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

时间:2021-10-26 14:57:41 节日作文

第一篇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挪威的森林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1、至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

2、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3、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儿,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玲子说的。

4、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点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5、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6、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

7、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8、一旦死去,就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了,这就是死亡的起点。

9、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10、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可能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11、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12、我几次朝夜幕中伸出手去,指尖毫无所触,那小小的光点总是同指尖保持一点不可触及的距离。

13、记忆到底还是一步步远离开去了。我忘却的东西委实太多了。在如此追踪着记忆的轨迹写这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

33、初美拱手闭目,倚在车座的角落里。随着车身的晃动,小小的金耳环不时闪闪烁烁。她那深蓝色的连衣裙,简直就像按照车座角落那片黑暗做成的一样。涂着淡淡颜色的形状娇美的嘴唇不时地陡然一动,仿佛一个人欲言又止。

34、不会忘记的永远不会忘记,会忘记的留着也没有用!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

35、天地间的一切全都红通通一片。我的手、碟子、桌子,凡是目力所及的东西,无不被染成了红色,而且红得非常鲜艳,严然被特殊的果汁从上方直淋下来。就在这种气势夺人的暮色当中,我猛然想起了初美,并且这时才领悟她给我带来的心灵震颤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类似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一种从来不曾实现而且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

36、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第二篇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我眼中的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是孤独》

我眼中的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是孤独

[摘要]村上春树在日本作家当中的影响力是很大的,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程度的发展,他的作品渐渐在全世界掀起一股热潮。而《挪威的森林》是村上作品中受很多人关注的一部作品,由于村上的作品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其作品中透露出深深地孤独感。文章从村上春树个人及其作品《挪威的森林》简介着手,对村上春树孤独感的成因和村上春树式孤独进行分析,并且对《挪威的森林》中不同人物的的孤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分析其孤独的成因,最后对孤独的社会和时代进行分析,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孤独主题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孤独

Exploration on Haruki Murakami “Norwegian Wood”Lonely theme

[Abstract] among 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s influence is great, as the global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his work gradually set off a boom in the world. And "Norwegian Wood" is Murakami works by a lot of people concerned about a work, the influence of Murakami's work background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ir works reveal a deep loneliness. Introduction The proceed from the individual and works of Haruki Murakami "Norwegian Wood" on the causes of loneliness Haruki Murakami Haruki Murakami Solitude and analyzed, and on the "Norwegian Wood" lonely different characters personalize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oneliness, social loneliness and final era of the analysi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Haruki Murakami "Norwegian Wood" lonely theme.

[Key words] Haruki Murakami; Norwegian Wood; lonely

目录

引言..........................................................................1

一、作者和作品简介............................................................1

(一)作者简介.................................................................1

(二)作品主要内容简介.........................................................1

二、作者的孤独及成因...........................................................1

(一)村上春树式孤独的简介.....................................................2

(二)作者孤独的成因...........................................................2

1.作者的生活环境..............................................................2

2.作品的写作背景..............................................................2

3.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3

三、作品中人物的孤独和成因....................................................3

(一)作品主要人物的孤独感概述................................................3

1.渡边彻自闭、空虚式的生死孤独感..............................................3

2.木月孤僻、迷茫式的孤独感....................................................3

3.直子矛盾、逃避式的孤独感....................................................4

4.作品其他人物的孤独感........................................................4

(二)作品中主要人物孤独感的成因..............................................4

1.日本60年代学生运动对青年洗礼的影响.........................................5

2.理想主义社会的构想在国家强权统治下的破灭....................................5

3.返璞归真精神向往与现实世界反差的直接作用....................................5

4.青年人对纯真爱情渴望的幻灭..................................................6

5.不同人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不平衡..........................................6

四、孤独的时代和社会...........................................................6

(一)村上春树式时代和社会孤独主题解读.........................................6

(二)村上春树式时代和社会孤独主题的成因.......................................6

1.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与人们滞后的精神世界的连带效应............................7

2.后工业社会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影响............................................7

