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总结(磨课)

时间:2021-10-26 18:17:36 节日作文

篇一:《教师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学习心得》

教师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学习心得

这次培训,意义重大,收获匪浅。此次学习内容聚焦“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学习项目,应该说是我们一直所希望的一种有效研修。中国教师研修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所以在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出现挂机、应付等现象,收益不大。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校本研修”是接地气的研修项目,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又始终没有突破瓶颈的校本研修管理,校本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更能拓展教师研修的眼界、海量的资源分享和丰富飞教育教学经验的借鉴。中国教师研修社区此次开发的平台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则搭建了校本研修与教研管理的平台,是一个好帮手;从区域培训机构来说,为我们破解校本研修管理难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这一专题学习中,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宋海英老师以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为例给我们分享了经验和做法。宋海英老师认为,理念达成是关键。的确,一个人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在于理念的达成。尽管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时间空间的制约;异校交流和专业引领的障碍;校本研修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师持续性支持平台等。但长春市对这个项目研修工作开展始终持之以恒,终有成效。基于教师研修为核心,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给予落实;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做与学思研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吉林希望小学校长马巧燕给我们分享了该校“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和成果,对此深感钦佩。“蓝裙子”的故事引发的“蓝裙子效应”,从备课教案—同伴意见修改教案集体备课上课教学,形成了网上网下研修一条龙,她把本校的校本研修概括了几点收获:研修形式的转变激活教师成长愿景;研究内容的草根铺设教师成长之路;研修平台的搭建助推教师高速发展;研修团队的互助助力教师整体提升。有了成效自然要有所辐射、分享经验。显然,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思路介绍和„三同三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介绍”环节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廖玉萍从教育部教师培训改革方向;校本研修研什么?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设计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2020年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所谓“三基本”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所谓“两显著”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国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李荣辉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中国教师研修社区的“平台功能操作”。主要从教师备课室和教学管理室两个环节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引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平台的word文档里书写学案、教案、目标等,也可以在网页上书写听课的感受、建议等。我国预计在2017年要求全国教师要具

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操作。显然网上网下的研修形式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创新理念,逐步发展。

其实“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在于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是使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细致化和可持续化。关键在于这种模式和平台根植教育教学一线土壤,接地气。也许开始会很难适应,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我们持之以恒,不厌其烦,不断创新,进步。把每个细节做好,就是把质量做好,而质量则成就发展。最让我启发很大的是“三备两打磨”这样的备课模式。平时我们备课并没有意识到备课对上好一节课尤其重要,一般依靠一本教材和教参,按照教案的三维模式进行备课,在许多反面没有做到细致而灵活。这种“三备两打磨”的模式让我们更为细致:首先选择课例,自主备课,通过网络上传,在网上与同行或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互动互评修改,确定主讲后,修改教案,实践教学,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磨课。这样的模式将挑战我们的行为、理念和设计。因为它的难度在将教师的学习行为改变。从接受培训到参与研修,从课程中心模式到网络学习社区模式—交互在线学习(基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问题的)+现场研讨、时间;从十天半个月到常态化。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的确需要一定坚持力。这些能力的操作实际上已经明示了未来中国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杨帆万里。

篇二:《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这次网络培训,意义重大,收获匪浅。此次学习内容聚焦“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学习项目,应该说是我们一直所希望的一种有效研修。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所以在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出现挂机、应付等现象,收益不大。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校本研修”是接地气的研修项目,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又始终没有突破瓶颈的校本研修管理,校本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更能拓展教师研修的眼界、海量的资源分享和丰富飞教育教学经验的借鉴。从区域培训机构来说,为我们破解校本研修管理难题;从学校的校本研修来说,则是突破教研管理瓶颈的好方式和好方法。

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我个人认为,理念达成是关键。一个人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在于理念的达成。尽管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时间空间的制约;异校交流和专业引领的障碍;校本研修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师持续性支持平台等。但只要对这个项目研修工作开展始终持之以恒,终有成效。基于教师研修为核心,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给予落实;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做与学思研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研修形式的转变激活教师成长愿景;研究内容的草根铺设教师成长之路;研修平台的搭建助推教师高速发展;研修团队的互助助力教师整体提升。有了成效自然要有所辐射、分享经验。显然,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设计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2020年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所谓“三基本”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所谓“两显著”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在于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是使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细致化和可持续化。关键在于这种模式和平台根植教育教学一线土壤,接地气。也许开始会很难适应,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我们持之以恒,不厌其烦,不断创新,进步。把每个细节做好,就是把质量做好,而质量则成就发展。最让我启发很大的是“三备两打磨”这样的备课模式。平时我们备课并没有意识到备课对上好一节课尤其重要,一般依靠一本教材和教参,按照教案的三维模式进行备课,在许多反面没有做到细致而灵活。这种“三备两打

磨”的模式让我们更为细致:首先选择课例,自主备课,通过网络上传,在网上与同行或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互动互评修改,确定主讲后,修改教案,实践教学,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磨课。这样的模式将挑战我们的行为、理念和设计。因为它的难度在将教师的学习行为改变。从接受培训到参与研修,从课程中心模式到网络学习社区模式—交互在线学习(基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问题的)+现场研讨、时间;从十天半个月到常态化。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的确需要一定坚持力。这些能力的操作实际上已经明示了未来中国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杨帆万里。

篇三:《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这次参加网络研修培训,意义重大,收获匪浅。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所以在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出现挂机、应付等现象,收益不大。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校本研修”是接地气的研修项目,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又始终没有突破瓶颈的校本研修管理,校本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更能拓展教师研修的眼界、海量的资源分享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借鉴。中国教师研修社区此次开发的平台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则搭建了校本研修与教研管理的平台,是一个好帮手;从区域培训机构来说,为我们破解校本研修管理难题;从学校的校本研修来说,则是突破教研管理瓶颈的好方式和好方法。

