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时间:2021-10-26 10:48:21 节日作文

【第一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全国大学优势学科的最权威排名

1.矿业工程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矿业大学 A+ 5 重庆大学 A 9 太原理工大学 A

2 北京科技大学 A+ 6 东北大学 A 10 安徽理工大学 A

3 中南大学 A+ 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 11 山东科技大学 A

4 西安科技大学 A 8 河南理工大学 A 12 昆明理工大学 A

B+等(18个):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河北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贵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B等(19个):鞍山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科技大学

2.测绘科学与技术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武汉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7 山东科技大学 A

2 中国矿业大学 A+ 5 中南大学 A 8 北京大学 A

3 同济大学 A 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 9 中国地质大学 A

B+等(15个):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B等(14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3.力学(全国力学NB的学校太多了,这个排名还算不错)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清华大学 A+ 9 北京理工大学 A 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 上海交通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8 中国矿业大学 A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9 重庆大学 A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2 同济大学 A 20 华中科技大学 A

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3 天津大学 A 21 四川大学 A

6 大连理工大学 A+ 14 上海大学 A 22 太原理工大学 A

7 北京大学 A 15 西北工业大学 A 23 西南交通大学 A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6 南京理工大学 A

B+等(36个):河海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山东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暨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B等(35个):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江苏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峡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汕头大学、宁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4.机械工程(全国共198个大学具有颁发机械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上海交通大学 A+ 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9 上海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16 大连理工大学 A 30 江苏大学 A

3 北京理工大学 A+ 17 西北工业大学 A 31 西南石油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18 华南理工大学 A 32 西安理工大学 A

5 吉林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33 四川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20 北京科技大学 A 34 北京交通大学 A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1 同济大学 A 35 太原理工大学 A

8 西安交通大学 A+ 22 武汉理工大学 A 36 浙江工业大学 A

9 重庆大学 A+ 23 辽宁工业大学 A 37 北京工业大学 A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24 东北大学 A 3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1 湖南大学 A 25 东南大学 A 39 广东工业大学 A

12 中南大学 A 26 南京理工大学 A 40 华东理工大学 A

13 燕山大学 A 27 合肥工业大学 A

14 西南交通大学 A 28 山东大学 A

B+等(59个):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侨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宁波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湘潭大学、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B等(59个):西安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南华大学、济南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西安工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三峡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五邑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石河子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5.电气工程(全国共102个大学具有颁发电气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清华大学 A+ 8 西南交通大学 A 15 武汉大学 A

2 西安交通大学 A+ 9 沈阳工业大学 A 16 河北工业大学 A

3 华中科技大学 A+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7 哈尔滨理工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11 华南理工大学 A 18 重庆大学 A

5 华北电力大学 A+ 12 山东大学 A 19 东南大学 A

6 天津大学 A 13 湖南大学 A 20 合肥工业大学 A

7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北京交通大学 A

B+等(31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燕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广西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B等(31个):南京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贵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陕

西科技大学、北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6.土木工程(全国共148个大学具有颁发土木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同济大学 A+ 11 北京交通大学 11 21 中国矿业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12 北京工业大学 12 22 四川大学 A

3 湖南大学 A+ 13 西南交通大学 A 23 福州大学 A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4 天津大学 A 24 广州大学 A

5 中南大学 A+ 15 重庆大学 A 25 青岛理工大学 A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6 浙江大学 A+ 16 华中科技大学 A 26 合肥工业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 17 武汉理工大学 A 27 兰州交通大学 A

8 河海大学 A 18 长安大学 A 28 华南理工大学 A

9 大连理工大学 A 19 武汉大学 A 29 西安理工大学 A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 20 上海交通大学 A 30 太原理工大学 A

B+等(44个):郑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广西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侨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扬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桂林工学院、三峡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汕头大学、山东大学、西华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B等(44个):内蒙古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烟台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新疆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

【第二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优势学科

看其前身,大概就能知道该校的一个优势学科

企业一般喜欢到跟自己有历史渊源的学校招生

目的很明确 见见同学,和老师,另外到自己母校 以后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最好就报对口的学校。

368所原部委直属高校的大浪淘沙和分化重组情况:

