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时间:2021-10-27 01:09:31 节日作文

篇一:《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李开复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

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 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

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

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四、做好朋友,不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 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篇二:《给父母的三十条建议》

给父母的三十条建议

1、

2、

3、

4、

5、

6、

7、

8、

9、 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 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家里很快乐 经常鼓励孩子,当他遇到失败时,不要泼冷水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不对孩子说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坏话 能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

10、 正确对待孩子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

11、 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大自然中)

12、 每天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3、 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14、 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便失败了也值得

15、 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16、 孩子对你说话时,多忙也要耐心倾听

17、 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

18、 不对孩子说“你笨,看看谁”之类的话{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19、 不强迫孩子,给孩子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20、 对孩子许诺的事情,说到做到

21、 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22、 注意孩子情绪变化,了解心里要求

23、 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24、 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

25、 不要动不动就恐吓孩子

26、 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

27、 家里有大事,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28、 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孩子算陈年老账

29、 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 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

篇三:《孩子给父母的建议》{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一位中学生在对父母的十二条建议中这样写道 1、不要我要什么就满足我什么。其实有时我只是想知道我能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

2、不要对我大喊大叫。你对我喊叫只会减少我对你的尊敬,同时也教会了我喊叫。

3、不要总是发号施令。假如你向我提出请求,而非发出命令,我会更心甘情愿地去做事。

4、请履行诺言。

5、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较,如果你认为我好于他人,有人会难过;如果你觉得我不如他人,难过的会是我。

6、不要一会儿让我做这,一会儿让我做那,使我无所适从。

7、请让我自力更生,如果万事皆由你替我完成,那么我将来永远也学不会做事。

8、不要在我面前说谎,也别让我为了你而说谎,这样会使我不再相信你的话。

9、当你犯了错,请承认错误。你的行为也会教导我承认自己的错误 10、当我向你讲述我的问题时,请试着理解并帮助我,爱我就要告诉我。

11、请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我,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成为朋友。

12、不要让我去做你自己不做的事。我永远不会做你让我做而自己却不做的事情。

篇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高二(13)班

1.手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坚决不能把手机交给子女,更不能让他们把手机带到学校来。

2.关注子女上下学时间,提醒他们按时到校上课,关注他们放学回家的时间。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骑车的学生要减速慢行,不要骑车带人。

3.关注子女的穿着,要求子女在校一定要穿校服,杜绝化妆品的出现。(如:带颜色的唇膏)

4.密切关注子女的一切动态,了解他们的朋友圈,提醒他们谨慎交友,不要与社会上的人来往。

5.控制子女的零用钱,提醒他们健康消费。

6.关注孩子的理想目标和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教导孩子敢于吃苦,相信并鼓励自己的孩子。

7.要言传身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家庭和睦融洽,大人有矛盾要妥善解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闹。

8.有时间多陪陪他们,不要只顾自己的工作和玩乐(如打牌),在假期、周日下午和晚上这段时间内督促孩子多看书,少玩乐。

9.要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重视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

科任老师联系方式

篇五:《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学会跟老师沟通。聪明的家长应该首先学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等等。因为老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才不致于对学生的某一行为作出片面的判断,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聪明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应带着问题去,带着方法回。许多家长与老师沟通,往往简单地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如何?”这类大而空的问题,老师很难回答,所以只能以空对空:“最近学习还不错。”家长就无法真实地了解孩子,也没有任何收获。因此,家长应该用一些具体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如“孩子最近作业拖拉”,“孩子最近错别字增多”等等。这样老师能够就具体的某一问题联系到学生平日学习中的种种表现,给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方法。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并且,当老师指出学生的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时,家长不应表现得无奈或束手无策,而是要主动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只有真正学会与老师沟通,家长们才能收获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二、做好表率。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不应马上抱怨孩子,而是首先寻找自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做好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身后总有孩子的一双眼睛盯着。你的言行举止甚至各种情绪都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家长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不时抱怨“工作真累”、“烦死了”。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抱怨:“上学累死了,烦死了”。家长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往往会给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除了不经意的影响,家长也需要注意避免直接主动的影响。尤其要避免打乱孩子的节奏,无论是学习节奏还是生活节奏。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该玩就玩,该学习时就学习。在孩子学习时,避免好心办坏事,让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等小动作打破他的学习节奏。这对孩子的学习十分不利。必须制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定,让孩子在合理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三、关注孩子的朋友。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其实并非如此。孩子身边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力要远远胜过老

师和家长。如孩子朋友的价值观、阅读兴趣、玩的游戏等等。因此,家长除了要知道孩子的朋友是谁,更要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也要适当了解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都玩些什么,聊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增加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做出监控,孩子的交友是否妥当。如果发现他的朋友可能对他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就应及时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干预并非强制干预。而是以尊重孩子的朋友为前提,通过引导、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共同健康成长。