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这一专题学习中,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宋海英老师以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为例给我们分享了经验和做法。宋海英老师认为,理念达成是关键。的确,一个人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在于理念的达成。尽管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时间空间的制约;异校交流和专业引领的障碍;校本研修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师持续性支持平台等。但长春市对这个项目研修工作开展始终持之以恒,终有成效。基于教师研修为核心,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给予落实;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做与学思研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吉林希望小学校长马巧燕给我们分享了该校“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和成果,对此深感钦佩。“蓝裙子”的故事引发的“蓝裙子效应”,从备课教案—同伴意见修改教案集体备课上课教学,形成了网上网下研修一条龙,她把本校的校本研修概括了几点收获:研修形式的转变激活教师成长愿景;研究内容的草根铺设教师成长之路;研修平台的搭建助推教师高速发展;研修团队的互助助力教师整体提升。有了成效自然要有所辐射、分享经验。显然,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思路介绍和‘三同三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介绍”环节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廖玉萍从教育部教师培训改革方向;校本研修研什么?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设计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发展趋势。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2020年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所谓“三基本”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所谓“两显著”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国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局限性。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李荣辉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中国教师研修社区的“平台功能操作”。主要从教师备课室和教学管理室两个环节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引用。比如教师可以在平台的word文档里书写学案、教案、目标等,也可以在网页上书写听课的感受、建议等。我国预计在2017年要求全国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操作。显然网上网下的研修形式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

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创新理念,逐步发展。

其实“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在于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是使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细致化和可持续化。关键在于这种模式和平台根植教育教学一线土壤,接地气。也许开始会很难适应,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我们持之以恒,不厌其烦,不断创新,进步。把每个细节做好,就是把质量做好,而质量则成就发展。最让我启发很大的是“三备两打磨”这样的备课模式。平时我们备课并没有意识到备课对上好一节课尤其重要,一般依靠一本教材和教参,按照教案的三维模式进行备课,在许多反面没有做到细致而灵活。这种“三备两打磨”的模式让我们更为细致:首先选择课例,自主备课,通过网络上传,在网上与同行或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互动互评修改,确定主讲后,修改教案,实践教学,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磨课。这样的模式将挑战我们的行为、理念和设计。因为它的难度在将教师的学习行为改变。从接受培训到参与研修,从课程中心模式到网络学习社区模式—交互在线学习(基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问题的)+现场研讨、时间;从十天半个月到常态化。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的确需要一定坚持力。这些能力的操作实际上已经明示了未来中国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杨帆万里。

山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研修总结

今年11月17日至1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山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活动。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久旱逢甘露”,因为我是接手教务工作才一年半时间,刚好在工作中碰到了许多困惑。我和很多参训的教导主任一样,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嘱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且学以致用,更好地开展好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此次培训中,我自认为学到了许多可行的做法,收获很大,我感觉自己在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同时也对自己以后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教学管理工作要本着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去抓,教务处工作要以“对每一位学生学业成长负责”为出发点,全心全意地服务和指导教师、学生的教学工作。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我想,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

二、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对教师负责。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要组织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宣传发动广大教师撰写论文,让教师有一个练兵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积累资料的机会。贯彻上级的有关教师培训精神,能认真布置,及时宣传,使广大教师能及时领会,并能通过校培、自培、应用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于教学,服务教学,让教学受益,学生受益。

三、加强服务参谋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教导主任,能正确定位,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调好教导处成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校长的指导下,制订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2、制订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负责好教学工作的月常规检查,期中抽测和期终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提供依据。

3、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安排好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好学生的竞赛活动。

4、组织好备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指导各科教研组工作,审查教学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协调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

四、不断发展自己

一个专业型的教师,无疑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广博的知识、师德高尚、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人才。那么,一个专业型的教导主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自己应该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其次应具有教务管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学增长,以公服人,以绩树威信”。

总之,作为教导主任,在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虽然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但是要上下形成合力,上对校长负责,下对教师和学生服务,切实落实好自己的职责。

在这次培训中,收获最大的是在我校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走入瓶颈的情况之下,对如何调整教学管理措施,重新让我校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意识到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下一步在这两方面要进行规划,落实细节,抓出实效。

衷心希望市教育局对我们教导主任培训的工作能持之以恒,对我们能有后续的培训,而不是一次就结束。我想,我们的业务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会反馈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反馈于学生的成长

篇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国培感言》

参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感言

济渎路学校 李国亮

今年,我们学校的老师全部参加了《研修网》开展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教师社区,研修网前瞻性地把过去的讲座式培训变成了教师和专家交流,教师合作研讨的平台,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合作与交流中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让培训和日常研修紧密结合起来。我身边的老师都说这样的培训形式实用、灵活,又能和教学联系起来,让自己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整个培训阶段推进,步步深入,安排合理,让参与者没有压力

比如已经开展的前三个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热身,我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在第二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在第三阶段,我们进入 “课堂教学”的战场。从《如何备好一节课》入手, 围绕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师及学科组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活动工具,对一个教案经历从个人学习、同伴互评、社区联动等三个环节,收获从“原设计阶段”的个人备课,到“同伴互学互评”的协同备课,再到“新设计阶段”的反思性备课的转变。让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展开研修,达到研有所获。

二、活动过程交互性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收获,有所体悟

比如研修网对第三阶段活动的建议流程:

学方法:学资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