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最新新闻

时间:2021-11-01 23:40:04 200字

第一篇 海峡两岸最新新闻《对海峡两岸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些分析》

对海峡两岸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些分析

2009年7-8月,我在福州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实习。所在的“海峡面对面”栏目,是一档台海新闻栏目,主要采录台湾媒体播发的岛内新闻,从时政和民生等多层面解析台湾,并辅以自采和引用大陆其他电视台的关于两岸交流等新闻,以及两岸旅游、小吃等的介绍。该栏目是今年元旦起新设立的,其背景是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潮中,榕台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关系改善,和平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因此福州百姓希望对台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习,我对两岸在电视形态尤其是新闻节目形态上的区别与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领会了我们的对台政策,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立场意识。浅浅海峡,无法切断两岸的交流,在传媒界亦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CCTV新闻频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内容上的变革先不谈,就画面布局而言,改得跟台湾TVBS新闻台出奇地相似(在下文还会谈到),这其中的意味我们都能嗅出几分。在近两个月的实习中,我认真观看了台湾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归结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时间有限,以下内容没有经过反复锤炼和长期实践的检验。如有不尽正确之处,请批评指正!

TVBS等台湾电视媒体的特点

根据与TVBS签订的节目材料共享协议,“海峡面对面”栏目出资购买了台湾TVBS的新闻的转载权。因此有关海峡对岸的新闻,节目源一般来自该电视台。我对台湾电视媒体的观察也主要以该台为窗口。

台湾的电视台体制与大陆不同,所有权归私人,完全置于市场化条件之下进行竞争。反映在节目中,也就与大陆媒体有许多不尽相同之处。

首先,政治色彩较淡,没有固定支持的党派,政治倾向性以别的形式依然明显地呈现出来。TVBS报道的新闻中,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奇闻轶事等软新闻的比例,明显高于时政消息等硬新闻,前后者的比例约为10:1。我们栏目既需要播出硬新闻,也需要播出软新闻,但往往因为硬新闻的材料源有限,使得我们录制到的TVBS的台湾政坛消息,几乎全部采用,才够满足我们栏目的需要。TVBS在不断滚动的整点新闻中,政治新闻是混合在其他新闻中间的,而不是像大陆,一般占据头几条的必定是时政要闻。从我观察的前期看,TVBS似乎偏向于岛内蓝营,但从“莫拉克”台风以来,对马英九当局救灾不力的批评变得突出了。尽管如此,依然不能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体没有政治倾向”。软新闻里,对各种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渗透着媒体的政治主张;硬新闻里,也会通过对当事人说话的选择与剔除、对当事人言行的评论,体现出媒体的观点。如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在公众场合中,如果发表了言论,媒体会抓住言论的漏洞来攻击;如果闭口不谈,媒体又会评论她如何逃避、如何心虚。另外,虽然播出了一些人对马当局的质疑,但是从新闻的语言表达上仍然是希望民众听从当局对救灾的安排,希望台湾凝聚力增强的。新闻里没有特别宣传当局的救灾成果,但是在广告时间却有台湾军队的政治广告。

以上一方面是由于私人电视台不便直接做谁的喉舌,只能间接地不显山不露水地体现自己的态度,以免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和引起民众的不信任。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对于凝聚人心、团结各方面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这在较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台湾民众思想的分化与社会的动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大众媒介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

下,收视率成了各媒体机构拼命抢夺的蛋糕,节目常常过分突出吸引受众注意,故而势必需要捕捉很多市井奇闻、花边消息,往往也免不了炒作一番。

在后一方面的原因作用之下,还造成新闻的真实性让位于冲突性、趣味性。从选择素材到记者的写作,都呈现这样的倾向。特别是在写作手法上,有时可以看到小说式的悬念制造,在引用被采访人的同期声之后或之前,时常还要加上记者的评论,以使整则新闻听下来更“有味道”。措辞上不特别讲求严谨,显得通俗生动,明白易懂,口语化的模式像在聊家常,加之播音员不是字正腔圆、掷地有声,而是用大停大连、不拘一格的播讲方式,让观众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了解信息,而无“受教育”之感。这么做,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台湾地域范围小,媒体又不愿过多地报道大陆的消息,导致只能往挖掘小事的方向发展,其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就与大陆媒介有很大不同。

另外,相比大陆,台湾电视新闻通常口播导语较长,新闻躯干部分较短。观察TVBS节目以来,未发现无口播的消息。消息的导语先把整则新闻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说一遍,不时会刻意卖关子,激起观众往下看的欲望。后面则是把新闻画面和采访呈现出来。导语长达40秒(200字)以上是常有的事,而新闻正文部分通常也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这跟大陆的新闻格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型”,导语只是简洁地告知事实,并无详尽叙述甚至渲染。