3.日本传统文学神髓的渗透......................................................7

4.社会规则与都市年轻人极端个人主义矛盾........................................8

结论..........................................................................9

参考文献.....................................................................10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

引言

无论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电影里还是伟大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从中看到孤独,这种孤独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自己的内心的追求与社会发展的相互矛盾的产物。村上春树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在都市中行走的善良的普通人,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却处处碰壁,以至于他们的心灵慢慢遭受创伤、甚至产生心理扭曲。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往往融合了日本的传统文学和国外的文学风格,特别是美国文学的作品风格。当他试着用西方化的文学视角去看待日本社会的时候,这种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使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世界性。《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中散发的孤独的意味令人感同身受,同时也有种难以形容的无奈与悲哀。在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一书中,这种孤独感尤其明显,在这里,他不仅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为生活打拼、奋斗,对真情寻找、追求的孤独感,而且还传达着一种对孤独无奈的生活态度和迷茫无助。

一、作者和作品简介

(一)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母都是国语教师。对于村上而言,他是生于关西长于关西的,说的是关西方言。所以,村上所受教育是具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的。在1968村上春树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戏剧专业。这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在就读期间,他迁往练马区寄宿,很少去学校读书,大部分时间在新宿打零工,还经常光顾酒吧,这为他日后创作作品的孤独感线索提供创作背景。在毕业之后,村上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创作,并发展个人的喜好。虽然其作品中有深深的孤独感,但是也有一种乐观和细腻充斥其中。他的文字通俗易懂、精炼简化,文笔清丽流畅、独具韵味,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个人独特的表达手法反映现代人的无奈与哀愁,但却少有沉重,是日本80年代重要的文学旗手。

(二)作品主要内容简介

《挪威的森林》是1987年村上春树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激烈、沉寂、哀伤,是一部描写都市年轻人的爱情小说。在小说的故事写作方面,采取的是第一人称及对话的方式,讲述渡边彻、直子、木月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以37岁的主人公兼叙述者渡边彻的回忆作为开端,当他乘飞机到达德国的汉堡机场时,听到飞机上播放的“挪威的森林”,便想起18年前远离人世的直子,自己的好友木月等人,尤其展开回忆,然后在现实与回忆中叙述青春时期自己经历的成长故事。

二、作者的孤独及成因

第三篇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浅析《挪威的森林》中年轻人孤独的原因》

摘 要: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更是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村上春树热”。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更是销量惊人,影响深远。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寂寥的孤独和淡淡的无奈,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都市青年人心境的写照,呈现了都市青年人的精神窘境。本文从经济角度入手,分析《挪威的森林》一书中轻人孤独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年轻人 经济 孤独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也是影响最大、最为畅销的一部代表作。截止到1996年销量已达到700万部。村上春树作品的热销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引发了“村上春树热”及“《挪威的森林》现象”等热潮。其恋爱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以外,更重要的是笼罩在作品中的一种孤独伤感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孤独感的品味。而正是这种气氛与品味引起了都市年轻人们的内心共鸣,从而使得作品切合了时代的脉搏,获得了成功。

《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唯一一部以现实手法写成的纯恋爱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渡边与两位女性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恋爱故事。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作品中充满了那种无处不在却又莫名其状的孤独感。孤独的起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法完美交流。人活在这个社会里,就无法避免地要与他人交流。如果这种交流因各种原因遇到了阻碍,人便会感到不安和焦躁,从而陷入孤独感中。村上笔下的主人公,大多都是普通而平凡的都市年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但却无一例外的在孤独里挣扎着。有些人如直子,木月甚至选择了自杀。其实孤独在现代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并愈发泛滥,侵蚀人心,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通病。这是因为日益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压使人们的心灵产生了扭曲,从而造成了孤独的泛滥。

