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

时间:2021-10-27 12:46:34 节日作文

篇一:《“厚养薄葬” 不一样的孝道》

“厚养薄葬” 不一样的孝道

清明节临近,“厚养薄葬”的话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所谓的孝道:是在父母生前好好的厚待他们,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还是只有“厚葬厚祭”才能体现孝心。

记者走访了广州寿星大厦、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等大型的养老机构,发现大部分老人都非常支持“厚养薄葬”这种丧葬新风,老人们均表示希望子女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孝敬,让他们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这比死后耗费大笔资财办丧事要有意义得多。

生前尽孝更有意义

“我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所剩不多了,我只希望子女能多来陪陪我这个老太婆”现居广州寿星大厦80岁的张婆婆说道。张婆婆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因家中无人照顾就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照料,平时也少有时间过来探望。跟张婆婆谈起“厚养薄葬”这一丧葬新风,张婆婆表示十分的赞同,她说人活在世上,就是希望能和自己的家人多享享天伦之乐,孩子们在我们生前尽孝那将会更有意义。

“当初我老伴走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身边,孩子们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虽然孩子给他风光大葬,但他又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呢”,谈起这个张婆婆显得有些落寞。张婆婆说当时她老伴走得急,等到两个儿子收到消息赶回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张婆婆表示,她现在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见见儿孙,至于死后的事,反正到时自己也不会知道,厚不厚葬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

不想在死后还给子女增加负担

“生前买房压力大,死后买墓压力更大”李伯调侃的说道。李伯今年75岁,由于老伴去世的早,孩子们工作又忙,他觉得很孤单就住进了养老院。由于自己没有退休工资,在养老院的所以费用都是有子女们分摊的,虽然子女们都在广州

买了房,但每月的房贷也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现在他们这样对我,我已经很满足了,我知道现在墓地的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我不想在自己死后还给他们增加负担”,在谈到“厚养薄葬”时,李伯也表示赞同。李伯说,自己的2个儿子和一个女子每个月都会抽空过来看他,还经常带他一起出去旅游。李伯表示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很幸福了,只有活着过得开心,死后怎样都无所谓了,子女也没毕业去花那些冤枉钱。

随后自己采访了寿星大厦的常务经理梁悦,梁经理表示现在的老人家都是比较开明了,她表示“厚养薄葬”这种丧葬新风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丧方式。梁经理还提醒大家,清明祭扫时要树立科学的祭扫观,文盲祭扫。去年寿星大厦举办的网上祭祀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文明祭扫形式。

供稿:温燕清

篇二:《厚养薄葬树新风》

清明节时,从文明祭扫想到了“厚养薄葬”的丧葬新风。

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人不惜花费大量钱财购买祭品、大办葬礼等“厚葬厚祭”的做法,其实这并不可取。要提倡“厚养薄葬”之风,提倡长辈在世时多孝敬、丧葬祭祀时少花费,杜绝盲目攀比的心理。对于社区居民来说,丧葬花费也同样“压力山大”,墓地价格过高,一块墓地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也确实让不少人吃不消,而且做“法事”等,丧事开销省不了。其实这种“厚葬厚祭”之风,在某种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传统孝文化的误解,认为只有“厚葬厚祭”才能体现孝心。对于孝道,孔子就曾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老人生前、死后都可以体现孝心,而非只有“厚葬厚祭”才能体现孝心。

所以,说到底,在老人在世的时候,作为晚辈的子女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勤孝敬、厚赡养,让他们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这比死后耗费大笔资财办丧事要有意义得多。

厚养,就是当父母在世时,子女应该认真地孝敬他们,细心地服侍他们,礼貌地对待他们;特别是当父母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时,更应善待他们,充分满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像当初父母珍爱自己那样去厚爱他们,赡养他们,使其安度幸福的晚年,走完人生之途。薄葬,就是一旦父母去世,应该本着节约的精神,力行薄葬的原则。