在台湾电视新闻里,很注重同期声的采录,有时是市民很简单的一句话,也要在消息里引用出来,这样大大增强了真实感,也使观众觉得新闻更贴近自己了。

CCTV新闻频道改版

在实习期间,巧遇央视新闻频道改版。TVBS也关注我们的这一变化,在率先改版的“朝闻天下”播出的第一天,就评论说“乍看之下很有‘台湾味’”。那么这一改版以后,究竟跟台湾电视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呢?

2009年7-8月进行的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央视内部显得异常低调,从编辑部到播音部,相关负责人一直回避有关改版的问题。而且改版也不像往常那样,在一天内完成全部节目的新包装,而是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一个个节目逐一进行变革。从中不难感觉到央视要在其间更多地听取观众的反应。这样的慎重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次改版力度空前。 从内容上,淡化了专题报道,注重即时动态消息的滚动,连“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等老牌的新闻专题节目也像整点新闻一样,开始滚动最新消息,每条新闻的长度大大压缩。其实,这已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了——刚开办新闻频道的时候,整点滚动新闻占据很大的比重;2006年的改版则开始注重新闻的“故事化”、“专题化”;而今似乎又回到了草创的当年。只是历经6年风雨的央视新闻频道开始逐渐成熟,对直播的驾驭更加自如而不呆板,新闻滚动而不给人重复单调之感,开始向国际大台逐步迈进。

形式上更是有了大的变化。曾几何时,荧屏上的字幕越打越小,那是由于我们电视机的尺寸越来越大,电视台刻意让字幕不要占据画面过多的比例。但这一次,我们明显地发现,新闻标题的字号变得很大,一来给人以庄重之感,二来显得醒目,方便观众记住新闻的主题。字号大了以后,对于起标题的要求也高了,需要更加简洁且无歧义,否则在一行题的条件下可能会排不下那么多字,这就促使编辑人员下工夫进行提炼。

这样的标题字号,是向TVBS等台湾电视台看齐的。同样看齐的还有,在左下角添加了一个角标,用于显示新闻发生地。这样一来,屏幕上的字幕一般有三行:第一行是地点,第二行是栏目logo、新闻标题(或同期声字幕),第三行是时钟和游走字幕。这样的布局跟TVBS如出一辙。

联系到在前不久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特别提及两岸媒体需要加强交流合作。我们不难设想,这样的“趋同”是有着深远意义的。海峡两岸最新新闻

“不变”的《新闻联播》

上面所提到的变化在核心节目《新闻联播》身上并没有发生。有那么几天,互联网上一些记者似乎“敏感”过度,惊讶道:“《新闻联播》没有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只是那几天时间中央领导同志确实都没有公开场合的活动,当然记者就没得报道。在8月的多数时间,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我觉得,这不是迂腐,实在是个必要的选择。

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并不是其个人的私事,言与行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央开会说了什么,领导考察去了哪里,反映的是国家政策的导向,跟百姓生活也息息相关。作为党的喉舌,也就势必是人民的喉舌。大凡要收看《新闻联播》的观众,就是期待看到这些消息,如果改版会改了这个,那反而会导致收视率的下滑。

当然,这个“不变”也是相对的,从去年12月底开始,《新闻联播》就略微放大了标题字幕,并且把底色与面色的对比度增强,正是为了其更加醒目,现在又调整了字幕淡入淡出的形态。在内容方面,增加了文艺、体育类资讯的比例,把相近话题的消息编排在一起。这样,落实了“三贴近”的要求,更加注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有个变化不得不提,以往《新闻联播》对台湾的报道很少,即使出现也时常只能放在“简讯”里头。而这次“8.8”风灾却大量引用台湾媒体的报道,甚至让台湾播音员那不甚标准的普通话直接出现在新闻配音中。在如此权威节目里出现的这一变化,也预示着对台湾媒体进入大陆门槛的放低将是不遥远的理想。

关于采录台湾电视台节目的思考

以前,大陆群众很难看到台湾的电视台是怎么报道新闻的。随着大陆电视台开始采录台湾电视台的新闻,加以编辑播出,一时间成了颇受观众喜爱的形式。从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该节目自采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到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从东南卫视的《海峡新干线》到福建新闻频道的《看东岸》,大大方便了大陆群众认识台湾社会万象。但是,这些节目多有重复之处,看多了也难免生腻。福州电视台的《海峡面对面》也属此类节目,正在不断调整以寻求出路。以下几点值得思考。海峡两岸最新新闻

