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诗歌

时间:2021-10-26 10:57:29 节日作文

第一篇:《圆明园的诗歌》

圆明园

一处 母亲身上的伤口

一处1860年的伤口

总是淌着鲜血

今天 伤口还敞着

鲜血还流着

我 走在伤口旁

轻轻地 轻轻地

生怕踩痛了母亲

啊 圆明园 母亲心灵的伤口

痛了一百多年

今天

伤口还痛着 心灵还在呐喊

近距离感受伤口

近距离触摸满地的残肢断臂

我闻到了大火的硝烟

听到了炮火的嚎叫

和 母亲沉重的呼吸

我震撼着 颤抖着

心也流出了血

一滴 两滴 ……

滴滴洒在伤口上

伤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落后了就要挨打

为母亲的富强 我们要加倍努力

此处 伤口犹在

可叹世上至今战火未断

一轮夕阳把余光涂抹在废墟

一袭冷风把凄凉灌进我衣领

一只乌鸦幽灵似哀叫着掠过上空

一群鸽子天使般期待着停在伤口

母亲的伤口 什么时候缝合?

精美的仿西建筑

优雅的水境

气势磅礴的大水法 ——人工喷泉

这古人的智慧

我们是能够复原的

让乌鸦飞得远一点再远点

一去不复返

让鸽子多一点再多点

给世界以和平

圆明园,云

圆明园的云啊,升腾,升腾;

飞向南,飞向北,飞向西,飞向东。

云儿变幻,变幻在飘翔中。

云儿变成骏马,向北向北;

她说从我记事起,您就横亘在北方,像蜿蜒的苍龙。

人们说你坚韧刚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难道1860、1900的大火没有把您烧醒;

尽管我的眼已经哭肿,您好像无动于衷……

说着

云儿骏马真的变黑变暗,

泪滴如雨,浇洗长城。{圆明园的诗歌}.

长城呢,依然静卧着,

似乎缄默无声

但谁又听得见

长城地下,传来震声隆隆……

云儿变成游鱼,向南向南;

游飘向黄河,她说

千万年来您奔流在华夏大地,如万马奔腾。

人们说我们的民族,成长在您的摇篮中

难道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炮口,没有把您震痛;

尽管我的脸色恨得煞白,您好像并无悲痛……

说着,

云儿游鱼真的变白变冷,

把哀怨洒在黄河上空。

黄河呢,依然流动着,

似乎波澜不惊。

但谁又听得懂,

壶口瀑布,如雷的悲鸣……

我是你两千岁的爷爷,看尽了朝朝代代衰衰荣荣

我知道中华崛起的岁月,看到苦尽甘来的情景。

一百年,只历史一瞬,

谁也阻遏不了我们民族振兴!

黄河说,

我是你千百代的祖宗,看惯了沧海桑田河西河东。

我知道圆明园保存的西洋楼,大水法,是你们不忘民族耻辱的铁证。

当重建的圆明园光彩四射

中华民族的浩气呀勇贯长空!

圆明园的云啊,升腾,开腾……

我没有到过圆明园(诗歌)

一场绅士的洗劫,

第二篇:《乾隆诗与圆明园》

龙源期刊网 .cn

乾隆诗与圆明园

作者:崔岩

来源:《东疆学刊》2014年第01期

[摘 要]圆明园是乾隆朝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是清代以“大总结”为特征的园林建造艺术的集中反映。乾隆帝的圆明园诗以圆明园的景观为题,以诗序简括景观特点,以诗句、诗注描摹景观细节,再塑了圆明园风貌。又因常年的园居生活而对同一景观反复吟咏,勾勒出一些景观的历史变迁。诗作还记录了乾隆帝的园居生活,见证了乾隆帝对母亲的孝养,反映乾隆帝欲占尽天下之全景的造园理念,颇具史料价值。

[关键词]乾隆诗;圆明园;造园思想;清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崔岩,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清代文化史。(天津 300071)

圆明园景群分别建成于康、雍、乾三朝,但旧有的一轩一室都经过乾隆帝改建和翻修。乾隆帝还给这些庭院取以极为讲究的名字,并赋诗吟咏。在清史及圆明园历史与艺术的研究中,学者常引用乾隆诗,但仅止于“用”,迄今为止,对这一宝库尚缺乏系统和有深度的探索。圆明园研究离不开乾隆诗,通过对乾隆帝圆明园诗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因素,将为园林艺术研究和清史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一、乾隆诗里的圆明园景观{圆明园的诗歌}.

乾隆帝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诗作被汇编为六部《御制诗集》。其数量经清朝官方统计为42550首,如果将即位前《乐善堂全集》中的1029首计算在内,全部诗作共43579首,现存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御制诗共计43689首,圆明园诗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乾隆帝曾因喜香山之秀而筑“静宜园”,虽然只是每年“夏初或秋九”在此“驻跸数日”,五十余年间“得诗已约有一千三百余首”[1],更遑论作为常居之所的圆明园了。其中仅吟咏圆明园本园诗就约有1500余首,涉及园景300余处;此外还有长春园诗600余首,涉及园景100余处;另有476首吟咏了四季景色。这些诗作往往以景名为题,诗序简括该景特点,诗句及诗注进一步描摹说明景观细节,对重塑圆明园景观风貌颇有帮助。

如,建于康熙末叶的“竹子院”因淳朴俭约而被命名为“天然图画”。其诗序云:“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暎。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诗句并做具体描述:“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戞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勾画出一派天象深远的境界:殿阁、水榭与白云相连;竹林与松树倚岩石而生。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密如伞盖,烟云围绕着树梢;朝阳中,隐隐传来灵禽的鸣叫。曾是雍正帝圆明园“园景十二咏”之一的

第三篇:《圆明园你在哪里》

圆明园你在哪里?