在当今精神和物质都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倡导“薄”葬,这同样是对逝者的尊重。已故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倡导并率先垂范实行现代文明的丧葬方式,将自己的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随着文明风气的兴盛,树葬、草葬、花葬等绿色殡葬方式相继推出,期待有更多人青睐这种环保理念与方式。

清明祭扫时,我们还应该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做到文明祭扫、理性消费。现在,不少人已采用了新的文明祭扫形式,如鲜花祭祀、网上祭祖、植树祭祀、家庭祭祀等仪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诵读祭文等健康的方式来寄念对亲人的怀念。

农科院社区

2012年4月

篇三:《应提倡厚养薄葬》

应提倡厚养薄葬

前不外,回农村老家,恰逢邻村一农户的老太太病故出殡,葬礼煞是热闹:请来了戏班,租来棺署,纸人纸马,一应俱全。 据了解,这位病故的老太太一生不易,年轻时守寡,一人拉扯着三个儿女苦熬日子。现在,她的孙子也已结婚生子。按理老太太早该享几年清福了。其实不然,她的儿了自结婚后就分家另过,对老人基本不管不问,老太太长期孤身一人生活,缺衣少药,生活清苦得。

当前,不少乡村存在对老人生前的生活不管不问,死后却大操大办的风气。这种“薄养厚葬”的恶风如不制止,对农村小康建设势必造成阴碍之势。农村殡葬奢侈风盛行的原因是,一些人富起来后通过殡葬摆排场,显阔气,有些人呻没钱,但怕人说不孝,为了名声和面子,硬着头此花钱“搏名”。

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一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大操场大办殡葬活动。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教育群众对老人应“生前多行才,死后不浪费”,表扬节约法三章简葬的典型,批评奢侈浪费的行为。三是强化农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在这方面的规定。

篇四:《农村丧事问题多》

农村丧事问题多

笔者老家就在当地山区,自2015年春节至今,亲身经历了几次老人的葬礼,感受非常多。人生百岁总有一死,虽然基层农村丧葬习俗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尽可能对丧事大操大办,厚葬重殓,成为一种显示家庭实力的形式。丧事花费互相攀比、过程非常繁杂、迷信色彩严重、火葬实质堪比土葬以及大量占用土地等问题非常突出,有的家庭对丧事所需竭尽全力,甚至因此返贫致贫,更影响到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和新农村建设方向和成果。

一、丧事费用高,家庭负担大,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比如,在准备“后事”阶段,花费就比较大。当人生命垂危时,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要为其准备丧事用物,在笔者当地,一是要准备丧事费用,按照家庭经济情况,平均万元左右。二是要备好棺材,棺材的木材以贵重为好,板料越贵重、越厚、越大才为最好,一般来说花费视各家经济情况而定,但是厚葬的习俗使很多人不得不尽力而为,平均3000元到10000元不等。三是要备好寿衣等物品。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要准备大量的白色孝布和为参加丧事的亲戚准备的孝鞋、袜子、麻绳、哀杖等;要为逝者的侄女等相关亲属准备新衣服一套(件),四要准备好纸扎的牛、马、轿、车及金库、银库、童男童女等祭礼的费用,现在有的地方在这个环节上“推陈出新”,出现了别墅、豪华轿车、大屏幕电视、麻将桌等,甚至还有为逝者备好“三陪小姐”等现象,花费项目不一而足。五是请吹鼓手和一些专门从事丧事服务人员的费用。有的家庭甚至请两班吹鼓手,唱对台戏,还有点戏费用,有的人家还要请一些草台班子搞演出等等,使得农村丧事费用居高不下。 同时,由于本地民风厚重,一村有人去世,全村皆去吊唁,礼金也是水涨船高,笔者观察和记录的礼金数额多的达到1000元左右,少的在100元左右。而且无论在外工作的还是外出打工的,即使平时关系并不紧密,亲近的亲属也必须返乡参与丧事并交付礼金,数额还不能少。综合这些费用,对于刚刚致富要奔小康的广大农村家庭特别是刚刚脱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欠债和返贫致贫的问题随即出现,一次丧事,几年不翻身,很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科学地发展。

