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时间:2021-11-01 13:56:01 100字

第一篇 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2015.1学考试卷及其参考答案》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1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之谜,经过10年多的飞行于2014年11月13日释放着陆器,成功登陆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据此完成第1题

1.该彗星

A.绕日运行 B.绕地运行 C.本身能发可见光 D.属地月系成员 2.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医疗卫生条件 B.资源开发程度 C.环境质量优劣 D.生产力发展水平 3.下列地形地貌,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是

A.日本富士山 B.华山西峰 C.东非大裂谷 D.渭河谷地 4.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 B.地下石油资源锐减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D.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5.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农业 B.工业 C.科技 D.旅游

6.“采油—炼油—石油化工”的工业链,他们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生产协作联系 7.“生物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更替 D.天气变化 8.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自然环境优美 B.电力廉价充足 C.矿产资源丰富 D.航运条件便利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代早期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9、10题

9.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0.该次生物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A.单细胞生物 B.无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1月份一周天气预报图,完成11、12题 11.昼夜温差最小的日期是

A.3日 B.6日

15C.7日

10D.9日

512.5—6日,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0A.暖锋 -5

B.反气旋 C.冷锋 D.高气压

读印度水稻种植区分布和七月盛行风向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盛行风是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 14.图中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A.水热充足 B.地形复杂 C.水运便利 D.人口众多

°

随着五水共治的推进,浙江关停了部分中小养殖场,促使饭店泔水由原先直接排放或流向养殖户变为提供给环境集团集中处理。读饭店处理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若饭店泔水处理不当将直接造成 A.噪声污染 B.资源枯竭 C.水体污染 D.水土流失

16.饭店泔水提供给环境集团处理,有利于 A.有效控制酸雨 B.循环利用资源 C.提高饭店收入 D.减少经济活动

泔水

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支温度计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照射(如据此完成17、18题

17.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

A.沙的温度没变化 B.水的温度没变化 C.水的温度比沙高 D.沙的温度比水高

把两图)。

18.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

A.温室效应 B.水循环过程 C.城市热岛效应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外来人口迁入延缓了人 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读2000年德国总人口和外来 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19、20题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19.2000年,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老年人 B.青壮年 C.青少年 D.少年儿童 20.德国的人口增长属于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人口增长过渡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读某城市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图例所示设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工矿仓储用地 B.商业服务业用地 C.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

D.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22.若在图中规划物流园区,应安排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式通车运营。读拉日铁路分布图,完成23、24题

23.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候 ②植被 ③地形 ④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拉日铁路修建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当地产业向外转移 B.加大沿线地区矿产开发 C.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D.改变河流两岸生态环境

读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坡蝶类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该山蝶类优势种群的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N

城镇

湖泊 河流 铁路

高黎贡山

蝶类优质种群的

主要特征 色彩暗淡,体形很小,种类数量不多 色彩朴素,体形中等,种类数量减少 色彩深暗,体形较大,种类数量略减 色彩艳丽,体形较大,种类数量较多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6.该山西侧山麓地带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有限性 D.脆弱性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27、28题

27.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8.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40°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地势低平 ④春季台风频繁 A.①② B.①③ 38° C.②④ D.③④ 山峰

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29、30题 29.197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 B.农业结构调整 C.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D.城市环境质量提升

30.与中国相比,法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起步晚 B.速度快 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

动力。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完成31、32题

31.珠江三角洲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湖南、广西等地,主要是考虑迁入地有 A.先进的科技

B.广阔的市场 轻纺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32.产业升级给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有 ①用工荒加剧 ②人均GDP下降

114° 116° 118°

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

渤 海

石家庄 城市 运河

河流

中线调水线路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水库

城市化水平(%)

③促进城乡一体化 ④优化产业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完成33、34题 33.图中数字表达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地面反射 B.②—大气反射 C.③—大气散射 D.④—地面吸收 3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 A.①增加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减弱

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读植被浅沟剖面图,完成35、36题

35.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

A.蒸发 B.地表径流 C.下渗 D.地下径流 36.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 水流

A.减少城市内涝 B.拓展城市空间 C.缓解交通拥挤 D.提高城市等级

停车场或街道

鄱阳湖是东亚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

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水位变化影响各类候鸟越冬取食和夜宿环境,从而影响候鸟数量。读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位及越冬候鸟数量情况表,回答37、38题

37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VR

38.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 B.大气能见度好 C.物种多样性少 D.水位季节变化小

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平板集热管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化成热能。箭头①、②代表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读我国某地住宅小区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太阳能属于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 D.土地资源 40.当太阳光线为①时,该日

① ②

集热板

第二篇 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将四川南充建设成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思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将四川南充建设成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思考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年,卷(期):邱亚明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四川南充,637000西部经济管理论坛Journal of Sichuan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2011,22(4)

本文链接:

第三篇 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2011年第1期总第111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1,2011SerialNo.111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陈国富,王伯承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401220)

摘要: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59-02

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一线”和

“西南一片”的衔接点,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H”形发展战略构架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全国一级综合交通枢纽[1]。重庆周围集聚了诸如成都、西安等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重

