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突然绞痛吃什么

时间:2021-10-26 05:40:19 节日作文

第一篇:《心绞痛吃什么药》

心绞痛吃什么药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急病。疼痛部位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胸痛呈压迫、发闷或紧缩性,持续3~5分钟。

【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体力劳动、饱餐、激动、狂饮、吸烟、突然寒冷等。

【治疗原则】:立即停止所做的一切活动,坐位或半坐位靠在床或椅子上,或者蹲坐在地上休息。同时应立即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缓解心绞痛。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心得安、硝苯地平、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为本病常用药物。

1.分型选药:劳力型心绞痛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活动中,休息后可缓解。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这类药物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的血氧供应恢复平衡。自发型心绞痛为安静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心肌血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治疗时应首选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硝苯吡啶等。有些病人则属混合型心绞痛。也就是劳力型与自发型心绞痛兼而有之,可将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三类药物联合应用。对于首次发生的心绞痛,有时还不能准确分型,原则上开始都可以用硝酸酯类药物。另外,选药时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如伴有房颤、心动过速,可选用心得安;如伴有心动过缓,可选用消心痛、硝苯吡啶等;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选用硝酸甘油等。

2.剂量个体化:当前治疗心绞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药剂量偏小和千篇一律。其实,抗心绞痛药物的剂量范围较宽,病人的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用药时宜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最佳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止。

3.硝酸酯类制剂的用法:硝酸甘油片0.3mg(1片)舌下含服,1~3分钟可缓解心绞痛;还可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喷于口腔内颊粘膜,起效快,每次1~2喷。亦可用消心痛口服,每次5~l0mg,15至30分钟内起作用,能维持4~5小时,对经常心绞痛病人每4~6小时服一次。单硝基异山梨酯代替消心痛每次口服20毫克,每日2~3次,可减轻服用消心痛所致的头痛、头胀等症状。

硝酸甘油片的用法是含于舌下,不宜改为口服,因为舌下毛细血管丰富,吸收快,药效发挥快,舌下含化为缓解心绞痛的最佳给药途径。服药姿势应采取坐位含药,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作用,平卧位时会因回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疗效;站位时会由于心脑供血不足易出现晕厥。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立即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如不见效,隔5分钟再含化1片,可以连续应用3次,一般不超过3次。连续含化3片心绞痛若无缓解,且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恐惧不安、四肢厥冷等症状时,要想到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按心梗的急救常规进行处置。这类药青光眼患者忌用。 1

第二篇:《引发心绞痛的3大因素 心绞痛吃什么药》

引发心绞痛的3大因素 心绞痛吃什么药

在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心绞痛这种现象,从而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对此,很多人都提出“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疑问!那到底哪些是最主要的引起心绞痛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就有请知名的心血管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发心绞痛的3大因素

1、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相当高,不少人是由于偏食造成营养不良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心绞痛患者不能只强调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而片面、过分地控制荤食。在日常膳食中恰当地荤素搭配,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对健康有益。这是常见的诱发心绞痛的原因。

2、少量饮酒尤其是葡萄酒,可以改善冠状脉的血液供应状态,但这个量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因为每个人的酒量不同。不仅如此,饮用一定量的白酒之后,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脏供血不足,心肌供氧不足,同样属于诱发心绞痛的原因。

3、劳累也一个诱发心绞痛的原因,患者常在剧烈劳动、运动、急走、爬山、上楼、骑车等活动中发作。其发作的原理常由于活动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一般在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

心绞痛吃什么药比较好?就吃天草丹参保心茶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必定能对心绞痛的引起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那么对于得了心绞痛的患者来说,可是得及时的治疗!在治疗心绞痛上,天草丹参保心茶的效果可是很显著的!“天草”丹参保心茶,源于天然的植物——川藏高原紫花丹参和巴马有机绿茶,无毒副作用。中医讲通则不痛,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丹参保心茶活血化瘀,有效疏通血管,保证心脏的供血,同步逆转左心室肥厚,服用丹参保心茶是冠心病伴有心绞痛患者的首选药茶。

第三篇:《如何自我诊断心绞痛》

如何自我诊断心绞痛

胸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也很多,包括心脏、呼吸、消化、骨骼、肌肉等等许许多多的病因,但是其中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是最容易出现危险。在医院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胸痛来就诊的病人。有的病人小题大做;而有的病人虽然发生了严重的心绞痛,随时可能出现危险,却表现得漫不经心。那么,作为病人,怎样能够自我识别冠心病心绞痛呢?下述几点可供您借鉴。

1、胸痛突然发生{心突然绞痛吃什么}.

