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

时间:2021-10-29 08:13:15 初三作文

【篇一】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二】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

姓名 齐连花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三 课题:《杨修之死》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限制。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适当做点背景介绍,在杨修死因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上应进行一定的点拨、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

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

【篇三】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人要谦逊自持,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课前预习:

1 背景介绍

2 解决字音词语

3 朗读课文

4教师准备资料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动画版《三国演义》主题曲《梦在燃烧》。

人们常说《三国演义》看智,《水浒》看勇。三国里面有许多智者,有大家熟悉的诸葛亮,在三国里面,诸葛亮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得到重用。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修之死》,认识三国的另一个智者。

(二)整体感知:

1 通过文题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杨修触犯了曹操,结果被曹操杀死。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以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形式进行概括) 对杨

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

1.杨修私解鸡肋-----操杀修

2.杨修破译“活”字------甚忌之

3.杨修分食酥饼------心恶之

4.杨修语破曹奸-------心愈恶之

5.杨修告发曹丕-------愈恶之

6.杨修教植斩吏------操大怒

7.杨修代作答教-------操大怒

(三)合作探究

1 你眼中的杨修、曹操他们是怎样的人?

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的人

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人

2杨修之死,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说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 师:通过同学们的论述,我总结出杨修之死有三点:(1)杨修之死,过在自己。(2)杨修之死,罪在曹操。(3)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现在我用四句诗来概括杨修的死因。 板书:内因(杨修):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弃。

外因(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

(四) 拓展延伸

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杨修之死教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像杨修这样的性格其实是不健康的。我们青少年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正常人的心理,这当然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5)对社会有责任心;(6)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7)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了解了杨修的死因,从杨修的死因中我们得到许多启发,以《从杨修之死想到的》为题,写两百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内因(杨修):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弃。

外因(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

【篇四】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

小屯镇一中课堂教学设计

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导入:再来进一步了解其中另外一个

人物的故事,它是—— “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

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速读文章)

(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死因:鸡肋事件

生活之事 :园门阔—心甚忌之 一盒酥 ——心恶之 梦中杀人—愈恶之

政治之事 :藏吴质—愈恶之 试才干——亦不喜植 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2、杨修因为哪件事才被杀的?

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杨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很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

明误。逞能,应该是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4、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抓住文章中的有关事例来深入地谈一谈他是如何“恃才放旷”的呢? ★在“一合酥”事件上表现得很明显,杨修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合”字拆开来读,他能用

他的才吃到东西;不过他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塞北送来的酥给吃完。通过“竟”和“讫”两字,说明他也太放肆了。

5、试想:假如曹操当时质问杨修,杨修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来应对呢?(他表面上应是一

副“委屈”的神态。因为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自己并没有过错。但他内心里应该是

洋洋得意。)

★在揭露曹丕阴事这件事上,一个“径”字是最好的说明。“径去告操”表现了杨修鲁莽、

冲动、草率的性格。

★不仅仅是他的鲁莽,更主要的还有他的“放旷”性格。杨修只是一个主薄,而曹丕是曹操

的儿子,对他来说,谁也得罪不起,更不应该参与进来,反而是自以为聪明,能够“拿下”曹丕,异想天开。所以说他这种对自己行为的不加约束就是一种放旷。

★有几个词能够充分表现杨修的“才”:一是在改门事件中,有一句是“人皆不晓其意”,“惟”字能体现其聪明,而且更能体现的是教曹植作答教一事,“植即依条答之”中“依条”一词,当然还有他对“鸡肋”的解释。但是他却毫不顾及曹操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所以被杀掉

了。

6、前面还有一句是“但曹有问”,“但”字是什么意思?(“只要”)。

7、如果把“但”和“依条”一词连起来是不是更能表现其有才?

★另外,他毫不顾及曹操的感受是一个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放旷”性格已从生活中的

“改门”等这样的小事升级到了参与曹丕与曹植的政治斗争以及对军事活动擅做主张的“放

肆”程度,如“鸡肋”事件即是,所以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被杀害。

8、谁能用这种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也来分析一下曹操。

★曹操很虚伪、猜忌心很强。文中说“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佯惊同”“操痛哭”等表现了

曹操表里不一、奸诈的性格。

★曹操厚葬杨修,也可以看出他很虚伪,为自己的判断失误挽回面子。

★曹操还是一个记仇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他对杨修的“恨”是逐步升级的:“虽称美,心甚忌之”,“曹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杨修之死教案

闻而愈恶之”,“愈恶”,“大怒”,“此时已有杀修之心”,最后借“鸡肋”这件事杀掉了杨修,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杨修之死教案

★抓住了曹操的心理描写,而且这种恨是逐步升级的,最后把杨修杀掉。那文章又为什么安排曹操先杀掉杨修,后作出解释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因为文中所写的事件都是发生在“鸡肋”事件之前,后文又谈到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所以是插叙。这样可能会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有几个词可以看出来是插叙。在“改门”事件这一段,第一句有 “原来”一词,可以猜测出要么是插叙要么是倒叙,还有在杨修教曹植作答一段,最后有“曹操既杀杨修”一起连起来看应该是插叙。这样写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

★如果平铺直叙,文章显得有些平淡,运用插叙,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9、插叙就有这样的魅力。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尝试着运用这种写法。本文就是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叙写了“杨修之死”,而关于致使杨修之死的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之过,有人归之于杨修之罪,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应该罪在杨修。如果他能管住他那张嘴,不那么放肆,内敛一些,矜持一些,也许不会于有杀身之祸。

★应该是曹操。如果杨修不在曹操手下供事可能会幸免,但他偏偏遇到了阴险、虚伪的曹操,同时,如果曹操对杨修的不满能够给他当面说清,说不定杨修就不会往下做,可能还会就此改掉,更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是曹操狭隘的心胸把杨修给害了。

★有句话叫“性格即命运”。杨修的这种恃才放旷的性格也就注定了他到哪里都会口无遮拦,最终都会祸从口出。因此,他的死是一种必然。

★杨修好像是曹氏家族的一个棋子,而他自己却也乐此不疲。在自以为聪明的举动中,一步步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可以说,对杨修而言是“找”死,同时再加上曹操的“奸诈”与“城府”又促进了他的死亡。我认为他的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0、对于杨修的死因,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在这里,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对此一争高下,而是要学会能够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学会如何来认识、解读人物。为此,现在假如我们大家就是曹操、杨修中的一位,你将如何去做?并写一句箴言送给对方。 ★假如我是杨修,我的聪明要让曹操看在眼里,但不能让他看出我的放旷来,也就是我有才但也要学会矜持。送的话是“人太奸诈,人们就会躲着你走”。

★现代社会也主张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让人们多加认识自己。我想不能太矜持、太沉默,但是也不能放旷过度,要学会让人们接受。我送给曹操的一句话是:“希望你能够识才、用才,其实张扬个性也是一种美。”

★假如我是曹操,我要学会宽容、大度,以诚待人,而且要学会用人,像杨修这样的人,可以较好地利用他的聪明,使人才有所用、才有所施。这样,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投靠我,来帮助我。

11、能够结合人物取长补短,习得处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希望大家在课下能够完成这样一份作业:假如你是曹操与杨修之间的调解者,你该如何来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三、小结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短,但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刻画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它也仅仅只是《三国演义》这部巨著的一个章节,冰山之一角,可见,《三国演义》这部书有多么精彩,需要我们大家在业余时间去慢慢品读、慢慢感悟。

【篇六】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