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一体化

时间:2021-11-01 13:55:35 100字

第一篇 厦漳泉一体化《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理论思考及其路径选择_李非》

【区域经济】

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理论思考及其路径选择

●李

非,颜莉虹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内容提要: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厦漳泉地区在福建省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三地构建大都市区条件已日臻成熟。三地构建大都市区面临着厦门城市体量和能级不足、三地行政区划导致的体制束缚、缺乏省级领导协调机构等突出问题。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应走拓展厦门市辖区空间、有效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引导三地产业有效分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厦漳泉大都市区;理论思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

F12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3)06-0018-04

一、引言

土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1985年,厦门、漳州和泉州的10个县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同时被国家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初步形成厦漳泉三角地区的开放格局;1988年1月,国务院又批准扩大厦漳泉地区的开放范围,使整个厦漳泉地区实现全方位的“闽西南五市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厦漳泉三市借助”“厦漳泉龙城市联盟”“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区域合作等平《全国主台开展了初步的区域协作。2010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2010年7月,“全面实施海峡西岸城福建省委八届九次会议提出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城市联盟,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2011年1月,“十二五”“着力构建福州福建省规划纲要提出要。2011年推进轨道交通、机场、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7月29日,《关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厦漳泉大都于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和市区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两份制度性文件。2011年9月8日,厦漳泉三市领导共同签署《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厦漳泉同城化合作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以及保障机制。2012年10月10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二次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以来的工作回顾》同城化第二批建设项目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下阶段工作安排》。

目前,对于厦漳泉地区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研究,如石正方(2005)从厦漳泉城市联盟发展的意义

及取向进行了探析;林媛媛(2006)对构建厦漳泉地区产业链进市圈内部差异性进行了探究;颜莉虹(2008)从厦漳泉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思路;陈雯(2009)基于产业梯度对厦漳泉城市联盟的工业行业分工的优化取向进行了分析;林惠玲(2010)对厦漳泉地区构建闽南城市群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杨国永、许文兴(2012)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厦漳泉城市战略联盟的动因进行了剖析;王旭、姬康(2012)从区域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入手,选取在大都市区发展中较分析,再与厦漳泉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刘名远(2012)在剖析厦漳泉区域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理论方面对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进行分析,剖析二、关于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理论思考(一)大都市区的含义和特征

“大都市区”关于的含义,国内学者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都市区”:“大都市区笔者根据众多学者关于的定义,归纳为(metropolitanarea)是由经济中心和经济腹地组成的具有密切经”济联系及一体化倾向的地域范围。大都市区往往是跨城市行政区的区域联合,它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大都市区化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区作为功能区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经济中心。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集聚和辐射效果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

“闽南金三角”素有之称,行了探索;王强、伍世代(2007)基于SOM神经网络对厦漳泉城厦漳泉地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为典型而成熟的美国旧金山湾区和荷兰兰斯塔德地区进行个案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厦漳泉一体化,实现组团式发展”

。至此,市区引领发展的格局”厦漳泉同城化的序幕正式拉开。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城市联盟进程和同城化步伐,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8

能够接收经济中心的辐射并借此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经济腹地是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基础。如厦门作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经济中心,漳州和泉州便成为它的经济腹地。(3)经济

小、漳州将无法跨越发展,泉州将面临城市品位难以提升的状《中态。三市都面临发展的瓶颈,城市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根据

,2011年厦漳泉三市的竞争力在全国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0》

漳州从第联系。经济联系是指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之间人流、物流、资金的位次均比十年前下降。厦门从第15位降至第30位,

泉州从第41位降至54位。三市要实现跨越流和信息流的流通,这种要素的流通是建立在一定的区域经济70位降至第80位,

就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提升三市区网络体系的基础之上。经济区内的经济联系越紧密,经济区的发展,一体化程度也就越高

[1]

(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域竞争力,进而提升福建省的省域竞争力,实现共赢。

2.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有利于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强化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

厦漳泉地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近75%的台湾同胞是以集聚为主的大都市形成阶段。在极化效应下,人口、产业、

唇齿相依,是“闽资本、技术向城市集聚,形成各要素高度集聚的大都市,城市规祖籍地在厦漳泉。三地与台湾地区一衣带水、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区域在祖国大

而厦漳泉地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由于城市中心各要素的高度集聚,中心区用地紧张、交通拥挤、陆对台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与台湾率先融合的独特优势。厦漳泉地区曾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城市中心开始向腹地大的外围地区扩散以区的火车头,