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完成了从产业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消费文化的兴起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日本社会整体的价值观从精神性的一方游离开来,向物质性的一方倾斜。社会逐渐步入摈弃精神、排斥思想、崇尚物质的畸形发展时期。这样一个物质与精神比例失调的社会里,最显著的负效应是物质泛滥、信仰流失。而这样的社会的一大通病就是:无理想,无追求,空虚感,孤独感。传统价值观已经崩溃。而新的价值观却没有建立起来。人们在这个物质社会里,变得麻木,没有信仰.失去了精神的寄托。物质至上,金钱主义。然而物质的繁荣却满足不了精神的需求。同时,激烈竞争的社会使得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年轻人精神失去了方向,对未来产生了恐惧,从而出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挪威的森林》中无论是渡边、直子还是表面看似春风得意的永泽都是在心灵的深处承受这个巨大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活节奏前所未有的加快。个人在这个高速运行的社会里,如同机器里的一个零件,失去了自我,得不到认同感。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工作的繁忙。工作的繁忙让个人在生活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积累了太多的压力和情绪。同时,越来越少的个人生活时间,使得人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个人便如同都市里的一座座孤岛,只能愈加孤独的生活下去。仔细看《挪威的森林》,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如此。无论是渡边也好,绿子,直子也好,永泽也好,每个人都如同都市里的一座孤岛,彼此保有着距离,却渴望着他人的理解。每个人都在孤独里挣扎着,渴望着,却始终也走不出孤独的怪圈。 其实,小说中孤独的主人公们可以说是现代社会里孤独年轻人的一个缩影。在现代社会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通讯手段前所未有的普及。通讯手段的普及,原本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也让人们的交往变得肤浅,变得若有若无。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大大改变。以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是通过情感依赖来

完成的,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变成了相互交换社会资源的功利性交往,失去了交往抚慰心灵的功用。可以说孤独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常态。

再者,经济的地域性不均衡发展使得很多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未来而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大城市读书,工作。这些来自外地的人,自己只身在都市闯荡,更容易产生寂寞。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致使生活上顾此失彼。平日里,他们与同事关系融洽,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可这些人际关系也仅仅是浅层次的交往,在真正遇到涉及自身的事情时,他们往往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发泄的地方,只有独自承受。表面上,他们潇洒自在,但内心里,又都渴望着有理解自己、想了解自己内心的人。

物质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它改变了传统的人类社会交往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人的内心越来越孤独。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鳞次栉比的大楼,繁华的车水马龙之下是个人精神的窘境。

第四篇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没有毒的罂粟花——我眼中的《挪威的森林》》

近日,翻箱倒柜整理旧物,在柜子里发现了《挪威的森林》,心头泛起了久违的情感回忆,久久不能平静,按捺不住,出来写写自己的心得,用我的拙笔,为这部反复看了几遍的小说作个小小的纪念。

一直认为,看《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只因作者文笔实在是细腻,描绘出的人物内心真实而又深刻,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每一个主人公或喜或悲,完全入味;作者再自然不过地细细道来,仿佛耳边轻轻的风声,一字一字地飘进我们心里,驻扎下来,在我们心里长成一片挪威的森林;而这森林,是艰涩和痛苦的,我们在森林中奔跑,寻找心灵的出口,明明看见了光明,却总是差一段距离,看似快要抓住,却轰然一声,变了世界。

主角们徘徊在多角恋爱中,渡边爱直子,直子不爱渡边,绿子爱渡边,渡边还没爱上绿子,形成一个互相追逐的恋爱轨道,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这世界没有完美的爱情,要么一方不爱另一方,要么对方还没领悟另一方的好,等双方都明白并吐露彼此的爱意,电话的那头,却已不知是身在何处„„作者在这部小说的情感表露,是悲观的。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身边好友的不断离去,生活中充斥着的不完美的人与事,看似快要抓住却永远失之交臂的爱情,精神上的极端表现„„作者的文字,在我看来,是一种病态美学。

