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相伴的日子

时间:2021-10-29 04:17:53 初二作文

篇一:《与你相伴的日子》

与你相伴的日子

进入初二,每天的学习生活仍是那样枯燥。偶尔闲下来,拿出一本好书,打开来细细品味,自己就不知不觉地沉浸在书的芳香之中,为它的雅致与深厚所陶醉。

打开《唐诗精选》,读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体会到那雄伟豪迈的气势;看李清照的“花自凋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我意识到人间竟有如此悲苦缠绵的爱情;品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让我明白了古代边关战士思念家乡却又忠心报国,慨叹功业未成的矛盾心境;赏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让我懂得了诗人对平息战乱、收复失地的激动喜悦的心情……读古诗品人生,书啊,你让我了解了你那深刻丰富的内涵。与你相伴的日子,真好!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和痛苦,当我遇事伤心之余,回屋打开一本书,此时我就完全沉浸在了书海里,忘记了尘世的繁杂、无味的纠缠,复杂的心境一下子便归于平静和坦荡。书啊!唯有你,最真诚,最睿智,能够安慰我,让我走出悲苦烦闷,重建灿烂的霞光。书啊,你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与你相伴的日子,真好!

当我烦躁不安的时候,书啊,我只想向你请教――我该怎么办?而你总是虔诚地告诉我:遇事头脑要冷静,惟有如此,才能成大事。记住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我现在慢慢读懂了这句话。书啊,你告诉我的太多太多,我该怎样感激你呢?与你相伴的日子,真好!

当我与同学之间发生了摩擦,正要火拼一场时,书啊,我又想到你教我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听信了你的话,结局是我与同学重归于好,一切风平浪静。

真的谢谢你,亲爱的书!是你让我明白了如何与人和谐共处。

我喜欢读书,寄情于此,求知上进,知事明理,欣赏自娱,正如东坡先生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书相伴,获得快乐;与书相伴,感受幸福;与书相伴,营造和谐……与书相伴的日子,真好!

与你相伴

与你相伴的日子里,红了希望,绿了梦想,荡漾着幸福的味道。

与你相伴,轻风舞残叶,春日弄清影,伴着诗意的味道,漫步在溢满芳香的古道上。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王维的片片秋叶零落在空荡的山谷,杜牧的似火枫林染遍了西方的晚霞,黄巢的飒飒西风散尽了满城的黄金甲……

与你相伴,指尖滑过心头,泪水淌过双眸带着敬佩与感动,穿越了时代的阻隔。城已破,国不再,他,站在汨罗江畔,仰天长啸,微风吹不散他的泪水,只得化作一道完美的弧线,让历史在这一刻铭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者,身披粗布棉衣,消逝在散发菊香的田间小路中,只愿飞鸟相与还,带月荷锄归;放白鹿于青崖之下的旅者,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色,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借你诗歌中的平平仄仄,借录你灵魂里的缕缕丝丝,以青冥为长剑撷取七分二寸,以流水为声演绎八音三叠,你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

与你相伴,坦然地面对生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就让风儿将它拂散吧;林黛玉的“阶前愁杀葬花人”,就让大海把它收容吧;我不再理会世间所有的伤悲,惟带一分“会当凌绝顶”的豪情,一丝“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踏平天下所有的道路。

与你相伴,我幻化成辛弃疾梦中的的卢,在敌营中尽情奔腾,征战沙场;与你相伴,我幻化成苏武手中的羊鞭,在冰天雪地中挥舞,镌刻忠诚;与你相伴,我幻化成陶老紧握的镰锄,在南山田地中耕作,播种安逸。我似乎与你融为一体,化为山泉,流淌在时代的缝隙之间,走出最美妙动听的音响。

与你相伴,我的语文,如细雨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与你相伴,我心不悔。{与相伴的日子}.

