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时间:2021-10-26 17:54:33 节日作文

【篇一】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自主探究学案(教师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内容:《伶官传序》 课时:2  主编 :高一备课组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写作意图】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学习目标】1.理解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重难点】1、背诵并理解格言警句2、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本节课个人学习任务】背诵格言警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读文必备1、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  2、题解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叫做伶官 。   3、特别史料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契丹(qì)      盛以锦囊(chéng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xì)誓天断发(fà 四声)       2、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二、具体研读(一 )翻译并分析①段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标在书上。(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     ……的原因                                         2.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论点)?用原文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作者得出此作论点的依据(论据)是什么?明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二)翻译并分析②段  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并标在书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       等到(三)翻译并分析③段,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词并标在书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捆绑     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着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名词用作状语,向东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 或者。本:探求,考察。《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使、、、兴盛。   使、、、灭亡三、合作探究1、文章第二、三段讲的是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经过,请用第三段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得、失天下的原因。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第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得天下(盛),三段反面叙说失天下(衰)。四、翻译并分析第四段特殊句式:1、为天下笑  被(被动句)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 介词结构后置句   被动句)词类活用: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作名,微小的事)2、智勇多困于所溺     (有智有勇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五、你认为文章中那些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要求背诵)(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酿成的,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与同学们共勉春秋霸主齐桓公,称霸诸侯,却因亲近小人导致祸起萧墙;吴国国君夫差,雄霸南方,却因贪恋美色导致勾践灭吴;开元明君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盛衰由人,成败由人。只有生活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玩物丧志,才能不再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妙笔生花(要求写在学习报告本上)读下面一则故事,写一段自己的感受。(要求200字左右)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蒋睿

【篇二】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自主模块 1.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4.自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伶官    有的放矢     盛以锦囊     及仇雠已灭     溺5.整体感知课文。6.名句填空(1)《书》曰:            ,              。(2)                       ,                       ,自然之理也。(3)                       ,                       ,岂独伶人也哉!合作探究模块一、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自读10分钟,完成下列练习 1、重要字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岂非人事哉                  乃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及凯旋而纳之                抑本其成败之迹2、古今异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        今:        )至于誓天断发(古:        今:        )3、词类活用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函梁君臣之首:4、特殊句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盛以锦囊—— 告以成功——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翻译句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思考与讨论: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答: 2、思考: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答: 3、思考: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4、思考: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5、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6、思考: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三、课堂延伸: 你学了这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当堂检测: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指一般属官。 B、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偏激的情绪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负而前驱 B、一夫夜呼 C、仓皇东出 D、函梁君臣之首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袖”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用之人,会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注:鸂鶒(xīchì),亦作“鸂鶆”。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1.下列加黑的词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从克用破王行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酒三垂岗——在三垂岗设宴庆功。  B.克用慨然捋须——李克用手握着自己的胡须大发感慨。  C.遣献捷于京师——派他到京师去进奉战利品。  D.儿有奇表,后当富贵——这个孩子外表奇特,日后定当富有。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存勖通大义,善骑射,胆勇过人。  B.李存勖喜音乐歌舞排优之戏,应追溯到五岁那年在三垂岗的熏陶。  C.李存勖外表奇丑,但从小却深受昭宗的喜爱。  D.李存勖五岁就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李克用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己业。21课《伶官传序》参考答案合作探究模块一、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主谓之间取     岂非人事哉 ——人的作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丝带、丝绳,泛指绳索         及凯旋而纳之--收藏            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考察 乃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一定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官名,一般属官;今,干某项事业。至于誓天断发:古,到了,达到,到……结局;今,表示另提一事(3)仓皇东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细小的事情;有勇有谋的人物)  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 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告以成功——状语后置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表被动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二、1.答案: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板书)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板书) 2、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3 答案:正反对比。(板书) 4、 参考:A“皆自于人。”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板书)  6、 参考: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板书) 三、课堂延伸: 参考答案:a:小事不小 b:玩物丧志 c:事在人为 d:以古为镜 当堂检测1、C、2、D、3、B因文中并没有否定天命。拓展练习1.C   2.D   3.D    4.A拓展练习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大儿子。早年间,李克用攻破邢州的孟方立,带领军队回到上党,在三垂岗摆酒宴请,歌手唱《百年歌》助兴,唱到歌中的老年阶段,歌声十分悲切,在坐的宾客心情都很凄怆。当时李存勖也在席间,刚5岁。李克用捋着自己的胡子,心中感慨,指着李存勖说:我们这一辈的人,都老啦。这个小家伙很令人称奇啊,20年后,希望他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李存勖11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攻破王行瑜。父亲派他去长安向皇帝报捷,唐昭宗认为李存勖相貌奇特,赐给他鸂鶒卮、翡翠盘,抚摸着他的背说:孩子你外表奇特,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到时候不要忘了我们李家啊。李存勖长大之后,精通于骑马射箭,胆识和勇气都超过一般人,学习过《春秋》,略通大义,特别喜欢观赏音乐、唱歌、跳舞以及杂技之类。 

