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时间:2021-11-02 01:42:58 200字

第一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推荐意见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推荐意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受波及影响,我省汉中市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的陈仓区被国家认定为重灾区。为了满足灾区重建需要,省建材工业协会(省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下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区重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袁纯清省长视察建材企业时提出的“四定”要求(定数量、定企业、定价格、定政策),把确保灾区重建水泥供应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全力协调,在省工交办的领导和灾区县、定点水泥企业、西安铁路局的积极配合下,灾区重建水泥供应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保证了灾区住房重建工程的需要,也为平抑当地水泥价格、稳定水泥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四定”要求。 按照省政府8月28日第19次专题会议的精神和袁纯清省长提出的“四定”要求,省建材工业协会对灾区重建水泥需求量、重点水泥企业生产供给能力及价格、铁路运力组织的可行性等,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由省工交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于9月4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水泥

供应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关中地区7户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组织调运66万吨水泥,按照地震前的出厂价格,供给四县(区)用于农民住房、学校校舍、医院用房(含敬老院)的重建工程。为了缓解水泥企业因原燃材料涨价带来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相应由省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给予定点水泥企业80元/吨的补贴。9月6日,省建材工业协会又发出《关于灾区重建水泥供应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定点水泥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加强协调,落实计划,督促定点水泥企业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努力保证灾区水泥供应。

这次定点供给灾区重建水泥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都是我省水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既要保证我省灾区重建水泥的需要,又承担着我省重点建设工程和四川、甘肃等地灾区重建的水泥供给任务。同时,由于原燃材料大幅涨价,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协会深入定点水泥企业了解生产安排及运输条件,把调运计划落实到企业,明确日进度要求。并先后10多次深入灾区县、定点水泥企业和具体车站督促检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满足宁强县恢复重建工作需要,通过反复协商,决定从10月23日起,在保持原有供应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由陕西秦岭水泥集团增加向宁强县发运灾区重建水泥。为有利于特供

水泥与当地重建工程的衔接,同时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应汉中市及有关县的要求,在对当地水泥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实地考察的基础上,11月19日在勉县召开了灾区恢复重建特供水泥专题会议,决定从关中地区调运到汉中市三个灾区县的54万吨特供水泥计划中,调整出23万吨,按照地震前当地的平均出厂价格,改由当地的四户水泥企业供给。并由省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给予定点水泥企业50元/吨的补贴。12月2日,又针对宁强县农民住房重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在陕西秦岭水泥集团召开专题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鉴于到2008年底的三个月来,灾区重建工作主要是围绕解决农民入冬住房的问题来开展的,按照省政府规定的重建水泥供给范围,学校和医院(含敬老院)的重建工作才陆续启动,大量工作还在2009年。为此,省建材工业协会根据灾区县的要求提出了在重建水泥供给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剩余水泥供给量顺延到2009年继续执行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意。在这个基础上,又在调研协调的基础上,重心调整编制了灾区重建水泥供给计划和相关政策。

三、 加强铁路运输协调,保证水泥运力安排。

对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发往汉中三县的水泥,由于多数定点水泥企业没有铁路专用线,发运和接收车站承载能力又有

限,落实铁路运力安排成为灾区重建水泥供应的重要保证。为此,省建材工业协会根据发运和接货车站的实际情况,与西安铁路局共同协商编制铁路运力安排计划。西安铁路局按每天车皮申报计划,统筹协调,做好车皮运力计划安排,努力保证灾区重建水泥发运。并根据省建材工业协会的建议,从实际出发协调解决铁路运输环节中装车人力不足和一些过多收费等问题,加快了装车进度,减轻了灾区负担。

四、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有力保证了灾区重建水泥供给计划的落实。

灾区重建涉及面广、时间紧、工作量大,加之又没有实践经验,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灾区重建水泥供给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建材工业协会督促四县(区)和定点水泥企业,都组织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建材工业协会还特别建立了灾区重建水泥供给情况的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水泥供应进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协调解决好灾区县、定点水泥企业、铁路车站几方面的衔接工作。

这次灾区重建水泥计划66万吨,截止2008年底,累计供给30.77万吨,剩余35.23万吨的任务到2009年6月底保

质保量地顺利完成。

第二篇、镇党委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报道型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镇党委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报道型