四、正确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是家长十分关心的。但是,需要提醒家长,应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绩。千万不能单纯为了成绩红了眼,牺牲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毕竟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表现得极其优秀。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那么无论他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坦然接受。另外,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时,也不要片面用分数衡量成绩的好坏。尤其不应该看分数的绝对值,而应关注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也就是说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家长可以根据班级平均分数来评测孩子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一般而言,班级平均分会位于班级五分之三的位置,家长可作为参考。同时,反应分数的试卷,家长要高度重视。试卷不是简单的反应分数这一信息,更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纵向和横向分析试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弱点并不断弥补。

五、不要对学校进行随意的评价。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家长往往会对学校或老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产生一些不满,因此可能会在公开场合对学校或老师进行随意的评价,发泄不满的情绪。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三方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在有不满时,因保持冷静和理智,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出自家长想象中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的误解,也有可能是道听途说。因此,家长应对自己的言论高度负责,不要因随意的评论而影响了孩子。要时刻记住,主动交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六、学会放手。放手往往能促进孩子成长的一次飞跃。很多家长都明白放手的重要性,却做得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提醒家长放手的两条原则。一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放弃底线,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这主要体现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没有规则感,在学习生活上就自由散漫。例如一个孩子很喜欢读书,经常占用写作业的时间阅读。那么家长就应该以坚决的态度来安排孩子的时间,规定好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写作业,给他建立规则感。喜欢阅读是一件好事,因此不少家长觉得没必要干预。这就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因此,建立规则感等原则是不能放弃的。二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什么都不管。放手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去做。例如,很多家长纠结于零花钱要不要放手。可以放,但必须做好监管。可以规定孩子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并且告诉他就是这么多,用完了就没有了。至于怎么用,则交给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因为零食买多了而没有钱购买学习用品,对不起,你自己解决。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解决好这些小问题。在大规则下逐步放手,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帮助是巨大的。

七、拓展社交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千世界,进行虚拟社交。因此,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往往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这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宅在家里。所以现在不少孩子年龄虽小,却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知道ipad等等。且不说互联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宅在家里的行为本身就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和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参加社交活动。增长孩子的见识面,增加孩子实践的机会。例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好朋友的家庭聚会,双方共同探讨学习,交流教育心得,并且让孩子参与其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举办成人礼,可以带孩子进行主题性旅游。才能对孩子的性格、情绪、学习等产生积极地影响。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到书本乃至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他会非常高兴且印象深刻。

八、注重素养的培养。注重素养培养的家长会坦然面对孩子的学习分数,也会更加关注孩子朋友的品行而非成绩。因而,教会孩子注意基{写给父母的建议书}.{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本礼仪比他有好成绩更重要。培养素质高的人才比培养成绩好的孩子更重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教育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学校也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那么,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身体力行。在素质教育中,礼仪的教育更加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成材,要成人”。做人的基本礼仪要掌握,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尊重。你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优秀但是却态度傲慢,没有基本素养的孩子能够得到社会的青睐。

九、重视心理发展。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心思细腻。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会有很多烦恼和困难,但往往憋在心里。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难,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困难后,交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更重要。最好的情况是,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去解决。其次,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去解决。例如,孩子在学校丢了东西,家长不必亲自去学校帮孩子找。可以直接教会孩子,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去跟大队委老师沟通,在广播里播放寻物启示等等,只有自己去做,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十、学会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他尊重,这样才能有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懂得什么是尊重。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一种尊重的陪伴!

篇六:《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学会跟老师沟通。聪明的家长应该首先学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等等。因为老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才不致于对学生的某一行为作出片面的判断,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聪明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应带着问题去,带着方法回。许多家长与老师沟通,往往简单地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如何?”这类大而空的问题,老师很难回答,所以只能以空对空:“最近学习还不错。”家长就无法真实地了解孩子,也没有任何收获。因此,家长应该用一些具体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如“孩子最近作业拖拉”,“孩子最近错别字增多”等等。这样老师能够就具体的某一问题联系到学生平日学习中的种种表现,给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方法。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并且,当老师指出学生的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时,家长不应表现得无奈或束手无策,而是要主动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只有真正学会与老师沟通,家长们才能收获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二、做好表率。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不应马上抱怨孩子,而是首先寻找自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做好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身后总有孩子的一双眼睛盯着。你的言行举止甚至各种情绪都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家长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不时抱怨“工作真累”、“烦死了”。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抱怨:“上学累死了,烦死了”。家长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往往会给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除了不经意的影响,家长也需要注意避免直接主动的影响。尤其要避免打乱孩子的节奏,无论是学习节奏还是生活节奏。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该玩就玩,该学习时就学习。在孩子学习时,避免好心办坏事,让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等小动作打破他的学习节奏。这对孩子的学习十分不利。必须制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定,让孩子在合理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三、关注孩子的朋友。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其实并非如此。孩子身边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力要远远胜过老师和家长。如孩子朋友的价值观、阅读兴趣、玩的游戏等等。因此,家长除了要知道孩子的朋友是谁,更要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也要适当了解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都玩些什么,聊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增加与孩子交流

的话题,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做出监控,孩子的交友是否妥当。如果发现他的朋友可能对他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就应及时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干预并非强制干预。而是以尊重孩子的朋友为前提,通过引导、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共同健康成长。{写给父母的建议书}.