朱华

【篇三】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4

【篇四】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学时 时间

一、基础检测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伶(líng)官 盛(chéng)以锦囊 誓天断发(fà)

B.系(jì)燕父子 与尔三矢(shī) 吾遗(yí)恨也

C.乱者四应(yīng) 困于所溺(nì) 泣下沾襟(jīn)

D.仓皇(huáng)东出 李存勖(xūn) 成败之迹(j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请其矢,盛以锦囊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释义( )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忧劳可以兴国。

(3)函梁君臣之首。

A.(1)原来 (2)兴起 (3)用木匣子装着

B.(1)推究 (2)使……兴盛 (3)用木匣子装着

C.(1)推究 (2)兴盛 (3)装着

D.(1)原因 (2)使……兴盛 (3)木匣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原( )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

(2)而皆背( )晋以归( )梁。

(3)与尔三矢( ),尔其( )无忘乃( )父之志。

(4)负( )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与尔三矢( )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遂与之俱出 D.无乃尔是过与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当窗理云鬓

D.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6、下列句子中的“约”字,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中的“约”字的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3)智勇多困于所溺( ) (4)祸患常积于忽微( ) )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二学时 时间

9、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一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0、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11、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沛公军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1) (2) (4) (7) B.(3) (5) (8) (10) C.(2) (5) (8) (9) D.(1) (4) (7) (10)

1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两句是:( )( )

A.梁,吾仇也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而身死国荣,为天下笑

13、对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B.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先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C.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先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D. 唉!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14、翻译下面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三学时 时间

15、填空。

(1)、《新五代史》是__________体史书,记载公元907年至9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代史实。作者__________,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伶官传序》一文运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和__________论证方法,论述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又运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引用《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语段阅读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chóu_________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ānghuáng_______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jīn__________,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yìyù_________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①chóu__________ ②cāng háung__________ ③jīn_________ ④yì yù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盛以锦囊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而告以成功 D.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18、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仓皇东出 C.泣下沾襟 D.北救赵而西却秦

1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恰当的一项分别是: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A.君臣相互看着,不知道去哪里 B.君臣相继回头,不知道逃向哪里

C.君臣相对而视,不知道向哪里逃 D.君臣相互照看,不知道回到哪去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A.或者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出自人事吧

B.还是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出自人事吧

C.还是导致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是出于人为呢

D.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出于人为吧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四学时 时间

●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初,元帝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皆惊走;冯昭仪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上嗟叹,倍敬重焉。傅昭仪惭,由是与之有隙。后以成帝无子,诏立其子定陶王为太子(即后之哀帝)。哀帝建平元年,中山王病眚,其祖母冯太后自养视,数祷词解①。上遣谒者张由医治之。由素有狂易病,病发,西归长安。尚书责由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傅太后。两太后即昔之仪也。傅乃遣御史按验,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治之。立冀得封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诬奏云:“祝诅,谋弑上,立中山王。”责问冯太后,无服辞。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吏何用知之?欲陷我效也!”乃饮药自杀。司隶孙宝奏请覆治冯氏狱,傅太后大怒曰:“帝置司隶,主使察我!冯氏反事明白,故欲剔抉以扬我恶,我当坐之!”上乃顺指,下宝狱。

