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考虑周全,作文

时间:2021-10-29 22:17:05 初中作文范文

第一篇:《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全》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全,干了在说时用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

三下五

第二篇:《材料作文指导》

备战2012中考作文题型:专题三 材料作文

题型阐释

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这类作文以能够凸显思想的张力与深度者为佳。 题型呈现

根据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一型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0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这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关键句为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提炼出来即:“集中精力,才会收获成功和快乐;面面俱到,往往会因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考生写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议论文文体。二是材料中父亲说的话运用了类比手法,考生在得出论点时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漏斗”与“画家”,“玉米粒”与“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没从漏斗里掉下来”与“画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却没有一点收获”,“玉米粒相互挤着”与“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画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论点要想鲜明准确,必须借助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四是材料中的一个细节可作为论点的支撑:小时候样样想拿第一却一无所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画家,父亲的话功不可没。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且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

比如2010年重庆綦江县中考作文题材料: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友情的一系列观点,如“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友情来自朋友双方的情感投入”“友情忌讳功利,它的真谛在于责任与奉献”“我们要懂得珍惜友情”“珍惜友情是一种智慧与幸运”等,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行文均可。 3.“隐喻”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寓意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含义概括”法审题构思,即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概括所给材料的基本思想,再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写惯了记叙文的考生多感性思维,容易被这类材料中的某一细节打动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而这类文题恰恰需要考生具备整体感知的思考能力。

比如2010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材料: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荫。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寓言材料,讲的是小橡树“成长”的烦恼:看到别人开花结果,自己却不知该做什么。材料中苹果与玫瑰各有各的建议,小橡树听了反而更加迷茫。最后它静下心来思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快乐地成长为一棵大橡树。这则材料,同时有多个可供提炼的话题,如“成长的烦恼”“人生目标”“别人的建议”“认识自己”等,最后归纳概括,可确定其基本意思为:快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倾听我们自己的心声。考生可根据这一中心联系具体生活实际运笔行文。 材料如矿石,构思则是把矿石中所藏的珍贵的稀有金属,即思想,提炼出来。

随即便浮想联翩,引而申之,触类多通,驱心若游丝钩花,又仿佛郢人斫鼻、

庖丁解牛那样纯熟。 如何写好供料作文?

一、供料作文的特点

1.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供料作文一个独到的特点是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题立意能力。这比单纯命题作文考查范围广。考生要想写出符合材料要求的作文,首先得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材料的表面和隐含信息,并据此审题立意、构思作文。 2.题型复杂,写作方式多样

供料作文的题型较为复杂,考试时所要求的写作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有一料一文、一料两文、多料两文等出题方式,而多料作文又比较常见。 从作文方式看,可以分别要求改写、缩写、续写、补写;体式可以要求说明文、散文、读后感、议论文等。当然以议论文为最多、最难。

从供料的内容来看,十分丰富,可以是诗歌、寓言、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新闻通讯类的真人真事。

从材料内容的特征来看,大体可分为单一显露型、多项选择型和暗示隐蔽型等。

3.审题难度加大

正因为所供材料形式复杂多样,供料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应增大。考生如果对材料把握不准,很容易产生以下差错:一是对隐喻性材料,如哲理诗、哲理散文、寓言、童话等理解错误,就容易犯偏离题意的差错;二是对某些具有多面性事物的材料的理解不周全而犯片面性的差错。如关于“电视给我们带来什么”这类材料,应该从优劣利弊等对立统一的多方面去作辩证思

考,却往往由于审题不当而只强调单方面的作用而失之偏颇;三是对于多则异质材料的取舍不当,或缺乏综合能力,也容易犯片面性的差错。 4.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供料议论文写作较之命题作文,在拟题、选择角度、立意等方面虽有一定自由,但又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宽松、洒脱,可以完全不“理”所供材料,而是一定要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来,这就需要对材料加以概括、评论、分析,并联系实际,生发议论,最后得出结论。因而大体可按“引——评——联——议——结”的结构方式来行文。

这五个环节,若有所欠缺,或处之不当,则会犯如下错误,如:若不“引”不“评”,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文章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法上会混同于话题作文。若“引”述过多,又缺乏“联”,只在原材料上“打转转”,人云亦云,则必然局促狭隘,犯主旨不鲜明或缺乏独立的主题的毛病。因此,锤炼出简明的概括能力、深刻的评析能力、思路开阔的联想议论能力,就成为写好供料作文的关键环节了。 二、供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1.读懂材料,认真审题

所谓读懂材料,就是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分析概括材料的中心。其办法一般可分为“四点”,即找中心点、找共点、找要点、找取舍点。 ①找中心点

有的材料中间有中心句,只要从材料中提出来即可。如: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了许多手的独立创作,以致引导后来的雕塑家,把手雕刻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但仍然是这位大师,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赞叹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啁!”罗丹怔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他对正在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雕像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这段材料一看即可知晓,它最后一句话,正是材料的中心句。 ②找共点