四、正确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是家长十分关心的。但是,需要提醒家长,应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绩。千万不能单纯为了成绩红了眼,牺牲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毕竟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表现得极其优秀。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那么无论他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坦然接受。另外,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时,也不要片面用分数衡量成绩的好坏。尤其不应该看分数的绝对值,而应关注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也就是说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家长可以根据班级平均分数来评测孩子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一般而言,班级平均分会位于班级五分之三的位置,家长可作为参考。同时,反应分数的试卷,家长要高度重视。试卷不是简单的反应分数这一信息,更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纵向和横向分析试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弱点并不断弥补。

五、不要对学校进行随意的评价。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家长往往会对学校或老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产生一些不满,因此可能会在公开场合对学校或老师进行随意的评价,发泄不满的情绪。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三方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在有不满时,因保持冷静和理智,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出自家长想象中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的误解,也有可能是道听途说。因此,家长应对自己的言论高度负责,不要因随意的评论而影响了孩子。要时刻记住,主动交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六、学会放手。放手往往能促进孩子成长的一次飞跃。很多家长都明白放手的重要性,却做得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提醒家长放手的两条原则。一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放弃底线,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这主要体现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没有规则感,在学习生活上就自由散漫。例如一个孩子很喜欢读书,经常占用写作业的时间阅读。那么家长就应该以坚决的态度来安排孩子的时间,规定好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写作业,给他建立规则

感。喜欢阅读是一件好事,因此不少家长觉得没必要干预。这就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因此,建立规则感等原则是不能放弃的。二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什么都不管。放手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去做。例如,很多家长纠结于零花钱要不要放手。可以放,但必须做好监管。可以规定孩子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并且告诉他就是这么多,用完了就没有了。至于怎么用,则交给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因为零食买多了而没有钱购买学习用品,对不起,你自己解决。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解决好这些小问题。在大规则下逐步放手,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帮助是巨大的。

七、拓展社交活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千世界,进行虚拟社交。因此,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往往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这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宅在家里。所以现在不少孩子年龄虽小,却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知道ipad等等。且不说互联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宅在家里的行为本身就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和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参加社交活动。增长孩子的见识面,增加孩子实践的机会。例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好朋友的家庭聚会,双方共同探讨学习,交流教育心得,并且让孩子参与其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举办成人礼,可以带孩子进行主题性旅游。才能对孩子的性格、情绪、学习等产生积极地影响。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到书本乃至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他会非常高兴且印象深刻。

八、注重素养的培养。注重素养培养的家长会坦然面对孩子的学习分数,也会更加关注孩子朋友的品行而非成绩。因而,教会孩子注意基本礼仪比他有好成绩更重要。培养素质高的人才比培养成绩好的孩子更重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教育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学校也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那么,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身体力行。在素质教育中,礼仪的教育更加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成材,要成人”。做人的基本礼仪要掌握,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尊重。你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优秀但是却态度傲慢,没有基本素养的孩子能够得到社会的青睐。

九、重视心理发展。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心思细腻。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会有很多烦恼和困难,但往往憋在心里。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难,帮助

孩子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困难后,交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更重要。最好的情况是,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去解决。其次,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去解决。例如,孩子在学校丢了东西,家长不必亲自去学校帮孩子找。可以直接教会孩子,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去跟大队委老师沟通,在广播里播放寻物启示等等,只有自己去做,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十、学会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他尊重,这样才能有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懂得什么是尊重。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一种尊重的陪伴!

以上内容来自于萝卜娃教育家长课堂。

篇七:《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一、模式教育,“让优等生”成了“问题生”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可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式教育,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硬逼着孩子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孩子原有的灵性,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是不错的了。

这个女孩很幸运地进入了北京八中少年班,该学校以善于培养智力超常的儿童著称,学习环境宽松,能发挥孩子们的个性优势,使这个问题学生成为了优等生。

二、宽松环境,发挥孩子个性优势

北京八中还有一个男孩,读小学时不爱做作业,他的道理是:“作业不就是让我们练习嘛,我懂了,为什么还要做?” 她妈妈先去找老师商量,孩子都会了是不是可以不做,老师没有同意。后来妈妈就模仿儿子的字体天天帮着他做作业。妈妈认为:重复劳动会把孩子的创造性磨灭了。据说就是这个孩子让少儿班的老师定了条“规矩”:通过老师测试的孩子,可以不用做作业。

更有意味的是:这个男孩有个小表哥,小时候和他的智力差不多。小哥俩曾比过看谁爬墙的办法多,结果是不分伯仲。可是表哥在做作业时常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