近日,怀集县遭受强台风尤特袭击,持续的强降雨过程导致绥江河水位不断上涨,最高洪峰达到53.76米。面对严峻的汛情,怀城镇党委号召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抗洪救灾,谱写了一曲党爱民、民爱党,党群共筑”连心坝”的感人篇章。

未雨绸缪,争取主动

8月14日,怀城镇党委紧急召开三防工作会议,及早部署,精心安排。成立了抗洪救灾临时指挥部,镇委书记梁向荣任总指挥,副书记梁军、纪委书记刘吕耀任副指挥,切实加强抗洪救灾的指挥和组织协调;落实层级责任,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挂点领导和驻村(居)组长包村(居)的层级负责制。对居住在低洼地区、山体滑坡易发地带、一河两岸村庄的住户逐家逐户发放宣传单张,并动员住户马上转移到安全地带。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一线,把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每家每户,把责任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成立了由党员带头的五个抗洪抢险应急小组,驻守在重灾区第一线参加抢险工作;同时,落实值班制度,坚持镇办公室和镇三防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灾情信息及时收集传送,灾民得到及时救援。

靠前指挥,身先士卒

怀城镇党委充分发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群众、宣传群

众的作用,带领和组织广大人民团结奋战,积极组织抗洪抢险,使整个抗洪救灾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切实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战胜洪涝灾害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真抓实干,靠前指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作为镇党委书记、总指挥的梁向荣同志,正如他所言哪里有灾情,工作就在哪里,沿江易发灾情的村(居)时常见到他的身影,他脚部被玻璃刺伤仍坚持深入灾情严重的永红、文化、兴贤、龙湾等村(居),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大大鼓舞了士气。镇委委员、副镇长梁斌冀,纪委书记刘吕耀、镇委委员石罕奇等同志,自己家里被洪水围困无暇顾及,仍坚持在抗洪救灾一线,在灾害面前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8月18日凌晨2∶10时,接到县三防指挥部通知,由于我县北部和西部出现强降雨,洪水仍要继续上涨,镇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镇班子成员、每人率领一支突击队,马上赶赴受灾严重的村(居),亲临现场组织转移,当天晚上共转移72户381人,全镇无一人死亡。在连续多天的抗洪抢险防汛中,镇班子成员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没睡过一次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可心饭,眼

熬红了,脚磨破了,嗓子喊哑了,但无人叫苦喊累。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怀城镇党委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精诚团结抗洪魔,携手同心保家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镇70个党支部、1546名党员投入

到抗洪抢险中,党政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共产党员主动到最危险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任何一处险段,都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文化社区欧新雁、永红社区邓智伟、龙湾村陈卓矿等一批党支部书记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动员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确保了辖区群众无一伤亡。镇党政办主任庞敏,身为一名女共产党员,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其间连续几天日夜坚守岗位,确保后勤服务保障。镇干部、共产党员黄能辉、孔繁畅等一批同志日夜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同应急分队转移群众,运送食品,确保群众温饱和安全。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心系群众,安置复产

洪水无情党有情。怀城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救人民群众于水深危难之中,并迅速转入灾后恢复工作。全镇共设置了五个临时安置点,累计安置受灾群众达472人次,投入资金9.5万元为被困群众送上食品和矿泉水,为安置点灾民解决食宿问题。洪水刚退,镇党委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马上组织开展灾后各项恢复工作。一是做好核灾工作,尽快恢复生产;二是清理淤泥、垃圾等环境卫生;三是安排慰问受灾群众;四是向受灾群众发放消毒粉,切实有效做好全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五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扶持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各项灾后恢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第三篇、交通局“7.6”洪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抢抓机遇促科学发展 创先争优做交通先锋

———县交通局“7.6”洪灾

抢险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在“7.6”洪灾抢险救灾中,县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发扬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奋不顾身,身先士卒;舍小家,

