找出文中的夸张修辞,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竖直

须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3.查漏补缺(让学生自己提出觉得好的句子或者不理解的句子)

预设: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全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准确的。)

(4)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悲凉之地解冻。

( 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说明他的精神世界。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否定土地私有制,抨击国家和教会,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养。)

艺术手法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一、拓展延伸

思考: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历史背景衔接)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三、限时作业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②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这段话按__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选出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A.逻辑顺序 B.总分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文中写托尔斯泰胡须的有哪几句?序号是_________,突出写胡子的是第__________句。

3.作者描写托尔斯泰两腮胡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嘴上的胡须___________,使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本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教学注意事项

1、这篇课文尽管是肖像描写,但内涵丰富,有些地方需要阅读一些背景资料,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要有所了解,这样才更有助于理解课文。

2、课文当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并尝试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篇四】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实录教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名人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师:那同学们要坐端正,认真仔细的听,看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老师讲的是哪位名人的故事?

他,出生在俄国,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的农民那样去生活。他的这些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定时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列宁曾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曾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而是说给这个世界,他说:“我爱真理”。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师:有同学猜出来了么?

生:没有

师:那老师接着介绍。

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老师介绍的是谁了吧?

生:知道,是列夫•托尔斯泰

师: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可以说是个明星,

你们想象中的列夫•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有没有同学想要把他所想象的外貌给同学和老师描述一下呢?

生1:很潇洒,应该很整洁,衣服也很漂亮,发型应该还不错

生2:长得一定很英俊,有风度,穿着得体大方,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人

师:我们想象中的列夫•托尔斯泰有共性,潇洒,高贵,是个绅士,有贵族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已经无缘得见,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29页,自由的默读课文第1至第5自然段,看看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并板书课题“4、列夫•托尔斯泰”)

师:怎么样?茨威格描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和大家想像中的一样吗?老师采访一下同学们

生1:很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没有想象中的英俊潇洒

师:记得刚才同学们的想象中列夫•托尔斯泰是没有大胡子的,那真正的列夫•托尔斯泰有没有留胡子?

生:有,而且是乱蓬蓬的大胡子,很不整洁 师:那文中是如何描写他的胡子的? 生:“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告诉大家他的想法么 生2:和我猜测的也不一样,他长的并不怎么样,就是到了老年时才有那一点善良的感觉,才变得慈祥了

师:你强调了老年时才变的慈祥,那是不是说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看上去的很吓人? 生:是的,他长的很丑陋

师:好,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很吓人的印象。其实我们能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茨威格并没有刻意的去美化列夫•托尔斯泰的相貌,反而,他还评述了一下。

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貌通常留给人们的都是什么样的印象呢?文中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找出来呢?

生:“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师:这里茨威格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列夫托尔斯泰的面部结构

(板书:面部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师:这几个词用来评价一个人的相貌,在语体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

生:贬义

师:哪一个词语的贬义色彩最浓? 生:粗鄙

师:你能解释这个词语吗?

生:就是粗俗不堪,有些令人讨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师:这个词只是指一个人的相貌吗?它还可以描述人的哪方面?

生:行为举止

【篇五】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六】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篇七】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邱隘实验中学 劳巧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比喻与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2、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3、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体会茨威格字里行间所传达出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同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感悟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这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在这里长眠着一位伟大的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今天,我们要通过学习茨威格写的传记文章《列夫托尔斯泰》,更好地了解他。

托尔斯泰是一位伯爵,一位大文豪。像他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成就的人,人们觉得他应该是这样的(出示图片),或者应该是这样的(出示图片)。课文第五段,人们想象中,他是怎样的?

明确:伟岸、威严非凡、尊贵、轩昂、天才为一身的美髯公。

二、分析外貌特征

(一)、可事实上托尔斯泰形象这样的(PPT图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二)、分述形象特点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课外预习了这篇课文,要求通过找中心句、圈关键词的方式,了解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依次来说说看。

学生说。

明确:第1段须发:多/浓密;是的,作者写到了胡子、眉毛、头发来体现他的多毛。

第2段外貌:失调/崎岖/平庸/粗鄙;作者的这个总印象是具体通过写哪些外貌归纳出来的? 好,概括出来就是他的五官粗鄙

第3段表情:消沉/愚钝/压抑;

第4段气质:普通;作者怎样来体现他的普通?师总结:仔细读来,大家会发现,这一段几乎每一句都在写他的普通,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第5段身材:矮小/敦实/侏儒。客人见到的托尔斯泰和他们想象中的托尔斯泰是有很大反差的。

(三)、总结形象特点:粗鄙、普通

托尔斯泰这五方面的形象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形象特点:外貌丑陋、气质普通(板书、学生批注 )

(四)、写法特点分析——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五段都在写托尔斯泰的外形特征,但是写法上是不一样的?什么不同?