《资治通鉴·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注:①祷祠解:祈祷、许愿,以求解除灾祸。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昭仪直前,当熊而立 当:挡住、抵挡

B.由是与之有隙 隙:裂缝,分裂

C.冯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 数:几次

D.尚书责由擅去状 状:情形、情况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祝诅上及傅太后 祝诅:向鬼神祝祷、诅咒

B.责问冯太后,无服辞 服辞:认罪的供状

C.司隶孙玉奏请覆治冯氏狱 狱:案

D.上乃顺指,下宝狱 顺指:顺便指示

3、对下列(1)(2)句中“故”字和(3)(4)句中“乃”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 (2)故欲剔抉以扬我恶

(3)傅乃遣御史按验 (4)乃饮药自杀

A.(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

(1)由素有狂易病,病发,西归长安 ( )

A.张由这个医生过去有心理失常的毛病,当时病又发作,就回长安去了。

B.张由这个医生过去有心理失常的毛病,这时病又加重了,就被送回京城。

C.由于中山王平常就病得很重,这时又加重了,就被送回京城。

D.由于中山王平常就病得很重,这时病又发作,就回长安去了。

(2)此乃中语,吏何用知之?欲陷我效也! ( )

A.这是深宫里的话,何必去向一个小吏解释?想害我还不容易?

B.这是恶意中伤的话,何必去向一个小吏解释?想害我还不容易?

C.这是恶意中伤的话,普通官吏怎么会知道?明摆着是故意陷害我!

D.这是深宫里说的话,普通官吏怎么会知道?明摆着是故意陷害我!

(3)冯氏反事明白,故欲剔抉扬我恶,我当坐之! ( )

A.冯氏谋反的事情明明白白,还故意找茬儿来挑毛病,我非治他罪不可!

B.冯氏反对我早就是公开的,所以她当众让我出丑,我当然要治她的罪!

C.冯氏反对我早就是公开的,还故意找茬儿来挑毛病,我非治他罪不可!

D.冯氏谋反的事情明明白白,所以她当众让我出丑,我当然要治她的罪!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太后心胸狭隘的一组是:( )

(1)傅昭仪皆惊走 (2)由是与之有隙

(3)傅乃遣御史按验 (4)更使中谒者令史立治之

(5)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也 (6)上乃顺指,下宝狱

A.(1)(2)(3)(4) B. (2) (3) (4) C.(2) (3) (5) (6) D.(4) (5) (6)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冯昭仪当年出于对元帝的爱护,无心得罪了傅昭仪,造成十年后的一场大祸。因为母以子贵,傅昭仪的儿子当了皇帝,她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于是肆意报复,害死几十人似乎气还没消。

B.本来是一件对傅太后并没有构成伤害的事情,她却耿耿于怀,几十年后千方百计来报复。明明抓不到把柄,但凭借她的权势,竟株连数十人,不仅冯氏一家受害,其他人稍有不服也不放过。

C.封建宫廷里的矛盾斗争是十分可怕的,冯、傅两昭仪的事情就是一例。原本是一件小事,但斗争却延续了几十年,一旦一方得势,便无所不用其极,不惜造成另一方枉死数十人的惨祸。

D.冯太后虽然地位很高,但应当算是本分人,起初是保护元帝,后来是关心儿子的病,希望早点好,这两件事她都没错,但最后的悲惨结局却因此而起。这说明封建宫廷中是没有是非可言的。

★参考答案★

●知识建构●

作家作品简介:文学家;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忠。

●学能自测●

1.A

2.D

3.B

4.(1)推究;……的原因 (2)背弃,背叛;归附 (3)箭;一定,应当;你,你的

(4)背负;胜利归来。

5.(1)B (2)A

6.B

7.C

8.在;到;被;由,从。

9.C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10.族;函;王;军

11.D

12.C D

13.A

14.(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篇五】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2)、积累掌握“人事、所以、从事、贼、意气、及其、组”等词的古今异义。 岂非人事哉养、调配等工作)..

(古义:人的行为;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 则遣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名词,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未及见贼其意气之盛.而士卒离散(古义:叛军;今义:小偷) (古义: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 及其..列的名词性词组)..