顾大家;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抗洪精神,谱

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事迹。

2010年7月6日22时20分,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大

面积强降雨造成河水暴涨、山洪暴发、泥石流涌泻,无情的

洪水肆意侵蚀着境内公路,一时间,境内县道、乡道、村道

上险情频发, 公路桥涵等交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毁坏。造成

寺寨、大华、波航、日月、和平、巴燕6个乡镇8条农村公

路(扎草、阿华、纳巴、拉北、大加、茶马、蒙董、口红)

严重水毁,其中扎草、阿华、纳巴、大加、茶马5条公路因

大部分路段及桥涵被冲毁,导致交通中断。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水灾害造成全县公路桥涵直接经济损失达3511万元。

洪灾,在考验着每一位交通人……

7月7日凌晨,县交通局办公室灯火通明。报告公路水

毁的告急电话连续不断……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

市交通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交

通部门沉着应战,果断决策,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成

立了由县交通局副局长靳生元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

的抗洪救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明确指出“要把抗洪抢险保

畅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

畅通、后修复”的原则,要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在

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领导成员分成4个小组,分线包片

赶赴受灾现场,进行保通工作,做到了第一时间安排部署。

县公路养护队、路桥公司全员参战,集中专业抢险队伍

和机械设备,及时排险,安排有关人员清除公路上的障碍物,

确保道路通行;对重点危险地段和一时无法通行的道路,安

排人员值守,禁止车辆通行。对大型塌方体和险段实行全天

候监控,安排专人对已抢通的便道及时维护,设臵醒目的警

示标志,保证安全畅通;

县运管所加强了对车站、营运车辆的监管力度,确保公

路运输安全;

运输企业也加派力量,确保全县车站旅客的疏散运输,

加强对发、收车辆的全面检查,保证车况良好、安全可靠。

在7月7日初步调查的基础上,7月8日8时,县交通

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市、县交通局抗洪救灾领导小组及成

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由市、县交通局技术人员组成的10

个工作小组,对全县的公路、桥梁受灾的详细数据进行调查、

核实、统计,做到了第一时间调查灾情。7月9日局道路科领导带头,分成两个核实小组,对全县的公路、桥涵水毁情况进行进一步统计、核实。当他们发现波航乡麻尼台、大华镇塔湾等6个村的桥梁被洪水冲毁、道路中断、村民无法出行的紧急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后,紧急从西宁购买价值50000元的Φ500钢筋混凝土管材30根、Φ800钢筋混凝土管材45根,并随时供应到现场进行保通工作,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人文关怀。

灾情发生后,县交通局迅速建立了快捷高效的公路水毁信息反馈网络,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和两小时一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灾情动态,及时向市交通局、省公路局、省交通厅汇报灾情,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做到了第一时间汇报灾情。

7月7日下午,省交通厅周勇智副厅长亲临我县查看灾情,当他看到扎草公路水毁情况及沿线灾情,并当即指示,由省公路科研勘察设计院负责对该路进行全线保通,并调集中铁十八局、正平路桥公司挖掘机7台、装载机7台、大型自卸汽车5辆及施工人员,重点对通往寺寨乡的扎草公路进行抢修保通。同时,安排公路养护总段和其他部门在机械、人员、物资等方面全力支持救灾抢险工作,尽快恢复其他道路。市交通局从畅通工程建设单位紧急调运3台挖掘机投入道路抢修。大通县交通局租用2台挖掘机,组成50人的救

援队支援抢险救灾工作。县交通局调集辖区机械,组织路桥公司和公路工程养护队对受损农村公路逐条进行抢修。各单位共抽调的机械有挖掘机37台、装载机20台、运输车辆14辆赶往受灾路段进行公路保通工作,出动施工队伍7个,组织抗洪救灾人员460人次,全面展开大规模的道路抢修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和最强的力量,尽快恢复道路通行。截止9日22时,省厅安排抢修的扎草公路率先全线打通,之后,其他公路相继抢通,自此,全县所有受灾农村公路已基本全线疏通,做到了第一时间抢险救灾。

洪水,毁坏了交通人多年的建设成果;洪灾,考验着交通人的意志和抗灾能力!在此次抗洪救灾中,靳生元同志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白天他始终战斗在抗洪保通第一线,奔波于灾情严重的各个路段现场指挥,组织协调救援机械设备,确保了各个路段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晚上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公路保通进展情况。在他的带领下,交通系统各党支部始终把保通工作放在第一位,广大交通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每个抢险路段都有共产党员的身影,特别是局机关的干部职工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深入一线的同志们忍饥挨饿、不辞劳苦;办公室的同志们在保证信息畅通的前提下,通宵达旦的统计灾情,确保了上呈下达、灾情上报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局“抢抓机遇促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做交通先锋”这一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

