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感受

时间:2021-10-26 22:24:16 节日作文

篇一:《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精彩】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人类,还以秀丽的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工作之余,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投身自然的怀抱:或外出踏春,或登高望远,或置身于山林,或流连于海滩,或徜徉于江河,或漫步于田野……可以卧听空山鸟语,闲看蜂飞蝶舞;饱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艳丽,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适,领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欣喜。

只要你走进自然,就会有无数的精彩等待着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自然,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活动在线】

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这次综合性学习,可在班上开展一次“自然美景推介会”。拟设摄影组、绘画组、文学组三个小组,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参加其中任意一个小组,并民主选举各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设计实施,并作好相关活动记录。

一、收集美景

各小组带上各自的工具走进自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色,用摄影、绘画、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充实素材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或完善,并作好交流发言准备。

二、介绍美景

各小组推荐一名组员作为成果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感受。发言中,要求各小组出示相应的照片、绘画或文章作为辅助材料,以增强说服力。

三、记录收获

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探究活动,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写作导航】

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体描绘。这主要是指我们在描绘景物时,尽量调动各种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表现景物全貌,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写“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可通过视觉来描摹其形态、色泽,通过听觉来描写其声音,借助触觉来交待其质感,借助味觉来展示其味道……这样一来,我们笔下的“朋友”则变得有声有色,伸手可触的形象。

2、情景交融。景,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东西;情,是我们内心存在的东西。将二者结合起来,是许多作家的共同选择,他们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因此,我们在描绘自然美景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再现自然景物,不论把景物表现多么真实,多么细腻,也很难打动读者。实际上,凡是被我们描写再现的自然景物,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某种程度上看,景因情而灵,情因景而异,情景相生,相辅相承。

3、虚实结合。 在描绘景物时,对景物所作的具体细腻的描绘是实;由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是虚。一味写实,势必给人沉涩机械之意;一

味写虚,势必给人飘浮空泛之感。你写“走过四季”,除了具体描绘出四季的景色外,还必须写出你对四季的感受。而且这些描写须得体现出你的个性色彩,这样才能让读者与你一道走入那迷人的四季。

《感受自然,描景摹情》教学设计

汕头市金堡中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教材简析: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诗文,对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细节进行品味,了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形成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从而进入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交流与写作当中,以“我手写我心”。

教学设想:以课文自然景色为契机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到课堂之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付诸笔下。课前预先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中的名家写景,课外再推荐一至两篇经典之作;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入乡野、山川亲身体验自然(甚至有条件可以拍成相片)。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力求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景物,言之有物;通过习作,片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融情于景的写法,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再现心中美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绚丽多彩。

2、指导学生让自己的情感流露于景色之中。

3、适当地运用修辞,增加文章灵气。{大自然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自然的感受}.

远眺巍巍群山、浩浩江海、漫漫沙漠、莽莽森林„„无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宏伟壮观!静听微风悠悠、绿叶沙沙、泉水淙淙、鸟啼婉婉„„更使人感到大自然美妙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走出课堂,到美妙的大自然中去。

二、漫话自然

(一)、漫话自然

1、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课前游览的一些附近景色。(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2、教师简单评价,指出不足。

(二)、观察自然

刚才同学们对记忆中的景色作了一番描绘,可是还有许多同学以为,他们描绘的没印象中的美丽,没有名家笔下的有序传神。哪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五官观察法

阅读片断,体会写法。

片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春》 朱自清从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感官去描绘景物,自然显得绚丽多彩。

2、时空观察法

阅读片断,体会写法。

片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老舍通过不同的距离空间,不同的时间将济南的冬天的雪景描绘的既井然有序,又形象可感。{大自然的感受}.

3、学生借鉴以上写法,描写一个片断。

(多媒体显示风景图片)

三、品位自然

(一)、比较悟情

片断1、秋雨哗哗的下,天空是是深灰色的。森林里到处是枯黄的落叶,原本茂盛的大树,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少许枯枝。

片断2、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大自然的感受}.

比较两者的不同:片断2心灵去感受秋天的景物,抓住秋天的主要特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使景物变得生动形象。

(二)、修辞生情

片断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片断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到处是重重叠叠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叶子中间零星的有着些白花。微风过出,荷叶摇摇摆摆的晃动。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比较两者的不同:修辞的运用是荷叶有了灵动的色彩,有了鲜活的生命。

小结:由此可见,感受自然,描写景物,不光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景物,有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等)融入景物之中;更要适当的运用修辞,恰如其分的表现事物。这样写出来的风景,才能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

四、再现自然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

1.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气呵成。

2、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言之有序。

3.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切勿照搬别人写过的东西。

五、分享提高

(一)、学生互评。

此环节分两步走,首先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传看、点评小组同学的片段作文。推荐一些好的片断。

(二)、作文推介。

教师从学生的片段作文中选取2—3篇,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并由作者有感情地朗

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在看、听之后,对其作出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作总结性点评。

六、总结: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请你闭上双眼,感受自然的呼唤,追寻心中的自然之梦,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它描绘给同学听听,看看,力求把他们也带进你的美景之中。

篇二:《感受大自然之美》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三学一练”学科教案 (一)章节题目:感受大自然之美

第5 课时

(二)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能力: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生自主感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美之所在,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亲近大自然。

知识: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分钟)

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

2、板书课题: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之美

2.自学目标(约1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能力: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生自主感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美之所在,懂得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亲近大自然。

知识: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认识、感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近大自然。

3.自学指导(约3分钟)

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4.学生自学(约15分钟)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三学一练”学科教案 1、 美丽的大自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

