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700

时间:2021-11-01 22:41:40 700字

走在路上700(一)

走在路上

作者:

来源:《课外语文》2014年第09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粒尘埃,但是我有我“伟大”的梦想。

我梦想,有朝一日,我笔端流泻出来的文字,能够登上“大雅之堂”,能够和更多的读者朋友有着灵犀的碰撞。

从懂事开始,我就爱做奇异的梦,爱用手中的笔来描绘这个世界。我一直很快乐地走在编织梦想并一步步实现梦想的路上。当懵懂的我开始认识世界时,才发现有梦想就有希望。因此,更笃定了我前行的脚步。

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就要饮尽寂寞。蚕蛹作茧自缚,受尽黑暗的历练,为的是一朝化蝶,享尽世间风光。当它柔弱的身体被包进厚厚的蚕茧时,成蝶的梦想便是它的动力。于我而言,我也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奋笔疾书,把我的所见所感梳理成文字,稚嫩的语言,描绘的是真实的世界,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虽然没有人看好我、承认我,但我并不在意。

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就要笑看挫折。用微笑为自己代言,才能点亮实现梦想的航灯。多少个周末,我拒绝朋友的邀请,独坐窗前捧着“大部头”勾勾画画。朋友们带着逛街淘来的漂亮发卡,美给我看,我只能在退稿的失落中挤出一丝赞美的笑。这份笑,是笑给自己看的,换个角度看得失,便会豁然开朗。

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就要坚定信心。终于,我的小豆腐块出现在《初中生写作》上,我的心血有了回报。我欣喜,我雀跃。一次小小的成功,给了我无比的信心。把以前对自己的怀疑一扫而光,我知道我行的。在文字的跳跃下,我的世界会更精彩。

我在我的梦想中踟躇而行,我明白即使是蜗牛的速度,只要早早背起行囊上路,也会在“葡萄”成熟的时候,爬到藤顶。所以我依然坚持努力地“爬格子”,哪怕依旧退稿,哪怕“板凳”还冷,我会为了我的梦想一如既往。

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的生活就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我的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大家都能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简评】

心中梦想堪追寻。把自己的梦想融会在偌大的“中国梦”中,无疑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也表现出作者构思立意的匠心独运。小作者深深懂得追梦的路并不寻常,需要面对千辛万苦,梦想才能实现。

语言情真意切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之一。这是一篇有着真情实感的文章,字里行间宣泄着对梦的向往,对梦的期盼,更有对梦的坚定执着,语言颇为考究,不仅能注意遣词造句的生动,更能注重语言的整齐端庄。如“我笔端流泻出来的文字,能够登上大雅之堂,能够和更多的读者朋友有着灵犀的碰撞”就洋溢着盎然的诗意,“我在我的梦想中踟蹰而行,我明白即使是蜗牛的速度,只要早早背起行囊上路,也会在葡萄成熟的时候,爬到藤顶”蕴含哲理的韵味。 以下为参考和备用材料

【误区警示】

考场作文能做到立意创新,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作文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人格,让学生确定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理想,培养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品德更加美好,心灵更加健康。但从考场作文的情况看,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误区。不少学生盲目求新,却分不清创新与致谬的区别,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给以正确引导。就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写作实际而言,其作文创新在立意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

刻意求异,混淆是非界限。

有的学生理解很片面,认为创新就是求异。一味强调“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写人所未写,言人不敢言”,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分青红皂白就与传统观念决裂,混淆是非界线或以正为误:你说“开卷有益”,他说“开卷无益”,你要反腐倡廉,他说“没有腐败就没有经济发展”。或反正立误,将前人隐含于客观事物的情感观念,如松之坚强、莲之高洁、竹之虚静等人格品质加以否定,形成悖谬的立意。甚至为早有公论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平反昭雪”。某省考生作文《潘金莲的选择》大言不惭地要为西门庆正名,此类立意竟然还被誉为“创造性行为”而获高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误区二:

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

目前,在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灰色心理。如由于受社会阴暗面消极影响而悲观失望,或因对生活中不良风气反感憎恶而嘲讽偏执,或因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而消极逃避。而学生又往往在作文中把这种悲观厌世情绪作为创新的立意而表露。某校学生以“与大师对话”为题作文,学生仿照杂文《谏屈原书》,开篇对屈原眷恋楚国投江提出异议,接着向屈原提出三策:弃官从文,半官半商,为官则随。也就是要屈原丧失人格,同流合污。

还有一考生在题为“青春的迷惑”一文中写道:“中学生早恋好与不好,要让事实来说话。”他以圆熟的笔法,写男女同窗书信传情,频繁幽会,最终产生奇妙效果,早恋生智慧,促进了

彼此成绩的提高。有的考生索性在文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憧憬上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个风情万种、长发披肩的女同学做妻子,拥有一座小楼房,过着„西窗剪烛‟的温馨生活。”这些显然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不错,《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率真作文”,“我手写我口”,但如此地消极厌世,宣泄灰暗心理,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样的作文又怎么能得高分呢?