七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语文报》。起初,只是凭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面对它,可没过多久,我被征服了,彻底的喜爱上了它。

《语文报》的内容十分丰富,文章优美,它的几大板块都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难点、种点,从小处入手,为读者理清思路,引领读者进入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语文世界。

《语文报》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使我的知识更加全面,也正是因为它,让我喜爱上了语文。

不仅如此,《语文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真高兴能够遇见你——《语文报》,是你教给我仰望星空的豪情壮志与脚踏实地的永恒坚守,让我在倾城的日光中离太阳愈来愈近;是你交给我给我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我坚持不懈的向前。

在与你相处的日子里,让我感受到了获得一个朋友的快乐,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无穷魅力。在每一个有风的午后,书香与茶香惬意地交融,我徜徉于这博大的世界,明白岁月带我如此优渥宽宥,这是最好的时光。

你不仅能让我们获得新的知识,而且也能让我们复习一下旧的知识,所出的题量适中,知识点全面,题型新颖,很适合我们。

你也传播了语文文化,并且也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去阅读,它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值得信赖的朋友。

谢谢你——《语文报》,你不仅使我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使我喜爱上了祖国的优秀文化。

篇二:《与书相伴的日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

吕方义

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是从报纸开始的。那时,我也许只有一岁多一点吧,也许是父亲母亲给家

里的天棚糊报纸,不知怎的,报纸就成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记忆。

我小时候是个对文字特别敏感的孩子,大人口中的一个新鲜字眼,我都记得那么长久。我的父亲书读得特别多,他只要一说话,嘴里总要带出一些有亮色的词,如“面深似水”、“囊中羞涩”、“横跳黄河竖跳

海”、“面如冠玉”……这些词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上学晚,九岁才才入学读书。入学时,老师发给我两本书,并告诉我,哪本是语文,哪本是算术。我拿起语文书翻看着,花花绿绿的,觉得挺有趣,就把一本书的插图看完了。这就是我最初的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认的字渐渐我起来,我开始读书了。起初是读比我年级高一点的孩子的语文书。那时候只要一读到书,心中就说不出的愉悦。后来我跟别人借书读。记得有一本很旧的读本,我读了好几遍,有一段话很醒目,我就把它背下来了: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读得亲切此

是入书法,读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矣。{与相伴的日子}.

那时候,我能读到的书大多是从父亲那偷来读的。父亲虽是农民,一生没走出我的老家——康家围

子,但父亲却有个读书的习惯。

父亲读书多在中午或晚。那时候,父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吃完午饭或晚饭后不知从哪里拿一本书来读。父亲有时候读着书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书便从他的手上脱落到炕上。我像做贼一样把书偷走,躲在家后园子的向日葵地里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记得有一本书叫《烈火金钢》,很厚的一大本,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几天,遇到不认识的字怕父亲发现也不敢去查字典,囫囵吞枣地读完后,把书放在炕席底下——那

父亲常放书的地方。

就这样偷偷摸摸地与父亲周旋着,竟也读了不少好书,像《封神演义》、《燕子李三》、《西湖白

话小说选》、《安徒生童话选》等我就是那时候读的。

读书是件十分过瘾的事,读起书来周围什么都忘了。沉醉于书中的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我遇到一本最难读的书是《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现在对这本书的印象已

经不深了,能够忆起来的人物怕只有昆丁那个可爱的白痴了。

初中三年,我读的书不多。能够忆起来的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也读几本外国书,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威廉·萨落扬的《人间喜剧》。那时候,我对这几位

作家的艺术功力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霍桑《红字》的语言艺术风格令我大为折服!

上高中后,虽功课繁忙,但我仍喜爱读书。有时从一周的伙食费中省出几元钱去买书,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就是买来读完的。那时也从同学那里借书,像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

的土地》、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就是那时读到的。

后来我进入呼兰师专读书。师专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我只喜爱文学书籍,就隔三差五在文学类书籍的书架下逡巡。那些当代作家的作品我爱不释手,我经常走进张一弓、张洁、张贤亮、丛维熙、陆文夫、冯骥才、王蒙、路遥、高晓声、铁凝、达理夫妇、柯云路……这些作家的精神世界,他们把我带进了一个

充满奇幻而又美妙无比的心灵花园。

此后,我又对狄更斯的作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荒凉山庄》我几乎到了精读的程度,书中的语句我都做了摘记。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作家是夏目漱石,他原名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是《我是猫》,我

特别喜欢的作品却是他的日记体小说《心》。这部小说笔法细腻,对人物的心理刻划入木三分。

师专毕业后,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我开始大量阅读,那时也尝试写点东西,我天赋很差,很长一段时间都写不成形。后来很幸运地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我觉得肤浅,所以现在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