1990年以前,中国部委直属高校一共36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35所。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大浪淘沙,9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10所(吉林工业大学后并入吉林大学),2000年划归教育部直属22所,2001年划归教育部直属6所,2003年划归教育部直属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共73所,其中69所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其他部委直属高校39所,其中12所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立高校一共112所,其中81所“211工程”大学。有215所高校划归省(区)市直属。有41所高校并入国立大学。 教育部:

共35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航天部:

共11所,归国防科工委直属4所:1、哈尔滨工业大学(“211工程”)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 3、西北工业大学(“211工程”)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划归省市直属7所:1、南昌航空学院2、沈阳航空学院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华北航天工业学院5、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6、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7、西安航空技术专科学校

民用航空总局: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部委直属3所:1、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中国民用飞行学院 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兵器总公司:

共8所:归国防科工委2所:1、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 2、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划归省市直属5所:1、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2、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 3、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4、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5、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业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3所:1、杭州电子工业大学 2、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3、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合并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地质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

1、长春地质学院(入吉林大学)2、西安地质学院(入长安大学)。归省市直属2所:1、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2、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纺织部:

共9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东华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8所:1、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 2、苏州丝绸工学院(合并入苏州大学) 3、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4、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5、北京服装学院 6、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 7、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 8、南通工学院(原南通纺织学院,现合并入南通大学)

水利电力部:

共1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华北电力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

1、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入武汉大学)2、北京电力经济学院(入华北电力大学)3、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入北京交通大学)。归省市直属12所:1、东北电力大学 2、葛州坝水利电力学院(现合并入三峡大学) 3、长沙电力学院(现合并入长沙理工大学) 4、上海电力学院 5、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6、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7、长春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8、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9、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0、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2、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水利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河海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常州水电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入河海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3、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石油部:

共1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石油大学(211工程)。部委直属1所:新疆石油学院。归省市直属10所:1、大庆石油学院 2、西安石油大学 3、江汉石油学院(现合并入长江大学) 4、抚顺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5、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6、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7、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8、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9、顺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0、西南石油大学

化工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化工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南京化工大学(现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 2、郑州工学院(现合并入郑州大学) 3、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4、沈阳化工学院 5、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6、吉林化工学院 7、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 8、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煤炭部:

共1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4所:1、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3、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4、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5、山西矿业学院(现合并入太原理工大学) 6、淮南矿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7、华北煤炭医学院 8、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河北工程学院) 9、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10、湘潭矿业学院(合并入湘潭科技大学) 11、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 12、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13、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4、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冶金部:

共14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2、东北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沈阳黄金学院(入东北大学)。归省市直属11所:1、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3、鞍山钢铁学院(鞍山科技大学)4、江西矿冶学院(先后更名马鞍山钢铁学院、先后更名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5、包头钢铁学院(合并入内蒙古科技大学)、6、青岛建筑工

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7、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8、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长春工业大学)9、沈阳钢铁高等专科学校 10、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11、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公司: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南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2、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3、长春师范学院 4、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5、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6、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北华大学)7、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8、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 9、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部:

共20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 1、湖南大学(211工程) 2、合肥工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吉林工业大学(入吉林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入武汉理工大学)。归省市直属16所:1、江苏理工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现并入江苏大学)

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3、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4、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5、沈阳工业大学 6、哈尔滨理工大学(原哈尔滨电工学院与哈尔滨科技大学合并)7、甘肃工业大学(并入兰州交通大学)8、洛阳工学院(原洛阳农机学院,现合并入河南科技大学)9、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10、北京机械学院(现合并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2、沈阳理工大学 13、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4、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5、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6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交通部:

共10所:部委直属1所:大连海事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1、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入长安大学)2、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入武汉理工大学)3、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入东南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上海海运学院 2、长沙交通学院(现合并于长沙理工大学)3、南通医学院(现合并于南通大学)4、重庆交通学院 5、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6、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轻工部:

共8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江南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入清华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2、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3、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于北京工商大学)4、景德镇陶瓷学院 5、郑州轻工业学院 6、大连轻工业学院

铁道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 2、北京交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1、长沙铁道学院(入中南大学)2、上海铁道大学(入同济大学)3、南京铁道医学院(入东南大学)。归省市直属5所:1、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2、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3、华东交通大学 4、石家庄铁道学院 5、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于苏州科技学院)

建设部:

共8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4所:1、重庆建筑大学(入重庆大学)2、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入长安大学)3、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入华中科技大学)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入重庆大学)并入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1所:哈尔滨建筑大学(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归省市直属3所: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2、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于南京工业大学)3、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合并于苏州科技学院)

