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想家的诗句

时间:2021-10-27 10:32:00 节日作文

篇一:《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穿故乡水,

梦中几时回?

苍天雨霏霏,

为我把泪垂。

极速空中骑飞马,

千里还家见爹娘,

睁眼唯见枕边泪,

方知遗梦在他乡。

篇二:《思乡古诗,让人想家》

思乡古诗,让人想家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描写想家的诗句}.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描写想家的诗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描写想家的诗句}.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23.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描写想家的诗句}.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描写想家的诗句}.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篇三:《描写家(离家、想家、回家)的好句好段》

描写家(离家、想家、回家)的好句好段

离家的日子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繁星满天,无论是快意,还是失落,我都非常想念它。

家是温暖的,因为家里有母亲疼我,父亲爱我,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

在记忆中,每次周五回家,便能在路上看到村口迎我的母亲,每每这样,我总会说:“妈,回家吧!”母亲也总会从我手中接过书包,帮我推着车子。母女俩便一前一后向家走去。

走进家门,父亲便会迎上门来嘘寒问暖,向父亲喊一声久违的:“爸爸”,心中不免会有一种喜悦之感,每每这样,爸爸也会响亮的应答一声:“哎,好女儿!”

一家团聚的夜晚自然是美好的,摆上一桌并不丰盛的饭菜,围圈而坐慢慢地咀嚼着,每道菜可都是爸爸的拿手好菜,这时我会和弟弟开怀畅谈。我们谈理想,论学习,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会成为我们的话题,母亲和父亲则会微笑着听我们说,似乎脸上的皱纹少了许多。有时候,爸爸兴致大发还会说个笑话,惹得我和弟弟笑得前仰后合,母亲会对父亲说:“咋还像个小孩子似的„„”

将离开家时,父亲会亲自为我煎四个荷包蛋,父亲说那时代表一家四口人。母亲会为我装上农村特有的窝窝头,弟弟会亲切的说一声:“姐姐,一路顺风。”尽管一个人孤独的在学校,但我的心不再孤独。

我们长大了。我们这个年龄开始有了希望。我们这个年龄,会为父母的忠言劝告而烦恼,我们这个年龄也开始注意父亲的背影,母亲的面颊,我们已脱离了他们的怀抱,又总也走不出他们的情怀„„那是世上最伟大的亲情。 因为有爱,我深深懂得家的不易!因为有情,我想家,所以我爱它,在离家的日子里永远想念它。

因为有家,我幸福。它是世上最富有的王国,最温馨的地方。

家是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的一方晴空。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

出门在外,家是“蝴蝶梦中家万里”的那份思念,归家途中,家是恨不得“千里庭缩”的那种急迫;久别归来,家是“审容膝之易安”的那种舒适。 无论身在何处,与家的距离都近在咫尺。因为家是慈母手中的线。在你临行之前已密密地缝在身上。不管离家多远。家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那充满着母亲的叮嘱父亲的关切,永远不会忘记。

归心似箭,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其实归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变成一束光,千里之遥转瞬即至,越要到家的时候,这种感觉越强烈,直到踏进家门才会慢慢褪去。

那首经典的萨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产生正是由于作家深夜回家时发现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等他归来,真情涌动于是写成了这经典之作。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听《回家》,你会强烈地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中亲人的牵挂,思乡之情从心底慢慢升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赶回家,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耳边似乎想起李后主国破家亡后的感叹:“千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也只能“梦里不知客”,无家可归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因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便是家。 离家、想家、回家,人们经常重复着这件事。但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枯燥。不管我们离家多远,对家的那份牵挂都会把我们带回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悠扬的萨克斯再度想起时,我不禁自问:“何时回家?”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家,故乡,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法消去的烙印。长大了,总要离家这时的家的感觉再不是妈妈不胜其烦的唠叨,而升华成一种记忆,一种气味,在他乡不如意时蒙上眼帘的一层雾。

