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作文

时间:2021-11-01 02:59:27 300字

贴春联作文(一)

贴春联的作文

在市里,贴春联很简单,就是入户门门口贴一幅。而在农村,大大小小的门口、高高低低的窗子、人住的房动物住的窝都要贴春联、挂钱。贴春联是个很费力的活,一干都得半天。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不能贴春联挂钱,所以,不管住不住人的院落,过年时都贴上春联亮堂亮堂,否则路人经过就会口中念念有词:哦,这家死人了。农村老破的房子在冬天没有了红花绿叶的遮挡显得十分破旧,春联挂钱一贴,就添了一份喜气,多了几许美。一般来说,春联要在过年的头一天贴。我觉得,贴春联纯是一种祝愿一种祈祷。我家房子已经五六年没人常住了。鸡窝多年没鸡,猪圈多年没猪,并且由于铁矿打竖井采矿石,地下水过度开采,井也没啥水了,但鸡窝依然要贴金鸡满架,猪圈门口贴肥猪满圈,井边贴井泉水旺。而大小门口等处对联横批都是祈盼祝愿之类的话。

贴春联也要有点文化。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忙着贴春联,爹在屋里涂胶水,儿子在门外贴。其中,本该贴在驴棚门口的横批“六畜兴旺”贴在了人住的屋子门口,正月有人来拜年时才被发现。看来没文化真的很可怕——贴对联都能贴成自己骂自己。

1

贴春联作文(二)

贴春联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终于临近了,它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 除夕那天,我们家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下午,妈妈在准备团圆饭,爸爸刚买回春联,就去接待来我家玩的叔叔阿姨们了。我看着春联,心想:这么多年来,我还没试过贴春联,不如,趁现在爸爸没空,就让我来大显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联,兴致勃勃地贴去了。

先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可是,旧的春联像个顽皮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的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我想:用小刀铲?不行!太难铲了。用水攻?棒!就这样!我为自己想出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春联抹湿后,再用刷子把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下手。正在这时,爸爸来了。他笑了笑,告诉我左右联的张贴位臵。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浆糊涂在墙上,把春联小心翼翼地贴上去,再用手从上至下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后,我正仰着头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只见邻居家的小姐姐在旁边挤鼻弄眼地暗笑,我纳闷地走回屋里照了照镜子,哈哈,原来我变成一个大花脸了。

热闹的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预示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贴春联作文(三)

贴春联 新年快到了,不管城市还是乡下,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忙着准备年货。

这天,我和小伙伴玩着鞭炮。点火,只见鞭炮冒着缕缕青烟,“啪”的一声爆炸了。突然,我发现正在贴春联的外婆把“福”字倒过来贴,忙问为什么,外婆说这个是古代传下来的,把“福”倒过来贴,就是“福”“到”了的含义。噢,原来春联中还有这么一个意思啊。

我丢下鞭炮帮外公外婆贴起了春联。这些春联各不相同,有一副春联上画了一匹奔驰的骏马,下面写着“马年大吉”四个大字。还有一对春联是这样写的,上联﹕“迎新春万民欢庆 ”,下联︰“贺佳节一马当先”,横批“马到成功”。这对联对的真好啊。贴春联又有辞旧迎新之意,正如《元日》这首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拿下,换上新春联。这一幅幅春联,也为春节增添了一丝喜庆之意,是新年里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看着这一幅幅春联,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突然兴奋起来,盼望着新年尽快到来。

贴春联作文(四)

贴春联

郑韩路小学 六年级 祝庆元

中国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像五颜六色的泡泡一样,给中国两千多年的璀璨文化锦上添花。每个节日都那么快乐,每个节日都那么热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春节。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以光的速度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为什么呢?因为我要去贴春联,贴春联可是春节习俗之一,这种“重大事件”怎能少得了我呢?

我拿着胶带和春联,兴冲冲地直奔院子。将一堆春联放到凳子上。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就等着我大显身手吧。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鸡爪”,在凳子上乱抓一气,随便抽出一张,就贴了胶带,正准备按到门上。妈妈拦住我说:“孩子,贴春联不一定非得用胶带贴,换一种方式,也许会更好。牙膏就不错,容易贴上去,而且来年贴春联时,轻轻一撕,没有痕迹,比胶带方便多了。”我点了点头,又谨慎地抽出一张对联,小心翼翼的抹上牙膏,站在凳子上,将手中的对联轻轻贴上去。看着我的“杰作”,我情不自尽地仰天大笑;“哈哈,我真是一个天才。”“天上的蠢才。”姐姐立马给我浇了一盆冷水。随后指着对联一板一眼的说;“古人贴对联讲究‘平’和‘仄’,‘平’就是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你看你,都贴反了。”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原来贴对联也有这样的规则呀!我竟把上联“福门吉祥千财旺”和下联“家顺人和万事兴”这兄弟俩弄错了位置,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接下来,我又一次“再创辉煌”。拿到对联后,把对联的反面涂满牙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紧不慢地贴对联。由于动作不娴熟,小手上也沾满了乳白色的牙膏,变成了“花猫爪”。然后笨手笨脚地将上联“绿柳舒眉辞旧岁”贴在右边,用手轻轻压平,把挤出的牙膏擦去,按照这样的方法,又将下联“红桃开口贺新年”安家落户。嘿!大功告成了!

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连贴春联都这么讲究,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多多了解。

贴春联作文(五)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贴春联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贴春联作文(六)

瞧!这是我在贴春联呢!贴春联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是过春节的一种习俗,春联的横批在上方,第一句在左面,第二句在右面。春联不仅是一种习俗,而且还有着对仗工巧,“大对小,长对短”应有尽有,贴春联---真好“玩”!

贴春联作文(七)

贴春联作文(八)

《贴春联》春节将至,不少人家都在忙着搞年末大扫除,贴春联。贴春联看似简单,里边却有不少学问。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也跟其他人家一样贴起了春联。小头儿子一拆开对联包装,大头爸爸就提醒他先分清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然后再打上胶水张贴。对联被铺展开,一联是“心想事成百业兴”,另一联则是“合家欢乐接富贵”,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着“招财进宝”。稍思片刻,小头儿子就将“心想事成百业兴”确认为上联,然后将它打上胶水贴在了大门的左边,又将另一联贴在了大门的右边。大头爸爸看着看着贴好的对联就开始犯嘀咕了,总觉得对联没贴对,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小头儿子见爸爸一犯愁,赶紧去网上查询有关贴对联的知识。输入关键字,百度一下,小头儿子很快就查找到了所需的知识。网页上显示着: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看过后,小头儿子琢磨着“兴”字是平声韵,那么“心想事成百业兴”应是下联贴在右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