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时间:2021-10-27 11:59:04 节日作文

篇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一年之计②,莫如树③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④一获⑤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注释

①选自《管子权修》。该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管仲所撰,实系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管仲,即管敬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被齐桓公尊为仲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②计:计划,打算,措施。③树:培植。 ④一树:一经培植。即培植以后。⑤一获:一年收获。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_______ ②一树一获者,谷也,_______

2.请写出树木一词的古今义。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

3.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出自这篇文章的一成语是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计划,打算,措施。 ②培植

2.古义:栽培树木;今义:树(总称)

3.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培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赶得上培养人才的。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培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赶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

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篇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使我深思,激励我上进。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近10个年头,一路走来,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幸福感的传递。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把品德教育居于第一位,教会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上所有和他接触的人。帮助他人,学会合作,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道德品质、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就是身心健康。现在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一个家里有6个大人甚至更多的人来“呵护”一个孩子,导致孩子们自私、自我、思想偏激、心里承受能力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我们也理解现在孩子的求学、就业压力大,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孩子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周边的事物。

第三,就是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一个孩子应该拥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有接触、合作或者是表演能力等各个方面。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人在青春美少年,虚心学习莫贪玩,江水没有回头浪,青春一去永不返。要知道,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年少。让我们将浮躁的心沉下来,认真研究每一位孩子的情况,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因此,对教师而言,要立志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教育当作理想来追求,并用人生的激情来驱动,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的理想。

篇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呼唤正确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呼唤正确英语译文

李红山 楼凤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510545)

李红山,1948年5月1日生,湖南衡阳人,翻译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楼风姣,副教授。通讯地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联系电话:15916073189 邮箱:

一、汉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中国广为使用,它是成语,也是口号,出现在各种出版物和演讲中,张贴在许多公共场所和办公室,表示培养人才的重要和不容易。

在我国的对外出版物中,包括所有的汉英词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英语译文均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 英语译文也广为使用,它也当做成语和口号,出现在各种对外出版物和演讲中,张贴在许多公共场所和办公室。 粗看起来,译文既信且达,然而仔细推敲,发现译文既不信且不达,无论在忠实性还是在逻辑性两方面都很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译文进行讨论,以尽早为此广为使用的成语和口号提供准确无误的译文。

二、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不符合英语逻辑 让我们看看英语take的意义和用法。

Longman词典对take的定义是:take:to last,need (a period of{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time)。在此定义之下两个例句:

1 The journey from York to London takes two hours.{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 It takes me 4 hours to drive from here to Edinburgh.

根据Longman词典的定义,take的汉语意义是“需要”或“花费”。从两个例句看,take用于表达某事或做某事需要(或花费)多少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某事(或做某事)有始有终时,才能计算出它需要(或花费)多少时间。词典第一例句的某事(journey from York to London)有开始也有结束;第二个例句中的做某事(to drive from here to Edinburgh)也有始有终。反之,如果某事(或做某事)不是有始有终,而是延续无结束的动作,则不能同take搭配使用,违反这一点,就出现逻辑错误。

我们必须理解to grow trees的意义

Longman词典对grow的定义是:grow:cause something to increase in size and height(种,培养:促使物体在体积和高度方面增加)。根据grow的词义,grow trees(种树)的英文意义是cause trees to increase in size and height(促使树在体积和高度方面增加)。也就是说grow trees(种树)只是一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的动作。树可以是幼树、中等大小的树或长大成材的大树。grow trees(种树)只是指使树在体积和高方面增加,而没有指增加到什么程度为止。因此grow trees与take ten years搭配使用不合乎英语语言的逻辑。

三、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有逻辑错误

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是but it takes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的简写。

Longman词典对rear的定义是:rear:to care for until fully grown. 《牛津词典》的解释为:rear:cause or help to grow,bring up. 根据Longman词典和《牛津词典》的解释,rear的汉语意义为:养大;抚养。因此,rear peopl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将人抚养成人,二是抚养人。第一个意义“将人抚养成人”是有始有终的动作,可以与take搭配使用。第二个意义“抚养人”是有开始无结尾的动作,不能与take搭配使用。然而即使取第一意义,也存在着另一个逻辑错误。I takes a hundred years to rear people.(将人抚养成大人需要一百年)。一般来说大人的概念是指十八、九岁的人,将人抚养成大人需要十八、九年才合乎情理。需要一百年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何况现今世界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十几岁!

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实际含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年的打算,只不过像种种庄稼;十年的打算,只不过像栽栽树木;一生的打算,只不过就像培养人才。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后人一直将管子的这段话归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

《现代汉语词典》对此成语的解释为: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一百年。

《中国成语大词典》对此也有解释: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培养人才是为长远打算。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该成语的译文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此解释的第一部分:“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并无逻辑错误。“树木”的意义是能用作木材的树,培植树木的意思将树培植成能作木材的大树,因此是有有终的动作,这一动作需要十年是合情合理的讲法。解释的第二部分“培育人才需要一百年”中的“培育人才”是有开始有结束的动作,它的意义是将人从幼小培育直至变成为人才为止,它的意思含糊不精。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十几岁,将人从不是人材培养至人才的时间超过了人的平均寿命时间。

《中国成语大词典》的解释合情合理,这一解释包含着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和培养人才的不容易。

五、试译译文

根据《管子•权修》的原文和《中国成语大词典》的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义是:

1.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2..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培养人才是为长远打算。

笔者的试译译文如下:

1. Planting trees results in benifit in ten years, but educating people in a hundred.

2. Growing trees is a ten-year project, but educating people is a lifelong project.

3. Growing trees is a project for the next ten years, but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next hundred.

英文题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alls for Correct English Transl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wrong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Chinese idiom of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and then provides reference translations of it.