“大三通”后,闽台重新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又走向新的集聚。是全国最重要的台商投资集中区。两岸实现在这种集聚、扩散再集聚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城市化在更大的空

间范围内推进,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后使得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产生强烈的一体化倾向后便出现了大都市区这一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与中心城市有密切联系的经济腹地,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大都市区。第三阶段是多个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多个大都市区强烈扩张,大都市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和重组,城市空间扩展与人口厦漳泉一体化

之间的地缘相近的优势便被弱化了,吸引台商投资厦漳泉地区

的考量指标主要是当地的投资软环境(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市场环境、经济开放程度、产业集聚程度和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但目前厦漳泉地区与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无法有效承接台湾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导致台资大量流向经济较发达、产业配套较齐全的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通过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延伸产业链,壮大经济实力,缩小与台湾的发展差距,有效承接台湾的经济辐射,有利于

模迅速扩张。第二阶段是集聚和扩散并行的大都市区的形成阶

段。一方面,产业与人口等要素继续向中心城市集聚,另一方面

(地缘、台五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优势的主要承载地。海

分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郊区出现新的区域中心,最终形成多发挥厦漳泉地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示范和前沿平台作用,

[2]

核心的、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连绵区。如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全方位交流和深度融合,强化海峡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优势。的地区,一些大都市区甚至在空间上连绵成片,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区。目前,厦漳泉大都市区处于上述的第二阶段,即集聚和扩散并存的大都市区形成阶段。一方面产业与人口继续向厦漳泉市区(核心区)集聚,另一方面由于厦漳泉市区(核心区)的高度集聚,核心区用地紧张、环境恶化,城市用地已经向经济腹地大的郊区扩散。未来厦漳泉大都市区有望和福州大都市区形成大都市连绵区,成为福建省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带。

3.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有利于推动厦漳泉一体化交通的发展。

厦漳泉大都市区化推动了三地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大缩短

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漳州六个港区整合进厦门港,实现了港口一体化。翔安隧道的建成通车,厦门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节省了82分钟,也缩短了厦门与泉州的距离,为泉州企业总部的运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厦漳跨海大桥已于2013年5月

28日建成通车,(三)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必要性它将串联厦门海沧港区和招商局漳州港区,实现

1.厦漳泉在福建省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厦门湾南北岸的车程将由2小时以上缩短到构建厦漳泉大都货运的快速到达,

20分钟。未来厦漳同城大道的建成通车后,漳州市区至厦门仅市区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厦漳泉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

年的建设,已成为福建省经济较繁荣的地带和海峡西岸主要的城镇密集带。厦漳泉地区以占福建省五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

2012年创造了全省49%的GDP,全省45%的常住人口,撑起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三市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

2012度、社会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从城市化率来看,年厦漳泉地区城市化率达65.8%,福建省城市化率达59.6%①,由此可见,厦漳泉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构建大

都市区的条件日臻成熟。然而,目前三市的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呈现粗放的自我孤立式发展,未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实现产

需20分钟。随着龙厦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厦深铁路、厦漳泉城

际轻轨和厦漳海底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三地在铁路、公路和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将逐步一体化。厦漳泉一体化

“一小时生活圈”,交通的发展将使厦漳泉三地实现厦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三地的社会经济联系会更

加紧密。

三、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厦漳泉大都市区要初步实现同城化(即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同城化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同城共用、基本社会公共服务有效融合、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形成和综合经济能力的显著增强),

业的对接和有效互动。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如果厦漳泉三市经济发展继续处于分散、不融合的状态,厦门将面临经济腹地太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

19

但在构建过程中虽然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时间表已经清晰,也面临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厦门城市体量和能级不足

地政府意见不一致,导致隧道建设停滞不前。

(三)缺乏省级领导协调机构

厦漳泉三市虽然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由三市市

市长成立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五大经济特区”委书记、厦门作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最早开放的

协商召开联席会议,但落到具体问题的协之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建设在国家特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

区政策支持下有很大的进步,在厦漳泉三市当中比较突出。厦调执行上就存在较多的阻力。同一经济区域内的各地党政领导漳泉大都市区的经济中心首当其冲是厦门。但厦门存在着城市“经济中心”体量和能级不足的缺陷,作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分量显得不够。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凝聚力与辐射能力、辐射范围、影响强度相当程度上与城市本身的规模成正比。厦门的土地面积只有157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367万,它的土地面积及人口数量不仅低于漳州和泉州,而且远远低于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和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厦门的人口密度在这五个城市中居第二位,为2.33千人∕平方公里,低于上海,远高于漳州(0.38千人∕平方公里)和泉州(0.75千人∕平方公里)(见表1),凸显出人口膨胀导致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城市体

