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伤害

时间:2021-10-26 13:10:11 节日作文

第一篇:《溺爱是伤害》

溺爱是伤害 今天我看了一个漫画。这副漫画是这样;一家三口在吃晚饭,但他们吃的可不太安宁,儿子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吃饭,母亲已经做了好几次饭了,父亲也站在凳子上扭着屁股,同时又把两只手放在头上,装小兔子,逗儿子笑,父亲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点父亲的尊严也没有。儿子却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看着父亲的滑稽表演,母亲正在一口口的喂儿子,儿子不耐烦了,抬起小脚丫一下子就把汤踢洒了。但是这两位“大臣”还在面带微笑的劝说这为“小皇帝”,让他吃饭。 看了这幅漫画,我似乎觉得这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天生的溺爱。 生活中这种事我也屡见不鲜。放学了,奶奶怕孙子背书包累,而是把书包放在自己肩上,孩子却在一旁有蹦又跳的边走边玩。有谁知道年迈的奶奶能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已经很吃力了。在商场里当有的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玩

具时,妈妈不给买,孩子就坐在地上哭闹,最后妈妈没办法只好妥协了。家长们,其实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应该让他们学会承担,学会自立,你们这样一味的付出,会让很多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他们就没有责任感了,更没有责任心,你们以后怎样指望他们啊。这样溺爱自己的孩子,会是他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误入歧途。

从这幅漫画中,我明白了一句话“过分的爱就是伤害。”

第二篇:《溺爱是种伤害》

溺爱是种伤害

在《爸爸去哪儿》中,“傻根“王宝强带着自己可爱的一双儿女登上了大银幕。作为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节目中明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成为了大家关注和议论的焦点。而农村出身的宝强对自己孩子的过分”关爱“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而后网络上就出现了一种说法,据说正是因为宝强在童年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量享受一个快乐富足的童年。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儿观,而每个家庭的具体生活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关于每个人具体的育儿观我们没法去评判。但是,对孩子的溺爱,却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溺爱,看似满足了孩子暂时的需要,给了孩子一个“圆满“的童年,实则喂了孩子裹着糖衣的”毒药“,为孩子的未来路上埋上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公共场合大吼大叫的小孩,他们的父母不仅不制止自己的孩子,还会跟着孩子一块大声说话;还有一些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闯红灯;怂恿孩子跨过公园的围栏去折公园里的花,而自己则在众目睽睽之下喜滋滋的给孩子拍照。

而其中最让人反感的当属一些随便“打人“的孩子,这些孩子不知为何总是随便的咬人,抓人,而家长则以孩子太

小为理由,既不道歉也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甚至有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还能够喜笑颜开,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勇敢“。

“人之初,性本善“,很多孩子的是非观和世界观都是仰仗自己的父母老师和生活环境形成的,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感到的不仅是对于他们未来的担忧,更多的是父母的低素质,没有教养和愚昧的想法。

他们正在以一种自以为爱孩子的方式来害孩子。

很多这类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不能够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一定要尽量的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当自己的孩子在和玩耍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就会一马当先、不问青红皂白的维护自己的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年龄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就如同你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一样,你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而与自己的小伙伴因为玩具等发生冲突,正是他面对的社交问题之一,也是锻炼他解决问题的机会,家长的横加参与不仅会使自己的孩子“丢面子“,还会对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家长形成依赖,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入新的社交圈的时候产生障碍。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一味维护和偏袒,会影响孩子是非

观的形成,使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不管是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面对任何情况,他首先想到的都是维护自己,为自己开脱。即使是自己的错误,他也只是会从别人身上找理由,而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

而一旦孩子养成了这种自私的品性,不仅是对周围的陌生人如此,就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这就是很多非常可怜的父母,呕心沥血的为自己的孩子操劳了一世,恨不得鞠躬尽瘁,到最后,却养了一只“白眼狼“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篇:《溺爱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 蔡君梅2014.1.10

先聊一个话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家教行为是溺爱?