小说中的几个女人,我欣赏绿子的坦率活泼,半是同情半是讨厌抑郁寡欢的直子,而对于玲子,我只有同情。

绿子,毫无疑问是可爱的,她大大咧咧、直来直去、活泼搞怪,貌似一个刁蛮少女,实则是一个善良、体贴的好女孩。她对渡边很照顾,喜欢找渡边谈心,还喜欢生渡边的气。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渡边,她的身家和优势,想招引渡边,那场景让我大为感动!当一个女孩,把家底和自己的青春本钱都亮给一个男人看的时候,那表示她已爱这个男人到疯狂,愿意带着一切跟随这个男人,换了是谁,都不能不感动。可惜渡边实在是一个用情深刻的人,他那时心里只有直子,对其他女人,他没有爱的意愿。这,或许是渡边吸引绿子但又错失绿子的原因吧!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爱情,也是得好好抓住的,不然,等明白过来,却已迷失在世界的那头。

直子,她的童年和成长经历无疑是凄惨的,不断地失去身边亲密的人,直至剩下一个她不爱的痴情小子渡边,这对渡边真是一个讽刺,到直子死,他也得不到她的心。我同情直子,因为她的经历很可怜;我讨厌直子,因为她象一块烂泥,永远无法糊上墙。当然,象直子的那种经历,的确是很打击一个人的心灵,可是,这世界上比直子凄惨的,大有人在。一个人,不管遭到如何沉重的打击,他都必须好好活下去,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亲密的人的告慰:好好活着,才对得起死去的人。至少,直子还有渡边,虽然,她不爱他。而渡边,在与直子的关系中扮演着一个痴情者的角色,但我却认为,他的爱,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带着责任和同情成分的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他同情直子,喜欢直子,欣赏直子,带着一种照顾直子的态度去爱她,然而,这只能麻痹到他自己,旁观者清,他与直子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没有相爱的成分。

玲子,她是个可怜的女人,不断的精神打击,直至被一个邪恶的小孩彻底摧毁精神防线。人的脑子里似乎有根弦,被拨断了,精神也就随着崩溃,玲子,就是如此。幸运的是,她虽然崩溃数次,但是遇见了渡边。渡边的出现,让玲子变得正常,玲子,开始慢慢重归社会,

在最后,玲子与渡边的缠绵,让人感慨万千。我不知道《挪》是否界定为情色小说,如果是,那么最露骨的就是在玲子与渡边发生关系这一段。玲子与渡边的缠绵,充满着不伦与疯狂的情色之味,与大自己许多岁的玲子发生关系,在渡边看来,是“自然而然,不得不做”,或许,在作者,甚至日本人看来,发生关系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是两个要好的朋友间,到了亲密得很的情况下,感情再深入一层的方式,但是,在旁观者看来,却有些反胃,而且我从中感觉到了一丝悲凉的意味。

我不知道,《挪》一书所描述的,是不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如果是,那我会很感慨作者情感经历的丰富和曲折;如果不是,那我会很折服作者的细腻和想象力。总之,《挪》一书,是一部让人会边读边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小说,我从未读过如此一部小说,能让人如此入情入境、深陷其中;能让人感觉自己是文中主角,随着曲折的情感经历,或笑或悲,仿佛自己亲身经历,历历在目。做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挪》就像没有毒的罂粟花,如此美丽迷人,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旦“沾染”上,终生不忘;但却没有毒性,只会让你的人生增添上一笔虚幻的情感经历,让你内心荡起的情感涟漪久久回荡。而这,或许就是《挪》一直畅销和深得读者喜爱的原因吧!

编辑评语此文是《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姑且称为《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通过对《挪威的森林》的阅读,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试图总结和诠释《挪威的森林》的主旨及内涵,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自己的文字,描绘出心目中的那片既忧伤又感性的“挪威的森林。作者用发自内心的话语,以最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与广大读者一道,迷失在那片“没有毒的罂粟花”般的充满爱与哀愁的森林中,感悟村上春树式的亦幻亦真的爱情。

第五篇 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解读_挪威的森林_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第37卷2010年5月

解读《挪威的森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秦瑞

杨青芝

要:《挪威的森林》中主要刻画了直子、绿子、玲子三个女性形象,虽各不同,但在她们的身上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精神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简要论述这三个女性的精神特质。