往往从行政区域、从自身政绩的角度思考问题,三市互不买账,

“谁是老大,”、“谁吃掉谁,经常在谁是老二谁吞并谁”上纠缠。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领导小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省级主要领导来担任组长,进行协调同城化过程中碰到的重大问题,有效推进同城化进程。

四、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路径选择

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地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建设经济繁荣、产业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前面

经济腹地和经量小影响城市能级的提升。城市规模较小,市场空间拓展不够,提到大都市区必须具备的三大特征是:经济中心、

笔者围绕这三个特征及上文提到的构建厦漳泉经济腹地小继而产生产业链短小的问题,使得经济中心应具备济联系。因此,的聚集、辐射功能不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够。2012年厦门经济总量只相当于上海的14%,广州的21%,泉州的60%,在厦漳泉三市中仅高于漳州。作为一个经济中心,这样的经济总量太小。

表1

指标城市

厦门漳州泉州广州上海

大都市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路径展开

探讨。

(一)拓展厦门市辖区,将厦门培育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经济中心

“经济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学中的认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依次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以均衡的速度发生在区域内的所有地方,而是首先以较大的强度出现在增长极上,然后以不同的渠道向周围地区扩散,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

[3]

厦门与漳州、泉州、上海、广州城市规模比较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573.1612600110157434.46340.5

常住人口(万人)3674848291270.082380.43

人口密度(千地区生产总值)

2.330.380.751.713.75

(亿元)2817.072017.804726.5013551.2120101.33

。构建厦漳泉大都

市区,要求有一个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作为经济中心,以增强大都市区的凝聚力,产生经济扩散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厦门应抓住福建省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机遇,增加城市体量和能级来带动整个大都市区的发展。虽然厦门已相继开辟岛外的海沧区和翔安区,但辖区空间仍然太小,需要继续拓展经济腹地,向漳州、泉州拓展。笔者建议省委省政府把漳州东部的龙海、龙文、漳州北部的长泰和泉州南部的南安、晋江纳入厦门市的辖区,拓展厦门的经济腹地,把厦门扩展成为一个有5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市,真正发挥经济中心所具有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城市体量增加,能级也会随之上升,原先厦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腹地小、产业链短小、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不强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二)有效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

同城化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到经济联系更紧密、经济合作更深化、利益关系更攸关时所采取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它有利于

资料来源:2012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行政区划导致的体制束缚

但缺少厦漳泉三市虽具有地域邻近、同属闽南地区等优势,实质性和深层次的合作,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非市场“行政区经济”。这种条块分割壁垒,形成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的阻碍了大都市区的构建进程。现行行政区划和财税、社会保障等体制束缚了厦漳泉同城化的进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三地往往立足于各自的行政区域,很少考虑对方或第“分灶吃饭”三方。受财政体制等限制,三地在城市规划、政策制

定、产业布局、要素配置、项目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协调、强化区域内各行政区之间的利益联盟关系[4]。厦漳泉只有实现

不配套、不同步的地方,制约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如了同城化,才能构建大都市区。需要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建立2012年4月开建的漳州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用于解决厦门市水资源贫乏的问题,厦门市政府出钱出力,非常积极争取并实施;而对于厦漳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厦门市政府只同意在隧道内建轨道,不同意建公路,担心建公路会加剧岛内交通拥堵,而漳州市政府希望公路和轨道都建使交通更加便捷,厦门和漳州两

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针对上文提到的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面

临的第二、第三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变为构建大都市区,本质在于弱化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强化中心与其腹地的经济联系,协

20

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泉州则做大第二产业,调区域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源、

大集团,发展壮大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必须抓住关键问题,着力打破行政体制壁垒,舍弃短期利益之加快培育大企业、“行政区经济”,争,变为“经济区经济”变孤立、分散发展为协

同、集聚发展。厦漳泉三地各自孤立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必须建立紧密的竞合关系,整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探索建立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具有更强整合能力的区域协调体制和机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推动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

2.建议成立福建省政府主导的同城化领导小组。我国在国内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央政府的推动和协调以及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破除一体化过程中“长株潭同城化”遇到的区域分割问题。例如湖南由于缺乏省级层面强有力的协调推进自1984年提出合作意向到2005年都没有大进展。自从湖南省委省政府2005年开始成立长株潭同城化领导小组,由省长亲自担任组长,长株潭同城化才得以有效推进

