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时间:2021-10-29 18:25:13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现代文阅读中写作手法及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这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二、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三、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五、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课堂演练】(一)窗前的母亲(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1、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答: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答:                                                                                                                                                                                        3、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                                                                                           4、文章开                                                                                                                                                                                          (二)时间在头发里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选自《中外文摘》2011年第07期,有删改)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初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后来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十几年前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③_________________现在④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木兰溪是蓝的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灿

【篇二】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杜娟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主干:鲁班是工匠。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主干:生产力落后。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主干:鲁班接受任务。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主干:鲁班得到启发。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主干:蔡伦出生.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分析: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 “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病句中的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分析: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l)一动词带一宾语: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搭配不当训练::   1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3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1.主语残缺【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2005湖北卷5B)〖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广东卷4D)〖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浙江卷5B)〖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青海卷)〖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2.谓语残缺【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3.宾语残缺【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2004全国卷Ⅳ)〖析〗缺宾语中心语。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全国卷Ⅲ4D)〖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杜娟

【篇三】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专题教案

Shenzhen brillian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深圳博尔思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

【篇四】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

她 ‖大眼睛,红脸蛋。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 宾语 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

1

如:

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给 她 粉 红 的 。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 “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地”状语的标志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

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得”补语“的标志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2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

例题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

(宾)。

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练习:能分析出下列句子的主谓宾吗?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通过这次作文的评比,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3、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4、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在北京会见日本让你防卫相表示,大国

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5、在上次宴会上,有点微醉的小红高兴得唱起了歌。

学以致用一:修改病句

主要的类型有: 一、成分残缺

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例3: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

2、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用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四、词序颠倒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3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五、重复累赘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六、指代不明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七、前后矛盾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的主要意思前后矛盾。

[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相矛盾。

[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八、归类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九、不符事理 这类病句指的是句子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练习:

1.(20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2011)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2分)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 为"中国旅游口"。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4

(1)划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201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5.(201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千年运河,使杭州成为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

8.(201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20多年演艺生涯中,几乎没人记得费玉清在舞台上不穿西装的样子。

遗迹得到保存。③凭借众多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的传媒、动漫等文化

B.失事客机是一架萨博340型短程双涡轮螺旋桨的索尔航空公司飞机。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

创意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即便不是很喜欢语文,在临近中考的最后时刻不让语文拖后腿,也是一种

成功。

6.(201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9.(2011)方明为了参加学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典活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动,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都的短信,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4分) 德·《最后一课》)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②最近,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端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③我很想读一读《红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无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④如果没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第①句中"耳熟能详"这一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 。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 有路, 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第④句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 7.(20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0.(2011)下面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帮助改正。(3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分)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生折射一个世界。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读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收获却不多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感悟。 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1)改错别字: 改为 风韵。②近年来,随着运河综合保护措施的全面推进,拱宸桥西岸的大量历史

5

【篇五】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

她 ‖大眼睛,红脸蛋。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 宾语 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给 她 粉 红 的 。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 “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地”状语的标志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

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得”补语“的标志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

例题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练习:能分析出下列句子的主谓宾吗?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通过这次作文的评比,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3、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4、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在北京会见日本让你防卫相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5、在上次宴会上,有点微醉的小红高兴得唱起了歌。

学以致用一:修改病句

主要的类型有: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一、成分残缺

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例3: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2、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用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四、词序颠倒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五、重复累赘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六、指代不明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七、前后矛盾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的主要意思前后矛盾。

[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相矛盾。

[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八、归类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九、不符事理 这类病句指的是句子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练习:

1.(20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2011)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2分)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 为"中国旅游口"。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1)划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201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5.(201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千年运河,使杭州成为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②近年来,随着运河综合保护措施的全面推进,拱宸桥西岸的大量历史遗迹得到保存。③凭借众多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的传媒、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6.(201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都德·《最后一课》)

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7.(20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8.(201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20多年演艺生涯中,几乎没人记得费玉清在舞台上不穿西装的样子。

【篇六】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句子成分教案

秦安一中2014届学生初高中衔接课材料

句子成分及其分析

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1.学习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了解独立语。 2.了解中心语,学会分析句子成分。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1)什么叫信息?

(2)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定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1)描写性(修饰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练习1】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定语: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1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常用以描写中心语的程度、状态、数量,或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方式、手段、涉及对象、范围等。状语往往具有外在的形式标志“地”。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5)监考教师[非常认真]地宣读了考试纪律

(6)这种新型吸尘器能够[方便轻松]地清除低矮的沙发或卧床下的灰尘。

在句子中,如果出现多层状语,则次序为:时间先于处所先于范围先于情状先于对象。如: 拉姆斯菲尔德[出访前][在记着发布会上][就][非常清楚]地[向媒体]表示美国近期并不会考虑从伊拉克撤军的问题。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程度、结果、状态。补语的形式标志是结构助词“得”。补语的类型: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心里痛快〈极〉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练习2】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补语: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了解部分)7.独立语 在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据说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敦煌的小说。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第二课时

一.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 (经济)的振兴 要靠科学技术。 主语 ‖ 谓语 定︱ 中

(他)的家里(有)(一只)(小)(花)狗。 主 语 ‖ 谓 语 定︱中 动︱ 宾 定︱ 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 [已经]深秋了。 主语‖ 谓语

状︱中

有的同学 [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2

主语 ‖ 谓 语 状 ︱ 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 那位学生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 打扮得<真漂亮>。 主 ︱ 谓 主 ︱ 谓 中<补〉 中<补> 二.分析句子成分: 1.先找主语、谓语

今 天 晚 上 ‖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

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2、再找定语、状语、补语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3.句子分析示例

(全体)同学 [都]做<完>(语法)作业了吗? 主语 ‖ 谓 语 (定)︱中 [状]︱ 中 动︱ 宾

中〈补> (定)︱中 语气词

三.划分句子的口诀

1.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如“他昨天没来。”和“昨天,他没来。”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2、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四、课堂练习

1、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2、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5、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6、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7、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8、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9、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10、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 1、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2、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3、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4、[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5、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6、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7、(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8、(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9、(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3

10、(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篇七】语文分析句子成分教案

微课教案(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微课教案:

渗透汉语语法知识于平时教学

——句子成分划分

平川区第二中学语文组 张建强 教学设想:

汉语语法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新课程标准也是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汉语语法知识的问题,汉语语法知识也需要学生逐步的去掌握学习,诸如句子成分的划分等语法知识。但系统的去讲解汉语语法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的,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去渗透汉语语法知识。我设计了在修改病句的专题训练中穿插渗透句子成分划分的语法知识,达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明确句子的成分及如何分析划分句子的成分。

2、明确运用分析句子成分修改病句的方法。

3、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划分句子的成分。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语

二、用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修改病句

出示病句“秋天的红山寺的确是红色旅游的好季节。”逐步分析划分句子的成分,提取句子的主干。得出句子的病因是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修改病句:秋天的红山寺的确是红色旅游的好地方。红山寺的秋天的确是红色旅游的好季节。

三、总结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