1、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形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吃不得苦、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个个还变成了小胖墩。

2、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家长也给与满足。孩子逐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

3、过分的保护;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不安全,将孩子关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孩子容易形成孤僻、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性格特点。

4、过分的“灌”;许多家长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当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儿歌时,就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使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5, 过多的零花钱;使孩子不会节俭,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 这样错误的教养态度 就是溺爱。

以上是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必然出现的。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毫无原则地溺爱,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结果通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对父母进行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曾经最受宠爱的孩子如今与父母成为生死仇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狼心狗肺”中的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仅仅是孩子长大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通过刚才家长的发言和视频,我们认识了“溺爱”的行为,下面我们看看溺爱所带给孩子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

: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行为和能

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一:溺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

先看一个事例:

一个蹒跚学步的2岁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他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而是拿球过程的体验。这时父母不是替孩子拿到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在他出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的危险。因为,孩子重要的是需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触摸、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在运动,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高兴,他会地感受到是在自己的努力子下完成的,切身地体会到自己身体的力量。也许,在拿球过程中他会摔跤,会跌伤,甚至会流血;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努力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摔跤了,甚至很疼,但我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有着这样信念的孩子这样长大,等他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他不会丧失勇气,因为他相信最终会靠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家长不要剥夺孩子这种成长的过程。

然而,如果大人急走几步,将这个10外的球拿给了孩子。虽然只是一次、两次,孩子可能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意识产生:大人什么事都可以帮我;出了问题,家长一样帮我解决。也就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他就养成了颐指气使、呼风唤雨。生活中没有了主见,也使孩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再有,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就有这样一道“风景”,年迈的爷爷、奶奶弯着腰,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步履蹒跚地走着,一边却是蹦蹦跳跳,神态自若的孙子。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背书包是自己的事,自然就没有了责任心,不会心疼、体谅父母。变得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更是障碍。当然有家长也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一个人不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有责任心。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这真是是大错特错;自私只能谋一时之利。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无情。

还有当小孩子跌倒,父母赶紧把孩子扶起来,如果孩子哭闹不

止,家长们还会指着桌子、椅子进行训斥,来取悦孩子。这样下去,孩子不会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而是一味指责、迁怒他人,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更不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从而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要尊重、满足一个幼小孩子成长过程的权利。

第二:溺爱使孩子由被爱到怨恨父母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自己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

或勺子吃饭,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卫生……。习惯于溺爱的父母就完全成为了孩子的“手”和“脚”,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而是帮他们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于是家里就有了“小皇帝”“小公主”。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真实的成长需要就容易视而不见。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强调“我来……我自己来……”,父母仍然会拒绝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 殊不知,有着这样的教养经历告诉了孩子: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那么长大后,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甚至父母可以替他谈恋爱吗?于是一个习惯溺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时候他会逃回家中,因为在家里,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小孩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这时候已经无法替他完成这个任务了,帮一个2岁小孩拿10米外的球、背背书包等对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帮一个20岁孩子交朋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做不到的事情。这时候这个大孩子就会怨恨父母,其实这种怨恨,早在父母非要替他穿衣时,早在父母非要替他喂饭时,早在父母以安全为理由而限制他做游戏、限制他一切的活动时……这种怨恨就已经产生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自己来……”的时

候,要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再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

这就是负责任的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很多。

父母要切记一点: 1个2岁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时的痛苦,远远轻于一个20岁的孩子找工作、交朋友和谈恋爱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痛苦。

第三:由溺爱酿成苦果。

一个20岁的女孩小红,小时候,家长很反感别人对他孩子的说服教育,并不断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长大后,孩子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她的父母。每次这样做了以后,她会非常自责,会痛哭流涕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过不了多久又会对父母发脾气并动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她潜意识深处知道,她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溺爱。她折磨父母,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你们为什么现在不能帮我解决困难了?于是就有了“这孩子怎么变成了狼心狗肺”之说。

以前,她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她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她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问题的难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她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不但不利学校教育,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四:溺爱使孩子成为了高消费者{溺爱伤害}.

