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龙的文章

时间:2021-10-26 16:48:17 节日作文

第一篇:《古龙文章整理》

1.形象刻画 外貌描写

春天,江南。

段玉正少年。

马是名种的玉面青花骢,配着鲜明的、崭新的全副鞍辔。

马鞍旁悬着柄白银吞口、黑鳖皮鞘、镶着七颗翡翠的刀,刀鞘轻敲着黄铜马蹬,发出一 连串叮咚声响,就像是音乐。

衣杉也是彩色鲜明的,很轻、很薄,剪裁得很合身.再配上特地从关外带来的小牛皮软 马靴,温州“皮硝李”精制的乌梢马鞭,把手上还镶着粒比龙眼还大两分的明珠。

他已不再年轻。

他眼角布满了皱纹,每一条皱纹都蓄满了他生命中的忧患和不幸,只有他的眼睛却是年 轻的。

这是双奇异的眼睛,竟仿佛是碧绿色的,仿佛春风吹动的柳枝,温柔而灵活,又仿佛夏 日阳光下的海水,充满了令人愉快的活力。

他的眉很浓,眼睛很大,薄薄的嘴唇紧紧抿成了一条线,挺直的鼻子使他的脸看来更瘦 削。

这张脸使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花冈石,倔强,坚定,冷漠,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甚至 对他自己。

2.景色描写 环境描写

现在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候。一阵带着桃花芳香的春风,正吹过大 地,温柔得仿佛象情人的呼吸。

绿水在春风中荡起了一圈圈涟猗,一双燕子刚刚从桃花林中飞出来,落在小桥的朱红栏 杆上,呢喃私语,也不知在说些甚么。{介绍古龙的文章}.

江南的春色若有十分,那么至少有七分是在杭州。

杭州的春色若有十分,那么至少有七分是在西湖。

有人说.西湖的春色美如图画,但世上又有谁能画得出西湖的春色?

夕阳满天,照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更绚丽多姿。

轻雪般的绿柳,半开的红荷,朦胧的远山,倒映在闪动着金光的湖水里。

夜。

月夜。

月下湖水如镜,湖上月色如银,风中仿佛带着种木棉花的香气。

小舟在湖面上轻轻荡漾.人在小舟上轻轻地摇晃。

是什么最温柔?

是湖水?是月色?还是这人的眼波?

人已醉了,醉人的却不是酒。

三月的西湖.月下的西湖,岂非本就是比酒更醉人?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 的寂寞。

第二篇:《古龙》

古龙笔下的男人(转自天涯)(希望喜欢古龙的人都看一看,转一转)作者: 古碧

近几年来,金庸先生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曾经与他金古并称的古龙却颇有些被遗忘的苗头。以他的小说为题材的电视剧虽然拍了不少,像《三少爷的剑》、《小李飞刀》、《飞刀问情》等等,收视率不算低,还造就了一大批谢晓峰、李寻欢的崇拜者,却让真正的“古迷”唏嘘不已。那些电视剧,明摆着就是一副因作者已逝而有恃无恐的架式,除了人名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与原著相同。按照现下网络文学的说法,这些电视剧只能算是古龙原著的衍生作品,与租书摊上常见的署名“古龙名著”,“古龙巨著”,“吉龙”的三流小说差别不大。偏激如我,甚至认为那是对一代武侠名家的亵渎。

我并非不喜欢金庸的作品,却更喜欢古龙的小说。这也不是说我认为古龙强过金庸。只不过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中,我偏爱古龙那种。古龙的文章,在金古温梁四个人中,应该是最简单的。他几乎完全舍弃了历史、地理、文化等背景,让自己所写的故事都无朝无代,甚至省略了那一句最常用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也正是他的明智之处,他的传统文化知识绝对不能和金庸、梁羽生相比,跳出史实的限制,让他避免了像温瑞安一样闹出“江南白衣方振眉”整日在长安活动,岳飞遇难后几十年大宋皇帝是徽宗这样的笑话。除此之外,他甚至简略了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以致他的作品里,很难找到一个像小龙女、程灵素、盈盈、黄蓉甚至郭芙那样给人深刻印象的女子。他写过的女人不少,却是类型化的,彼此相差不多。这是古龙小说的一个缺憾,却也在客观上达到一个效果:使他刻画的男性形象分外出众。事实上,这些光芒四射的男性角色,正是古龙着力刻画的关键。