二、农村丧事过程繁琐,迷信思想严重,不利于健康向上的文化道德建设

比如,在笔者当地,逝者必须口含一枚铜钱或硬币,称为“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称为“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称为“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长明灯灯,称为“引魂灯”。还要 “泼汤”,当地习俗是在人死之后,一般论三日再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第一次泼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土地爷报到。泼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男性由长子带领;女性由长媳带领,并由长孙或辈分最小的嫡亲抬汤罐子。泼汤时必须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不孝顺。每次泼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来吊唁的亲朋也要行跪礼吊祭,行礼过程比较复杂,有“大八拜”、“小八拜”等规矩,丧家儿女们需要陪祭。还有请灵与送灵、辞灵、送盘缠、拉棺、行路祭、摔老盆等环节。过程极为复杂,亦步亦趋,表面上看来非常严谨,哪一个过程都不能够含糊,否则就是不孝,充斥着迷信思想。过程复杂是一方面,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的切实践行形成严重障碍,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更是面临传统习俗的挑战。

三、农村丧事受行业从业人员支配,不利于农村综合管理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笔者有亲身体会,几天下来,不但子女们心力交疲,就是亲朋好友们也极为疲困,更关

键的是,这种大操大办的习俗并不是基层农村干部在始终主导和参与,往往由当地一些丧事人员主导,他们在中间不是节俭办事,而是引领迷信思想到处泛滥。更为严重的,是利用丧事机会“发财致富”。他们与一些丧事用品从业者相互联系,甚至与个别殡葬行业管理人员勾结,在一些过程和细节上大做文章,收取高额费用,使得社会服务成为个别人敛财的工具。比如,使用什么车辆送火化,是一般车辆还是豪华车辆,火化炉使用什么规格,是否要清空别家的骨灰再火化,骨灰盒什么级别,夹带尸袋收费、花圈收费等等,不但使一般群众在火化环节花费巨大,而且助长了严重的不正之风,有的群众诉苦无门,到处求人,使得有的部门在农村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每况愈下,农村综合管理和基层文化建设愈加困难,不利于农村综合管理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农村丧事占用土地多,死人与活人争地,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综合利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火葬后的骨灰存放方式在不断更新,种类繁多,但在笔者当地,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属于主流,虽然火化已然全部执行,但绝大部分仍然将骨灰盒放入棺材后下葬,不但墓穴要大,还要堆砌地上部分,一般占有土地面积6平方米左右,有的更大。再加上目前群众都富起来了,有的家庭出资购地用作坟地,而且位置还比较随意,有的在传统老坟地下葬,有的则请“风水先生”仔细查看,在自己选定的地方大建坟地,立碑树牌,相互攀比,占用大量土地。

据笔者亲身经历来看,大量的坟地是以老坟地为主,主要位置在山地、丘陵、滩涂和树林等,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土地也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支撑,隆起的大面积坟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构成障碍,因为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也时常见于报道。竟然有的坟地占用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在大片土地中间出现几个坟堆,周围栽种松柏树的现象也经常见到,而大部分群众对坟堆占地问题认识也不到位,往往助推了坟地占地思想的蔓延,这对于土地走上集中和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农业升级是极为不利的,非常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综合利用。

五、农村出身的党员干部有苦难言,更有个别人借此敛财,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有的党员干部出身农村,虽然在外工作,但迫于老家的习俗规矩,也只能参与其中,不但对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起不到作用,而且容易被很多群众误认为党员干部也大办丧事。更有个别党员干部利用丧事之际,展示自己在外工作的“辉煌成果”,同事、同学、战友、关系单位人员等等皆登门吊唁,车来车往,礼金丰厚,周围村民评头论足,也算是光宗耀祖,为逝者挣得更多光彩。反过来说,有的党员干部在外工作,假如只是单独携亲人回家奔丧,影响很小,却遭受众人白眼,有的村民会认为“混”地一般,结果,办丧事的规模大小成为在外工作人员互相比较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准,使得部分农村出身的党员干部有苦难言。