[5]厦漳泉一体化

机械装备、建筑建材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地产业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尽可能实现三市的对接,厦门可把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漳州和泉州转移,克服经济腹地小的先天劣势,同时带动漳州、泉州工业的发展,漳州和泉州可把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等迁入厦门,发挥厦门特区开放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漳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经济腹地成为吸纳厦门、泉州产业转移的基地。三地优势互补,淡化彼此竞争,共同壮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五、结束语

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随着厦漳泉区域经济网络,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网络、产业分工网络、技术开发网络等的逐步完善,区域经济中心和经济腹地将借助区域经济网络实现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对三市共同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平台上培育产业聚集竞争优势,打造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强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注入强大的动力;对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对台优势,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使厦漳泉大都市区最终“地域分工明显、成为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带动、要素流动畅。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构建台湾海峡两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厦漳泉同城化事关海西建设大局,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

进行统筹协调,以改变区域整合的行政推动力不足的困局。笔者建议成立福建省省长任组长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如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和厦漳泉三地领导班子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组织推动同城化各项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同城化中的重大问题。

(三)引导厦漳泉三市进行产业有效分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经济集聚和专业化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考量依据,也对经济一体化有巨大推动作用。要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角度调整三市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组团式的“多核”优势。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研究”(批准号:11AZZ005)阶段性成果。2012年厦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0.9∶48.8∶50.3,漳州为15.9∶48.0∶36.1,泉州为3.4∶62.2∶34.4。可见,厦门市第三产业(服务注释: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①数据经厦漳泉、福建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资服务业比较发达,其比重(50.3%)在三市中最高;而漳州、泉州料计算得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漳州的农业比重(15.9%)在三市当中最高,而泉州的工业比重(62.2%)在三市之中最高。厦漳泉三

参考文献:

1]洪世健.大都市区治理理论演进与运作模式[M].江苏:东南大学出个城市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厦门电子、机械等支柱性产[

2009:35.版社,

业、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商业、物流、旅游等)比较发达,外资经

济举足轻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漳州拥

2007:43.

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气候温暖,物产丰富,适合发展现代农业,

[2]安树伟.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形成了食品、机械、材料、能源4个主导产业和电子、医药、家具3

(哲社版),2008,(1):30.

个重点产业。泉州则是民营企业发达、特色产业集群最为突出,

[3]颜莉虹.浅谈厦漳泉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晋江的鞋业、石狮的休闲服装、南安的石材洁具、惠安的工艺石2012,(9):72.、,,雕德化的陶瓷及安溪的铁观音等但企业规模不大大多以中[5]蔡总平,黄选谦.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构建两岸合作前沿平台小型为主,适合发展第二产业。因此,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J].漳州通讯,2011,(5):72.理配置三市的优势产业。厦门应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性产业,打造海峡西岸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漳州做强第一产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层次,建设海峡两岸(漳州)花卉集散中心,保持两岸农业交流合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同时积极发展第二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

.发展研究,[4]刘名远.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J]

[作者简介]李非(1962—)男,福建永安人,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两岸经济、区域经济。颜莉虹(1977—)女,福建漳州人,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2013-09-15收稿日期]

责编:董积生;校对:一丁

21

第二篇 厦漳泉一体化《全力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加快_闽南金三角_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专稿

全力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加快“闽南金三角”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吴乐进

擎,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三市都有各自的优势、特色,其相互关系是拾遗补缺、互相补台。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对三市而言,共性是避短,个性是扬长。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达到加快三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目的,这本身也是加快福建发展的内在要求。

再次,城市化是判断一个区域现代化程度及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厦漳泉三市的城市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迫切需要加快三市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厦漳泉三个城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经济一体化可取长补短。三个城市具有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也日渐加强,从而导致相邻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毗邻的城市要走向一体化,关键是城市之间的社会分工的发展进程。只有城市与城市的生产分工出现明显的区域产业差异与产业关联,才能使厦漳泉三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使各种经济要素形成经常性的对流、传导、辐射,使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互通有无。因此,厦漳泉三市一体化也是加快社会分工、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三市之间专业化生产、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过程。经济一体化是要把厦漳泉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一体化的功能要实现1+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建设海峡西岸地区,很重要的一点是福建本身必须具有一个较大经济规模的“辐射源”,福建应当全力加快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加快“闽南金三角”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厦漳泉三市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成整体优势,使之成为带动海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闽南金三角;现代化进程

Abstract:TobuildtheEconomicZoneontheWesternCoastoftheStraits,themostessentialpointisthatFujianshouldhaveitsownrelativelylargescaleeco-nomicradiationsource,?makeevery?efforttocarryforwardtheeconomicintegrationofXiamenZhangzhouandQuanzhou,pushforwardthefurtherprogressofareaindustrializationandmodernization,strategi-callycombineeachareaadvantagetoacomprehensivepower,consequentlymakeitas“growthpole”or“radia-tionsource’todrivetheeconomicdevelopmentontheWesternCoastoftheStraits.

