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黄花涝规划

时间:2021-10-26 09:36:12 节日作文

第一篇 黄陂黄花涝规划《最忆黄花涝》

最忆是黄花涝

其实一直很留心黄花涝一切,毕竟在黄花涝工作了6年,我把青春的记忆留在了黄花涝小学。我从没有后悔留在黄花涝的6年,并且一直引以为豪,在黄花涝留下了我太多的回忆。

1999年9月,我被分配到黄花涝小学任教。当初对黄花涝一无所知,初出校门的我有些意气风发,在脑海中浮想的是:黄花涝!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只凭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象,明黄色的野花在草丛中肆意开放,烂漫花枝迎风招展,风中花香清甜,太阳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蓝天丽日、旷野清泉„„。

破旧的巴士一路颠簸,径直往西走,我的心开始有了一些起伏,不停的张望和催问。曲曲折折走了近一个小时,走到土路的最尽头到了黄花涝。这就是黄花涝?外表脏不溜秋、灰色的、或嵌着很俗气的枣红色瓷砖的、补丁般错落的民居就是黄花涝?那个诗意般的黄花涝在心中褪色。因为刚参加工作,那种工作热情却并没有因为环境和工作地的偏远艰苦而减退,只是心中掠过一丝悲壮和苍凉。

慢慢的,校长的真诚感动着我,同事们的热情感染着我,学生那淳朴的心灵、渴望的眼神打动着我,于是我准备扎根村小,淡泊心志,勤实工作,也开始了解这个汉、孝、陂犄角的边缘村落。

据说,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三国时候是曹操的江夏郡,后来是石阳县城所在地。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直至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王氏的一个家族。因春夏河滩湖地上遍布黄花,夏季涨水后河湖相连,一片汪洋,从而取名“黄花涝”。

当年的黄花涝曾经呈现出一派富庶繁华的景象,“日有千人拱手(纤夫),夜有万盏明灯(帆船)”,物阜民乐,商贾云集,已成为武汉近郊不可多得的水上重镇,被誉为远近闻名的“小汉口”。解放后,由于沿河筑堤,府河改道,公路变迁,特别是遭到几次洪水袭击后,黄花涝日渐箫条。经600多年的变迁,黄花涝的繁荣已是明日黄花!

我未逢其时,但在这个安静祥和的村子里,在同事动情的表述中,在村民的悠悠回忆中,在泛黄的纸页中,我能感受着它丰富的底蕴,那积淀的历史仿佛触手可及。村子还有一些旧的建筑,残留着古老的痕迹,仿佛向我们述说昔日的辉煌。

黄花涝三面环水,涝家湖与任凯湖盘缠两侧,府河水从古镇门前流淌,村民以捕鱼为生。工作之余,我常常到府河边散步,看着黄陂黄花涝规划

渐渐的和这个村子有了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一份子,关注着黄花涝的发展,03年黄花涝划入盘龙开发区,我欢呼雀跃,40年黄花涝筹款修路,我积极捐款尽绵薄之力

只有将自己的情怀和执教地方联系起来,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 记得当初和几个校友在学校吹口琴、弹吉他、弹电子琴,一管竖笛把学校的音乐课搞得有声有色

青春浪漫的日子,曾记得雪中写诗至今成为几个同事的笑谈 那时

“春赏黄花遍地香,夏观龙舟水中扬,谁说秋凉无石景,雄狮傲雪立学堂”的四大景观,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铮铮铁佛寺,郎朗亚园门,巍巍石头坡,悠悠古树情”,更是令人留连忘返。

至今保持完好无缺,颇为壮观的沿河石坡,不知是何处运来的巨石,层层叠叠,陡峭笔直地垒成石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乃称鬼斧神工,就是千年古镇的最好见证。

现在能够吸引我们的眼光的大慨就只有镇对面的一望无垠的河滩草地了。

紫色瓷砖嵌着的几个金色大字给我看:千年古镇黄花涝。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舍近求远,前往盘龙城的黄花涝品味乡土特色。千年古镇黄花涝在黄陂区新农村建设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的黄花涝仅仅是盘龙城开发区的一个村,可其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它素有“黄城镇”、“黄花涝市”、“小汉口”等称谓。去年,黄花涝村被定为新农村创建村后,街市重现:新建环村水泥路3公里,铺设人行道彩砖3000平方米,人行板1330平方米„„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让前往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

