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人的小传

时间:2021-10-27 04:24:54 节日作文

篇一:《母亲小传》

母亲小传

1972年3月24日,随着一声婴啼,一个女孩出生了。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她给了我幸福与快乐,她就是我的母亲。

虽然母亲相貌平平,放进人群中3秒钟便会找不到,但是在我心中,母亲只能用羽泉的《最美》来形容。我最喜欢母亲那深邃的可以和列夫·托尔斯泰相媲美的黑宝石般的眼睛。这只眼睛中包含着严厉 、慈祥以及关心,使人能透过眼睛看到母亲的心灵世界是怎样一番景象。

母亲小时侯家里很穷,虽然外婆外公很努力地工作,但在那个年代养活5口人实在不容易。经过生活的打磨,母亲变得很懂事,经常帮家里做事,还照顾弟弟。虽然生活地很艰难,但当母亲给我讲小时侯的事情时,总是乐呵呵的,就像看了一场不好笑也不悲伤的电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耿耿于怀的。

当她想起她只接受了中专的教育时,总会告戒我说:"如果当时我有机会继续读书,就不用这样拼命干活收入又低了。现在你们的条件比我好多了,一定要努力学习!妈不要求你好出色,只要以后不要整天为生活而劳累就行了。”妈妈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

在很多父母当中,我父母算是很开放的了,并不限制我的自由。由于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年龄也在增大,学习任务很重,没有了玩耍的空间与时间,父母为了让我能多接触大自然,还不辞辛劳地每星期陪我骑车出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象。每次母亲出去时,总是把我护着,叫我靠边点,使我不受伤害。但她可否想过,她正处于危险当中?

亲爱的母亲,在世人的眼中,您是渺小的,但在儿子的心中您是至高无上的。在我的星空,您是一颗明亮的星星,永远照耀着我,永远都不会在漫漫的夜空中消失。来生我仍然愿意做您的儿子。

母亲小传

我的母亲姓宋名玉,1969年11月21日出生在上洋白洋坪村的一个贫穷家庭里。家中共有四兄妹,母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到母亲五岁时,就在村里开办的一家小学读书。母亲从小抱着“长大当警察”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小学二年级,母亲当上少先队员。母亲体育成绩特别优异,获得过学校铅球赛和跳绳赛的第一名。 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上等。最让母亲自豪的一件事是她在小学获得了全校“珠算比赛”第一名的奖励。 母亲11岁时,小学毕业,继续在离家较远的初中就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加入中国共青团。初中毕业了,后因为家境贫寒,上不了高中。再说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学呢!就这样母亲在家里挑起了做家务的担子。

过了一年后,村里的小学校长邀请母亲到小学去教书。她在那所小学代过一年课,这一年是母亲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一年为师生涯中,母亲领悟到了知识的重要,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到了20岁,母亲来到宜昌,在她四妈办的一个超市打工。面对这个比家乡繁华百倍的城市,母亲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一干就是三年。母亲的四妈多次在外婆面前夸母亲在那里工作做得好,非常努力。母亲总是抱着做啥事都得尽力的思想一如既往地干活,同时也博得了亲戚朋友的信赖。

第四年,在打工的同时母亲和父亲经人介绍相识了。在那年的五月一日结了婚。过了一年之后,生下一名女婴,那便是我。母亲婚后一直在家当贤妻良母,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日子。

爸爸在外挣钱,母亲也要来计划家里的开支。家里的生活费,都计划得天衣无缝。过去只觉得母亲是温柔可亲的人,现在母亲又理家过日子,又显露出她是能干精明的一个妈妈。

母亲教我去感受生活这本大百科全书,生活就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生活。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像“A”。要学“A”它的一笔一画,挺拔端正,没有“O”的圆滑。要学我国古代的包拯,那样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告诉我方仲永的故事,要因为他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习,最终“江郎才尽”,与常人无异。

母亲就像我人生中的一个指路灯,没有她我就失去了方向。母亲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为母亲作传,

我感到十分欣慰。

老师点评:母亲的经历是平凡的,但又是坎坷的,平实的叙述中难得的是一颗理解母亲爱母亲的赤子之心!