我问西山的灿灿 红叶——

有谁 曾见 圆明三园的宏丽?

我问八达岭巍巍长城——

有谁存有东方“夏宫”的记忆?

我问 苍天啊,我问大地——

我们的“万园之园” 如今在哪里?

放眼望去, 那里早已是荒草丛生,残垣遍地......

哪里还有,“如同月宫的城堡”繁盛的印迹?

西洋楼的昼夜笙歌,烟雨楼的宏伟绚丽......

那些曾经的辉煌, 如今又在哪里?

一百五十年前,“罪犯和强盗”闯进了这天堂之地,

又演绎了一场倚强凌弱的历史闹剧:

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

让这“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变成了瓦砾......

从那时开始, 时光如白驹过隙,

一百五十年,跨越了 两个世纪,

这期间大半国土曾“城头变幻大王旗”,

锦绣山河曾肆虐过日寇的铁蹄。

但是,我们的民族没有沉沦,

在血与火的炼狱中,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得仰人鼻息,

只有强大了,才能骄傲地在世界上挺立!

于是,把经受过的凌辱化作了动力,

深深地深深地蕴埋在心底;

于是,便开始了百多年的前赴后继,

终于,迎来了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

又经历了六十一年的风雨洗礼,{圆明园的诗歌}.

万里神州已成为真正的锦绣大地。

十月十八日,大水法前纪念圆明园 罹劫的晚会,

不是为了 播种仇恨,而是要把历史牢记。

“有国无防”的 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 再不是易碎的“瓷器”!

舰队,正在深蓝的海上巡弋 ,

神剑,护卫着 祖国的 晴空万里,

那飞天的“嫦娥” 告诉全世界:

中国,是催不垮打不烂的 铜墙铁壁!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

整个中国将会是 新的“万园之园”,

“近乎超人”的 中华民族 将会给人类一个惊喜,

用智慧为世界创造一个 新的奇迹!

1那是一张熟悉的脸 眼里闪着泪花 话里充满着力量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2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脸 信念撬开了残垣 顽强搬走了巨石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3那是一张美丽的脸 是我躺在病床上看见的天使的脸 爱心包扎我的创伤 温暖驱走我的恐惧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4那是一张慈祥的脸

是我奔离教室前看过的最镇静的脸

为了自己的学生

成就了自己的永恒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5那是一张年轻的脸

为了灾区的伤员

献出了自己的殷殷鲜血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发言稿: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为了重整河山,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 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所有中国人的手上,更掌握在我们青少年手上!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这句话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 ):刘胡兰妙龄的少女,花样的年华,短暂的生命之花。铡刀下的红梅,容颜不改,更加凸显生命的美丽。宁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也不背革命,也不出卖同志,受到世人永远的景仰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发言:我想说《狼牙山五壮士》 五个人的力量有多大?这力量比海深,比山高!狼牙山五壮士的力量可以击退五十人的敌军;可以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当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时,好像永远打不倒;当他们跳下悬崖时,敌人都会为他们敬个礼!有的人死的轻如鸿毛,而他们的牺牲却重于泰山!因为他们为人民,为祖国付出了,奉献了!五位壮士跳下了悬崖,走向了生命尽头,可他们不磨灭的形象,永远刻在了我们心中!

(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让我们记住那些长征路上的英烈们吧,他们的无畏和坚韧. :大度河的水,大雪山的雪,乌蒙山溅起的颗颗泥丸见证着这段历史. 14个省市,18条山脉,24条河流刻下了英雄的足迹. 你们就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第四篇:《《圆明园》解说词》

《圆明园》 (上 )解说词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程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

半个多世纪之后,一个来自罗马的传教士到达了广州,大清帝国南方的港口,他将从这北上,前往帝国的都城——北京。

18世纪初期,帝国的统治者严格禁止西方人进入中国冒险,只有上帝的使者传教士例外。耶酥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28岁的意大利人郎世宁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将从此原离故土,在大清度过整整50年。

半个世纪的时间,以绝无仅有的机遇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这些保留至今的传教士书信记录了郎世宁在皇家宫廷的传奇生活。

郎世宁:从欧洲到中国的旅行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路风尘,就是为了取得大清皇帝的信任。天刚刚放亮,一个太监就带我们进了一座花园。花园很大,但太监不许我们四处张望,走路也不能弄出声响。我很奇怪,皇帝没有住在北京城里的皇宫。

大清的缔造者是满人,他们来自中国北方的白山黑水。紫禁城的新主人很快就发现看上去雄伟壮丽的皇宫并不合适居住;巨大的宫殿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高耸的宫墙虽然能够防止火灾的蔓延,也影响了空气的流通。北京的夏天酷热干燥,皇宫更象是一个火炉,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很不舒服,从踏进紫禁城开始,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离皇宫20多里,有一片开阔地带,几百年前,这里泉水遍布,称为海淀。就是在这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康熙终于建成一座离宫。

郎世宁就是在畅春园第一次看见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