金庸的男主角们常常是普普通通的人,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纵然是在他书中算是英俊的杨过、段誉、张无忌,大概也无法与楚留香、陆小凤、谢晓峰相比。他们所输的并不是相貌,而是古龙的人物身上那种众人瞩目的魅力。金庸写的是现实中的男人,他的文章往往像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的登上到这段历史的最高峰。这其中有奇遇,有宝藏,但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努力奋斗。在古龙的作品中,虽然也有这样的人物,如俞佩玉,江小鱼等,但是在他的风格完全成熟以后,他的大多数人物在出场时就已经拥有了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武功和如日中天的名声,照古龙自己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未来”。古龙写的是理想中的男人。他的主人公们,不管是相貌、才智、武功,都无可挑剔,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被打动,被吸引。所以说,金庸写的是寓言,古龙写的才是童话。但是,这些童话中的男人并不是永远春风得意,他们也会软弱,彷徨,痛苦,有种种普通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甚至比金庸笔下的男人所有的更强烈。也许古龙认为,有了这些感情,才是完整,甚或完美的男人。

金庸是写人性的大家,他的人物都有令人唏嘘的命运,这往往是和他们的性格联系到一起。而他们的性格,也是通过情节来表现。我见过很多人在看金庸的小说时流泪,在萧峰打死阿朱的时候,在萧峰把双箭插入自己胸口的时候,当岳灵珊躺在令狐冲怀里说出最后几句话的时候。金庸并没有剖析他们的心理,这已经没有必要。在成熟的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乃至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不能由作者决定,而是完全被人物的性格左右。震撼人心的看起来情节,在更深一层却是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古龙的写法完全不同。他把笔直接对着人心,情节发展的重要远比不上人物心理的剖析。如果说金庸的作品让读者感到一种旁观的感动,所谓“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古龙的文章则需要读者自身感情的投入,读他的书,有一种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疯狂的喜欢古龙而那么多人极其讨厌他的作品:他的那些分析,固然会和一些人产生共鸣,也会被很多人认为是老生常谈,甚至是谬论。我只在看武侠小说时哭过一回,是在看《三少爷的剑》时,看到最后一句,“他微笑,慢慢接着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眼泪就莫名其妙的落了下来。至今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会对这句话感触良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感动我的是“谢晓峰”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义,那种不管是惊涛骇浪还是风平浪静都高高在上,可以退隐却无法被取代的境界——这当然是电视剧里那为保护“太子”不惜余力的谢三少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古龙的作品里,让人感动的不是情节,不是侦探小说一般匪夷所思的构思,而是超脱于故事之上的人性。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那几乎是一以贯之

的——骄傲,寂寞,欢乐,隐藏在欢乐之后的痛苦,还有爱。

骄傲和寂寞,其实是分不开的。因为骄傲,所以寂寞,而寂寞,本就是一种骄傲。他的每个人物都是寂寞的,因为他自己,就逃避不了这种寂寞。寂寞,是古龙的痛苦,更是古龙的骄傲。

寂寞不是孤独。金庸的人物才孤独。孤独是外在的,是因为缺少朋友。说也奇怪,金庸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如此动人的爱情,却很少有知心朋友。萧峰算是幸运的,但也和两个兄弟聚少离多。男人需要友情,没有朋友,虽然有佳人相伴,大侠们仍然显得形影相吊。而寂寞是内在的。古龙书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众星捧月般的附属品,而是真正能为彼此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尽管如此,古龙的主人公仍然寂寞。

其实不光主人公,他的朋友们也各有各的寂寞。但是这寂寞,他们从来没有说出来。像楚留香和胡铁花,如此知己,对彼此的寂寞心照不宣,却谁也不肯谈到这个问题。最深的寂寞,本就无法道出,只能独自品味,却不能和三五朋友交流。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才是寂寞。