近五十岁了,一生无所爱,我想,读读写写也许就是我后段人生的乐趣了。

篇三:《与书相伴的日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

薛峰小学 李双玲

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人生中没有书,就好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

——莎士比亚

生活在喧嚣的闹市,杂吵的人群、川流的汽车,无处不令人有一种浮燥的感觉。所幸的是——书,你出现在了我的苍白的生活中,从小到大,你都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为我的人生导航,给予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曾记否——在我牙牙学语时,最喜欢书上的图画:那可爱笨拙的熊猫、活泼灵巧的小猴、高大憨实的大象、善良温顺的小白兔,就好像带我走进了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尽情地与小动物们欢乐、嬉戏。 跨进了学校的大门,老师教我认字、画画、做习题,知道了一些自然界里的奥秘。我尤其喜欢语文书,因为语文书里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文章。节假日我常常在一堆堆的童话书里如痴如醉地阅读。在这些书里,我看到了海的女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看到了爱穿新装的皇帝的虚伪、愚昧,看到了夸父追日的执着追求,看到了精卫填海的坚韧不拔„„在这些书里,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看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慢慢地,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因为书不仅给我知识,还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每天晚上,坐在灯光下,看着那一行行的铅字,忽然觉得它们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跳啊,跳啊,多么有趣啊!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除了童话寓言,我也很喜欢读散文,我常被清丽的文字牢牢地吸引住,反复地吟诵几句,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就如同走进了文章的画面里。渐渐地,我悟出了每位作家笔锋的不同:罗兰的散文清新自然,冰心的散文柔婉典雅,老舍的诙谐幽默,张晓风的凝练含蓄。鲁迅的书,让你感受到冷峻下的热烈;曹雪芹的书,让你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巴尔扎克的书,让你懂得了哪些不该做或者教会你怎么做。

不断接触这些不同的作品,感悟文字背后的暗香浮动,自己也渐渐摸索到一些写作技巧,有时候止不住手氧,也信手写上两篇。这时候读着自己写就的文章,浓郁的生活气息、情景交融的优美情调就会在身边环绕,心里也一下子变得清澈明朗起来,仿佛在读一种韵味、一种新鲜。所以说,读好文章就是给身心进行一次的由内而外的全方位按摩,给你双倍的滋养和呵护。

培根早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好书是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它可以使人学识渊博、睿智通达。与好书交朋友,在

伟人思想的阶梯上攀登,你会享受到特有的天高云淡。 于是乎,我尽情徜徉在书山文海之中,读散文、吟诗歌、阅短篇,推敲词曲,嬉笑杂文,无论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无论前途是辉煌还是黯淡,我都会“衣带渐宽终不悔”的。

书籍于我,如同灵魂深处的伊甸园。每一次地轻撩书页,一阵淡淡的书香便沁入我的心肺,恰似饮了一杯幽幽的绿茶般舒心,让我可静下心来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避开那世俗的纷争、红尘的喧嚣,独享着书中赐予的静之美、静之馨、静之醉,似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这是我最惬意、最快乐的时光。 一直觉得,爱上读书是上苍的恩赐, 读书似读人生,一丝清苦,一丝苦甜, 无论春天多么远,我亦坦然。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伴我成长。从读书中,我学到了,要想读好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相信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无止境中去学习。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生命的延续而不断延伸,人生没有完结,学习就不该停止。我们的生命依靠学习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您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您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太阳;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约翰逊更直言不讳地宣告:“在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

我喜欢读书,有书的生活真好。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已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就寝前,我总喜欢躺在床头,顺手抽出一本书,在灯光下随意翻阅。我曾顺着鲁迅的墨迹,去聆听那声声呐喊;曾伴着遥远的绝响,去搜寻文明的碎片。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书籍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激动,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并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生命的尊严肃然起敬。书,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随时随地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从书中,我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理解到无穷无尽的人生哲理。

慢慢长大,现在为人师已经二三十年了,每天我还是坚持读书。在我思路堵塞的时候,在我教学迷茫的时候,是书疏通了我的思路,为我疲惫的教学生活送来一份惊喜,为我紧张而忙碌的教学生活打开