《母亲小传》

有机会可以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母亲。为什么呢?因为她陪伴着我度过了16年,为我的起居生活劳苦奔波。最重要的是,没有她,我们根本不可以生存到现在,甚至不能活在这世上。

生命是她赋予我的,而我们就应该去尊敬她,了解她,回首她39年来的甜酸苦辣。

1966年10月12日,她诞生在一个生活比较艰苦的家庭中。由于母亲、奶奶都是农民,而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父亲去维持(其父亲在容奇水利会当工程师,薪水较高),使其生活才仅仅满足了衣食,达到温饱的状态。

小时候,她并没有我们现在新时代的孩子那么幸福,而是要去耕田种植,从早忙到晚,而能否收获也只是一个未知数。

1973年,在她大约7岁时,她终于可以“退耕还学”了,她并没有我们现在每一个人规定的校服,连红领巾也都是家中剩余的布料织成的,生活显得十分坎坷。虽然说可以“退耕还学”了,但是“伴随”他多年的田地仍被她所依恋。所以,她每天放学后就到地里帮助父母种菜植树。就这样,她就“熬”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向青少年生活走去。

1978年,她从小学生升上初中。其实,她的初中时期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了解,她在一次上学的路上因天雨路滑而连人带车一起冲进了水塘中,使她顿时满身泥泞,如同在水中的“泥人”。

经过3年的初中生活,因为当时家境不好,而她又有两个兄妹,使她无法再升入高中去读书。因此,她凭着初中文凭走到了社会上(因为当时初中毕业也算是一种高学历),得到了一些企业老板的聘请,让她成为了一名出纳。

后来,因为得到老板的赞赏,她被送到大良党校去读会计班。半年后,她从出纳变成一个会计员,使她不再依赖母亲对她的照顾。

1989年3月12日,她与我的父亲结婚了。一年后,她终于在容奇医院生下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继承人。

2004年,她再次得到老板的推荐,让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中的一份子。

现在,她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她终于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了,终于摆脱了昔日贫穷的生活,向美好的未来迈进。

篇二:《家庭三代史小传》

西安翻译学院 XI’AN FANYI UNIVERSITY{关于家人的小传}.

题 目:家庭三代史小传

学生姓名: 康海楠

指导教师: 宋喆{关于家人的小传}.

学科专业: 市场营销

2013年 2 月

家庭三代史小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

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8年9月中旬,全县就建成16个人民公社,取代了原来的乡村政权。1959年,在个别公社试行供给制度,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的三包责任制,将社员的自留地、开荒地、果园地、林木、菜园等收归公社集体所有。甘肃省庆城县三十铺康湾也在大队长康治发---也就是我的爷爷组织全村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爷爷出生于1935年,不到二十岁就成为我们村的队长,一生都在为全村的发展而做出无数的贡献,尽管困难重重,他依然冲在最前面,深受全村人的爱戴。三四十代的甘肃庆阳,不仅教育事业落后,而且人民生活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当时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合作社的制度依然让人的生活质量没有多大的提高,依旧是一片不堪入目的场景。村里有的家庭最多要养十二口人,但是依靠大人每年挣工分发的粮食根本不能养活这一家子人,燃烧植物秸秆,煮榕树皮,娃娃草,麦皮„...吃这些这样才能凑合着解决温饱问题,在村里的人家时而有饿死的孩子也正常不过了,六零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饿死了好多的人。爷爷最喜欢的是他的中山装,虽然布料粗糙,

但也是那个年代最体面的服装,小孩子都是一条裤子几个人换着穿,一直都是缝缝补补好多年。爷爷当时还养了一匹白马,他从不舍得骑它,拉东西也是用独轮车,那也是在当时很阔气的。

在教育方面,庆阳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全县文盲占百分之九,村里人写信,立契约都要到几十里外去求人,1941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十三,在校学生升学率也极低,由于当时农村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校学生的女学生仅占百分之十。正因为这样,奶奶的认得那些个字也是在当时偷学的。最后,革命政权建立之后,庆阳人民才真正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冲破了少年时期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把教育发展到青年、成年和妇女,也创造了多种办学形式主要有公立学校、民办小学、冬学和识字组。1940年陇东中学的建立更是为给革命培养了大批坚强有力的干部,这样正适应了庆阳边区政治、经济的需要。六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小学生中参加过串连,但都参加了战斗队,红小兵等群众组织,全县绝大多数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停过课,学校一度也没有教材,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这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像爷爷这样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忠臣也遭到了批判,但是在1977年文革结束后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纠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他也被正了名并且学校恢复了考试制度,教育秩序趋于正常。{关于家人的小传}.