“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庆入选

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也是中央对重庆直辖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不过,由于重庆直辖之后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相对弱小,它作为西部开发“领头羊”和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作为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快速崛起的“引擎”,既需要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这对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城市化正在迅速向前推进,已然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而城市的发展尤以中心城市为重。中心城市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

功能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

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的统一体。国家中心城市则是指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

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些城市能够在全国具备引领、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2010年2月份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说明重庆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重庆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重庆应该把国家中心城市当做一种责任,通过未来

收稿日期:2010-10-18

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这就需要重庆确立自己

的核心,提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2010年初,重庆同时拥有了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两大开放平台———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也意味着以“内陆开放高地”为目

“双核”驱动时代:东边的两路寸滩保标的重庆,将从此迈入

税港区,依托水港、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重庆市本地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两个保税区完全可以错位发展、相互呼应,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这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以及西部重要增长极的重庆,抓住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机遇以及发挥出辐射西部、服务西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符合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及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有了明显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方针表述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

[2]

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优势互补、功能配凝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结构有序、

合、共生共进、和谐高效的城市化体系。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区域经济尚处于早期单纯的集聚发展阶段,城市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较小,且相互作用较弱,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较强功能的中心城市。在这样的区域条件下,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充分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培育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增长极,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地,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及外资投资增长的密集地,从而带动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为在西部实现率先小康奠定了坚

作者简介:陈国富(1971-),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59—

实的基础。

二、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

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突出其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成为内陆直接对外开放的城市,成为

交通和人流门户与枢纽以及成为国西部,乃至中国的物流、

家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区。2010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规划的“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

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的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

其中建成区150部分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

余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400平方公里左右。国务院

“重庆两江新区的获批对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指出:

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下,中西部地区发展进入上升阶段,其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大量投资和产业也向中西部转移。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3]

的加快,中西部将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也指认:“这个区域拥有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交通、科技、制造业发达,已具备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

[4]

放门户的基础。”“两江新区”的获批,体现了国家新阶段西部大开发以点带面的特点。

“两江新区”的成立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做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部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应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将为重庆的发展带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而随着产业的升级,又将吸引全球高级人才的聚集,反过来又能再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力。这对于重庆建成西部重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以及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无疑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全球乃至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发展,就必须减少“内耗”,参与区域竞争乃至国际竞争。国内与国际上都不乏两地为争“名分”而展开的恶性竞争:各自划地为牢、与邻为壑,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则在成渝经济区释放了关于重庆、成都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无序竞争。客观地说,成都与重庆相比,成都的突出优势在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高等教育、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成都这几方面的建树不仅高于重庆,而且在全国也处

机电、冶金、化学、轻纺为支柱产业,于前列。成都还以航空、

此外还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酒业、中药业等。但重庆的地位还是略高于成都,这之中除了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外,主要还因为重庆处于大西南的门户区位,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比成都更为方便。重庆在“国际化”的趋势上,势头要猛烈一些。随着西方跨国公司的西进,日本、加参考文献:

拿大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英国也把总领事馆设在了重庆。

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直接对外开放的开放型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整个西部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运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国际门户性枢纽,因而必然成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首先,联手川陕启动“西三角”经济区战略。与川

“西三角”经济区,旨在贯通中国西南与西北,联陕共谋构建

结成渝和关中—天水两大西部重要城市群。其次,带动周边地市启动“融入重庆”合作战略。重庆中心城市的发展,背后带来的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对重庆引领西部大开发更是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内江、广安、泸州、资阳、遂宁、达州等周边地市抓住新一轮川渝合作及重庆国家中心城市机遇,竞相启动“融入重庆”合作战略,加快了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步伐,这进一步彰显了重庆的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显示了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作用。

三、发挥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

发挥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重庆要担当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以实现在西部的率先发展,从而带动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其次,重庆也是构筑西部对外开放的制高点。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西部大开放,只有真正实现了西部的大开放,才能实现西部的大发展。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成为“外资西进”和“东资西移”的首选地,并以此作为内外资向西部扩散的跳板,拓展整个西部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最后,重庆应当发挥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源作用。由于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区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必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渝经济区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人口众多,腹地广大,经济强劲,新技术、新思想活跃,是连接国内、国际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节点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传输带,对国家、区域乃至世界经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中枢支配作用。重庆定位为中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成渝经济区若要真正发挥西部中心的作用,成都和重庆应该分工合作,解决存在两市之间诸多矛盾,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同时加强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保持与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拓展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空间,带动与辐射更为广泛的区域。重庆与成都应当强化分工协作,共同建成西南地区的全国性中心城市。从分工来看,重庆应当成为西南地区的商务中心、制造业中心、交通中心和对外经济联系中心,重点放在加强与东部地区和国外的经济联系,吸引范围重点放在重庆市、贵州省及湘西、鄂西地区,辐射西南及西北;成都应当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服务业中心,重点放在带领远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上,吸引范围重点在四川、云南、西藏,辐射西南其他地区及西北。相信通过成渝的相互协作协调发展,成渝经济区一体化一定能够实现。

[1]重庆跻身全国五大中心城市[EB/OL].

[2]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EB/OL].

成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EB/OL]./index/gdbb/201005/545485.htm.

[责任编辑安世友]

—160—

第四篇 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与天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