了一扇窗,为我的教学生活送出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书是我放飞梦想的翅膀,使我更快乐,教学工作更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备课。”书香是人文的底气,书香是教师的灵性。教师要以智慧去启迪学生,以文化去感召学生。如果教师自己不爱读书,又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书?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文化积淀,又怎能与孩子们的心灵和谐沟通?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少了读书声,就会多了功利气;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少了书卷气,就会多了庸俗感。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书使人心怀理想。

读书能转变一个人的思想,更能转变一个人的行为。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一个实践者、研究者的角色进入教育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将读书中学到的理念、知识、方法、技巧运用到工作中,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不断优化自身教育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因此,促进教师读书从根本上是要促进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又反过来进一步深化教师读书,提高读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教师专业底蕴得以厚实的唯一途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海无涯书做舟,成长有路读为径。只要我们能用心阅读何愁自己的教学不生动活泼,不会让学生流连忘返。这样的老师又怎会不让学生尊敬爱戴呢!前路漫漫何所依,书卷飘香伴我行!

2012、10

篇四:《与书相伴的日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

平原县三唐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四班:崔荣基

12岁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它带领我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了解了历史文化,走进了名人大家,领略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所以我爱读书。

听妈妈说,很小我就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只要有人对着我朗读一段东西,哪怕是大人的书,我都会停止哭闹,有时读一些关于小孩的书,我会乐的手舞足蹈。

到了四岁时,我能自己独立看一些简单的漫画书了。我特别喜欢漫画书,因为那时还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让爸爸妈妈把里面的故事讲出来,我睡不着的时候,妈妈就温柔的抚摸着我的头把里面的故事讲给我听,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时间似流水,渐渐地,我长大了,我对书的喜爱与日俱增。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书店看书,书店里挤满了顾客,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我的眼睛急切的寻找着《五三班的坏小子》这本书。呦!它在这里!我连忙捧起书,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了起来。

正读得起劲时,突然,一只大手狠狠的捏住了我的耳垂。“好痛!”我抬起头来,一看是妈妈。“妈妈,你莫名其妙地摸我耳垂干嘛?”我一边揉着耳垂,一边抱怨妈妈。“你还说呢,害的我一顿好找,我还以为你走丢了呢?”妈妈急的满脸通红。“哈哈„„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本书是在太好看了!您给我买一本吧?我想带回家去好好欣赏。”终于,妈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买下了那本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会有益处。童年时光,我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过的非常快乐充实,同学们!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吧!相信它会使你一生受益!

评语:

小作者旁征博引,运用诗句以及人物名言阐述书的重要性,可见小作者的知识面很广。文章通过作者小时候几件具体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有了书的陪伴,作者是多么开心!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对同学们提出了召唤: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吧!做到了行文流畅,首尾呼应,不愧为一篇上作!(指导教师:张秀英)

篇五:《与书相伴的日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

吕方义

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是从报纸开始的。那时,我也许只有一岁多一点吧,也许是父亲母亲给家里的天棚糊报纸,不知怎的,报纸就成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记忆。

我小时候是个对文字特别敏感的孩子,大人口中的一个新鲜字眼,我都记得那么长久。我的父亲书读得特别多,他只要一说话,嘴里总要带出一些有亮色的词,如“面深似水”、“囊中羞涩”、“横跳黄河竖跳海”、“面如冠玉”……这些词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与相伴的日子}.

我上学晚,九岁才才入学读书。入学时,老师发给我两本书,并告诉我,哪本是语文,哪本是算术。我拿起语文书翻看着,花花绿绿的,觉得挺有趣,就把一本书的插图看完了。这就是我最初的阅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认的字渐渐我起来,我开始读书了。起初是读比我年级高一点的孩子的语文书。那时候只要一读到书,心中就说不出的愉悦。后来我跟别人借书读。记得有一本很旧的读本,我读了好几遍,有一段话很醒目,我就把它背下来了: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读得亲切此是入书法,读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矣。

那时候,我能读到的书大多是从父亲那偷来读的。父亲虽是农民,一生没走出我的老家——康家围子,但父亲却有个读书的习惯。

父亲读书多在中午或晚。那时候,父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吃完午饭或晚饭后不知从哪里拿一本书来读。父亲有时候读着书却不知不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