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慈母情深600字 仿写慈母情深作文400

时间:2020-06-02 00:00:00 700字

篇一:《读慈母情深有感 600字》

今天我读了《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捧着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想到了很多很多。

文章主要写了因为母亲很喜欢我看书,喜欢我学习知识,所以不顾家庭的贫穷和自己的辛劳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表现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母亲那极其瘦弱、疲惫不堪的身影,当作者向她要钱买书时,她毫不犹豫地用龟裂的手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给了作者,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使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妈妈,妈妈长年累月地奔走操劳,不分昼夜,不知疲倦的工作,回来还要为我的学习和生活而操心,记得在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阳光像火似地直射下来,烤得人都快要窒息了。那时我正在写暑假作业,突然电风扇停止了工作——停电了。不到几分钟,我就热的汗流浃背,身上就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难受极了。我喊到:“热死了,热死了。”妈妈在厨房听见了,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跑了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呀!怎么出这么多汗。你别急,我去拿扇子。”说完妈妈就拿来扇子,边给我扇,边用另一只手抖动我的衣服,习习凉风吹来,我惬意极了,继续写着作业。突然,一滴水落在了我的脖子上。我抬头一看,妈妈已汗水满面,衣服早湿透了,滴下来的这滴水正是妈妈的汗水。我连忙劝妈妈休息会儿,妈妈却若无其事地说:“你是不是怕妈妈累了?别担心,妈不累。你快写吧。”

啊,妈妈,我是风筝,你是放风筝的人,不管我飞到哪,你的爱心系着我,我知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奋发学习,积极向上,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篇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

(2课时)

课前预习:

通过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新词、成语。

2.初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叙事技巧----写出事件的波澜。

3.细读文本, 通过品味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爱子的深情。

4.精彩语段赏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评价任务:

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并叙述事件的经过。

2.再次阅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母亲形

象,领会慈母深情.

3.反复品读,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领会倒装及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集体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深情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私的,它重如山,深似海。同学们,你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了吗?你曾经用动情的文字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动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歌颂母亲的名篇----《慈母情深》

二.自学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呵(hē)斥 内疚(jiù) 剽(piāo)悍

作(zuō)坊 附着(zhuó) 龟(jūn)裂

------指名朗读,纠正后齐读

2.写出下列成语

桀骜不驯 一贫如洗 号啕大哭 虎视眈眈

惴惴不安 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 震耳欲聋

-----听写,同位检查

3.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三. 文本速读,简述梗概

提示:先明确写的是什么事,然后按照事件的进程逐一梳理

----课堂交流、补充、完善

明确:

第一件事:妈妈帮我要回小人书

A.小人书被没收,我绝望得不想活(起因)

B.母亲带我讨还小人书,被粗鲁地“推出来”(发生)

C.母亲一条手臂搂着我台阶静坐(发展)

D.静坐近四小时,“格里高利”退还了小人书(高潮)

E.在母亲的示意下,我数点小人书(进一步发展)

F.母亲坚持要回缺少的三本《水浒》,我们“昂然走下台阶”(高潮) G.“格里高利”拦截一辆小汽车,送我们到家门口(结局)

第二件事:母亲给我钱满足了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愿望

A.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整天失魂落魄(起因)

B.看到母亲的劳动环境如此恶劣,我曾打消要钱的念头(发生)

C.女工劝阻(发展)

D.母亲却爽快地给我买书的钱(高潮)

E.为未能体察母亲的艰辛感到羞愧,为母亲买来水果罐头

(进一步发展)

F.母亲生气,再次给钱买书(第二个高潮)

G.“我”没有权力买别的东西(结局)

---------老师总结:本文中记写的两件事,本来也极其平常,但是在作家的笔下却跌宕起伏曲折生动.这就告诉我们:叙述一件事的时候,要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要注意将情节细化写出事件的波澜,要根据所表达的中心的需要,安排好详略.

四.快速浏览文本,梳理情节

------每组选一代表复述课文(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

------评议,选出优胜者

五.反馈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带横线加点的词语

①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②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

③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

2.分别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概述文中记写的两件事

六.预习

细读文本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把握母亲的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

呵护 龟裂 怂恿 剽悍 内疚

虎视眈眈 震耳欲聋 无精打采

2.《慈母情深》叙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导入

上一节课,咱们主要探讨了作家的叙事技巧----写出事件的波澜。可是同学们要清楚:技巧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没有实际内容的技巧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文本的核心内容.

三.文本研读,品味形象,感受真情

提示: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文本,关注文本中对“慈母”的描写:是如何在描写中何体现“情深”的?

课堂交流、补充、完善

精彩展示:

镜头一:台阶静坐的母亲{仿写慈母情深600字}.

------“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提示: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展现了母

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 6 慈母情深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

6 慈母情深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劈柴(pǐ) .

绰绰(chuò) .

