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始末

时间:2021-10-27 14:15:29 节日作文

篇一:《复旦投毒案始末》

复旦投毒案始末:被毒死的青春

新闻背景:

在毒死室友黄洋7个月后,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站在了被告席上。

法庭上,林森浩一身灰色囚服,神情冷静,首次公开讲述这桩离奇案件的具体动机和细节。而在距上海约两千公里的四川自贡,28岁的黄洋仍躺在冰冷的殡仪馆里。黄父称,只有在凶手受到应有惩罚后,才会让

孩子入土为安。

这个在下岗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曾是黄家最大的骄傲:20岁考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5岁转临床医

学并获直研机会,去世前,他还在读博、就业、创业中纠结,并最终选择了前者。

家贫不掩志,业精不倨傲。他曾在获得直研资格后吐露心声:

“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

的念头。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

但他无法再走下去了。2013年4月16日15时23分,被室友投毒的黄洋,在经过15天的抢救后,终因

多脏器衰竭而遗憾离世。

那一刻,一切都改变了。

他喝了一口饮水机里的水

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感觉味道有些古怪,自然以为是过期了。心性善良

的他,担心同学和他一样误喝了过期水,便把水倒掉并清洗干净了饮水机。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口水里,隐藏着致命毒药。

除了林森浩。在11月27日的庭审中,林森浩回忆,当时听到黄洋用勺子清洗水杯的声音,知道黄倒

水了。此前,他已经把毒物放进了这台饮水机的水槽里。

林森浩担心被发现。毒物为黄色液体,气味也比较浓。他甚至听到了黄呕吐咳嗽的声音。害怕黄发现

异常,他选择继续躺在床上,一个同学的电话“拯救”了他,他随即离开宿舍,避免和黄洋对话。

当日晚10点多,黄洋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及发烧症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步诊断以为他吃坏了

东西,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进行输液治疗。

4月2日,黄洋症状却并未好转,手和脸都肿了起来。医学专业的同学见此情景都感觉到,这肯定非

吃坏了肠胃那么简单。

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再去急诊,此时,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

情况变得危急起来,一小时后,黄洋的导师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治疗。 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并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

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难以判断、无法确定,因此更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得知儿子患病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黄洋的父亲马上飞到上海:“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4月5日

左右,还流着鼻血,再往后就处于昏迷状态了。”

7日,黄洋开始鼻孔出血,而他对医院进行的治疗没有任何反应。

8日,陷入了昏迷的黄洋,让其父亲、导师和同学们格外揪心,因为昏迷以后,其病因仍然未明。 据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称,从黄洋发现不适到诊断中毒,学校一方面组织全市医生进行多方会诊,想

寻找病因。“但是迟迟没有找到病因,所以才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中毒事件开始变得复杂而诡异。

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至此,黄洋的中毒终于被确定毒源。

随即,针对毒源,医院尽一切努力进行抢救,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12日,医院发出了黄洋的病危通知书。

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

14日下午,脑电图停止,肺部纤维化,黄洋再无法自主呼吸。

16日下午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3时30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打

开;4时18分左右,黄洋的遗体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由医院工作人员抬进了太平间。

守候在外的黄洋的同学们,终难抑悲痛,抱在一起哭出声来。

复旦大学通报:“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

示沉痛的哀悼!”

17日,黄洋父母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

如今,黄洋身前所住的宿舍——西20号楼303室,室门紧锁、空空荡荡。而在宿舍楼正对的基础医学

13号楼的7层实验室公告栏里,多了一张A4纸,其上打印的,是一位医学院老师的悲愤: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愚人节整人?

正如这位老师的悲愤,太多的追问集中于一点:投毒者对黄洋究竟怀有多大的恨?

新华网评论援引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话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

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11月27日,关于投毒动机的答案终于在庭审中揭晓,却简单到不免让人愕然:林森浩称,这只

是愚人节整人想法。

林森浩在法庭上回忆,愚人节前夕,黄洋称自己有一个整人计划,林森浩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被整

对象,“好,那我就来整你一下”。

医院实验室里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成为他的“整人”工具。这是一种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的有毒化学物。 在林森浩的讲述中,他与黄洋关系一般,互相有些看不惯,可能黄洋觉得林没有情调,而他觉得黄洋

有点自以为是,但两人并无较大的个人恩怨,“投毒只是想要黄洋难受,并不是想要他的命。”

复旦大学认识林、黄二人的学生此前也有表示,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与黄洋同样成绩优异,且与黄

