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1-10-30 09:46:36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雅礼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关于中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所在班级: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指导教师:

目 录

引 言 ......................................................................................................... 1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内容............................................................................................. 2

四、调查方法............................................................................................. 2

五、调查过程............................................................................................. 3

六、研究报告成果 .................................................................................... 3

七、调查结论............................................................................................. 6

八、调查讨论............................................................................................. 6

附录一:开题报告 .............................................................................. 7

附录二:调查问卷 .............................................................................. 9

附录三:实地调查照片 .................................................................... 11

附录四:调查反思 ............................................................................ 12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引 言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至于很多人越来越依赖网络。中学生肯在网上学习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14年7月19日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慢慢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上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流行,它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上网是一个知识的平台,问题关键就在你如何去合理的运用它。但是现在有一些中学生不能合理运用网络,日夜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使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有个别同学并不了解网络的传播效应和相关法律,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了了解我们身边同学的上网情况,帮助同学们获知虚拟网络的一些危害,帮助有网瘾的同学戒掉网络,提醒同学们适当使用网络,今天我们开设

的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二、调查目的

我们这一次采用的依然是问卷调查法,目的是想了解中学生的上网各方面情况,让上网这把双刃剑,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让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

三、调查内容

1.中学生上网的时间。中学生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他们一次连续上网的时间有多长?

2.中学生如何使用网络?他们一般使用网络的目的是什么?

3.中学生是否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是减少网络对大脑皮层产生异常兴奋的关键。

4.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他们了解网络吗?知道网络的传播效应和使用网络的相关法律吗?

四、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法(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6份,有效问卷194份)、观察法(对周围的同学上网习惯进行观察)、访谈法(通过采访长期沉溺于网络的同学和网瘾戒除中心医生获得指导)开展调查工作。{中考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调查过程

1.提出问题,从自身的角度思考,拟定一份调查问卷;

2.上网搜集有关的资料,结合现实,修改开题报告和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6份,有效问卷194份,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分组进行对周边同学进行观察,进一步调查了解中学生上网的热点、沉迷网络的程度以及对网络涉及犯罪是否有认知;

5.采访了2位长期沉溺于网络的同学,并就相关问题咨询网瘾戒除中心医生,获得一些指导性建议。

6.整理相关材料及数据,结合网络信息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报告成果

我们这次调查对象中学生,可以从有关数据看出,21世纪的青少年十分迷恋电脑,有些人沉迷于网络,甚至到达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为了达到长期

上网的目的,他

们甚至可以做

出一些危害他

人的行为,还有

猝死在网吧的

情况发生。

网络

篇二:《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中国唐代诗歌鉴赏

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名称:《中国唐代诗歌鉴赏》

二、课题组成员:陈子缘 高嘉琳 李淑怡 周云娟 林梦婷 薛明慧

三、课题指导师:佘长奇

四、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尚诗的民族。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学习开篇就是诗歌,通过学习鉴赏诗歌,让学生提升鉴赏的境界,领悟文学世界的多彩之美。并且,诗歌鉴赏作为语文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考纲对其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的高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而且,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注释和简单吟诵,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滥用,导致教学方法的迷失,把一首首充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代诗歌支离破碎了。再加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从而达到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目的,不仅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身诗歌鉴赏的指导能力。

五、课题的意义:

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日后深造的基础。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经常鉴赏好诗无疑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主观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有关诗歌的知识,对所给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正确判断和合理的评析,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要鉴赏诗,首先要细心地、反复地、由浅入深地读诗,用心体味诗歌深邃美妙的意境,还要分析诗歌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涵义。在认真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

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诗歌鉴赏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中考研究性学习报告}.

六、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1)使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2)使学生了解唐代时期诗人的经历,结合资料更好的理解诗歌内涵,积累素材

(3)提升学生个人文化修养;

(4)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2、方案设计:

(1)搜找唐代诗人的诗歌,代表作及写作背景

(2)搜查唐代诗人的生平

(3)搜查唐诗的发展

(4)对同学们学习诗歌的现状进行了解

(5)查找有关文献或资料,得到学会诗歌鉴赏最有效的方法。

七、活动过程

(1)通过对我校师生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困惑。

(2)征求了学生及教师对古诗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应对策略,以课堂为阵地,探索一套新的适应课改理念的有效的诗词赏析方法。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观看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录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4)在校园里组建了“诗词社”,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和赏析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古典诗词爱好者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契机。

(5)结合与学生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的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的原因,以语文课堂和晨读课堂为阵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摸索不同的古诗词赏析模式与方法,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教学实践,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二、研究成果

1、了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词)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一般考试选取的古诗词都能代表作者的主要风格。如:李白的诗气势雄伟、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淡雅优美、意境清远;苏轼的词雄浑豪放、气势恢弘;李清照的词清新婉丽、细腻缠绵„„对作者风格的初步了解,将给我们赏析时带来方便。

2、学会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精炼、准确、优美的语言是诗词对社会生活高度概括的重要手段。诗词的节奏、韵律、音乐美也是依靠语言来体现的。古诗词对炼字、炼句历来十分讲究。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重点要关注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量词。

动词是叙事状物的关键字,它最能将诗歌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起来。而名词、形容词则往往使之动词化,也就是把它们当着动词来用。

叠词能较好地传达出事物的神韵,描摹出事物的状态。

还应关注虚词。古诗词中的炼字,讲究句子与句子的起承转合,也讲究一句之中思想感情的承接与转换,它能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得委婉曲折。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手法。

诗词,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心得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除了上文提到的以外,还要在平时多注意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一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这一点也很重要。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要鉴赏古典诗词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但是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思路并在实际的诗歌鉴赏教学中不断实践,相信这对我们进行中国唐代诗歌的鉴赏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寻访兴化历史 感受古城文化” 的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名称:寻访兴化历史 感受古城文化

二、课题组成员:陆志宇 陈伟 刘飞 储安奎

三、课题指导师:柏学海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走访民居名巷,追溯老街文化,寻访民间传统文化,征集旅游纪念品创

意设计,看家乡美景,品特色小吃,了解地域文化特色;就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方言荟萃、生活特性等一两个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家乡民风民俗。

意义:了解家乡历史,热爱传承家乡文化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

① 查找资料;

② 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③ 理解本次活动意义

六、活动实施过程

亲身实践,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仔细分析、整理、寻找课题的答案。写文章或撰写 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1)引言:兴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地带。东以串场河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市政府所在地----昭阳镇,为楚将昭阳食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全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92万亩,水面68万亩,滩地17万亩。兴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盛产粮、油、禽蛋、畜产品、水产品十分丰富,兴化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

(2)研究方法: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

进行汇总、筛选、加工,并通过亲身走访经历,成员根据其结果讨论分析。 (3)研究结果:

兴化名人

施耐庵(1296~1371),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大营镇施家桥村人。元末明初作家。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相关景点:兴化市博物馆(城区) 施耐庵陵园(新垛镇)

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的著作有《艺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说文双声》、《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其中以《艺概》最为著名,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论著。 相关景点:刘熙载故居(城区)

李春芳,嘉靖十年(1531)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一五四七年)擢进士第一,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状元,授翰林学士,与张居正同科。隆庆二年七月至五年五月(1568年-1571年)任当朝首辅。经6次升迁,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