Key words: wrong translation, correct translation, reference translations

摘 要:本文讨论并分析一条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汉语成语的错误译文,同时提供参考译文。

关键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错误译文,正确译文,试译译文

篇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感激。

前半句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解释: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 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人才很不容易。

后半句借用了“插柳成荫”的寓意,表示“我”对老师栽培之恩的感激。如果要培养一棵树木,只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十年是虚数),而要培养、教育一个人很不容易,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百年是虚数)。而后面那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可见随手插柳也可让柳树生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是像插柳这般的小恩情,一生也难以忘怀,主要是告诫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 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两句成语源出於《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计,莫如树人。」树在这里作动词,指种植或培育。「树谷」指种稻,「树木」指植树,「树人」指培育人才。根据《管子》原意,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后来经过历代变迁,「终身」改为「百年」,遂成为「百年树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阴

比喻有意图、计画的去做某件事,却常无法成功, 而无意中的行动,却获得意外的成效、收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整个意思是 , 感谢某人的栽培 , 当日的无意帮助 , 令自己获益良多 ,

大恩大德 , 终生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孟子,一个国家十年之计是种植树木,百年之计当属培育人才,是孟子的政论。后来用法,多用后半句,喻人才栽培之重要与不易。

插柳之恩,出自“无心插柳柳成荫”,用在这里,当喻老师的

栽培之恩。

总的来说,整句是说,人才栽培非常重要且不易,(老师的职业也因此是高尚和伟大的,)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终身难忘。

第一个树(),第二个树是()意思

前者培植

后者培养

其实两个树都可以理解成为培养的意思。

【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拼音】: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拼音码】:sns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英语】: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

【故事】: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篇五:《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作者:廖冬梅 何成保

来源:《荣誉杂志》2009年第10期

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声“孙校长”,亲切而且饱含感激之情。她是在香港的小学里实行普通话教学的第一人,开了香港风气之先,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教育岁月的沉淀,让她的文字变得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脱俗,而孙方中女士的人生更是如书一般墨香四溢,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地想一读再读。

【孙方中校长,太平绅士,香港苏浙小学创校校长、中国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曾荣获英女皇颁授MBE勋衔,并荣获江苏省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1998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着有著作《千丝万缕不了情》,《掌舵破浪的岁月》。】 掌舵破浪的传奇人生

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士后不久,孙方中女士来到了香港,那一年是1950年。1953年,苏浙同乡会的一则征求校长的广告,让孙方中女士获得了意外的收获。25岁的她成为了苏浙小学创校校长。

孙方中女士坦言,在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前夕,她也曾犹豫过,一方面,她对文学有着浓浓的渴望,还是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孙方中女士常常爱用“旸若”笔名写着细腻的文字向报社投稿,《大美晚报》、《星岛晚报》上可见孙方中女士的篇篇散文,几十年以来,孙方中女士一直笔耕不辍,而且她已于一周前应征了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加上应征校长的三个苛刻的条件也确实让孙方中女士望而却步,而服务社群,效劳祖国也是孙方中女士自小便产生了的志愿,天生一副喜欢挑战的性格让孙方中女士走进了应聘苏浙小学校长的队伍。

一份自信,一份执着,一份服务的心,让孙方中女士走进了苏浙小学校长的位置,而且一待就是半个世纪,“孙方中校长”这个称呼一直萦绕在她的耳旁。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事业,教育,也是孙方中女士一辈子不离不弃的事业。

从走进苏浙小学开始,她的大胆创新与果断的性格便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应征校长的时候,孙方中女士曾许下宏愿,要将苏浙小学打造成为香港的名校,而现在,正是她实现宏愿的时候了。她的热情也将洒向这份她深爱着的工作。

1953年的香港各校,清一色地实行广东话教学,还未曾出现过采用普通话教学的例子,孙方中校长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有同样的语言——母语,彼此才能沟通,才能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让祖国强大,让祖国兴旺。我要从我的学生们开始,让大家都讲普通话。”孙方中女士对祖国的

挚爱中,深蕴一种信仰的力量,这份力量推动着她要让生活在香港的孩子们说自己国家的语言。于是,苏浙小学在孙方中校长的极力倡导下,开始了普通话的教学。

当孙方中校长提出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也曾遭到各方的质疑,他们说:“大家都用广东话教学,你用普通话教学,会不会没有人来你的学校读书呢?”孙方中校长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管,我觉得这样对。”柔中带刚的孙方中女士,在每一个关键的抉择时候,都很果断,她的愿望的萌发,发生在她浓浓的爱国情怀的驱使下。第一年,第二年,来苏浙小学念书的人络绎不绝,直到现在,学生的数量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孙方中校长的赤子之心得到了回报,她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九十年代,孙方中校长的另一开创性举措着实又让众人大吃一惊,她在中国人的普通话学校开办了国际班,打破了中国人学校没有国际班的先例,她是聘请外国人来校教学的第一人。中英合作的结晶,是香港的一大特色,而这种特色在苏浙小学里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示。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或许从踏进苏浙小学那一刻起,孩子们的成长便成为了孙方中女士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她的职责就是两个字:育人。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足以让孙方中女士为之付出所有的心

血,“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怀揣一份对教育的热忱和执着,一份对祖国的赤诚,一份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与培养的责任,在教育这条神圣的路上,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她一直保持着不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金针度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推动者。

“一间学校,她的学生,具有普遍的阅读风气,一定是好学校,也一定是校风优良的学校。”孙方中校长说。

何为“校风”?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个世纪的孙方中校长给出了她心中的定义:“一间学校,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频密的接触中,有意或无意地互相感染,形成各种普遍性的习惯,包括品德方面的,知识方面的,这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渐渐凝固,就成为学校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