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病人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先兆,在两次发作期间,病人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发作的剧烈胸痛,不可以掉以轻心,往往是心绞痛的重要信号。

2、胸痛的部位在前胸

心绞痛发作时,病人的胸痛部位多在左前胸部,即以左侧腋前线、胸背上缘至上腹部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在胸背的上部或中部,往往是一片区域,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疼痛的部位,如果是很精确的一个点疼痛,就不太可能是心绞痛。

3、胸痛难以准确描述

心绞痛发作的时侯,病人常叙述胸部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窒息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病人的共同特点。如果胸痛时可以活动或者活动后反而减轻,就不太像心绞痛。

4、情绪或活动诱发胸痛发作

劳动、兴奋、发怒、激动、受寒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刮风天气仍在外面活动,更容易使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注意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胸痛,才有可能是心绞痛,如果是活动、劳累了一天以后、回到家里感觉胸闷,就不太像心绞痛。

5、胸痛发作时间持续短暂

心绞痛发作,常常为三五分钟,时间很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者较为少见,除非发生了心肌梗死。 所以如果胸痛了半天或者一天、甚至数月就更不像心绞痛了。

6、胸痛发作的一致性

心绞痛发作的疼痛症状、具体到每一个病人来说,疼痛总是发生在同一个位置,而且持续的

时间相同,疼痛的性质也相似。所不同的主要在严重程度。这些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7、硝酸甘油有效

胸痛发作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毫克/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来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含药后2-3分钟胸痛即可缓解,这一点在诊断心绞痛的时侯非常重要。 如果服药后1-2个小时才有效,就可能不是心绞痛。{心突然绞痛吃什么}.

总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之一,医生和病人对此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心绞痛,就说明病情较为严重,由于心绞痛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绞痛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第四篇:《为什么会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跟什么因素有关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心绞痛的病因包括: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②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型心绞痛;③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炎症、栓塞或先天畸形;④非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甲亢、阵发性心动过速;⑤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⑥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二、发病机制

大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严重的梗阻性冠心病,如心肌需氧量增加和(或)心肌供氧量减少即可诱发心肌缺血。血管收缩药的短暂影响和(或)血小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直径进一步狭窄,导致心肌氧供量减少,从而发生自发性(静息性)心绞痛。动脉压力增高和(或)心动过速也可增加心肌需氧量,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研究表明,在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氧供量的减少,而不是需氧量的增加,诱发心肌缺血,后者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促发因素。在一些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中,心肌需氧量的增加和氧供量的减少可能同时发生。在临界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心肌需氧量的轻微增加和供氧量的轻度减少就可产生关键性的心肌缺血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此结果可以解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分布在24h内的变化。在早晨因冠状动脉出现储备低而出现严重缺血的发生率较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严重性显著加重之前可先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出现。减少氧供量,可加速有严重基础冠心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缺血的其他重要途径,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收缩。

1.血小板聚集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小板聚集既可是原发的现象,也可是缺血性疾病或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斑块破裂或裂缝的继发表现。可能其他因素也同样起作用,如交感神经性血管张力增高、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高胆固醇血症、白细胞激活和纤溶能力减退等。除此之外,还有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清素血小板受体激活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与冠状血管内皮以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素A2是一种促血小板聚集和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物质,正常内皮释放具有抗凝聚和血管舒张作用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Ⅰ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内皮细胞衍生的舒张因子。有人认为,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突然转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引发越来越重的心肌缺血,局部血栓素A2和血清素(5-羟色胺)积聚,以及内皮衍生的血管舒张因子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局部浓度降低,而产生冠状动脉收缩所致。