一是从名称上探求塑造自己的特点。既然叫“海峡面对面”,就不光只是台湾那一面的消息,还需要更加注重对福州市与台湾在“面对面”中寻求交流互动的报道。

二是由一带来的,要增加新闻的自采量。既然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台海新闻报道节目,那采录对岸的新闻就难免重复,有必要增加本台自己采编的消息。

三是节目形式的多样化、活泼化。既然台湾电视台的新闻有被过滥引用之嫌,那么可以探索引用他们别的一些节目,比如《海峡面对面》栏目就创办了“东游西逛”板块,采录TVBS的娱乐节目里一些关于在台湾各景点吃喝玩乐的内容,再对应地自采一些福州的旅游景点,把两岸值得一游的地方都作作介绍,这对观众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台湾方面现在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在这方面的交流,媒体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实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对台湾的新闻报道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回头看大陆的新闻也有了新的视角。文章到了最末,我希望两岸也能彼此敞开心窗,把交流合作深化下去。

第二篇 海峡两岸最新新闻《两岸报纸媒介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导比较分析》

两岸报纸媒介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导比较与分析

摘要

新闻报道应该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舆论导向作用,把人们的思想情绪引导到平和、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新闻报道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新闻报道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因为人们期待着一种亲近,一种和睦,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海峡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分歧,报纸作为统治阶级最有效的舆论工具之一,其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意识形态、政府政策等影响。

本文以“参考消息”和“中国时报”为例,探讨两岸报纸媒介针对台灣新聞、中国新闻与国际新闻上报道角度的不同,如何选择与建构这一新闻事件,以传达其媒介立场与倾向,并用实例对比分析,探讨了两岸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问题。

关键词: 两岸报纸媒介 台湾新闻 中国新闻 国际新闻 深度报导

Abstract

The news report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through the role of guiding public opinion, the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emotional guidance to a calm, positive and healthy direction up.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a huge project, news reports i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informatization, the dependence of people on the news reports, the demand will be more productive, because peopl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a close, a harmony,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ross-Strait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ideology, the newspaper as the ruling class is the most effective public opinion on one of the tools, their news coverage by the impact of their ideology and group interests. "Reference News", "United Daily News, for example, cross-strait newspaper media reported instanc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s reports.

Keywords: news reports; Taiwan’s news; China’s news; International news; depth reports;

目录

一、绪论------------------------------------------------5 〈一〉选题背景--------------------------------------------5 〈二〉样本选择--------------------------------------------5 〈三〉研究两岸报纸媒介的目的与意义---------------------------6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7

二、相关概念--------------------------------------------8 〈一〉两岸新闻报导角度-------------------------------------8 〈二〉新闻报导的真实性-------------------------------------8 〈三〉新闻报导的影响力-------------------------------------9 〈四〉两岸报纸的报导立场-----------------------------------10 〈五〉两岸报纸媒介技术因素分析------------------------------10

三、两岸报纸媒介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导比较--------------11 〈一〉两岸报纸媒介对于新闻报导客观性与真实性的把握-------------11 〈二〉两岸报纸对两岸人民的思想影响力-------------------------11

四、两岸新闻实例分析------------------------------------14 A‧大陆新闻-“小悦悦事件” --------------------------------14 B‧台湾新闻-“塑化剂事件” --------------------------------17 C‧国际新闻-“宾拉登死亡事件” -----------------------------21

五、全文结论---------------------------------------------25

六、参考文献---------------------------------------------27

一、绪论海峡两岸最新新闻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经济区经济融合与大发展的世纪。在中华经济区域发展中,大陆扮演着火车头与发动机的角色,是港台经济发展的依靠与希望所在,港台则是大陆经济迈向国际化的重要助力。两岸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两岸实现“三通”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双方必须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两岸关系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抓住有利因素,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海峡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分歧,报纸作为统治阶级最有效的舆 、论工具之一,其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意识形态、集团利益等影响。本文以“参考消息” “中国时报”为例,两岸报纸媒介的不同报道实例对比分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政治制度和新闻理念的影响下,对新闻事件进行分类、选择、判断和采写,两岸传媒已各自建构出一套常规的新闻框架。在浏览两岸媒体的相关报道时,感受到在这同一敏感新闻事件中,两岸报纸媒体由于社会生态、报道立场、报纸定位的不同在报道呈现上会有所差异。但是,大陆媒体与台湾媒体的新闻互动(如引用台湾媒体报道、刊载台湾专家评论文章、借鉴台湾媒体新闻表现形式等),又让大陆媒体突破了以往时政新闻报道严格按照“新华体”的传统框架,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寻找缩小两岸台海时政新闻报道的差异性;进而诱导了两岸传媒在台海新闻报道的共通趋势。根据框架理论,对于镜头中的同一新闻事件,由于报道主体的差异,不同的新闻选择与建构,最终呈现出的也可是“多元的世界”。