走在路上700(二)

走 在 路 上

宜阳学校刘铁军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

求学在路上

求学期间,我总是转学,在别人眼里,我就像诗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去远方的人,常常在刚刚能叫出新同学名字后,又不得不选择离开,小学、初中、高中无一例外。有个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的同学居然羡慕我的经历。可他不懂,我的辗转并不是因为远方的诱惑,更无浪漫可言,我只是为了能够继续求学。

我的父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外省移民,因为生活所迫,根本无法顾及到年幼的我。所以我的生存环境就常常因为监护人的改变而改变。我极不情愿地变成了一个总是走在路上的人。

就像那个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的同学特别渴望流浪一样,我对安定的生活也有着一份强烈的渴望。但年少的我无力改变自己的际遇,只能常常深有感触地念叨从书上看来的那句“没有栖身的家,心注定要流浪。幸福和苦难一样不可预知,每迈一步,都成绝响„„”。我常常陶醉在别人或者自己的文字里,用文字来维持自己内心的平衡。

因为总是离开,总要缅怀,所以我习惯于及时储存属于我的每一份美好回忆。我总是把自己的思绪定格在过去的某一瞬间,由此,怀旧便时常成为我思维的特写,延续至今。于是我就成了别人眼中“一个有点怪但也有点内容的人”。

我就这么自由地长大,我有许多不容易被他人认同的思维习惯。我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漫步;我喜欢在夜里一个人打篮球;我喜欢走自己的路。人啊,就得有信念,并且为自己的信念而坚守!

三年的高中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尴尬的岁月。我读过两个省的三个高中,都是当地的重点中学。读书时,换学校,换老师,换教材版本,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中很难找到快乐(所以现在我最担心自己上课时孩子们不快乐)。

我进入大学后,选择了数学系。专业方面一知半解,却读了不少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从布鲁德斯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到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与《自我与本我》。从钱学森的《系统论》到他的《生命科学》,不管懂还是不懂,反正我都看了,看了就比不看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读书理念。人家说交朋友宁缺勿滥,我说读书宁滥勿缺。

在看过那些同龄人不太感兴趣的文字之后,我醍醐灌顶,明白了些许道理。我的心高气盛渐渐被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所代替,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战斗在路上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宜春市温汤中学工作。或许因为当时学校师资有限,亦或是自身的努力,站上讲台不久,我就被学校当做“把关”教师培养,工作两年后就没有离开过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每年被学校“抓去”带毕业班,着实让不少同行“羡慕嫉妒恨”。我教的毕业班孩子总比其他同事多得多。我在温汤中学一干就是九年。这九个年头,我淬了火,但还远未成“钢”。

2002年8月,我参加选调考试,调入母校——宜春三中。当年正值全国教育界盛行课堂教学改革。那一年秋季入学,在当时的宜春市教育局(现袁州区文教局)牵头组织下初一招了120个孩子,成立了三个初一教改实验班;宜春三中和宜春一中、宜春实验中学各一个,集中几所重点中学的优势教育资源,既资源共享,又形成良性竞争。我刚进校不久,被安排教这个事关学校声誉的“宝宝班”。该班的孩子对当时的宜春三中而言是第一次拥有和两所同城省级重点中学对等的生源;对我而言,是第一次拥有如此优质的培养对象。当时压力特别大,我还担任这个教改实验班部分农村籍孩子的生活老师。我除了每天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尽最大努力搞好教学工作,还要照顾这些农村孩子的饮食起居,和他们同吃同起同睡。三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班的孩子以出色的表现在2005年中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垄断了当年中考的前四名,共有5人进入前十。不仅不比其他两所重点学校逊色,而且要好得多,为三中赢得了荣誉与尊严;自此以后宜春三中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全社会的赞誉。现在回想这三年“血与火”的洗礼,真的收获颇大。在教学中我总是要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去思索“什么是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什么是最高效的课堂”,为自己今后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更新了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增添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更加坚定了在三尺讲台延伸自己生命的信念。当然也有遗憾,由于我这三年长期与孩

子们同吃同住,寝室潮湿的侵蚀使我染上了风湿病;然而,想想这些孩子们一个个在求学的路上走得特别稳当,走得这么远(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大学均有他们的足迹),我也就欣慰了。

记得我在三中带第二届初一实验班开第一次家长会,我因为有事没有及时出席,有近二十个家长等着要见我,最后在学校蹲点领导的带领下好不容易找到我。这些家长就一个心愿,说“就是想见见这个数学老师到底是怎么个‘三头六臂’,让孩子们这么如痴如醉”。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却得到家长们如此的关注与厚爱,我怎能不去坚守这份神圣而崇高的事业。

接下来几年,我在宜春三中一直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长期担任初中实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同时兼任年级学科备课组组长。我立足新课标,从基础知识出发,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的自我独立见解。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又指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离自己很“近”,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数学竞赛辅导方面,从初一的“华杯赛”到初三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每一次竞赛小组的选拔、资料与讲义的准备、辅导上课,都要让我忙上两年多;每次竞赛我组织的参赛队都要比同级同类学校优秀,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当然,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赢得了这些孩子们的信赖与尊重,每年的寒暑假,他们总是成群结伙地来看望我,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地聆听老师的教诲”、“要洗洗脑”、“感受老师的幽默与智慧”。

三中的九年从教经历让我总结出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三个特点:1.能上好一堂课;2.有幽默感;3.有个性。能做到第一点的老师不少,但能做到第二点的就不多了,幽默不仅是上天赐予我们一件小小的奢侈品,不是人人都有,但非常重要;幽默让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与学生互动变得轻松愉悦,更代表了一种智慧,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幽默感的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向孩子传递一种豁达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们知道,人都会有审美疲劳,要想让

朝夕相处的孩子持久喜欢你,还有一点,那就是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才会让孩子对你的喜欢变得更加持久。

拓荒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