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

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5.教师导学(约10分钟)(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

怎样鉴赏自然美(P35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P35—36页)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P36页)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三学一练”学科教案 ③观赏的时间:(P36页)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36页)

(按教材简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审美交流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大自然的感受}.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6.训练检测(约10--15分钟)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 )

A、宇宙之美 B、生物世界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D、劳动之美

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 )

①设计精巧的园林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④起伏的山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三学一练”学科教案 3、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 )

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 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 )

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四)教学反思

篇三:《感受大自然之美》

感受大自然之美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2、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3、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内容分析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本目内容共分两个层次,第一部分‚美丽的大自然‛,分别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秀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之美,让学生感受美丽的自然。第二部分分别从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想象力来鉴赏自然之美,让学生掌握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的基础上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随后进行思维互动环节,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随后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再进行基础练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最后升华所学习的内容。

教学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 习题讲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自然景色,和自己旅游的经历,预习教材。

2.教师准备:为学生提供相关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对鉴赏自然美景的模糊认识,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学活动

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师生共同欣赏。

师: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生:《荷塘月色》

师指名学生:荷塘月色美不美?

生:很美。

师:你描述一下,荷塘月色美在哪里?

生:景色非常美,有淡淡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美丽的蝴蝶、欢快的鱼儿,还有皎白的月光。

师:其实大自然的美不止这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感受真正的大自然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一起进入交往讲艺术的话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请你欣赏

教师:展示图片,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宇宙

教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神秘。

教师: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构成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总要感叹宇宙的浩瀚与永恒。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教师:展示图片,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生物世界

教师:你能描述一下生物世界的特点吗?

学生:奇妙(或生机勃勃)

教师: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生命体,有大家喜爱的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无尽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让大自然绚丽多姿。

教师:展示图片,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自然风光

教师: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何感受?

学生:太美了

教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峦,浩瀚的江海,都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图片,让学生理解自然美,感受自然美,美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

感悟大自然、鉴赏大自然

教师: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比如同是看落花这一事物,龚自珍在其著名的《已亥杂诗》中有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林黛玉葬花却很是伤心,哭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和人的性格、经历有关……

学生: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

学生:和人的心情有关……

学生:和人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有关……

教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这,我有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咱们班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请举手?

实话实说:

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

教师:启发:你觉得某某景色美在哪里?你当时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大自然带给你什么

学生:台儿庄古城……,增长知识……

教师总结: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教师:台儿庄古城我也去过,我的感受和你一样,看来,咱俩真是心有灵犀; 学生:……

教师:你的感受很深切,看来,你真是不枉此行。…… 听了他们的感受,我有一种感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丰富。

教师:刚才,好几位同学也举手了,遗憾的是却说不出所观赏的景致美在哪里。不懂得怎样鉴赏自然风光,就不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得不到美的享受。对此,小记者与陆教授有一段访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阅读P91——93,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或者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比一比:看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谁擅长回答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是你的能力!)

学生: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学生: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教师:你能就台儿庄古城的实景分析一下吗?

学生:源远流长的古运河的美,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而设计精巧的亭台楼阁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教师:前者在于大自然的神奇,后者在于人类的伟大。两种都是自然美,但无论哪一种都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教师:这个问题他会了,那么,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我来考考你: 学生辨一辨:……

教师:纠正:放牧羊群的草原,是人们直接利用的对象,属于人工美。

篇四:《感受大自然之美》

课题: 感受大自然之美

课型:新授课

学校:枣庄七中

姓名:李军{大自然的感受}.

年龄:38

职称:一级教师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主备人:李军 (枣庄七中)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2.能力: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3.知识: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解决本课问题的理论支撑是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及相关的美学知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植物和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他们明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有好的,作为万物之精灵,人类应对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养成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关的道

德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首先应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丽的大自然,然后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总结鉴赏大自然的经验,这样就容易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来进一步探究鉴赏自然美的知识。本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紧密联系的两部分:一是体会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二是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二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有利于近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有利于增进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所以鉴赏自然之美的方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和对精神消费要求的提高,人们走进自然,回归自然,在游山玩水中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人们审美能力的不同,对自然美的鉴赏水平千差万别。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主要围绕“美丽的大自然”和“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两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认识美丽的大自然,可通过系列图片、散文、诗歌、歌曲等,引导学生用眼睛发现大自然之美,用语言描绘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

观察、感受、体验自然美的能力,增进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对于如何鉴赏美丽的大自然,应首先搞清什么是自然美,把握自然美的两种分类。可引导学生从自然美的多种表现中,了解自然美,知道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领域,大自然美丽无限。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可选用典型的风景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感悟。

教学方法与策略:

坚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 的基本思路,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案例、合作探究、参与活动、角色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采用参与式教、体验式教学、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展示风景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我爱大自然》。

我爱大自然

绿阴里草坡上,让我胸襟一再展,抛开了心底倦,让我走向大自然,

在灿烂阳光里面看风筝慢慢转,水光山色美而秀愿美丽莫污染; 让青苗天天大,愿这花草不会损,愿火苗速消灭,绿化郊野美林园。

在美丽林阴深处鸟声在慢慢转,山水之间种灵气愿清新莫改变。 看这里树秀花妍我爱郊野公园,这秀气逸趣天然,这美丽愿永远。

学生充分进入大自然美妙的情景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听着歌曲,看了刚才的一些画面你有什么感想?你热爱大自然吗?对大自然有何认识?

待学生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江山如画。身在其中,我们无处不感到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享受。可是,多彩的大自然到底美在哪些方面?如何来鉴赏大自然的美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欣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