Keywords:Economicintegration;SouthFujianGoldenTriangleRegion;Modernizationprogress

厦漳泉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城市,地处福建东南部沿海地带,晋江、九龙江下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岸绵长、曲折并多港湾岛屿。这一带人口稠密,是台胞的“祖家”和著名侨乡之一。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三市基本上呈扁体“┛”字型分布,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联通,属于典型的“半小时经济圈”,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各具优势。厦漳泉是福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美誉。根据发展经济学“增长极”理论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以及现实情况,福建应当全力加快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加快“闽南金三角”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厦漳泉三市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成整体优势,使之成为带动海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辐射源”,使闽南金三角成为海峡西岸一颗名副其实的硕大而璀璨的明珠。

一、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加快培育海西“辐射源”的内在要求

首先,福建作为一个有3500多万人口的沿海开放省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至今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群,没有一个像广州、武汉、上海、重庆那样的核心增长极和辐射源。

其次,福建经济发展的后劲动力不足,关键之一是缺少一个具备强辐射力、能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群。厦漳泉经济一体化的落脚点是经济,重头是围绕经济求得三市的共同发展,从而让三市形成福建经济的亮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引

1>3。一体化只是过程和手段,其战略目标是建立区域性经济中

心。

二、推进厦漳泉一体化,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经济联合,优化资源配置,重在优势互补,明确发展定位

厦漳泉不搞行政一体化,不是把三个城市简单地连成一个大城市,而是立足于按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市体系一体化,促进三市经济的大融合,带动福建经济的大发展。

根据“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认真分析三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政府自身职能,从政府应该做、又能做好的事情入手,把统筹规划三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特别是可以将三市的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1.交通网络规划

厦漳泉交通网络规划可分为三市对外交通、市际交通和市区交通三个层次,突出以市际交通和市区交通为重点。按照多层次、多样化、大高速、有重点、社会化相互协调的原则,构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以及三市城市道路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机场:近期内三市不再建新的机场,主要是通过加快厦门国际机场和晋江机场改造,完善配套,增加航线,提高客运吞吐量。

2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扩大远期规划用地,规划扩建厦门机场第二跑道,争取开通厦门至欧美的客运航线。

铁路:要在鹰厦线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温———福———泉———厦———漳———汕———广———深线,形成闽东南铁路枢纽中心。

航运:重点是加快泉州港、厦门港、东山港建设,提高客运吞吐量,使之成为海上运输大动脉。

高速公路:在福———厦———漳———诏线通车的基础上,尽快建成三市区域内各县市区之间的高速公路,打通厦漳泉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并根据三市市际之间交通的实际运量,规划建设往返三市之间的轻轨铁路。

化并非是简单的城区扩展、街道连接、城市基础设施共享等,而是要达到厦漳泉三市经济一体化,形成分工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互补、产生整体合力的城市群。

2.认真抓好规划,在更高的起点上科学谋划未来20年厦漳

泉三市经济发展蓝图

①编制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通过对厦漳泉三市经

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在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三市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结构、城镇体系和重大政策措施。明确近期(2012年)、中期(2020年)、长期(2030年)三市经济一体化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同时,建议将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发展列入全省乃至全国“十一五”城市化发展专题规划的内容之一,作为专题进行重点研究,使厦漳泉成为我国未来20年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

2.电力网络规划

厦漳泉是全省最大的电力负荷中心,根据变电容量平衡和水电、火力发电的发展,要保证厦漳泉的电力供应,电量已不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电网改造。

②编制厦漳泉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根据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发

展规划,制定厦漳泉城镇发展规划,明确厦漳泉城市群到2020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立起合理的城镇等级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体系,促进厦漳泉城市群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

3.金融网络规划

金融网络就是要建设以人民银行为网络处理中心和安全认证中心、其他商业银行为网络处理分中心的安全、高效、统一的金融网络系统,实现中央银行与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络互连,建立统一的信息出入口和网络防火墙体系。