建材局: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武汉理工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上海建材学院(入同济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西南工学院(现合并于西南科技大学)

2、山东建材工业学院 3、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农业部:

共13所:归教育部直属4所:1、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 2、南京农业大学(211工程)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工程) 4、华中农业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沈阳农业大学 2、华南农业大学 3、东北农业大学 4、西南农业大学 5、华南热带作物农业大学 6、上海水产大学 7、石河子大学 8、大连水产学院 9、塔里木农垦大学 林业部:

共7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 2、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西北林学院(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部委直属1所: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归省市直属3所:1、南京林业大学 2、中南林学院 3、西南林学院

卫生部:

共11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9所:1、北京医科大学(入北京大学)2、上海医科大学(入于复旦大学)3、中山医科大学(入中山大学)4、华西医科大学 (入四川大学)5、同济医科大学(入华中科技大学)6、湖南医科大学(入中南大学)7、白求恩医科大学(入吉林大学)8、山东医科大学(入山东大学)9、西安医科大学(入西安交通大学)。部委直属1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中国医科大学

药监局:

共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药科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沈阳药科大学

中医药管理局:

共3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归省市直属1所:广州中医药大学 外经贸部:

共4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天津外贸学院(入南开大学)。归省市直属2所:1、上海外贸学院 2、广州外贸学院(现并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财政部:

共7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2、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中南财经大学(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入中央财经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东北财经大学 2、江西财经大学 3、山东财政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

共1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

1、中国金融学院(入对外经贸大学)2、湖南财经学院(入湖南大学)3、陕西财经学院(入西安交通大学)。归省市直属8所:1、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3、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4、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5、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6、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7、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8、哈尔滨投资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1、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 2、中央美术学院 3、中央戏剧学院。归省市直属7所:1、中国美术学院 2、上海音乐学院 3、上海戏剧学院 4、北京电影学院 5、中国音乐学院 6、中国戏曲学院 7、北京舞蹈学院

商业部:

归省市直属11所:1、所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2、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3、北京商学院(合并于北京工商大学)4、天津商学院 5、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6、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学院)7、北京物资学院 8、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9、重庆商学院(合并于重庆工商大学)10、兰州商学院 11、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体委:

共7所:部委直属1所:北京体育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上海体育学院 2、成都体育学院 3、武汉体育学院 4、广州体育学院 5、沈阳体育学院 6、西安体育学院 司法部:

共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

1、中南政法学院(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入中国政法大学)。归省市直属8所:1、西南政法大学 2、华东政法学院 3、西北政法学院

气象局:

归省市直属3所:1、北京气象学院 2、南京气象学院 (前二合并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成都气象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劳动部:

共2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劳动人事学院(入中国人民大学)归省市直属1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国家测绘局:

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邮电部:

共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邮电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长春邮电学院(入吉林大学)。归省市直属4所:1、南京邮电大学 2、重庆邮电学院 3、西安邮电学院 4、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船舶总公司:

共3所:归国防科工委1所。哈尔滨工程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1、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归省市直属3所:1、中南工学院(现在是南华大学)2、华东地质学院 3、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国家审计署:

归省市直属1所:南京审计学院

国家税务局:

归省市直属1所:长春税务学院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三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 录

学 校 简 介 ................................................................... 1

第一部分 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 4

1 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状况 .................................................. 4

1.1 2014届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 4

1.2 2014届毕业生分性别初次就业率 .......................................................................................................................... 4

1.3 2014届毕业生分民族初次就业率 .......................................................................................................................... 5

1.4 2014届毕业生分生源初次就业率 .......................................................................................................................... 5

2 2014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 6

2.1 就业区域流向 ......................................................................................................................................................... 6

2.1.1 全国经济区域流向 .......................................................................................................................................... 6

2.1.2 毕业生云南省内就业流向 .............................................................................................................................. 7

2.2 就业单位流向 ......................................................................................................................................................... 7

3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趋势 ........................................................ 8

第二部分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 ............................................ 9

1 参与调查毕业情况 ............................................................ 9

1.1 参与调查本科学生所属学院 .................................................................................................................................. 9

1.2 参与调查研究生所属学院 ...................................................................................................................................... 9

2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 10

2.1福利待遇 ................................................................................................................................................................ 10

2.1.1 单位培训 ........................................................................................................................................................ 10