篇四:《古诗鉴赏》

第四章 古诗鉴赏

〘知识网络〙

古人曰:“诗言志。”诗歌总是要表达思想情感的,不管是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无不是为了抒情言志。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所蕴含的典型意义。古典诗词中的形象,往往含着作者的情感,形成“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由意象构成一个艺术境界,即“意境”。分析诗歌形象,就是要分析诗词的“象”→“意象”→“意境”。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找准字眼并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及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练字技巧就是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古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平淡、质朴、自然、轻灵、飘逸、雅正、通俗、风趣、幽默、奔放、含蓄、蕴藉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象征、通感、双关、映衬、对比、反复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还有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语言和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仔细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分析诗歌意象,揣摩技巧,有助于把握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题目。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切入点,从题目入手,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2001年上海春季考题中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关注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调动有关积累有助于鉴赏诗歌,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重视注释。在高考古诗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简短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中的生僻奥涩处加以注解,其实却往往是理解诗意甚至解答题目的症结所在,是命题人隐晦的提示,千万不能忽视。如2000年全国春季考题《蝉》后的有注释为“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冠缨”暗示了蝉所象征的人物形象具有高贵的身份。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破译题干隐含提示信息。古诗鉴赏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命题人在设题时一般要在题干中给出一点揭示,这些提示或者指定考查要点,或者表明问题指向,或者暗示解答枢纽,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2002年全国考题题干中有“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这样的提示,为我们点示了答题的枢纽——所谓“关键”应是能够体现全诗情感主旨的地方,那么我们只要分析“折柳”的寓意与全诗的主旨有什么关系就可以了。

分析意象。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把握一些传统意象大有裨益。

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方能“体其情”,“知其意”。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落点

古诗鉴赏选材以唐宋近体诗为主,以宋词、元曲为辅。

唐宋近体诗又以绝句为主,以律诗为辅。

〘典例精析〙

一、考查要点{描写想家的诗句}.

(一)从高考实际情况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考查重点。

(2005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析〗两小题都着眼于艺术表现。(1)题较为巧妙。古诗文中某词句有不同版本的现象并不少见,比较其优劣高下,这是文学鉴赏必需的功夫。学生只要抓住注释透露的信息,仔细阅读诗歌,在比较中鉴别、赏析,就不难作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认为“雁别秋江去”更妙,言之成理亦可。)(划线部分为参考答案,下同。)

(2)小题明确指令从“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扣住诗题,诗人流放遇赦而登楼观胜,承接上联愁去喜来的诗意,诗人自然心旷神怡甚至“得意忘形”,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本色——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学生熟悉诗人李白及其浪漫主义的诗风,对拟人、映衬、夸张等常见的手法也不陌生,应该有能力解答这样的鉴赏题。但要准确的解答也并非易事。此题应该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005重庆卷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析〗有“诗家天子”之美誉的王昌龄,其绝句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从军行七首》是盛唐众多边塞诗中的优秀之作,所选为其二,通过军旅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而复杂的感情。

两小题都是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正扣住了此诗的妙处。曲调随舞蹈换新,别情与边愁依旧,这并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学生对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是了解的,解答⑴小题不难。解答⑵小题的两问相对难一些。仔细阅读可以看出: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诗人以景结情,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以景做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二)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相对少些。

(2005广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析〗严格说来,(1)小题考的不是鉴赏,而是常识:律诗8句分为4联,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颈联应该停顿为:“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任写一组相对的词语即可。

(2)题很好。作者高中进士而远仕巴东,身处偏僻闭塞之地,并无春风得意之情,登高望远自然容易触动乡思,怀念起那遥远的渭河边的家乡来。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3)小题由诗及画,引发想象,品味“诗中有画”之妙,正是古诗鉴赏之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扩展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而成,以此为画题很是适宜。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

(三)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②

观点态度”放到一起考查。

(一)各小题各有侧重。

(2005全国卷Ⅱ套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想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析〗白居易的诗歌老妪也能懂,学生理解自然无大碍。⑴题要求“披文以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