在近24h内再发作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浆和尿中由血小板聚集衍生的血栓素A分解的代谢产物增高,提示血栓素的局部释放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事件有关。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犬心标本中,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可由血小板抑制

剂抵消,表明它的减少是由血小板介导的而不是由血管痉挛或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此外,4项独立的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保护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免于死亡和发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糖蛋白GPⅡb/Ⅲa血小板受体阻滞药是血小板聚集的有力抑制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再发生具有有益的影响,进一步说明血小板聚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血栓形成 除了血小板聚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活动性血栓形成过程,表现为血清纤维蛋白相关性抗原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主要分解片段)增多、血清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组织纤溶蛋白激活剂抑制因子-Ⅰ、凝血酶原片段1+2和纤维蛋白肽浓度增高。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发生这些改变,提示高凝固状态不是急性血栓形成的标志,而是在临床稳定后持续存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有关的高凝状态。许多相关的研究显示,在冠脉造影时所见的冠状动脉内的灌注缺损具有血栓的表现,当给予溶栓治疗时,这种缺损可以消失。此外,这类患者的尸体解剖观察表明,在主要的冠状动脉内存在发展中的血栓形成过程,这个过程逐渐加重,造成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和(或)猝死。

3.冠状动脉收缩狭窄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对收缩物质的反应性增强,且多局限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由于在大多数有显著病变的冠状动脉中,其周围也有正常的动脉壁,壁中正常柔韧的肌肉弹性弧提供了机械收缩可能,使血管张力正常增高(血管收缩)或异常强烈增高(血管痉挛),从而使血管腔直径狭窄,增加血流阻力限制血流。

血管内皮可分泌多种生理性血管活性物质:收缩物质如内皮素-1、内皮收缩因子;扩张物质如内皮舒张因子、前列环素;抗凝物质如肝素类似物;纤溶物质如EPA等。这些物质对调节血管的舒缩反应及维持血管通畅起着重要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通过促进生理性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抑制血管舒张物质的释放和(或)抑制抗凝及纤溶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等,引起缺血发作。

简言之,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张力的改变可能在各个病人,在不同时间单独或同时起作用,而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部位冠状动脉张力的改变可启动和(或)加剧局部血小板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此外,生长因子,特别是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可增加原有的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平滑肌增生,可能与稳定型心绞痛转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综合征,通常是心肌梗死的先兆,两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第五篇:《心绞痛,有时与生活细节有关!...。...。》

心绞痛,有时与生活细节有关!...。...。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治疗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如硝苯吡啶、地奥心血康等。可在有些时候,尽管你照章用药,却难以如愿。此时不要急着换药,查一查自己的生活细节,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帮助。{心突然绞痛吃什么}.

喝水与心绞痛

年届“知天命”的马老师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对教学可谓“一腔痴情”。

他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到操场散步或慢跑,7点吃早餐,然后准备上课。虽然在半年前就被医生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但他坚持服用硝苯吡啶,一直未出现不适症状。可最近胸闷憋气甚至疼痛的感觉不时光临。

他考虑是不是硝苯吡啶不灵了,要求医生换用新药。

接诊的是一位颇有经验的医生,在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日常起居与用药情况后,建议他暂不换药,嘱咐他可在后半夜起床小便后喝1杯白开水(约200毫升)。

他采纳了建议,以后清晨果然未再出现胸部不适的感觉。

医生点评:医生之所以没有改变原来的用药方案,只是要他夜间喝1杯白开水,是因为医生了解到马老师因害怕起夜而有睡前不喝水的习惯,很可能原因就在这里。

由于睡前未补充水分,而夜间人照样呼吸、出汗、排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血液粘度升高,循环阻力增加,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随之发作。

医学研究显示,水分的缺少与心绞痛发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多在睡眠中或早晨发生,除了夜晚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外,机体失水难辞其咎。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感受器功能逐渐下降,体内虽然缺水而无从感觉,以致招来险情却浑然不知。