洋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从事着不同方向研究的林森浩,与黄洋并无公开矛盾。

然而,眼看室友一步步走向死亡,林森浩并没有及时说出真相,“我以为所放的剂量是很少的”,此外,

“实验中的大多数老鼠并没有死亡”。

4月5日、6日、8日,他甚至去重症监护室看望黄洋,"从玻璃窗外看见,黄洋表情还是比较自然的。”

但这位投毒者仍然不敢跟自己的室友说话。

据此前媒体报道,林森浩被警方快速锁定为投毒嫌疑人,是因为一条神秘短信。

在黄洋于中山医院抢救但难以确定病因的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醒其注

意一种化学药物,这种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

收到短信后,黄洋师兄马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中毒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

林森浩。

此短信从何发出,至今未知。

但林森浩很快被警方锁定。4月11日,林森浩被警方刑事传唤,次日,被依法刑事拘留。16日,黄

洋去世后尸检,尸检结果最终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2013年4月25日,林森浩被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不把负担落在家里”

查看林森浩的微博,最后的更新时间为4月8日,文字间满是对医学行业的困惑与不安:

“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

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他也在微博中提到过黄洋。2012年11月27日,他这样写道:“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随即如云{复旦投毒案始末}.

烟随风飘散。”其中提及的“黄屌丝”被多猜测为黄洋。

而一个真实的黄洋,在公众的关注与哀悼中,被清晰还原。

据好友讲述,黄洋一直纠结于读博、工作、创业等不同道路的选择困境。

生前刚以第一名考上博士的黄洋,本获得了直博机会,但为了早日改善家里的环境,他放弃了直升,但就业并不太顺利后,黄洋选择再回校读博,“其实他的纠结,归根结底还就是为了照顾父母,为了经济上

的考虑。

1985年出生于四川自贡荣县的黄洋,是家中的独子。现年57岁的父亲黄国强是荣县盐厂的下岗职工,

55岁的母亲杨国华是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且常年患病。

黄洋离开后,其家所在的荣县古城街北街农贸市场,亦弥漫着悲伤。{复旦投毒案始末}.

当地人告知,黄洋的母亲杨国华因为肝病曾在重庆做过大型手术,医疗费、药费等共用去30多万,“这30多万的费用基本上全部是黄洋用奖学金和打工挣的钱来偿还的”;而黄洋的姑妈黄资蓉则对媒体说道: “黄洋曾被复旦派去香港交流两次,本来还准备去澳大利亚公派留学一年,一直是家族兄弟姐妹间的佼佼者,大学七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没让家里出过。”;“黄洋进入大学时就申请了3万元的助学贷款,大学一

年级时就拿到了导游证,此后做过导游、家教,还卖过服装,为的就是不把负担落到家里。”

对逝去的孩子,母亲的回忆则格外温柔但刺痛。

在《东方早报》的报道中,杨国华回忆起儿子幼时的种种故事,泣不成声。她说儿子2岁就会洗袜子,自己身体不好,可儿子很孝顺,懂得关心照顾父母。自小起,黄洋放学回家后就主动做家务,打扫卫生、

做饭炒菜样样都干,还炒得一手好菜,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洗袜子、洗鞋子。

对母亲格外关心的黄洋,孝顺得则格外细心,在其书房里,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被黄洋细心地用相框装起,而在大学期间,他还和母亲保持最原始的通信,黄洋的姨夫说道:“他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发短信,

所以他才选择写信。”

而在友人眼中,黄洋则不仅成绩优异,也乐于奉献。通过致力于西藏墨脱支教的复旦慈善社团“圆梦墨

脱”,黄洋于2010年前往西藏墨脱为当地小学支教,其支教经历还包括安徽颖上。

据其社团好友高翔,黄洋本计划今年7月带队再次前往西藏墨脱支教,4月3日,高翔曾接到黄洋电

话,说自己“生病了”,担心会耽误支教工作。

如今,这位28岁的年轻人却只能孤独躺在殡仪馆里,黄父称,只有在凶手受到应有惩罚之后,才会让黄洋入土为安。对于赔偿,他们目前还没有过多地考虑。"我现在想的就是逞凶追责,还黄洋一个公道",

他说。

“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重读这句以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行医誓言,再想起19年前中毒至今,仍悬而不知结果的朱令案——

黄洋的死,格外悲。

注:综合中国新闻网、《东方早报》、《天府早报》、《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

篇二:《复旦投毒案视频观后感》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观后感

读书报告题目: 有容乃大,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观《复旦投毒案》影片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刘化一 院系专业班级: 药学院中药学一班 联 系 电 话: 15609933480 指 导 教 师: 张慧 填 表 日 期: 2014年4月7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4年2月20日