在这次抗洪抢险的浩荡大军里,一支旗臶鲜明的队伍引人注目:哪里有险情,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交通人,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抢通“生命线”的赞歌。

董斌同志作为养护队队长,作为一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职工抗洪救灾。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防洪抢险预案,及时成立了由他为组长,40名职工组成的抗洪救灾小组,领导成员分线包片,带领抢险队员深入水毁一线,负责指挥、协调、督导抗洪抢险工作。董斌在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的新村工地,首先做好本队职工和施工队伍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人心,再让大家开展生产自救,抢救受灾物资,同全体干部职工积极配合,同心协力,尽快恢复道路畅通。他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对洪灾的影响降至最低。抗洪抢险的这几天里,他白天在抢险现场,晚上在单位加班,根据灾情调查如实将水害情况、抢修进展,水害修复等情况进行统计,为以后工作正确决策提供了一个参考。

路桥公司经理张海青同志,从7月7日至7月14日,天天忙碌于塔湾、大华、茶马、大加等多条公路的第一线,深入了解灾情,一星期来他和他的抢险人员从早5时干到晚12时回家,饿了啃大饼,渴了喝凉水,幸勤的劳动换来了可喜的成果,多条公路疏通了,为全县救灾物资的运输,生产自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四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严纪律,转作风,惩腐败,助推实现伟大“中国梦.长宁梦”

——长宁县纪委监察局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材料

2013年,长宁县纪委监察局在市纪委、市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省委王东明书记提出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丰富内涵,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服务大局、忠实履职的能力水平。

一、强化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县纪委、县监察局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范建平任组长的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室划片分组对乡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督促指导。

二、加强学习,永葆纪检监察干部先进性

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含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强化全县纪检干部“执纪执法者更要懂纪明法”的理念,多次在县干部学习教育活动中心组织学习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长宁)主题教育活动,委局领导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带头作辅导报告;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率先垂范,围绕主题教育活动主动参与“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公开承诺践诺,自觉维护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学习“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重大成就,学习抗击“4.20”庐山强烈地震、“4.25”地震取得的重大胜利成果。

三、狠抓活动,抓出特色,树立勤政为民良好形象

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从支部抓起、从自身抓起,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学习、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在推进主体教育活动时坚持虚实结合,委局机关着力解决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等问题,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创新做法。深入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检监察干部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纪检监察干部思想认识,强化执纪执法理念,坚决纠正和抵制各种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配合市为民工作队工作,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和问题。

第一时间向市纪委上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动态、创新做法、制度成果、活动成效、工作经验等信息16条,向县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10条。

“4.25”长宁地震发生后,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第一时间站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充分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不怕艰险、忘我工作、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抓好民族团结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XX公司成立于XX年,集团下属X家公司,位于XXXXXXXXXXXXXXXXXX。

多年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领会“十七大”精神,全面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了员工思乡情绪,稳定了职工队伍。XX公司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以“双拥共建”和“典型宣传”为主题,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各族党员、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转变工作作风,真心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怨”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民族团结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

我公司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

了民族团结作蓬勃发展。主要措施主要有:

一、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XX集团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着重坚持了“三抓”:

(一)抓经常性的教育。XX集团把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公司学习计划和全体员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采取党校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对广大职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抓好每年各民族节日活动。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

1、在教育活动期间,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对广大干部

职工进行民族团结知识、民族政策法规及宗教知识的培训学习。

2011年3月16日,在公司多功能厅,公司召开了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公司高管及各车间主任外,还有公司少数民族职工代表、党员,会上大家共同学习

了《宪法》、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观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光碟,并进行了发言讨论。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居民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各族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达到了在全公司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公司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学习纲要》的热情,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劳动和绿化活动,不断增强大家爱护环境,绿化家园的环保意识