爷爷的后半生依然在队长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九十年代初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已经是晚期,一年后便安静的离开人世,享年62岁。他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盛努力付出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历史里不会有他的名字,但是我知道,家庭三代史一定会撰写他。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认为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最黑暗的时代。古代中国连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但是让人惋惜的是我们的文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但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更让人痛心的是破坏中华文明的不是外国人,而我们自己,

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破坏自己的文化。

父亲康伯霖一共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出生于1971年。20世纪60,70年代,是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党员都被迫害了。最冤的冤案,应该是刘少奇。还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共产风”等等,导致人命生活水平严重降低。父亲出生的这个时期, 要说政治,外交方面的也该算吧。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这样中国的综合国力在逐步上升。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但是中国的经济不景气,在大西北的农村生活更是难堪了,但是相比爷爷那个时代还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1978年,全县先后开始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到1981年,全县普遍实行了大包干到户。这种生产责任制从1981年全面推行到1985年总共五年时间,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而全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面食被认为是高档的食物。在教育方面,村里的小学是在高考恢复后就在县教育局的批准下成立了,清楚的记得父亲说他们是当时第四届小学生,但是他并没毕业只是上到四年级就辍学了,一个原因是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兄弟姐妹要八个人,吃穿就顾不过来。另外一个原因是父亲认为当时学习根本给家里带不了多少财富,出去闯荡才会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以后的打拼积淀财富。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根据上级指示,学习上海民兵工作经验,全县逐渐成立民兵指挥部,组织民兵小分队,父亲受爷爷的严令不得不去参加民兵小分队,但是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熏陶。两年后他便外出闯荡,北上北京,西进兰州,东去西安,南下宁夏,在1991回家后认识了附近李家塬的李雪红-母亲,最终结婚才安居下来,但是父亲这几年在外结识的兄弟有社会的混混,有从政的官员,也有警界的风云人物,可想他这几年积累的人际关系是不可估量的,当然如果恰当的运用这些来之不易的人脉那父亲的前途是全村乃至全县所羡慕的对象,可是,命运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的,在财富方面他是平平淡淡的,养家糊口便是如今的这个家庭最大的希望,或许人们认为他是厚积薄发的种子,但是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任何让我们无比激动的事

情。父亲的人生会有如此的起伏也是他一手所造成的结果,别人眼中的能人也几乎变成了废人,要奋进也必须是他的思想觉悟才有可能,旁人说再多的也只是徒劳,但是我依然相信他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的。

这一时期的教育事业真可谓是蒸蒸日上,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他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这样以来,庆阳的招生制度得到改革,考试制度同时恢复,1979年到1980年两年之中,全县先后举行了各类的教学竞赛。并且在1985年底,全县有普通中学4所,农业中学3所,林业中学1所,八年制学校11所。全县教育系统布局趋于合理,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规。有再说文化吧,1985年10月26日,县广播站在庆城文家塬建成调频,这样才摆脱了广播长期依赖邮电载波的被动局面,形成了独立的、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信号传输系统。从这以后,如果谁的家里有一台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的话,那是相当的有面子的东西,正好那时候家里这些东西都有了,这样对于国内一些重要的新闻的了解便是轻松了,电视机也是全村人分享新闻的宝物。说实话,父亲也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人,那时小虎队,周华健,杨钰莹,刘德华,邓丽君的歌都是他嘴边常挂的,因此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出现也就证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然,当时大多数流行的服饰和打扮也是受大陆和港台艺人装扮的影响所造成的,听父亲常常说起,当时最流行的是喇叭裤,中分头,再加霹雳舞,这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记忆,是美好的,是有标志性的。在1992年的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在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他的一系列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了神舟大地,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深入,庆阳人民的生活也由此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并且一步一步的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有人说九零后是流蜜年代里的温室花朵,也有人荒谬的预言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每每看到这些抨击九零后的文字,我只会嫣然一笑,无需解释,也不用解