明确:前四段直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形特征,第五段则从客人的角度间接写托尔斯泰的形象

特点。

三、赏析托尔斯泰的眼睛

(一)、用“闪光的珠宝”引出托尔斯泰的眼睛

文章第8段有这样一句话(PPT出示,学生齐读)„„甲壳而已。我们明白,原来之前描写的丑陋胡子、眉毛、头发,都是为眼睛服务的。而这对眼睛,托尔斯泰把它比作是:闪光的珠宝。闪光的珠宝有什么特点?

明确:外表亮丽 内在价值高,珍贵

(二)、学习文章6-7段,感受托尔斯泰眼睛的外在特点

那么,客人眼中这对“闪光的珠宝”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6-7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明确:托尔斯泰眼睛的外在特点

(1)目光犀利

抓三个比喻句分析。

(2)感情丰富

客人感觉:富含感情

茨威格评价:最富有感情(“最”怎么表现):变化多、变化快。

高尔基评价:如何理解这句话?夸张 极富含感情

(三)、赏析托尔斯泰内在的深邃精神

刚才我们说到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其实这个犀利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方能看到的目光特别亮,还有一种是内在的力量。

那么托尔斯泰的这对闪光的珠宝到底珍贵在哪里?它具有什么样的内在力量呢?

1.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划能表现托尔斯泰目光含着力量的句子。

同学们读。

2.理解托尔斯泰的观察力。

(1)老师出示两个句子。

A.这对眼睛不会放过 ,同样也能全面揭示 。 B﹒它们可以照耀在 ,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 。 要求同学对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自己读一读。

(2)小组讨论。

A.这两个句子表现了他眼睛怎样的特点。

B.再找几个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学生分析。主要是说他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观察力。

找相关的句子,再进行分析。

3.分析托尔斯泰的精神思想

他不仅具有观察力,他还能把观察到的东西向社会发射准确的频波。作为一个作家,他向社会发射频波的方式是什么? ——作品。

3、简单介绍托尔斯泰的三部作品。赞美人们的善良、勇敢、淳朴。

歌颂他们“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揭示政府、教会的暴政行为和虚伪本性。指责法律、法庭、监狱的罪恶。批判贵族阶级的贪婪、腐朽。(师读)

4、文学创作是这样,生活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是这样: 1850年秋天,为农民弟子兴办学校。1898年将《复活》全部稿费捐赠给民间教会教徒。晚年时,把自己全部财产捐赠给俄国人民。革命期间,他自愿充当“从事农业的一亿人民的辩护手”承担起和政府、教会、贵族辩驳的重任。 „„(学生读)

5、人们对他的评价。19世纪的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6、分析他的自我批判精神

托尔斯泰只是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别人吗?他也指向自己!

请同学读第8段最后一句话。

学生读。

他批判自己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冷峻、无情、深刻。

引入一段选自托尔斯泰《逃向苍天》中的话:“您质问我,为什么我不遵照自己的学说和言论去承受苦难?我非常惭愧地回答您说:假如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在逃避我最神圣的义务,那么这是„„这是„„因为我„„太胆怯、太软弱,或是太不正直了,我是一个低级的、微不足道的、有罪的人„„因为直到今天这个日子,主还没有赐给我足够的力量,去做那些不能再迟误的事。———托尔斯泰《逃向苍天》

总结:能够有勇气和力量站出来批评别人,甚至整个阶级与黑暗势力已经难能可贵了,如果还能把矛头直指自己,进行深刻、无情的批判,那就更伟大了,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说:托尔斯泰的形象是丑陋、普通的,那么他的灵魂是美丽而高贵的。(板书))

四、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我们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质疑问题:作者应该是要赞美托尔斯泰的, 为什么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之前,用了这么多篇幅来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怎么理解?学生说。

先抑后扬 更好地突出托尔斯泰眼睛的奇特和灵魂的高贵。

五、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他用他的思想引导整个俄国社会。这样的他应该是幸福的,可是茨威格却说他是不幸福的。我们有同学也对这句话产生质疑,你如何理解?