网络规划遵循建立统一安全认证体系的原则,充分利用电信部门的公共数据网络、商业银行已有的网络系统和人民银行的城市金融网,建成三市一体化的金融电子网络。

③编制厦漳泉城市群总体控制规划。通过总体控制规划规定

哪些地方可以建厂房,哪里建设住宅区、商业区、道路、绿地等,即规划好每块地的用途。总体控制规划要保证30~50年不落后,一旦通过,建议要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

4.信息网络规划

信息网络规划遵循“立足市情、适度超前、政府主导、市场牵引、讲求实效、突出重点、产用结合、促进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三市的地理优势、网络优势,以建设先进、适用、安全、规范的综合信息网络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信息产业在三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④编制厦漳泉产业发展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制

定三市的产业发展规划,把三市置身于国际、国内大市场中来定位三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三市要突出特色,实现互补,一旦一个市形成了产业优势,另外两市要积极配合、支持,该放弃的要舍得放弃,真正实现把三市分散的优势形成整体优势。

3.加强协调管理工作

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在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必将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应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协调领导机构,加强协调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童大林;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的开发战略問题[J].未来与发展,1983,(03).

—厦门特区金融业发[2]黄传芳,王巍巍.建立“三大金融中心”——展构想[J].特区经济,1994,(12).

5.环保网络规划

厦漳泉城市群是一个典型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因此要强调环境保护的警示性和约束性,即在逐步完善环境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力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规划要遵循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重点对三市的水质污染、垃圾和大气污染进行治理。通过执行新建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控制新的污染点。

三、推进厦漳泉经济一体化必须明确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3]姚士谋.闽南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04).

1.纠正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厦漳泉经济一体化,是一市吞并另两市。

误区二:厦漳泉经济一体化,是简单地把三市的城市建筑靠在一起,从建筑形式上把三市变为一个大城市。

误区三:厦漳泉经济一体化,是利用三市的产值,把一市推出去。

这些都是片面和错误的认识。我们所要求的厦漳泉经济一体

作者简介:吴乐进,男,1962年生,汉族,福建福州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月19

第三篇 厦漳泉一体化《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竞争力及同城化战略研究》

第31卷第6期

龙岩学院学报

Vol.31No.6December2013

2013年12月

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

经济·管理·社会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竞争力及同城化战略研究

陈成吨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厦漳泉是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两个大都市区之一,同城化是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厦漳泉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了优化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整合空间布局、构建功能体系、建设便捷交通网络、建立战略协调机制的同城化战略思路。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同城化战略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3)06-0078-08

一、大都市区同城化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采用“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District)概念,1949年定义了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调查,称为标准大都市区域(StandardMetropolitanArea)。之后,西方其他国家纷纷仿效,采用标准大都市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学术界非常重视大都市区的研究工作。戈特曼(J.

学者的观点,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是指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城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闽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的城镇密集区,厦漳泉是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两个大都市区之一。随着厦漳泉三市越来越密切的经济往来,为了突破“行政区经济”,减少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同城化战略应运而生。厦漳泉同城化战略涉及三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定位、产业选择等方面的科学分工和密切协作。

厦漳泉三市的分工协作,是以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为依据的,而不是凭空想象。J.弗里德曼(1987)在研究世界城市体系中提出,一个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大小,不在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和调控、支配资本的能力。

[3]63-75

Gottmann,1957)最早提出“MegaloPoli”概念,是

指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并多分布在沿海、沿河、沿湖、沿路或其他交通枢纽地区。[1]34-35近2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大都市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麦基(T.G.Mcgee,

1991)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考察和研究后,概厦漳泉一体化

括了大都市区的特征:一个或多个增长的城市中心,一个以能动的方式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不断扩展的城乡结合带,一个往往沿着高级公路和铁路沿线形成的交通走廊地带,以农业和非农业活动混合的扩展地区。

[2]3-25

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劳动、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得每一个处于世界或某一城

综合不同

收稿日期:2013-08-20

作者简介:陈成吨,男,福建大田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海西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技术创新的管理机制与政策选择研究”(2012R0038)。

78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竞争力及同城化战略研究市体系中的城市,必须分析自身资源和环境,确立最优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内外环境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城市发展最优化。规划和构建厦漳泉分工协作体系,首先要评估厦漳泉三市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是基本途径之一。

国内外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评估由来已久。美国巴克内尔大学K.Peter教授(1999)借鉴国家竞争力的定义,提出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相结合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

[4]36

D.