每逢下雪天,公司就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对辖区内的道路 进行清扫,为辖区内的群众及过往路人提供了干净而安全的环境。每年5月公司组织近100管理人员参加公司内及周边绿化活动,提高了全员环保主动性。

3、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公司每年都在特

定时间多次组织开展由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演讲、文艺汇演、体育项目等比赛活动。通过多次活动的开展,使公司各族职工在娱乐中相互交流了感情,不但增进了各族职工间的友谊,达到了公司领导与各族职工团结友爱、互助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

(三)抓舆论宣传。利用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

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进民族团结。我公司先后为XXX,帮助当地乡亲们发展奶牛养殖业;多年捐资助学,在“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中累计捐款十余万元人民币帮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在2008年冬季抗击冰雪灾害的活动中,为南方受灾地区捐赠2万公斤大米;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公司捐款十万元,X董事长个人捐款十万元,员工们自发捐款五万余元,成员公司捐款六万余元,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为灾区灾后重建添上一把力。我公司不断号召全体员工,要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为公司、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一)为发展民族经济,我公司坚持对口帮扶的原则,解决政府及个人就业压力。多年以来,公司开展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程,了解公司各族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的提供帮助。通过帮扶,公司把信息、技术带给各族职工,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促进全公司经济发展。公司以关心公司“弱势群体”为己任,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扶贫助残等各项方针政策。有计划地开展“爱心捐赠”、“拥军优属”、“扶贫助残”、“敬老爱老”等各项活动,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使职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浓浓爱意。

(二)为加强民族团结和相互了解,公司在各领导班子的配备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数,加强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同志。

(三)利用节假日举办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通过总结和回顾,我公司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三个 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 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多年来,XX集团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效的阻止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公司各族干部职工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保持了全公司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XXXX

二○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第六篇、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剑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先进事迹材料

“十一五”以来,剑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计生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新机制,人口计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几年来,该县人口计生部门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难奋进,继往开来,谱写了一曲计生国策新篇章。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由2007年的全市倒数第一转变为现在的名列前茅。其主要事迹是:

一、以推进机制建设强化工作责任

作为县委、县政府的计划生育职能部门,该局坚持站在全局角度,认真总结历年来的工作经验,不断协调各级党政建立健全领导决策、依法行政、队伍建设、群众自治和利益导向等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完善管理与工作机制。近年来,该局协调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人口信息共享制度》、《工作奖惩制度》七项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人口计生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局机关制定了工作纪律“八不准”等一整套制度,从组织领导、督查考核、激励评价和政风行风等各方面对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有针对性的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建立和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办法》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完善党政、部门、业务三线目标管理制度,分线落实

了责任。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奖励、部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新农合保险补贴等机制,逐年加大了人口计生经费投入,财政投入随财政增长而增加,每年度都足额及时落实计生工作经费、奖扶经费和技术服务等经费,“十一五”末人口计生事业经费人均投入达到了30元以上。

二、以创新工作手段增强发展活力

该局始终坚持结合县情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使人口计生事业彰显了发展活力。一是拓展工作新方法。由以前的事后检查整改转变为现在的事前督促指导。实行局机关干部包片、基层计生干部包户责任制,并开展“一帮一”、“一帮几”等活动,采取现场指导,个案培训等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基层计生工作水平。二是创新宣教新手段。首先是在“新华网”开设人口计生专页和在县电视台制作播放人口计生专题节目,强力打造广电、网络媒体现代传媒平台;其次是强化主题宣传。2010年,利用9.25公开信发表30周年契机,开展了“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表彰了计生5个“十佳”;借五〃一节百对新人“情定剑门”集体婚礼活动,向育龄群众赠送了人口计生宣传礼包;再次是打造人口文化大院,新型农村人口文化书屋等人口计生宣教阵地,有力促进了婚育新风传播,切实转变了群众婚育观念。三是探索发展新思路。积极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切实解决了基层服务管理难的问题,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探索出一条计生工作全民抓的工作思路。全县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面达100%,合格村达到496个,57个乡镇中有38个被市、县命名为先进乡镇。剑阁县已创建成全省首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姚