2.1.2 带薪休假 ........................................................................................................................................................ 10

2.1.3 毕业生所在单位购买社保情况 .................................................................................................................... 11

2.2 职业发展前景预估 ................................................................................................................................................ 11

3 离职分析 ................................................................... 12

3.1 离职率 ................................................................................................................................................................... 12

3.2 变更工作次数 ....................................................................................................................................................... 12

4 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 ......................................................... 13

4.1 毕业生评估对自己目前发展有影响的校内因素 ................................................................................................ 13

4.2 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力成长状况 ............................................................................................................................ 13

第三部分 2014届校园招聘市场状况 ............................................. 15

1 校园专场招聘会 ............................................................. 15

1.1 校园专场招聘会单位性质 .................................................................................................................................... 15

1.3 校园专场招聘会单位经济区域 ............................................................................................................................ 16

1.4 2014学年校园专场招聘会岗位需求情况 ......................................................................................................... 17

2 校园中大型招聘会 ........................................................... 19

2.1 校园中大型招聘会单位性质 ................................................................................................................................ 19

2.2 中大型招聘会单位业内排名 ................................................................................................................................ 20

2.3 中大型招聘会单位经济区域 ................................................................................................................................ 20

3 各学院专场招聘会 ........................................................... 22

第四部分 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 24

1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就业工作运行科学机制 ..................................... 24

1.1全面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 24

1.2不断完善就业条件保障措施 ................................................................................................................................ 24

1.3促进形成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格局 ........................................................................................................................ 24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 25

3 建设科学规范的就业市场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 25

3.1大力建设标准化用人单位信息库 ........................................................................................................................ 25

3.2不断优化“多层次、立体化”校园招聘模式 ......................................................................................................... 25

3.3主动出击拓展省内外市场 .................................................................................................................................... 25

3.4持续推进校企校地全方位合作 ............................................................................................................................ 26

4 推进专题项目,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去向多元化 ............................. 26

4.1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 26

4.2引导毕业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 ................................................................................................................ 26

4.3推进毕业生“走出去”就业计划 ............................................................................................................................. 26

5 打造即时、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 26

5.1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 26

5.2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信息服务高效便捷 ............................................................................................................ 27

6 建设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 27

6.1强化课程建设,开展专业化、全程化教学活动 ................................................................................................. 27

6.2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 27

7 建立促进创业多部门协同机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 28

7.1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 28

7.2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 28

7.3提升创业项目孵化效率 ........................................................................................................................................ 28

学 校 简 介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主体,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等为支撑学科,生物学、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为新兴学科的特色鲜明“大有色”优势学科群。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艺术硕士(MFA)、农业推广硕士、翻译硕士、法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9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0个函授站,有72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

学校设有24个学院、1个教学部、5个研究院、3个附属医院,1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972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61人,2014年有各类长短期留学生1119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332名国防生在读。学校设立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

学校有教职工3895人,其中,专任教师239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1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246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7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8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6人,云南

省“兴滇人才奖”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0人、后备人才34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6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6个。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

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云南省质量发展研究院、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金融工程研究院、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7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共1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4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0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精品教材10部、省级优秀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共有112个项目获国家资助、10个项目获云南省资助;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项、省级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2项,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项,云南省卓越青年

【第四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综合实力跻身100强的非211大学推荐

综合实力跻身100强的非211大学推荐 有19所非211工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2017考研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些,选择院校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是985、211哦。

第55名,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的车辆和电气相当厉害,江大前身是全国著名的老牌镇江农机学院,每年上海汽车集团、一汽、东风等好多国内汽车巨头都来江大做专场招聘,就业相当好。拥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的江大绝对值得报考!

第61名,首都医科大学

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和终身名誉校长。特色专业主要是: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重点专业分别是:预防医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第63名,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高校,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14所牵头高校,首批"卓越计划"入选高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69名,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可以算是百年老校与后起之秀的结合体,经济学、英语、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逻辑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护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生物工程、教育学、生物工程类,以上专业算是河南大学最好的专业了。

第70名,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省部共建和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品牌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第71名,扬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重点学科主要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

第77名,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广东省"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是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

第79名,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简称"燕大",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机械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学。燕山大学的优势学科多集中于机械方面,工科男的首选。

第80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拥有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

第81名,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曾入选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第83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第85名,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光学、科学技术哲学;山西省重点学科:无机化学、理论物理、环境科学、基础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近现代史、原子与分子物理、动物学。