;《挪威的森林》关键词:人格结构论;直子;绿子;玲子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自

1989年7月出版以来,以其惊人销量在以青年为主体的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本书是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唯一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而作者村上春树以其特有的社会切入角和摇曳多姿的笔

挑起了日本当代文学的大梁,成为一个不同凡响触,

。“挪威的森林现象”、“村上春树现象”的存在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风行全日本,乃至被不断地移植到世:“村上春树,这位居界各国。正如林少华先生所说

住在我们邻国的作家不动声色之间已经使自己成为了同时下任何一位世界级作家相比都不逊色的十分

”了得的人物。这一切的成绩都归功于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虽然我们

生存的物质世界各不相同,但精神世界中的生与死、喜与乐、悲与怒等等却大致是共通的,所以我们读村

,“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上的作品

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简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审视着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青年人,以表现他们“对现世的虚无与伤感和那个年代文明的失落与个人意识的挣扎的内心世界为目标,传达出了全人类对于现实的那种不确定的感‘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觉,即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

《挪威的森林》原本是甲壳虫乐队于60年代演奏的一支“静谧忧伤而令人莫名其妙的心醉的乐。小说借用这支曲名为题,曲”通过作品中渡边与两位女大学生直子与绿子之间哀婉缠绵的爱情纠葛,时而平行时而交叉地铺开两条叙述主线。在直

作者简介:秦

子和绿子这两个女主人公身上倾注了作者对“那边

(即与外界隔绝的寂静的阿美寮)与“这边的世界”

(即现实世界)的思考。而在这两个女性形的世界”

象之后出场的另一位与“我”有特殊关系的玲子,却是作为两个世界的调和之角色出现的。纵观这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人格”的的缺失,也就是说她们三个人物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处于“异常”的状态。如果我们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结构论来观照这三个女性

不难发现她们身上的一些精神特质。形象,

一、直子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病人的过程中,发现除了生理性的病变外,症候大半肇因于心理上的过度压抑,这些压抑并不为观察与研当事人清醒地意识到。在对病人的治疗、

弗洛伊德逐渐构思出一幅人类内心世界的图究中,

景,并且创立了一套精神分析学说。这个学说大致可分为个体本能论、人格结构论、心理解剖学三大方面。其中人格结构论是指人格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本我”最底层是“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本我”包含的“力比多”即性欲内驱力成为人的一。“本我”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总是遵循快乐原

迫使人们满足它追求快感的种种要求。从整个则,

社会的观点看来,这些要求往往是违背道德习俗的。

“本我”于是,在与社会现实环境之间出现了一个调“自我”。“自我”节者的任务是尊重现实原则,在这

。“自我”个基础上帮助“本我”实现要求既要防止过度的压抑给人造成危害。同时又要避免和社会道

瑞(1979—),女,山西隰县人,武警警总指挥学院讲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杨青芝(1963—),女,内蒙古扎兰屯人,武警警总指挥学院教授。

—65—

德公开冲突。人格结构里面的最高层次是“超我”

,它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超我”总是根据道德原则,将社会习俗所不能容忍的“本我”压抑在

无意识领域。简言之,我们可以将“本我”理解为“放纵的情欲”,“自我”是“理智和审慎”,“超我”则是“道德感、荣誉和良心”。在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身上,这三个部分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这三个部分的相互协作使得他能够在自己的环境里,进行有效的令人满意的生活和工作。反之,这个人就属于顺应不良的类型。他会对自己不满,对妨碍自己的他人不满,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世界不满,他就会变得发狂或消沉。

小说一开始就提到了直子。在整部作品中,直子就好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尤物,她把自己装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中,

以至于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不同。作者给我们交代了直子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常常自言自语说话,她不理会别人是否听懂她的话,明白她的意思。渡边和她在电车上偶遇后,“出得站,她也没说去哪里就快步走起来,无奈,我便追赶似的尾随其后。直子和我之间,大致保持米左右的距离,