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单位和位置比较关键或重要,存在着有的单位和个人借丧事机会大量奉送礼金的现象,个别人也借此敛财。方式非常简单,因为有“办公人员”在“现场办公”,有的是两个登记簿册,一个用于本地村民和亲戚登记,另一个专门用于“对外”登记,分工非常明确。只要奉上礼金,说明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名字,直接登记在“礼簿”上即可,事后大家彼此相互你知我知,公然对抗有关规定,很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至于礼金来源,笔者认为,无论是个人登记还是单位登记,难免存在公款私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至于农村丧事占用时间多,容易耽误农事和工作等问题也是比较突出,按照一般伦理来说,办理丧事本身无可厚非,其中深深寓含了对先逝者的亲情、友情、关爱和追念,但是,丧事费用高,家庭负担大,丧事过程复杂,迷信思想严重,占用土地多等问题的存在,的确困扰着基层农村的发展,目前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些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具体政策和规定,但由于强大的传统习俗和具体执行不力等问题,往往浮在城镇多,落实农村少;机关单位多,个人家庭少,政策和规定在农村的实施{厚养薄葬}.

成效缓慢,必须在高度重视的同时,加强丧葬礼俗改革,简化繁琐仪礼,正确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厚养薄葬”, 使丧事习俗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及时完善丧葬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殡葬管理和服务制度,特别是县区、乡镇一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具体到微观层面,对殡葬依法实施管理,体现行政法规对民俗的引导作用。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加强监管,提高殡葬服务水平,防止殡葬服务变相成为个人的敛财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落实群众监督制度,成立村级殡葬理事会,一旦有个别人利用丧事机会大搞损民害民的事情,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查严办,绝对不能只讲部门利益或者姑息养奸,须知殡葬大计直接与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二、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丧事观念

事实上,根据笔者的调研,很多农村群众对大办丧事也很有意见,甚至也有很多群众深恶痛绝,但出于传统习俗,往往也屈从于各种压力。应紧紧依靠群众,以典型事例引导,做好专项宣传工作,而且长期坚持,不能搞一阵风,要从中进一步的发现问题,由小到大,将时代精神逐渐引入农村传统丧葬习俗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丧事理念,实现“厚养薄葬”。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家族墓地的消亡,国有公墓不断增加,为火葬后的骨灰存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存放方式也不断更新,种类繁多。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思想意识,自由选择骨灰的存放方式。骨灰存放的方式有骨灰墙、骨灰亭、骨灰塔、骨灰存放室等。此外,还有骨灰植树葬和骨灰下葬立碑墓地等,这种方法似乎来源于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近年来兴起的骨灰海葬也逐渐为人们接受。

总之,祭奠死去的亲人,选择什么方式,受经济、文化等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应该说,悼念亲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提倡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革除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礼俗,使丧葬礼仪这一传统文化朝着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五:《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丧葬过程可分为:备丧、初丧、灵奠。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1、俗称“穿衣裳”,2、俗称“光着身子走了”,3、移床谓之“叫魂”,4、俗称“倒头饭” ;灵奠从初丧事宜完毕到出殡为止,属于灵奠阶段,俗称停灵。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篇六:《九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2014)》

九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2014)

一、积累运用(1-6题每题3分,7-8题每题4分,共2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短横线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深恶(wù)痛绝 侧隐之心 ...

B.纤(xiān)细 烙(1ào)印 茅塞(sài)顿开 强聒不舍 ...

C.调(diào)换 酣(hān)睡 参差(cī)不齐 肆无忌掸 ...

D.哄(hōng)笑 分(fân)外 捕(bǔ)风捉影 苦心孤诣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石鼓镇太极峡走近看是一条峡谷,站在右侧的山坡看却形似硕大的太极八卦图,游人无不为这别具匠心的自然而折服。

B.他出生武术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武当拳的爷爷习武,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以柔克刚的道家拳法演绎人生。

C. 对方力量强大,我们只有智取,才能出奇制胜他们。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

坛的思考和讨论。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B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D.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不怕事,但也不惹事,将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B. MH370失联以来,中国政府调动各方资源展开了史上没有的最大规模的海上搜救。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