Webster(2000)将城市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划分

为经济结构、区域性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5]17

M.Sotarauta和R.Linnamaa(1998)把城市的竞

争力分为六个要素,即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生活环境的质量、制度和政策网络、网络中的成员。

[6]17

郝寿义(1998)选取城市的综合经

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50-56倪鹏飞(2003)把城市竞争力分解成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个部分,硬竞争力包括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等,软竞争力包括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等。[8]235-256李永强(2006)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力、资源集聚力、价值创造力的角度来评价城市竞争能力,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9]187-224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所构建的不同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方法是比较成熟的。

二、厦漳泉城市竞争力分析

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厦漳泉三市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选取福州、温州等“海西”概念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和佛山等实力相当的城市作为参照,通过分析和比较,反映厦漳泉三市竞争力的实际水平。

经济·管理·社会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依据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选取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及住宅等五个方面,组成16项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这些指标全部采用相对指标。

1.综合经济实力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包括:(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地区总人口。(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幅度。(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地区生产总值。(4)城镇可支配收入。以上4个指标,分别考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潜力、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实力。

2.资金实力

资金的投入和积累是导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也是城市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地区总人口。(2)人均居民储蓄余额=城市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城市地区总人口。(3)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总人口。以上3个指标,考察城市一年内的投资增量、人均居民储蓄余额、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大小。

3.开放程度

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总额占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进出口总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2)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量=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城市地区总人口。(3)人均客运量=客运量/城市地区总人口。以上3个指标,考察城市产品对外吸引力和扩散力、吸引外资能力、人口和人力资源对外流动的情况。

79

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竞争力及同城化战略研究

经济·管理·社会

理,以减少评价指标的不同计量单位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设Xi为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Si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差,Zi为标准化值,则有:

4.科技教育水平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涉及到人才数量、人才培养、政府对科教投入等因素。包括:(1)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城市高校在校生数/城市地区总人口数。(2)人均科教文化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科教文化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总人口。以上2个指标,考察城市政府对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

軍Zi=Si

②计算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Rij,计算公式为:

n

5.基础设施及住宅

基础设施水平和住宅建设水平集中体现城市建设水平。包括:(1)人均年用电量=城市地区年用电量/城市地区总人口数。(2)人均居住面积=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指标。(3)人均公路里程=城市地区公路里程/城市地区总人口数。(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以上4个指标,考察城市能源、住宅、交通、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二)城市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16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城市竞争力,即输入经标准化处理的样本城市指标数值,计算各指标(变量)相关矩阵,通过相关矩阵得到特征值和累计特征值及主成分的载荷矩阵。根据最初几个特征值在全部特征值的累计百分比大于一定比率(85%)的原则,选取了几个主成分,包括三个过程:

Rij=

Σ(Z)(Z)

ki

i

kj

i

k=1n

Σ(Z)(Z)厦漳泉一体化

ki

i

2

kj

j

k=1

2

③根据研究需求,确定一个临界值M(0<M<1),如果Rij>M,则可以删除其中的一个评

价指标(Xi或Xj);如果Rij<M,则可以同时保留两个评价指标。

(三)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结果

用样本城市2011年16项指标数值,经标准化转化后,用SPSS因子分析程序进行处理,这16项指标变量共同度分别为0.853、0.917、

0.960、0.932、0.759、0.960、0.923、0.833、0.924、0.824、0.998、0.966、0.936、0.928、0.991、0.949。

变量共同度较高,基本达到拟合要求。

从表1看,前四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分别为6.674、4.268、2.211、1.502,均大于1,解释总方差的91.6%,这说明前四个主成分已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可以有效地解释各变量的方差。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在此取前四个主成分作为建模依据。计算结果详见表2和表3。

①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由于评价指标

的量纲不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

表1

初始特征值

成分

总数

方差占比%

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

修正载荷的开方和

累计百分比%

总数

方差占比%

累计百分比%

123456786.6744.2682.2111.5020.6700.3290.2160.13141.71126.67413.8199.3864.1862.0561.3520.81641.71168.38582.20491.58995.77597.83199.184100.000

6.6744.2682.2111.50241.71126.67413.8199.38641.71168.38582.20491.589

80

表2

V11V12

人均GDP

经济·管理·社会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

主成分

10.7760.1900.2380.3800.6010.8060.9420.9010.9430.6270.7480.6820.8340.010-0.0480.344

20.4900.684-0.7530.436-0.5940.321-0.1670.056-0.1390.541-0.629-0.6930.4200.944-0.0480.243

30.0990.002-0.484-0.7470.210-0.325-0.0790.1050.1190.184-0.1180.0430.234-0.1540.9850.359