冷冷如在珠峰之巅的骄傲的西门吹雪,心中是无处觅敌的寂寞;总带着微笑的骄傲的香帅,心中是空虚无奈的寂寞;漫不经心的骄傲的沈浪,心中是寻找自我的寂寞;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胡铁花,心中是近乎沉痛的寂寞;野兽般骄傲的浪子萧十一郎,心中是难觅知己的寂寞;钢铁般冷酷的骄傲的傅红雪,心中是无所适从的寂寞。在他们呼朋引伴神采飞扬的时候,在他们美人在抱的时候,你能猜到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没有人能猜到,你只能去用自己的心感觉,感觉到那深沉的寂寞。

而古龙呢,在他大口喝酒,下笔千言的时候,他心里面,何尝不是同样的寂寞。这每个人身上,本就有古龙的影子,每个人物,都是古龙生命的延续。

寂寞和热闹可以并存,欢乐和痛苦也可以并行不悖。我曾经以为这欢乐是为了冲淡痛苦,但又似乎并不这么简单。痛苦藏在心里,欢乐也同样是发自内心,固然不是故作深沉,却也不是强颜欢笑。没有内心的寂寞,或者没有和朋友在一起的欢乐和热闹,都不再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楚留香。 因为对自己的重视,所以寂寞;因为对朋友的信任,所以快乐。其实,不仅是朋友,古龙和他的人物们相信善的人性。虽然心里有可以躲起来舔伤口的阴暗角落,但总体上却仍是光明磊落的。因此他们看到普通人平凡琐碎而生机勃勃的生活会由衷的微笑,相信在“可爱的”阳光下,没有人能想出坏主意。对生命和生活的爱,是他们欢乐的来源。

所以我那么喜欢《欢乐英雄》,看这本书的时候,始终都是微笑的。虽然那四个人物与西门吹雪,沈浪这种绝顶人物相比如此微不足道,看起来只是好逸恶劳混吃等死的小人物,可他们的友谊和快乐却令人动容。饥饿,强敌,不堪回首的过去,种种坎坷与他们的快乐和善良相比显得不值一提。驱散乌云的阳光比晴空万里更让人舒畅,而战胜痛苦的欢乐不是比普通的快乐更让人感动么。突然想起那句歌词,“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整日不下床的王动原来是“一飞冲天鹰中王”,燕七是南宫丑的千金,林太平是陆上龙王的儿子。当他们都变得不平凡,毫无背景一事无成的郭大路却仍然是这书里的极品人物。虽然这个人物从很多方面让我想到猪八戒,可是我不得不说,他伟大的几乎像个圣人了。

古龙一定很喜欢楚留香。所以他写了七篇楚留香的故事后意犹未尽的开始创作“楚留香新传”——虽然在构思的四篇里只完成了一篇,还写了一篇《楚留香和他的朋友们》,这是陆小凤李寻欢都不曾享受过的殊荣。但我要说的不是楚留香,而是胡铁花,那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楚留香的陪衬的胡铁花。我认为,古龙对他的喜爱并不逊于楚留香。楚留香是游侠,胡铁花是浪子;楚留香像嵇康,胡铁花像刘伶,但我觉得,他们本来是一个人,是古龙。他们比其他任何人物更与古龙相象。他们的差别在于,一个是理想的,一个是真实的。从楚留香的形象里能看出古龙理想中的自己,完美得让人觉得有些自恋,像个迷倒众人无所不能的神。而胡铁花,那几乎是古龙的“友情出演”。古龙说,胡铁花“也和楚留香一眼样,喜欢酒,喜欢女人,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但却处处输给楚留香,情场失意,情绪冲动,虽然武功很高却打架总输,还要靠楚留香来摆平。所以人们明白了,胡铁花,这人不过是个醉猫,穷鬼,疯子,倒霉鬼,地地道道的陪衬人。因为胡铁花可以为了楚留香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把自己像个火把一样燃烧,来照亮楚留香的路途”,他们又认为他是楚留香的跟班。{介绍古龙的文章}.