有的材料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但所有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的,所以,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共点并概括提炼出来,它就是材料的中心。 ③找要点

有的材料既没有中心句,又不能概括出“共点”来,这时就可采用“找要点”的办法。如:

有两个青年谈人生志向。一个说:宋代词人李清照有句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愿以“生当作人杰”为座右铭,要为当今社会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默默无闻有何意义?另一个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人人都想当人杰,名扬于世,那么,平凡之事谁去干呢?我愿以“甘当铺路石”为座右铭。

看来这两个青年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但舍弃任何一点都会失之偏颇,因为这两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个“统一”就是:人类社会既需要轰轰烈烈干大事业的“人杰”,也需要默默无闻于平凡事业的普通人,而且后者往往是前者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取消哪一方面都会影响社会的进步。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其要点。

④找取舍点

有些语段材料有转折关系,它的中心点常常在“但是”之后,这就要采用“取舍”法了。

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显然,这个语段的中心应在“但”之后。但是在“但”之后,又是一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这个复句的条件是“不断积累”,结果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到底哪个是中心呢?有的学生说“飞跃必来……”是中心。显然错了,“飞跃”句表示结果,而条件复句也属偏正复句,主要强调条件,因此这段语段的中心应是“不断积累”。

材料的中心把握住了,接着就是认真审题的问题,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讲材料中心把握住了,题目也就清楚了,但有时也不尽然。例如《燕还是雁》这则寓言说鸿雁飞得高,让人不容易辨别出它到底是什么鸟。越国人把它当作野鸭,楚国人把它当作燕子。而鸿雁就是鸿雁,既不是野鸭,也不是燕子。

这则寓言的中心是:由于鸿雁飞得高,人们看不清,它的真相被蒙蔽了,那么寓意是什么呢?显然不能就“鸿雁”谈“鸿雁”,而应把这则寓言当作喻体,接着就找它的本体。本体可从两方面找:一是观察事物或人,要注意排除客观因素中的干扰,努力获得正确认识;二是被误解者要经受得起考验,让实践和时间来证明事物的真相。这种方法叫“找本体”,这是第一。 第二是找重点。如有则寓言《盲人过桥》。有一盲人过桥,失足掉下,幸好两手抓住了桥栏,但身子却悬吊在桥下,心想必坠深渊。过路人告诉他桥下是沙滩,放手就会掉在上面。盲人不信,握住桥栏大叫。时间一久力气耗尽,就失手掉到地上。这时他才自我嘲笑说:“嘻!早知是沙滩,就不会让自己吃那么多苦!”

这里出现了两个对象:盲人和过路人。谁是重点呢?当然是盲人。一开始紧握桥栏不放,这是对的,合乎人之常情;后来过路人告诉他桥下是沙滩,放手就会着地,但他不听,以后失手掉下去才觉后悔,证明桥下的确是沙滩,自己却吃了许多苦头,原因就在于他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但如果从次要点立意,说什么盲人之所以不听别人的提醒,是因为现在的世风不好、盲人吃过亏,所以他才不放心等,这就偏离题意了,因为材料本身没有给你提供这种想象的基础。

第三是找关系。这主要是指多元式的题目。如l986年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出题者的意图,就是要考生找出这三者的关系,并由这一自然现象,引申到社会生活中来,并选一个角度进行论述。有些考生只选择了“树木和森林”的关系,而漏掉了一项,这就属于审题不严了。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二元式的关系,如胡绳写的《想和做》,它们的关系是:想是为了指导做,只想不做是空想;做要在想的指导下进行,只做不想是蛮干。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所提供材料是: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在“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中任选其一,也可以自拟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以下,请读一篇供料作文: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贝多芬的乐曲中,我最喜欢的是《悲怆》奏鸣曲,我觉得那里面蕴含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气势:大河汹涌而来,却被山岭阻遏;雏鹰初飞云端,却被暴雨打落;白发乱垂三千丈,茅屋为秋风所破……作家失明,乐人失聪,志者失意,国土失色,面对逆境,仍有一尊尊刚强之躯屹立,一个个不屈的魂灵翱翔,他们在不屈地呐喊,背负苍天,俯吻大地,坚韧的品格有如暗夜的闪电,在苍凉的天际,赫然划过。

坚韧是我追求的品格,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身处激烈竞争的大环境,心理上当然会有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只有拥有坚韧的品格,百折不挠,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才能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因为中考成绩突出,上高中后我有些飘飘然,高一理科成绩一度下滑,一次期中考试,竟落在了班里的后几名,对于一向要强的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没有以泪洗面,萎靡不振。这当头一棒反而使我清醒,我告诫自己,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心态,从失败中奋起。从这以后,我虚心请教老师同学,针对自身不足,及时查缺补漏,经过一段时间的顽强拼搏,期终考试我的成绩又在班上名列前茅。竞争不相信眼泪,挫折磨练了我坚韧的品格。

高二时,我报名参加了年级举办的辩论会,万万没有料到,竟被分在了实力最差的一组,面对在年级已崭露头角的辩手,我们组几位同学心里直犯嘀咕,有的甚至想打退堂鼓。同学中也有人冷言冷语,讥讽我们组是“偶像派”,断言面对“实力派”我们将不堪一击。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做事要考虑周全,作文}.