……直子不时地回头搭话。我有时应对自如,

有时就不知如何回答,也有时听不清她说了什么。但对直子,我听见也好没听见也好似乎都无

所谓。她说完自己想说的,便继续向前走。”自从直子的男友木月毫无征兆的自杀后,直子就陷入了一

种困境之中难以走出来。这也就是说,在直子的身上“本我”这个遵循快乐原则的人格层面被压缩了,她总是沉浸在对过去事件的自责、愧疚之中,加之她的姐姐、男友的自杀给她带来的死亡阴影一直存在

于她的意识之中,而“自我”这个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链条又没能起到保护它应有的作用,即没能防止

过度的压抑给自身造成的危害,所以直子把自己永远的关在了狭小的自我空间之中,陷入了深深的自

闭中,“好像身体被分成两个,相互做追逐游戏似的。而且中间有根很粗很粗的大柱子,围着它左一圈右一圈追个没完。而恰如其分的字眼总是由另一个我所拥有,这个我绝对赶不上”

。正是由于现实中的直子总是追不上意识中的另一个自我,所以注定了最后直子死亡的悲剧。而“我”即小说的男主人公渡边对于这时的直子可以说是她唯一可倾述的

对象,但是对于自我封闭的直子,“我”似乎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样“我”又像一个旁观者。直子需要

“我”的爱来填补木月的缺失,但又对渡边若即若离,因为她一直生活在木月的爱情的阴影之下。而当她二十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她把自己的身体完全—66—

交给渡边之后,她却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曾经的她

和木月是彼此深爱的青梅竹马的恋人,但由于直子自身的原因没办法给心爱的人最美好的东西,不能让木月享受一个女人应该给予男人的幸福。然而在这天晚上,却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给了恋人的男朋友。正是由于直子无法原谅自己的这种背叛,这种她认为是导致木月自杀的背叛,所以她逃了,逃离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虚幻的世界里阿美寮,把自己紧紧地锁在了现实世界之外。

这样的直子生活在一个扭曲了的空间里,渡边一直想把她拉出来,她缺乏生命的体温,需要感受生命的体温,而渡边需要给人真爱才能够确定这个世界的真实,他们在相互救赎。只可惜不是渡边不尽力,而是直子抗拒着要走出去,最后以自杀的方式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永远停留在了自己青春岁月里,保持了自我。所以直子的死又让渡边陷人了痛苦,

渡边需要矛盾的另一端将他拉向平衡,否则“我”也将死去。于是,小说的另一个女性形象绿子又成了

另外一个实施救赎的人。

二、绿子

绿子是出现在直子进入阿美寮之后,填补我内

心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一个浑身充满生命力的、像皮球般蹦蹦跳跳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

女性形象。她和直子是同龄人,但在她的身上有直子没有的阳光。在作品中,我初见绿子,她“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只小动物。眸子宛如独立的生命体那样快活地转动不已,或笑或恼,或惊讶或气馁。我有好久没有目睹如此生动丰富的表情了,不

禁出神地在她脸上注视了好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绿子,充当了“我”的拯救者,她一次次将“我”

从黑暗与虚无中拉回来。绿子的出场往往和小林书店、电影院、咖啡馆、关西菜这些热闹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符号联系。绿子试图用她的爱、善良、可爱的任性乃至切切实实的拥抱,走进渡边的世界,并成为渡边自我放逐的创痛之后最后的拯救。在怎样看待绿子这个人物的时候,村上坦承

:“感觉上是象征着现实的拯救吧。其他的人物,像永泽啦、直子啦、或玲子,所做的都是一点一点地从现实偏离开。但是,绿子这样的女子,却是双脚踏入现实中生存着,并没有脱离存在的现实。我想这一点正成为这本小说的

力量。”确实如此,绿子在小说中将矛盾的渡边拯救出来,小说的结尾,虽然渡边一度倒向了玲子,但最后还是走向了绿子。小说最后的一个场面是“我给绿子打去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

话,有满肚子话要说,有满肚子非说不可的话。整个世界上除了她别无他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到这,我们可以说,绿子就是那茂密森林中的希望和阳光。然而,在对绿子长久的沉默之后发出的“你现在哪里?”的问话,“我”不知道