有容乃大,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摘要: 复旦投毒案是一个教训。两个年纪轻轻的名校大学生就这样一个被毒逝世,一个因投毒而被诉于公堂之上。而林某的动机仅仅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悲剧本不应该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林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同时在此之中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有所觉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一颗包容的心。

关键词:人生观 ; 价值观 ; 自我认知 ; 法律意识

正文: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某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林森浩本是一名名校的在读硕士生,不管在法律还是在道德上都应该比普通人有更高的思想觉悟与法律认识,而且从他的专业素养上来,看他也明白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以及室友服毒后中毒的临床表现。同样作为医生他本该用大爱去关爱世界,但却因为琐事而去毒害自己的室友,即使是愚人节也不应该用投毒这种关乎人命的做法来满足自己心中的欲望,也许在他的价值观中他的一个玩笑,就能夺走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但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且在室友中毒后他也没有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表现得漠不关心,从投毒当日算起直到黄洋去世前前后后共有10天左右的时间,而林森浩并没有悔改之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出他在某种程度上对被害人有仇视的想法,这种想法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妨可以猜测一下也许在此前林森浩就有过性质与此次事件相同的做法,而其并没有被旁人发现,所以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久日久之就使他有了这种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此看来,他并没有在事前意识到事件的后果与严重性,他是在用他自己的玩笑去衡量他人的生命。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事发当年夏天,林某本该毕业也能在一家不错的医院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同样他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未来,用这样一件本

可以避免的损人不利己的事件,不仅是他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生,打破了本属于两个家庭的和睦,最后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做为一个成人更作为一个高校的高材生,这种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走上了一条永远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这虽然是他个人偏激的行为,但我们可以由此深度得剖析这个当代的大学生的行为与人生价值观。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利益化,现在的教育也只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的人生价值培养和行为准则,由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明显是缺乏社会锻炼,缺乏人生的思考,产生信任危机。当他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好时,并没有做出及时沟通和调解,反而产生出了一种投毒的思想。这便是心理上的不成熟,教育上的失败,人生中不能反悔的绝路。我们可以深思,我们这一代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频频的发生宿舍投毒案。

我认为,从现在起,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首先,从教育说起。考试的确可以衡量一个人的专业水准,但是道德水准,心理的健康,人生的正确价值观又从何考察。这一直都是中国式教育的漏洞,一切向分数靠齐的时代需要我们的质疑,需要我们的改变,我们更需要人们关注我们的内心,带给学生们心灵的净化。教育体制也要因地适宜。欧美教育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跟美国自身国情有关。美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较少都是原因。日本作为亚洲国家中比较闪耀的国家。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在财政收入总额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日本几乎是世界上盛产高学历人才的国家。这与日本国家土地面积小和资源不足等国情有关。中国到底需要怎样改良教育体制还需要摸索。这或许就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适应中国国情应运而生。

其次,社会适应能力比起教育更为重要。这样的事件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使得人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焦虑。我们的人生价值观被我们给忽视,狭隘的心胸,为逞一时之快,把两人的一辈子给搭进去了。还有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的身边的人形形色色,怎样去接近他们,怎样的维持友好的关系,又怎样选择我们的伙伴,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如果他明白这些,也许,他们两就不会这样结局。

作为思想上有一定觉悟的大学生看完此次视频后得出如此结论。一定要从此

次事件中得到教训,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懂得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在我看来,林某的人生观在某些方面是不正确的。“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这是林某的一条微博。且不说武力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就反映出林某性格比较怪异。在他理解看来,唯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在他与黄某产生矛盾时,他没有采取沟通或者找别人诉说等方式,而是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这也告诉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作出触犯法律或者道德底线的事情。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

作为思想进步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反省我们本身。投毒案也从某一反面影射了出我们自己,在谴责林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客观的方面看问题,难道我们本身就没有相同的问题吗?他只是极端化的一个影射,不代表我们没有性质相同的问题。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是否也过极端的小思绪;与人打交道是否会感到不自然;与人冲突时是否会及时正确解决;是否每天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我们的 价值观是否与我们的行为一致。

即将成为祖国栋梁的我们,肩负着何等的责任。还记得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还记得当年的壮志,少年不可一世的梦想,冲破云霄的豪情,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因为此类事件毁于一旦。若要成事,先成人。前辈们的话还耳边回荡。生于和平年代,在改革春风下长大的我们活的或许安逸,或许富足,或许奢侈,但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居安思危。不谙世事的我们不必过早去了解如何挣钱养家,阿谀奉承与圆滑处事。但是,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