给全组同学鼓劲加油,一定要战胜自我,用顽强拼搏去赢得胜利。我们抓紧一切时间,找材料,写稿子,互相辩难……最终我们小组竟出入意料地在全年级辩论赛中获得了冠军,我也以四辩的身份被评为“最佳辩手”。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压力,压力源于追求的目标。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也曾想做一朵娇艳的花儿,使人生充满芬芳;如今,却只想做一棵参天大树,挺拔向上。我要用坚忍不拔去铸造自己人生的辉煌。

从最喜欢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人题,纵情赞美了面对逆境而刚强屹立的魂灵们,起笔就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而后用亲历的两件事,证明了主题思想“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也紧紧扣住了题目要求,可见作者的审题是成功的。

2.选择最佳角度立意

所谓立意的最佳角度是指,寻找自己熟悉的能够驾驭的富有新意和有现实意义的角度来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材料,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相同,甚至还会完全相反。这时,你应该细细揣摸命题者出题的意旨,同时综合地把握材料的命意,从中选择出最佳角度来。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 ①生理学家说:男人三天不吃饭,就会饿死;女人七天不吃饭,就会饿死。 ②哲学家说:不吃饭,就会饿死;但吃饭,并不仅仅是为了怕饿死。 ③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要求:阅读以上三则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通过分析可知每则材料都有一个道理,都有某些切入角度,这样可以得出以下的角度:①吃饭对维系生命有重要意义;②女人的耐力强于男人;③吃饭不只是为了活着,人要有所追求;④节操重于生命等。但揣摸出题者的意旨,绝非在于①和②,而重在③和④,所以,将这些材料综合,确定以下角度似为更好:

吃饭对维系生命很重要,但吃饭不只是为了活着,而是要有所追求。但如果为了节操,宁可舍弃生命。

请看另一则材料,可切入的角度就更多了:

相传齐国有个善相狗的,为其邻居买来了一只良狗,邻人只想让它捕鼠。但是良狗只会捕猎獐和鹿,而不善捕鼠。于是齐人让邻人将良狗的两条后腿捆住,此后,良狗果然就去捕鼠了。 根据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好的东西要真正为我所用,还需要一番加工,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②善相狗的齐人买来一只“志在獐鹿”的良狗而用于捉鼠,实是大材小用。 ③“志在獐鹿”的良狗,未必不可以捉鼠,所谓“牛刀也可杀鸡”

④“志在獐鹿”的良狗,被捆住了后腿,只能委曲求全地去捉鼠,这是人才的悲剧。

以上角度,选取哪一个好发挥些呢? 请读根据以上供料所做的文章:

错过太阳我不哭泣

有这样一则寓言:善于相狗的齐国人为他的邻人买了一条“志在獐鹿,不在鼠”的良狗,邻人“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这个邻人真糊涂啊,为了家中几只老鼠,竟然对此良狗不惜采用“桎”的手段,太过分了;而这条良狗也未必就聪明,仅因为不能展其抓獐鹿之大志就拒绝为主人抓老鼠,结果呢,老鼠还是要抓,自由却是没有了。如果真聪明的话,积极地为主人抓老鼠,又怎会被人。桎足”呢?如此良才被驱赶着抓老鼠,自然委屈,但总算有机会施展一下小才,比起那些被买来闲置于一旁只作宠物的叭儿狗还是要好得多。

俗话说:“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金子贵重,价值很大,而一旦没有机会做机器上的重要零件,能去点缀或纤细或粗壮的手指不也同样有价值么?让美者更美,丑者变美,光芒并没有消失。做人也一样,你也许有鸿鹄之志,也许有超人之才,但却屡屡碰壁,现实让你有了“怀才不遇”的感叹,该怎么办呢?

《中国青年报》曾对“大学毕业生该不该打水扫地”展开过讨论,很多人认为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读书,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竟然干着打水扫地的工作,岂不是大材小用么?确实,纵有满腹经纶却无处可用,是够伤心和不平的了。但如果因此而怨恨而消沉,在满腹牢骚并在怨天尤人中空耗大好青春,让自己一天天失去修养、失去风度、失去生活的欢乐,甚至失去生命的意义,值得吗? 生活有不如意,哪能事事都天随人愿呢?既然领导安排了你去打水扫地,那就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做吧,扫出你的修养,扫出你的风度;在扫一屋中静候扫天下的时机,在扫一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树立你纯朴、勤奋、宽容、耐劳的形象。能屈能伸方为真正英雄,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更让人敬佩,因为你不仅是事业的赢家,更是精神上的富翁。

人生的价值可从多方面实现,有才之人更是如此。如果你的最大价值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实现,那么你要尽可能去实现你生命里的另一些价值。泰戈尔说:“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会错过星星和月亮。”既然我们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