黄花涝依河傍水,只有水面,没有耕地,旧时曾是汉口外围的“水码头”。

如今的黄花涝村民“靠水吃水”,推出别具风味的“农家乐”。该村有家特色鱼庄,纯农家方式做鱼菜,每天不到10桌,不提前预定,就难以尝到这原汁原味农家鱼鲜。

在进镇之前的路上,有一个镇门,上书:“古镇欢迎您”几个大字。

街道两边还有

要离开古镇了,我似乎没有看到什么,但又感到看到了我平时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安详,恬静的田园生活,就像这眼前这千年流淌的府河水一样,没有波澜,只有淡淡的涟漪„„

“春赏黄花遍地香,夏观龙舟水中扬,谁说秋凉无石景,雄狮傲雪立学堂”的四大景观,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铮铮铁佛寺,郎朗亚园门,巍巍石头坡,悠悠古树情”,更是让人津津乐道。黄陂黄花涝规划

镇子经过几百年的冲刷,古老的痕迹已经不多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观察、去记录。

第二篇 黄陂黄花涝规划《天纵项目策划报告定稿》

第三篇 黄陂黄花涝规划《临空新城区域介绍(通式)》

第四篇 黄陂黄花涝规划《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地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班名 号 级 王雪晴 2012119010133 1201班

城市与环境学院

尹发能 副教授 所在院系 指导老师

目 录

1.前言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 2

2.黄陂区旅游资源分布现状 .................................................. 2

2.1黄陂区旅游资源产业概况 ............................................. 2

2.2旅游资源分类指标的选取 ............................................. 3

2.3黄陂区旅游资源分类结果与评价 ....................................... 3

3.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 7

3.1指标选取 ........................................................... 7

3.2计分与分级 ......................................................... 8

3.3黄陂区旅游资源结果 ................................................. 9

4.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 10

4.1黄陂区独特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 10

4.2黄陂区开发设想 .................................................... 10

5.参考文献 ............................................................... 12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 副教授)黄陂黄花涝规划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 黄石 435002)

摘 要:武汉市要建造旅游强市,黄陂区旅游资源很是关键。本文以在武汉市旅

游资源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黄陂区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的要求,对黄陂区进行了全面的旅游资源详查,并在定性分析黄陂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分“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 两个档次,对黄陂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黄陂区;旅游资源;资源评价;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 副教授)黄陂黄花涝规划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 黄石 435002)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首先是要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尽量客观的评价,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依据。所以旅游资源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以湖北省为例,政府近年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得评价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国内外对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众多,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众多,使得本文可以选取一定的方法来对黄陂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提出“十五”计划期间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已进入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时期。而黄陂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在2009年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对其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黄陂区旅游资源,还可以借此探究一下其将来的发展模式。因此,及时了解和评价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旅游资源评价问题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学者,其中主要是地理学者和林业学者。经过30余年的研究,到20实际80年代,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已经获得长足发展,世界上有不少评价系统已经应用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成果的家少,但不同理论相融合的尝试开始出现,同时随着GIS、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资源表现手段的创新和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国内,自70年代末以来,部分地理学者开始投身于旅游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在理论和时间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国外,也有许多学者以不同的标准和评价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西方发达国家就着手与环境保护等工作,使得他们有科学的自然风景评估作为政策和法令实施的前提和依据,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各个学者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模型。本文则采用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黄陂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2.黄陂区旅游资源分布现状

2.1黄陂区旅游资源产业概况

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至今有1428年的建县(区)史。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其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一是殷商盘龙城文化,距今3500年,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厦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二是木兰文化,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三是"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的"双凤亭"就屹立在前川鲁台山,这里留下了很多二程幼年时代的传说。这些文化因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黄陂区北部位于大别山山脉的尾端,地表形态多样化,所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以木兰天池、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峡谷自然景观资源;以木兰湖为代表的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有以古门山为代表的石景地貌地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