齐读第9段,学生理解。

其实,茨威格写这篇文章,充满了赞美之情,但是,第9段,我们却还能感觉到茨威格对他的同情!(板书)

六、结束语。

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他孤独地病逝在阿斯塔波沃一个小小的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故乡的森林中。因为被政府革除了教籍,所以他的坟上没有竖立墓碑,没有十字架,更没有墓志铭。但是,因为他丰硕的成就和深邃的思想,他简陋的坟墓被茨威格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阅读推介《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七、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形象 粗鄙 普通 先抑

赞美与同情

灵魂 高贵 美丽 后扬

【篇八】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那么,托尔斯泰是什么人呢?

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世界级的大文豪。

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异常锐利、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去凝视他的眼睛,探访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于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17岁在文坛崭露头角。离开大学后,他到欧洲、印度、北非和美洲等许多国家旅行,结识了罗丹、罗曼·曼兰等艺术大家,并受到他们的影响。旅行生活及与各国艺术家的广泛交往,丰富了他的思想,扩大了他的创作题材和作品的生活画面。

茨威格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在诗歌、小说、传记、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各个方面都成就卓著。 我们学过茨威格的什么作品?《伟大的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世界顶级的传记大师,写世界顶级的大文豪。

本文选自什么作品?选自《三作家》:在这本书中,茨威格从世界文坛选择了三个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认为这三个作家是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

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到了托尔斯泰则进入道德、宗教阶段。

读一读,写一写

黝黑(yǒu) 滞留(zhì) 愚钝(dùn) 器宇

禁锢(gù) 轩昂(xuān,áng) 犀利(xī)

侏儒(zhūrú) 酒肆(sì) 尴尬(gān,gà) 炽热(chì)

鬈发(quán) 锃亮(zâng) 胡髭(zī)

粗制滥造(làn) 藏污纳垢(gîu ) 郁郁寡欢(guǎ)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jīn) 颔首低眉(hàn)

诚惶诚恐(huáng)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àn)

广袤无垠(màoyín)

解释词语:在注释里找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补充解释词语:利用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犀 利:锋刃坚固锐利。也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

侏 儒:身材矮小的人。

酒 肆:酒馆。肆,铺子。

尴 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 热:①极热;②(情绪等)热烈。

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无可质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睿智深刻、文采四溅。学习本文要着重学习它的语言——要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注意积累,精彩文句最好背过。

下面请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精彩语句;难懂语句。

本文是什么文体?传记,但节选部分更像散文(记叙文);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一幅出内在精神的“肖像画”。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描绘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1-5自然段) 。

二、透过托尔斯泰不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深邃而丰富的内心(6-9自然段) 。

第一部分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l.托尔斯泰的须发。(“毛发”可以吗?

2. 托尔斯泰的面容。

3. 托尔斯泰的表情。

4.强调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感情。

8.他眼睛的威力。

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注释: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髭:嘴上边的胡子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

鬈:弯曲的头发

米开朗琪罗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摩西:《圣经》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植被”是什么?“空地”是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植被:胡髭;

空地:脸庞没长胡髭的地方。

比喻(借喻)

这一段还有哪几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1.长髯„„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一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4.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这一段分别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几个部位?

脸庞——总写

胡髭

长髯

眉毛

——分写须发

概括须发特点的词语是:

——热带森林般茂密

朗读第二段,找出概括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两个句子:

1.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2.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小资料:“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这是一个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

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故居(配图)

托尔斯泰庄园的湖与路(配图)

这一段哪几个句子是比喻或兼夸张?

1.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

2. 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3.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4.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5.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6.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请朗读

加红色的词语各比喻什么?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低矮的陋屋:面容

工作间:面容

小屋:面容

小窗:眼睛

横梁:额头

指出托尔斯泰下列部位的特点:皮肤、鼻子、头发、耳朵、嘴唇。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头发:乱蓬蓬的。

耳朵:难看的招风耳。

嘴唇:厚厚的。

独立阅读第3、

4、5自然段

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回答下列问题。

注释:

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

的囚牢;

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请朗读

注释:位大师的接见。

什么?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泰斗:泰山北斗。比喻因学术技艺精堪,德高望重而受到敬仰的人。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难懂、关键处: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小资料:托尔斯泰的晚年

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吃素,从事体力劳动,亲自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尊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家乡的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茨威格眼中“世间最美丽的坟墓”(配图)

第四段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从穿戴方面看、从职业方面看„„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

强调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表明 “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老师提示: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揭示出他的难

能可贵之处。

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缰绳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

马车外出”。作者故意说错,是突出他相貌的普通平常、不易分别和晚年的“平民化”,且有幽默效果。

练习一: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

1.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反衬他眼睛的犀利和思想的深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象。

2.课文: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突然,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