〈二〉样本选择

1.为什么选择《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是由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独特的报纸,与《环球时报》同为中国

大陆唯有的两家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主要摘登外国以及台湾、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通讯社和报刊的文章与消息。身为全中国最大发行量的日报,对台海局势有着强烈的敏锐性、权威解读性和强效影响力。同时,它还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其读者涵盖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留学生等。因此,平衡、客观、权威的鲜明立场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既有严肃权威的消息报道又有符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的综合报道;既有大陆专家的评论又有台湾学者的解析。多渠道多来源的报道主体把“台海新闻”塑造成一个可供比较的多元、复杂的信息与意念承载体,为两岸媒体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数据平台。

2.为什么选择《中国时报》?

台湾报纸个有所长立场不一,各有自己稳定的读者和支持者,也各有各评价时下政府和社会新闻的发声空间,尤其以《联合报》、《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中,虽上述每一份报纸都可以代表台湾的社会意识型态,但《联合报》反对台独,代表台湾“统”的民意;《自由时报》因为陈前总统的关系竖起了“独”的旗帜;《中国时报》在台湾的“统与独”之间表态不明显,两者似乎都是他抨击和表扬的对象,对大陆的报导也较为客观公正,所以选择《中国时报》为代表。

由於《参考消息》与《中国时报》特点明确且彼此构成参照性,可比性较高,故选之。

〈三〉研究两岸报纸媒介的目的和意义海峡两岸最新新闻

1、以正确角度和正确认识有效影响读者

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办法,加强与人民群众密切沟通和联系的传播方式。一是报道新闻化。努力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和群众的口头舆论场联系起来,把党和国家想说的与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并始终注意体现建设性、负责任,促进不同阶层、不同观点的人,沿着正确的方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还要提倡一种新的文风,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注重报道人们普遍关注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做

第三篇 海峡两岸最新新闻《海峡两岸四地会议-新闻稿》

探讨推进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在中国发展方向与思路

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在京召开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以此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着这样的目标,

4月14日-4月17日,“2006年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在中国职工之家隆重召开。4月15日上午,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王德炳、WONCA亚太地区司库李国栋等卫生部、教育部等领导和北京市有关领导,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大陆的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的专家学者约300人聚首在北京,对共同关心的学术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本次学术大会是由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香港家庭医学院、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承办,台湾家庭医学会、澳门全科医生学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等协办。本次学术会议的目标是加强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界的学术交流,提升全科医学与家庭医生临床诊治技能,探讨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教育和服务模式,推动大陆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6年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搭建起国家级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环境;学术会议是新兴学科的著名学者们共聚的一次盛会;是我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坚持六年来推进务实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是首都医科大学“创建中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取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的一次汇报展示。

学术大会水平高端。大会特别邀请香港、澳门、台湾、大陆等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的著名学者专家进行专题演讲。主题涉及

“中国全科医学的现状与未来”,

“ 强化政府职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医学教育在整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工作回顾与展望”

等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的前沿发展。

学术大会内容丰富。来自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的著名学者专家围绕着

“从疾病保障到健康保障—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策略”,

“家庭医学在美国”,

“基层医疗国际化数码探讨”,

“澳门全科医生的诊治模式”

等主题进行大会交流,共同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的发展新动向。

学术大会围绕“探讨推进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在我国发展方向与

思路”,还强调了“生活质量是衡量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服务成效的重要标志”,认为“社区医学---基层医疗品牌评估(标准)”,介绍“复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和“医学学位制比较”,倡导“方庄<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示范干预>”和“台北市信义社区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之研究”等,从科学研究的理论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倡导在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发展建设中,要有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会议并组织港澳台代表参观社区,加深了对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感性认识。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医科大学,2000年12月1日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在这里挂牌。受卫生部、教育部等上级主管单位委托,首都医科大学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香港家庭医学院、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共同举办了“2006年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使本届学术大会成为全科医学和家庭医学学者专家们的难忘聚汇。

第四篇 海峡两岸最新新闻《海峡两岸电视栏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