家乡天字村创建成全国首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三、以攻坚破难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构建依法行政新格局。加强了对计生队伍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建立完善了计生、公安、药监、法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成立了人口计生执法大队,办理了计生执法证,县乡联手、部门配合,不断加大违法生育、特殊人群计划生育违法违纪查处力度,2007年来,全县开展了各类大型专项治理行动4次,共查处了违法生育案件500余件,处理率100%。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并落实了编制,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完善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联席会议、信息交换和区域协作等制度,与50多个县区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办证率达95%以上,流入人口育龄妇女持证率达86%以上,严把了登记关、验证关、建档关,真正做到了宣传、管理、服务三到位。三是强化计生综合治理。协调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联席会议制度》等综合治理机制,协调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齐抓共管,逐步形成了政府主管、计生主导、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理新局面。

四、以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保障

近年来,该局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整个系统形成了风正心齐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全县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增强班子合力。局领导班子现有党组成员5名,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勤政为民、分工明确,配合有力。定期开会议事,开展政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了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努力,逐年落实编制,成立了计生执法大队、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站,优选配强乡镇计生办公务员队伍、计生技术服务队伍、村(居)计生专干队伍。2009年以来,全县计生岗位充实公务员25名,计生技术服务编制达到87人,全部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同时,注重人口计生干部能力建设,规划实施了“五个一”培训工程。近三年来,全县组织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计生干部培训率100%。先后选派50余人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培训。目前,全县技术服务队伍资质合格比例达到60%以上。

五、以真抓实干赢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全体计生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成功实现了由后进向先进的转变,工作成绩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全国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创建成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省首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去年,县人口计生工作分别在省、市作了经验交流,全市人口形势分析会、灾后重建现场会分别在剑阁县召开。该县党政目标和业务目标考核逐年上台阶,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一等奖;药具达标工作通过市验收并获得奖励;先后多次获得县目标考核先进集体、县“四好班子”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全县计生系统有3人获得国家表彰,有6人获得省、市表彰。“十一五”期间,该局各项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全县人口计生系统形象,为开创“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第七篇、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汇总表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附件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汇总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归口推荐单位(章):__________________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推荐对象汇总表

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汇总表

注:按推荐顺序填写;“临时集体”、“志愿集体”、“志愿者”、“高级专家”等情况在备注栏注明。

第八篇、中国中铁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第二项目部

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事迹

雪域高原铸精品 三江源头争先锋

---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先进事迹

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第二项目部(即中铁二局四公司玉树项目部)位于海拔3800米的青藏高原,成立于2010年6月,承建工程均为地震后灾后重建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目前开工建设有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等9个施工区,现有管理人员58人,施工工程总造价5亿元,工期三年。2011年,在项目全体员工克服高寒缺氧的不懈努力下,克服工期紧张、物资采购供应困难、施工面狭小、交通运输不便等不利条件,以奋战在玉树、贡献在玉树的雄心壮志,以传承爱心、重建玉树的工作状态,积极投身到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中来,勇夺玉树灾后重建中五个“第一”。项目部先后被授予中国中铁总公司授予“建功立业杯”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四川省国资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玉树州灾后重建“示范党委”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回良玉、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都曾多次专程检查我部承建工程建设情况,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和文化建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0年,第二项目成立之初,项目部即明确承担玉树灾后重建任务是历史赋予援建央企的重大使命,圆满完成好玉

树灾后重建这一政治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玉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全体中国中铁二局四公司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面对千头万绪的玉树灾后重建工作,项目部首先针对工作特点对领导进行了工作分工,项目员工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辛苦工作4天内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入现场,7天内破土动工,20天就建设好了驻地,实现了办公、生活的正规化。在高海拔、高寒冷、低气压的环境成为援建的4家央企中第一个完成了项目安摊建点工作单位,同时,考虑到混凝土供应对于灾后重建工程速度与质量的绝对重要性,项目部又组织人员昼夜兼程从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辽宁紧急调运设备,到达玉树后克服重重人事与自然环境困难,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分工负责制,在语言不通、工程建设物资奇缺的情况下,仅用20天的时间完成占地14.02亩的2条90生产线,日产量可达4000M3,并且迅速配备了8台混凝土运输车和两台混凝土输送车。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在视察项目部是亲切的称这是“玉树第一站”。