第88名,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第89名,黑龙江大学

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全国具有本科自主招生资格的90所院校之一。国家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十二五"省部级重点学科群:化学材料与传感技术学科群;"十二五"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公共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90名,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的重点学科比较多。省重中之重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应用非线性科学与技术;省属高校人文社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化、民商经济法学;省重点学科A类: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物理、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国际贸易学、材料学。

第92名,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国家"千人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学。

第93名,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以及国家"千人计划"引进高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学;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历史学、化学、生物学、光学工程。

第95名,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最重要的是青岛大学主办四种国家核心期刊,研研们可以想象是什么概念,最起码发个论文的话,应该有点门道了

第97名,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色金属冶金;国家

重点培育学科1门:环境工程;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4个: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第五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昆工中特色要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

教材总结: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是(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歌名、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其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其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它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6、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统一战线;(9)军队和国防建设;(10)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1)祖国完全统一;(12)党的建设

7、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三个代表”的地位和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 科学发展观

提出的(1)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2)实践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3)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11、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

(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领导:无产阶级;(4)性质和前途: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处指导地位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8、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20、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2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2、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1)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

(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P139)

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

(1)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主要的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根本立足点:自立根生,艰苦创业

27、 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一中两点)

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1)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内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

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9、 三步走

(1)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0、 改革的原因

(1)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文革后严峻的形式;(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4)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1、 如何改革: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第二,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第三,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3、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的根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

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会重蹈超越阶段、违背国情的覆辙。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34、 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方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5、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6、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那个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3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0、 过渡时期总路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各章主要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内容;③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④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关系;⑥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如何把握其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⑧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⑨ 为什么卓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 实事求是的内容,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② 为什么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③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① 近代中国国情;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它的主要内容,领导权问题?;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如何理解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呢?;②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③ 三大改造的特点,如何理解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经验(历史经验)?

⑤ 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确立时间)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①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②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③ 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如何理解?;④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 代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时期跨度是x年到xx年?;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应该如何理解? 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⑥ 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①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② 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③ 三个有利于标准;④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⑤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⑥ 对外开放格局;⑦ 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⑧ 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③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济制度;④ 公有制内容(包括?)、地位、实现形式;⑤ 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⑥ 分配制度;⑦ 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⑨ 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坚持,三个转变”;⑩ 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友好型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① 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② 我国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多党合作、民主形式、基层民主 ③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④ 民主、自由、人权

【第六篇】昆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昆工 别样的美

昆工

别样的美

志愿填报要拉开了序幕了,最近,同学,同学的同学,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问我昆工怎么样,他们在斟酌,他们在咨询,由于最进我在期末考试,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回答大家的询问,因此写了我在昆工一年真实的感受,喜欢你就来,不喜欢就不用来。图片版权不是我的,我转来的。

喜欢每天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早起悠悠的打卡,看到朝阳,看看还没落下的月牙。

早安 昆工

喜欢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脸颊,听树上鸟儿的歌唱开始新一天的幸福生活,

喜欢看到小小的树在晨曦中把自己的影子镂刻在墙上,而阳光便斜斜地透过树缝射下影子,调皮而又格外充满诗情画意。

喜欢雨水滴在泥土上,溅在衣服上,闻着大自然的清香沁人心脾,踩着红土去上课,

喜欢坐在图书馆五楼的落地窗前,品一杯咖啡、读一本良书,寂静、安逸,充满意境。

喜欢躺在学校的梨园里,随手翻开一本书,便在无意中看到一个故事。

喜欢看着来学校参观的老人们也那样披着一身阳光,拄着拐杖缓步

前行,是那般充满活力与激情。

喜欢在社团一起办活动的潇洒浪漫、喜欢大家一起努力为梦想拼搏的酣畅淋漓

喜欢这里纯正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多一份万事淡如水的恬静,多一份静观生活中苦闷与忧愁的超然心态,用心去享受清晨里那丝丝缕缕的阳光,用情去品味生活中那点点滴滴的美好,用心去爱,爱阳光,爱生活。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法、文、艺术、医、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重点大学。属中国著名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称中西部小211工程)。卓越计划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称小211工程)。西部研究生招生协会之一。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校区,占地面积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呈贡大学城,占地面积3200亩。依托红土高原丰富、独特的资源,形成了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部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