40.042-0.6430.3190.201-0.030-0.320-0.0250.078-0.0220.325-0.167-0.136-0.0990.117-0.1260.802

GDP增长

V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V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V21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V22人均居民储蓄余额V23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V31进出口占GDP比重V32人均利用外资V33人均客运量

V41每万人在校高校生数V42人均科教文财政支出V51人均用电量V52人均居住面积V53每万人公路里程V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表3

主成分计分系数矩阵表

主成分

10.0020.0010.102-0.0500.1670.0790.1310.0770.125-0.0580.1990.1990.037-0.1590.016-0.106

20.151-0.1590.0000.057-0.013-0.0670.0490.1360.0830.264-0.080-0.0590.1150.1210.0780.422

30.0800.429-0.254-0.035-0.0200.2450.0290.0040.030-0.0630.0340.0080.1420.0700.060-0.362

40.002-0.0460.2250.370-0.1030.1390.052-0.007-0.032-0.0050.031-0.040-0.0730.114-0.442-0.045

V11V12

人均GDP

GDP增长

V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V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V21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V22人均居民储蓄余额V23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V31进出口占GDP比重V32人均利用外资V33人均客运量

V41每万人在校高校生数V42人均科教文财政支出V51人均用电量V52人均居住面积V53每万人公路里程V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81

表4

城市苏州厦门常州无锡佛山温州福州泉州漳州

城市竞争力

经济·管理·社会

城市竞争力及五个方面得分表

资金实力

开放程度

科技教育水平

基础设施及住宅

综合经济实力

5.5694.1292.7151.497-0.418-1.529-3.720-3.958-4.286

0.2791.0930.2040.4371.0670.483-0.914-0.323-2.327

0.7341.7600.512-0.0460.338-0.613-0.333-1.061-1.292

1.6880.6780.3280.091-0.273-0.335-0.574-0.756-0.847

0.1181.4870.213-0.213-0.553-0.5690.577-0.456-0.605

2.751-0.8881.4581.227-0.998-0.495-2.477-1.3620.784

根据主成分计分系数矩阵表和各指标标准化数据,便可计算各城市竞争力得分情况。竞争力得分值有一部分为负值,这说明该城市的竞争力在样本城市中处在平均水平之下。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1年样本城市各项竞争力高低(强弱)如下:

综合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苏州(5.569)、厦门(4.129)、常州(2.715)、无锡(1.497)、佛山(-

基础设施及住宅的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苏州(2.751)、常州(1.458)、无锡(1.227)、漳州(0.784)、温州(-0.495)、厦门(-0.888)、佛山(-0.998)、泉州(-1.362)、福州(-2.477)。

可见,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在多方面的竞争力均处于前列,泉州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漳州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

三、以竞争力为基础的厦漳泉同城化战略思路

同城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和社会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虽然厦漳泉三市总体竞争力有强有弱,但在经济、资源和环境经济的竞争力各有千秋。如加以优化整合,发挥各自特色,将有利于提升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经济实力。同城化的本质特征不是“抹平化”、“同构化”,而是快速流动中的差异化。厦漳泉同城化的关键是打破行政藩篱阻隔,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使资金、劳动力、信息、技术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构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福建南部增长极。

0.418)、温州(-1.529)、福州(-3.720)、泉州(-3.958)、漳州(-4.286)。

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厦门(1.093)、佛山(1.067)、温州(0.483)、无锡(0.437)、苏州(0.279)、常州(0.204)、泉州(-

0.323)、福州(-0.914)和漳州(-2.327)。

资金实力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厦门(1.760)、苏州(0.734)、常州(0.512)、佛山(0.338)、无锡(-0.046)、福州(-0.333)、温州(-

0.613)、泉州(-1.061)、漳州(-1.292)。

对外开放程度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苏州(1.688)、厦门(0.678)、常州(0.328)、无锡(0.091)、佛山(-0.273)、温州(-0.335)、福州(-

0.574)、泉州(-0.756)、漳州(-0.847)。

科教水平(只包含财政科教支出和高校在校生数)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厦门(1.487)、福州(0.577)、常州(0.213)、苏州(0.118)、无锡(-0.213)、泉州(-0.456)、佛山(-0.553)、温州(-0.569)、漳州(-0.605)。

(一)发挥竞争优势,优化厦漳泉大都市区

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

厦漳泉三市已形成特色鲜明且相对独立的产业群落,但并未形成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链。厦门已经形成电子、机械、化工三大老支柱

82

第四篇 厦漳泉一体化《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形成机制及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