2011年,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但摆在项目部面前的却是及其艰难的施工条件,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全年只分寒暖两季。冬天大雪封门、零下30多度;夏季短暂,气温昼夜差达二、三十度,且气候一日多变,全年有效施工时间不到五、六个月,含氧量低,劳动效率低,所有工程建筑材料运距达数百上千公里,项目部没有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坚持以“打造一支高效精干、团结务实、清廉和谐、积极进取的工作团队”为核心,积极工作、敢于拼搏。8月16日项目承建的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胜利实现了竣工交付,这一凝聚项目60余名员工心血的玉树州最大的州级中学,从设计建设到全部交付仅用得短短193天的时间,施工中,项目员工坚持每天24小时呆在项目工地现场,倾听现场施工队伍的声音,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自己的行动,互相激励着工作,积极开展“五比五创”、“大战一百天”劳动竞赛活动,在工地广泛树立“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等旗帜,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施工现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形成了各施工作业面比进度、看质量、抢工期,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综合楼施工更是干出了“四天一层楼”的玉树建设新速度。被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称赞为“这是深圳速度玉树体现”。全国纪念玉树4.14大地震一周年大会会址特地以项目承建的民族一中实验楼为背景,以正在修建中的实验楼体现了玉树地震后的重生,同时,整个民族一中工程也因为工程形象好,速度快、质量经得起检验,文明施工程度高,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工程初步通过青海省安全质量检查,被评为青海省“安标工地”、通过“三江源杯”优质工程奖初审。这也是青海省对项目成立以来工作的肯定。

2010年10月,青海省为加快农牧民住房建设速度,让

灾区人民早日住上新房,项目部接受了下拉秀196套牧民房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承建工程建设中,项目员工克服道路基本不通、无水、无电、无通信信号的恶劣环境,采取每月定期统一运送物资、制定高原施工方案等措施,在一穷二白的施工现场,迅速组织人员机械打开了局面。进入到11月份深冬后,整个下拉秀牧民房建设工区既寒冷又缺氧,产生了厚厚的冻土层,项目担心冬期施工的质量出问题,专门成立了党员科技攻关小组,组织项目精干技术人员,及时跟踪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研究高原冬季施工方案,提出采用通风换热、基础换填、热棒插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解决高原冬季施工问题,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一个月的施工,下拉秀牧民住房建设取得了快速进展,在被称为生命极限禁区的4500米高原上仅用165天就完成了196套,共计1.6为万平米的牧民房修建任务,创造了玉树灾后重的“下拉秀精神”。 看到自己崭新的明亮的房屋,很多牧民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大家纷纷拉着已经晒的和当地群众无异的项目员工的手说“你们央企真是好样的”。

同年6月,项目接到了胜利路商住团二施工建设任务,共计6.5万平米商住楼,要求在2011年完成全部22栋的封顶任务,并要实现部分藏族群众的入住,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物资组织困难,部分地块还与寺庙用地发生冲突,在这些不利条件下,项目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协调,在保证

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变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积极进行创新,同时,为了将胜利路商住组团工程建设成为玉树人民的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适合玉树灾后重建工程毛石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砖砌体施工、浆砌石基础施工等施工工艺明白卡,并及时发放到每个施工点的藏族群众手中。让藏族群众主动监督到施工中来,做到让藏族群众在施工工艺上放心,工程质量上放心。

同时,玉树在后重建工程作为一项全国人民关注的民心工程,社会关注度高,项目部坚持在胜利路商住组团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从人员、制度、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标准、统一要求,尽管这么做会让项目在施工现场方面花费很大的资金,但项目部却认为这是值得的,实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后,不仅推动了项目各个施工区的优质、快速进展,而且也展现了良好的现场形象。每当有群众走进项目承建的胜利路商住团等施工现场,呈现在眼前的是:场区内道路宽阔平坦,场地干净整洁,各类材料码放有序,临时设施以及标志标识统一美观,展现了央企的实力。当地群众都说,看到这样的现场,工程质量我们就放心了。

整个工程从开工到现在仅用不到5个月就基本完成承建任务,并迅速组织下一步施工,力争在2012年8月底实现全部藏族群众入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