篇三:《书家小传》

书家小传

李斯

秦时书法家, 字通古,秦统一后官至丞相。始皇二十六年推行“书同文”,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进行增删修改,奏请秦王厘定为小篆。作《仓颉篇》,领导推行小篆的事务。随秦王东巡,后人认为峄山、泰山、琅琊山等记功的小篆刻石均为其所作,此类刻石笔画整齐划一,转折方圆并用,结构对称平衡,比例协调,排列井然,小篆也被称作“斯篆”,后世推为“小篆之祖”。

杜度

汉代书法家,原名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章帝时为齐相。擅长草书。卫恒《四体书势》说他“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文献记载,汉章帝特许他以草书来写奏章。崔瑗、崔寔父子皆受其影响。与崔瑗合称为“崔杜”。张怀瓘《书断》列其章草入“神品”。

崔瑗

东汉著名草书家,书法理论家。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曾任济北相。擅长草书和小篆,章草师杜度,并与之其名,合称为“崔杜”,被称为草贤,《书断》说其书“点划之间,莫不调畅”,“章草入神,小篆入妙”。书迹有收入宋《淳化阁帖》中的《贤女帖》,已非真品。书法理论专著《草书势》是第一篇书法专论。其子崔寔,字子真,亦擅章草,有父风。

张芝

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学书于崔、杜,极为刻苦,《四体书势》说他“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最擅草书,被韦诞誉为“草圣”,章草之最,超过杜、崔又是今草之祖。传世作品有刻入宋《淳化阁帖》中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其中只有《秋凉帖》较可靠。其弟张昶,字文舒,也擅长草书,与张芝相似,后人以为筋骨不及,而妍华继之,誉为“亚圣”。

蔡邕

东汉书法家和理论家,字伯喈,汉献帝时为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擅长篆、隶,创造“飞白书”。梁萧衍说他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张怀瓘《书断》说:“八分书则伯喈胜,出世独立,谁敢比肩。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篆隶绝世,中岁之迹,笔力未精,及其暮年,方穷其妙,动合神功。”蔡邕是《熹平石经》的主持人。著有《笔论》《笔赋》《篆势》《九势》等书法理论著作,第一次提出书法艺术美的力度问题。

皇象

字休明,三国时吴国杰出草书家。善篆、隶,工章草,唐张怀瓘以其八分入妙、小篆入能,章草入神品。清包世臣说:“草书唯皇象、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 传“松江本”《急就章》为其所书,长期以来被视为学习章草的极佳范本。字数达1394个。其艺术特点,以唐人窦臮和张怀瓘的评价最称精当。窦臮《述书赋》说:“广陵休明,朴直古情,难以穷真,非学可成。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张怀

瓘《书断》说:“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关于家人的小传}.

钟繇

三国魏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人。魏国时官至太傅,史称锺太傅。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南北朝时代,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以后长期与王羲之合称“锺王”。刘宋羊欣说锺繇善铭石书、章程书和行押书,当即隶书、楷书和行书。他在历史上享名最盛的是小楷,有“正书之祖”的美誉。传世小楷共有10种,《贺捷表》、《荐季直表》、《尚书宣示表》等皆影响深远,唐张怀瓘《书断》认为“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说:“刚柔备焉,点划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他加快了楷书成熟的步伐,对东晋时期书法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一台二妙”(卫瓘、索靖)

卫瓘

西晋书法家。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曾任尚书令,是西晋重臣,官至司空、太保。八王乱起,为贾后所杀。唐张怀瓘说:卫瓘“采张芝法,取父书参之,遂至神妙。天姿特秀,若鸿鹄奋翼,飘飘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父覬为曹魏时期开创北派的大书法家,享书名于三国时期,子恒(巨山)亦善书,世称“巨山三世”。传世作品有《淳化阁帖》所收的《顿州帖》。与同时代的索靖并称“一台二妙”。

索靖

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阳关附近)人,张芝姊孙。官酒泉太守、征西将军,人称“索征西”。与卫瓘书名不相上下,有“一台二妙”之誉。师法张芝,博通经史,尤工章草,后人有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索靖则以为己书如“银钩虿尾”。唐张怀瓘说:卫瓘“采张芝法,取父书参之,遂至神妙。天姿特秀,若鸿鹄奋翼,飘飘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时议谓:伯玉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索靖则“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可见一比较流便,一比较严谨。卫瓘只有《淳化阁》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