呵斥(hē) .积攒(zǎn) .桀骜不驯(jiã ào) ..内疚(jiù) .

虎视眈眈(dān) 怪诞(dàn) ..

轻蔑(miâ) 惴惴(zhuì) ..

怂恿(sǒng yǒng) 干瘪(biě) ...

竹篾(miâ) 攥(zuàn) ..

2.读准多音字

(1)号啕大哭:háo 其他读音:hào 组词:号码 .(2)晕头转向:yūn .(3)龟裂:jūn . 其他读音:yùn 组词:红晕 其他读音:guī 组词:乌龟 其他读音:qiū 组词:龟兹

二、重要词语

1.绰绰:形容经济很宽裕,用不完。

2.一贫如洗:指一无所有,非常贫困。

3.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

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5.怪诞:荒诞离奇。

6.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7.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8.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9.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

10.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1.干瘪:干枯收缩,不丰满。

12.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三、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籍山东省荣城县,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北大荒农场当工人。197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四、写作背景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

1.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点拨:本文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场景忙碌、紧张,可见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下文母亲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形成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突出了主题。

2.文中说“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与朱自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更动人?

点拨:选取自己认为更精彩、更动人的一个分析。如:我觉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动人。“我”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深切感受到母亲挣钱的艰辛,但母亲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读书愿望,仍旧给钱买书,实在令“我”心酸、感动,更加感激、敬重母亲。

3.核心图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ã ào____ ____不驯 zhân____耳欲聋

羞____kuì难当 无地自róng____

无精打cǎi____ fēi____同小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 ..{仿写慈母情深600字}.

(2)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

3.给下面形容母亲的词语连上线。

瘦弱的 手指

疲惫的 脊背

龟裂的 眼睛

4.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慈母情深》节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的散文《我的父亲母亲》。本文抓住母亲__________的特点,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形象地突出母亲诸多良好的品质,流露出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情怀,说明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

(2)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

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跌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我的脸。

“妈„„”

“„„”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6.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上述语段的主要内容。

7.选文采用了什么顺序讲述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语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

9.“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这儿的“竟”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10.“我”拿着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母亲石

梁 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

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12.请说出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1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1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1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出你的感受。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读完以上材料,相信你深有感触。请你就三句话中的某一句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2)你受到的家庭教育或许与以上材料所述类似,或许根本不同。能简单介绍你家庭的教育特点吗?请用“„„既„„又„„而且„„”的句式表达。

17.(2010·四川眉山中考)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

(2)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

篇四:《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 慈母情深》

18*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课件出示母爱的小诗,教师深情朗诵,引入课文。

2、妈妈(母亲)在我们每一个同学心灵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你知道古今中外赞颂母亲的成语或诗句吗?

3、 过渡:(对呀,母亲是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一位平凡伟大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4、示题、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二、初读,理清脉络

1、让我们走入课文中,去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你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旁人的阻拦,毅然给钱让我买书的事。)

2、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我想买书---母亲两次给钱让我买书---我买了一本小说)

3、 哪一部分让你印象深刻? (第二部分)板书:给钱买书

三、品读,感悟深情

1、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运用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来学习。现在我们先看看阅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那我们就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默读第4到34自然段,找出描写

母亲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在书上画下来。

3、小组讨论讨论,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

4、汇报交流。学生说句子。

5、这篇课文感人至深,一个个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深刻?请在让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多读几...

遍,想想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6、指名读,说感受。(6-9个学生)

★ 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情深!

★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13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好吗?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对母亲当时的处境有更详尽的了解,我相信你们对母亲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敏感的心灵会深深地为她感动的。

(出示补充文本):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此时,这位瘦弱的母亲就站在我们的面前,谁来读一读?

★ (16 )男女分别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上一句“我的母亲”? (感激)这是儿子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第一次看到工作中母亲的形象。是儿子对母亲的一次新的认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引读!

★ (26 )龟裂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你是怎么理解的? 选解释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读句子,说体会。(贫苦)

★ (28)从母亲说出的话语中,你能猜到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板书:无私关爱)

★ (29 ) 哪个词语重复地出现?“立刻”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什么?

★ 为什么要这么赶?这么拼命?(辛劳)

★ (33 )

★ 小结:就是在我们眼前的这位瘦弱、贫困、无私而辛劳的母亲,成就了儿女们的未来,自己却劳累辛苦了一辈子。

他的儿子,梁晓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小说家,发表了很多作品。

(小黑板:作者简介)。(梁晓声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山东荣城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成就归功于谁?

四、升华,领悟真情

1、除梁晓声之外,作家冰心也写了一首诗送给母亲,我们一起读读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2、和母爱相比,再艳丽的花朵也会黯然失色,世上,也没有什么能比母爱更沉重。

课文通过对母亲语言、外貌、动作和神态这些细微的细节描写,以一件平凡的小事,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位贫困而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