当今流行这样的话:“再穷不能穷孩子”,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不懂得节俭等。当然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高消费。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是敢花钱!”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女士却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会消费,高消费的主因在于对孩子家族式溺爱。”主要原因是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宝一样伺候着,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再加上家长工作都忙,平时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于是他们便喜欢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自己的爱。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几个家庭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时,老年人更会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我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的错误思想,

看到同学买件新衣服时,我就要买件更好看的;看到同学拿部新手机,我就要买个更贵的。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甚至我还看到有些孩子的爸妈,自个儿穿着打扮是极尽俭朴,可是孩子却穿名牌、上名校,他们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一方面我心疼这些爸爸妈妈的努力付出,一方面我也为他们的付出捏了一把冷汗。

下面我们再听一个事例:一位1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生意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我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开始,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父母反而说什么:“我没文化不照样挣钱”?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狱。 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一味的满足,当家长满足不了的时候,竟然会拿着刀对向父母。

年轻的父母开始反思,对孩子究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生活?

怎样避免溺爱带来的危害:

一: 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要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家长的威信高了,教育效果也就强了。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

二:不能滋长孩子“以我为中心”。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

第四篇:《溺爱的伤害》

溺爱的伤害

黄子航

从小到大父母们的爱有许多,有真正的爱、有溺爱。

小军出生在一个充满溺爱的家中,父母做什么都顺着他,从不管教他,所以才养成他的一身坏毛病。有一天,小军在家看书,看着,看着他就觉得没意思了,恰巧爸爸下班回家,小军跳过去对爸爸说:“爸爸,看书没意思,您和我一起玩儿吧。”“好,没问题。”爸爸说,小军一听,一蹦三尺高,骑在爸爸身上,喊着:“驾驾,快点跑。”爸爸趴在地上爬着,旁人看见纷纷说:“你不能这发惯下去,不行啊!”而爸爸却满不在乎,没事,他还小,长大再说,你亲就作吧,小军会让他毁了的。

一年后,小军又长了一岁,他开始挑食了,天天让妈妈做好吃的。有一天,小军的妈妈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饭,小军不吃,妈妈说:“好儿子,快吃吧,一会菜都凉了,就不好吃啦。”小军哪管这些,不耐烦的说道:“哎呀,都说了我不吃,烦死了。”爸爸没有法子了,站在椅子上说:“儿子,只要你吃饭,老爸就给你学小狗叫。”说完,便在椅子上一边扮一边学小狗叫。逗得小军哈哈大笑,才勉强吃下这顿佳肴,晚上妈妈怨爸爸把小军惯成这样,这有什么用,小军再也改不了。因为他以经定性了,要是这么下去,小军会越来越不像话的„„

渐渐的,小军六岁了,一天小军的爸爸带他去散步,小军在玩具店里看中一个玩具,小军非要爸爸给也买,可爸爸一想到家里还有一屋子的玩具就不给他买了。可小军拽不过爸爸,便学会动脑了,他假装不买了,爸爸信以为真,拐杖拿了下来,小军观状,拉着爸爸跑进玩具店,拿起玩具,爸爸没办法只好顺着他了,这就溺爱的错误,如果还没醒悟,那一定会更惨。

不出我所料,小军上学了,在家受影响,在学校也不好好学习,和老师打交道,还被学校找了好几次,可是爸爸一点也不在乎,说:“没关系,考试好就行了,考试卷发下来了,小军只考了两分,他生怕被打,找来一根长长的柳条,把卷纸放在上面,伸了进去,并大声喊:“爸——爸,我——考——了——两——分,您——满——意——吗?”满意,比一分和零分强多了。后来小军的成绩从来没考过两分的,长大后他也一无所有,父亲回想当年,后悔极了,有一天,小军把爸爸叫过来,大声喊:“当年如果不是你会成这样子吗?”当年为什么不管我,我恨你,你害我长大后一无所有,我恨你!可惜现在已经晚了。

唉,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当时你想什么,现在后悔,他认为长大还能改变吗?那不可能,你不要带我的孩子,我想让我的孩子变成我这个样子。

我„„唉,我真后悔死了。

看见了吧,这就是溺爱对我们的伤害,请不要被这种爱冲昏了头,因为这种爱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伤害。

24

第五篇:《十种溺爱,十种伤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