衰也(古义:及,等到;其,它;今义:用作连词,连接并 组:古,绳索,如;“系粱父子以组”。 今,组织或由不多的人组成的单位。 (3)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①负而前驱:前,向前 ②仓皇东出:东,向东 ③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B)名词用作动词 ①岂非人事哉:事,为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③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用如动词,用匣子装。 (C)形容词用作名词 知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智勇的人 (D)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兴,形容词使动,使……兴盛 (4)、文言句式 (A)判断句 ①梁,吾仇也。(用“也”表叛断)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用“……者……也”表判断) (B)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介词“为”表被动) ②而智勇多困于溺。(介词“于”表被动) (C)省略句 ①(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省略主语和宾语) ②(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指先王)以成功。(省略主语、介词和宾语) (D)倒装句 ①盛以锦囊。(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锦囊盛”)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所溺困”)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组系燕父子”) (5)、翻译全文,重点翻译: 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之:助词,的。理:道理。这里指原由。事:动词,从事,做。“人事”,可译为“人干出来的”,“人为的”。一说,“人事”即“人为之事”。哉:助词,在句末表语气,相当于“吗”。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的吗?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其:代词,那。之: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代词,指代“天下”;第三个是助词,的。而:两个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自于:由于。人:人为的。欤:两个都是助词,都表语气。第一个相当于“吗”;第二个相当于“呢”。难道是得到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却容易吗?还是推究那成功和失败的事迹的根源,却都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呢?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夫:fú,语首助词,不译。忽微:名词,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而:承接连词,不译。智勇:指智勇的人。文言中,定语修饰的中心词有时被省略,只剩下定语部分。于:两个都是介词。第一个相当于“从”;第二个相当于“被”。所溺:溺爱的人或事。“所”,代词,指代后边的“溺”涉及的对象。“溺”,沉迷不悟,嗜好过分。伶人:指伶官。也哉:语气助词,相当于“吗”。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都被沉迷不悟之事所困惑,难道单单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 内容:伶官传序(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 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2.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重点是强调人在主观上是否努力 3、文中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庄宗忧劳?欧阳修为什么极力渲染庄宗忧劳得天下呢? 明确:,受、藏、遣、告、请、盛、负、前驱、纳

欧阳修极力渲染庄宗忧劳,就是为了突出 “忧劳兴国”

间表。从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时间 年龄 事件

908年 (23岁) 受命继志 ,受三矢 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岁) 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突出“逸豫亡身”这个主题。 5、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论证观点的呢? 明确:使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手法 6、结尾一句有何深刻含义?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

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a:小事不小 b:玩物丧志 c:事在人为 d:以古为镜 二、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少牢(shǎo) 仇雠(chóu) 伶官(línɡ) B.俳优(pái) 欤(yú) 契丹(qì) C.盛以锦囊(shènɡ) 溺(nì) 汾州(fén) D.度曲(dù) 沾襟(jīn) 李存勖(xū) 解析:A项“少”应读“shào”;C项“盛”应读“chénɡ”;D项“勖”应读“x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C.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以一少牢告庙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D ..。A项,“从事”,古义为一般官员,今义为做某项工作;.. B项,“人事”,古义指人的作为,今义为人事工作;C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D项,“凯旋”,古今义都是胜利归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庙,请其.矢解析:B. 。例句中的“其”为代词,代庄宗。B项中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期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跟其他三句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当与.. 解析:.秦相较,或未易量 D.六国与秦皆诸侯 B项“与”是动词,意为“给”;.A、C、D三项“与”均为介词,意为“和”。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函梁君臣之首 D.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解析:.A项是动词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B、C、D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分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D.未及见(于)贼而士卒离散 解析:D项无省略介词。 8、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解析:D项“于”是介词,引出处所,不表被动。 9.下列各句的诵读,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解析:C项应为:抑/本其成败/之迹。 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完成10~12题。 10.解析:A项“函”名词作动词;B项“兄”与例句“夜”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兴”是使动用法;D项“困”无活用现象。答案:B 11.解析:D 。A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12.解析:B项两个反问句,第一句否定“得失难易”之说。答案:B 1

【篇六】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12

2

一、1.B 2.B 3.A、C 4.C 5.D 6.C 7.D 8.C 9.C 二、13.B 14.D

15.①陛下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统一 使„„休养生息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这块土地呢? 使„„受饿 16.D 17.B

[跟进反思]

参考答案

3

【篇七】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

《伶官传序》学案 导学案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二、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三、自主学习检测

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 醉翁 ,晚年号 六一居士 ,谥 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诗文革新运动 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勖.勉xù 仇雠.chóu

盛.以锦囊chéng 伶.官传序líng 泣下沾襟.jīn 逸豫..yìyù

1、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今义: 。 2】抑.