自己在哪里,“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这最后一个镜头,和小说开始一

样,给人留下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我”没有成功救赎直子,

而绿子却将我拉回到了现实世界,结果却是我不知迷失在“哪里的场所”,最终也只是不停地呼唤绿子这个名字。

小说中,绿子的形象是阳光的,充满了活力,但她身上也同样没有做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完全统一。这体现在绿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爱,甚至连个做饭给自己吃的人都没有,

是孤独地成长起来的一个女孩。长大以后虽然有了男朋友,但却不够包容,仍然得不到想象中的那种“充分”的爱,因此倍感孤

独。直到遇到“我”,绿子似乎感到了希望,想将十几年来所缺少的那部分本应来自父母的爱一并清挪威的森林中的好词

算,渴望一次被爱个够,进而排遣压抑在心中由来已久的虚空与孤独。所以,

绿子这种对爱的极度渴望,使得她有时迷失了超我。她的任性、大胆,要求渡边一边想着她一边手淫,她以裸体面对父亲的灵位,张

口闭口都是“性”等等,所以,在小说的最后,绿子想要找回迷失的超我,想要得到渡边完完全全的爱,但

直到故事的结局也没有唤回心爱的人。这些凄美,柔情的爱情故事,不能不说是一幕的悲剧,使得原本美丽的爱情成了枯萎的花朵,更别说她会结出果实。所以说渡边、直子、绿子他们三人似乎是茂密幽暗森林里三棵并立的树木,只是偶尔借助风力才会枝叶相触,但是永远不能够相拥。只能彼此选定自己的生存空间,却永远不会相融。因为,他们从根部就决定生长的方向是平行的。

三、玲子

在小说最后出场了同样是一个问题女性形象玲子,似乎成为了调和虚化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产物。玲子是在阿美寮中直子的闺中密友,是直子无话不谈的人,也是最了解直子精神世界的人。我”和玲子的初次见面,本是想通过玲子了解直子的情况,却出乎意料的走进了玲子的世界。玲子曾

经说过

“我们(玲子和直子)是生活在不完整的世界里的不完整的人”。作者对于玲子的“不完整”描述是从生理的角度着意刻画的。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

构论来看的话,在玲子的身上“本我”这个人格层面似乎得到了满足,而“自我”这个人格层面却和直子一样被终端了,没能起到调和“本我”与社会的矛盾的作用。所以,她本来就有过一段精神病史,是丈夫对自己的信任和家庭给自己的温暖才使玲子有勇气面对生活。换句话说,丈夫对于玲子来说是恩人一样的存在。不管玲子有没有真心地爱过丈夫,起码报恩的心情是有的。可是,当女学生性骚扰自己的时候,玲子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对女人更有感觉。在自己这种对于丈夫的背叛意识压抑之下,玲子终于经受不住来自社会伦理和自身心理的双重压力,走

进了精神疗养院阿美寮。但是,

在作品的最后,她的这种病态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随着直子的离去,她

扮演了直子的角色,穿着直子的衣服,满足了“我”的性需求,这似乎不仅是完成了直子对于“我”的遗憾,更是对她自己作为女人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所以玲子最终选择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延续她儿时的梦想。这对于玲子也可以说是一种实现人格完整的途径吧。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刻画了众多女性形象,除了自闭的直子、阳光的绿子、不完整的玲子之外,还有初美、直子的姐姐、绿子的姐姐、渡边的女朋友以及渡边和永泽的不断变换的性伙伴等等。其实,村上通过这部作品,尤其是通过这些不同的女性形象还是意在表达“一个人如何在自我与现世中达到平衡”这样一种思考。

参考文献:

[1]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

2005.[2]3.李轶坤.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

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3).[3]李苏晋.《挪威的森林》与《红玫瑰与白玫瑰》两性模式

比较[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村上春树著.挪威的森林[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

2007.[5](美)杰·鲁宾著.倾听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艺术

世界.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