但这不是古龙的本意,古龙在发现读者对胡铁花的误读后,曾经尽力挽回:从《蝙蝠传奇》开始,他写胡铁花的痛苦,写胡铁花对楚留香的重要,写胡铁花的才能,甚至在《兰花传奇》里写胡铁花成了一个豪富而沉静的人——我想这沉静才是胡铁花的真面目吧。但这一切都于事无补,老酒鬼的形象,已经在读者心里定型了。

也许,古龙最想让人读懂的不是胡铁花的古道热肠和对楚留香的重要,而是他的痛苦,在这里,古龙用的不是“痛苦”,而是“沉痛”——“一种悲天悯人却又无可奈何的沉痛,一种„看不惯‟的沉痛”。所以他只能坐下来喝酒,他喝酒,真的是为了浇愁。胡铁花是古龙书里最咋咋呼呼的人之一,但是,他也是古龙书里最痛苦的人。虽然在有叶开萧十一郎花满楼江小鱼花无缺等等那么多英俊聪明冷静而且武功高强的人,但若让我评古龙书里的绝顶人物,郭大路算一个,胡铁花算一个。可惜,古龙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却被错误的读解。这不能不说是古龙的悲哀。

古龙书里最感人的,寂寞和痛苦,而最激动人心的,是友情,男人之间最真挚,最深邃的友情,能让人心中燃起熊熊烈火。这种友情,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敌我、恩仇,在某些时候,它甚至也超越了性别和爱情。楚留香和胡铁花,王动郭大路燕七和林太平,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这些人物的组合已经成了友情的代名词,但还有另外一种“友谊”,也许更为深刻,那是仇敌对手间的感情。 古龙写的人都是最出色最拔尖的,高处不胜寒,只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才能与他们处在同样高度,获得彼此的了解和尊敬。他们也许有善恶之分,但他们的对决,却已经超脱了善恶和对错。那是一种交流,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交流和默契,比语言的交流更深刻。楚留香和中原一点红,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沈浪和王怜花,白衣人和方宝玉,谢晓峰和燕十三,李寻欢和上官金虹,还有江小鱼和花无缺……在古龙的书里,这种奇特的“朋友”竟如此之多。他们中有的人把酒言欢,转化成真正的朋友,更多的则终于决一死战。这一战不能用成王败寇的世俗眼光看待,获得满足的,也许反而是失败者。所以上官金虹放弃了那么多杀死李寻欢的机会,一定等到他飞刀出手;所以白衣人微笑着对方宝玉说,谢谢你;而叶孤城临死之前的目光中,流露出来同样是这三个字,谢谢你。

叶孤城的心里,没有怨恨,只有除了西门吹雪,任何人无法了解的感激。但西门吹雪呢?最大的敌人已经变成他剑尖上最后的一滴血,他岂不是应该得意,应该满足?但古龙说,剑是冷的,尸骨更冷。最冷的却还是西门吹雪的心。这胜利带来的,只有失落。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寞。”这是白衣人的最后一句话。年轻的方宝玉还不能理解那句“谢谢你”的含义,但很多年以后,他一定会常常想起白衣人的话,到那时,他会了解白衣人的痛苦和寂寞。甚至,他会变成另一个白衣人。

这种理解,只有绝世的英雄之间,才会产生。

什么能驱散寂寞?酒不行,美人不行,甚至朋友也不行。也许,你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了解你,甚至打败你的强敌。

古龙的小说里,女人层出不穷,美艳的,聪慧的,可爱的,刁蛮的,却像007里的邦德女郎一样,只是这个世界的装饰。心爱的女人可以频频更换,朋友却是始终如一。在自己小说里注入了大量西方风格的古龙,骨子里仍然是个传统的中国人,他所推崇的,是最古典的重友轻妻的感情。在他心中,朋友远高于爱人,为了朋友,爱情随时可能被放在一边。友情可以超越性别,风四娘,燕七,楚留香身边的三个小姑娘,这些古龙书中最可爱的女人,都是以朋友而非爱人的身份出现的。但那毕竟还是少数,而且这种友情,也许并不是她们想得到的。“脏而不臭”的燕七终于嫁给了郭大路,而苏蓉蓉始终在试图吸引楚留香的注意。古龙笔下的女人,似乎很少具备无私的友情。他的文章,表现的是男人的世界,是写给男人的颂歌。

第三篇:《美文》

各处找的美文推荐: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臵,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我于咖啡中看见(福建)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介绍古龙的文章}.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时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