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 。今义: 。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 。 4】岂非人事..

哉 古义: 。今义: 。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盛.衰之理 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 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 8】数十伶人困.之 9】祸患常积于忽微

..

3、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而告以成功.. 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

多昆玉所溺

4、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其.真无马耶 3】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 4】与其所以..失之者 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

勿忘乃父之志

5、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 智勇多困于所溺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名句默写

1】满招损, 。

2】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一、《伶官传序》如何解此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二、下面为李存勖编写了一个履历表,推算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年龄。 年代 年龄 事件 公元908年 23岁 接受三矢,继承父志 公元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公元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公元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从表中可以看出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用了年(盛),称帝后年就失去了天下(衰),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 人事 。 2、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三、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在论证中采用了例证与对比论证,有力的证明了“盛衰之理”在“人事”的中心论点。运用例证法的关键在于选取典型事件,作者在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实为论据,接着又详述了“晋王三矢”的传说,叙事中侧重了忧劳得天下,逸豫使身亡。全文始终运用对比论证,以“盛衰”二字贯穿,从“盛衰”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

[深化提高] 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我们从句式的整散变化中体会文势的起伏变化,,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意。 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

特点。

[课堂检测]

1.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C.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愤恨 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加黑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函梁君臣之首 B.仓皇东出 C.一夫夜呼 D.负而前驱

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兴盛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哪能是由人支配的事呢?

B.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由于天事,也不能不与人有关吧? C.兴盛而后又衰败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其实不也是由于人事吗? D.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1、原:古—推究 今---原则,原来;抑:古—或者,今—抑制;从事:古—泛指一般属官,投身到。。。。。。中;人事:古----人力,今---事理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气:古----气势,指骄傲之气 今---意志、气概,志趣性格等。

2、 理:道理 负:背负 及:等到 方:当;组:绳子;函:用匣子装着 ;迹:迹象;举:全;困:围困;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3、前:名词做状语;函:名词作动词;夜、东:名词作状语;兴、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功:动词用作名词;忽微,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4、1】在;介词,到;介词,比;介词,被; 2】代词,他;语气副词,一定;代词,那;疑问副词,难道; 3】助词,取独;代词,他;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这;动词,到; 4】 所以:„„的原因 5】 以:而 6】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5、判断、被动、状语后置 6、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第二课时[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C(遗憾) 2.D 3.A(A为名词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4.D 5.D 6.B(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篇八】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 学案

执笔人:张艳锋 日期:年11月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名言名句。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导学过程]

一、 解题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人物介绍

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接着,昭宗又赏赐他翡翠盘等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了解庄宗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正字音: 盛衰之理 盛以锦囊 及仇雠已灭

契丹 三矢 逸豫

(二)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

(原、函、夜、四、东、兴、亡、忽微等)的意义和用法。

1、特殊句式

A、此三 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 判断句:

2、重点字词理解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词活用为 词②函梁君臣之首 词活用..

为 词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东: ...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用法 ..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 词用作 词 ..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四)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3)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

(4)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

(5)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三、文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深化拓展]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取一句,说说它对你的启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满招损,谦受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 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 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 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学不可以已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及凯旋而纳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子孙视之不甚惜

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优草间伺庄宗。

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偶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3.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马切谏 切:急切 B.请亟行刑 亟:赶快

C.何以出租赋 以:因为 D.县令乃得免去 乃:却,反而

14.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

1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________

解释:一:________。 休: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________

解释:饥:________。

1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何泽为 洛阳令  为 民请 ②中牟县令当马切谏,

 ③叱县令去 ,将杀之   ④县令乃得免 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7.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

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