因此,提倡冠心病患者适当喝水(每晚睡前与清晨醒后各饮白开水1杯),可有效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吃素与心绞痛

谢工程师两年前发生过心绞痛,后长期服用药物,效果不错。可最近一段时间心前区的“痛感”似乎死灰复燃。去医院诊治,医生了解到他没有烟酒嗜好,每天都按时用药,心态也较平和。只是上次出院后,对三餐膳食结构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他为了不增加体内的胆固醇水平,有意识的将肉、蛋类撤下了餐桌,除了谷物类主食外,每天仅吃一些蔬菜与水果。 医生又发现他的眼结膜、指甲等处颜色苍白,心中已经有数,随即叫他去化验一下血色素(又称血红蛋白),果不出所料,其血色素仅为60克/升,(正常值应不低于120克/升),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

后在医生指导下将血色素提升到110克/升,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心绞痛也基本不发作了。

医生点评:谢工程师的心绞痛显然与贫血有关。道理很简单,氧气是靠血红蛋白运送到包括心脏在内的各个器官与组织的,当动脉发生硬化后,其血流量、携氧能力即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又处于贫血状态,血液的携氧量更会大大减少,心肌得到的氧气明显不足。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人体只有加快血液循环来进行补偿,而这样做又加大了心脏的工作量,使心肌耗氧量骤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诱发心绞痛。

由此可悟出冠心病患者1条保健真经:不能片面强调低脂肪、低胆固醇而过分地限制荤食,走绝对素食的极端,否则可能步谢工程师的后尘,诱发贫血而加重心绞痛。从本质上讲,恰当地荤素搭配,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对健康有益。

饱食与心绞痛

吃得太饱也可诱发心绞痛,田师傅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止一次地在朋友面前夸耀他的好胃口,每顿主食不会少于250克,并且只有这样才觉得吃饱了,才觉得过瘾。

在被告知他得了冠心病后,依然我行我素,不吃饱不放下碗。随之而来的就是饭后胸前不适感加重,有时还有明显的疼痛。开始他怀疑医生开的药量过小,甚至有几天自作主张地加大了药物剂量,但效果仍然不好。

无奈之下他再次走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饭后出现的心绞痛不是药物量小造成的,而与吃得过饱有关,药物剂量已经够了,不可擅自加大,要当心药物的副作用,此时不妨减少饭量试试。于是,他将进餐量减少了1/3,还真灵验,从此饭后胸前轻松多了。

医生点评:人在进食后,血液加快向胃肠转移,以促进消化,供应心脏的血液量自然减少,加上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心肌缺血加重,同时餐后血脂暂时升高。亦不利于心肌的氧气供应,心绞痛发作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故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食量,每餐7分饱就够了,而且饭后不要立即“百步走”,应稍事休息后(约半小时)再活动

污染与心绞痛

时下一种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心绞痛发病率明显升高,称为“都市心绞痛”。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很多,就都市而言,汽车等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堪称为祸首。

医生点评:汽车废气中的绝大部分是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潜入人体后,可与氧气争夺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

一氧化碳的竞争能力(医学上称为亲和力)比氧气大得多(约大240倍),于是造成大量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形成大量碳氧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后果便是供应心脏的血液携氧量大幅度减低,而心肌又对缺氧特别敏感,心绞痛不发作才怪呢!应对策略主要在于尽量减少与一氧化碳的接触,如不要在交通要道和隧道附近逗留,锻炼场地应远离马路,还要自觉戒烟,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天气与心绞痛

杜局长的心绞痛尤其令人匪夷所思。他的冠心病帽子已戴了好几年了,由于用药规范合理,心绞痛一直没有发作过。某次下乡检查工作,突然天降大雨,因未带雨具而遭受雨淋,结果诱发心绞痛。

医生点评:天气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微妙。先说酷暑天,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液过多流失而引起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加上心跳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容易使有病的心脏“雪上加霜”而引发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