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棉花的散文

时间:2021-10-25 18:03:51 节日作文

有关棉花的散文(一)

散文有关知识

1、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2、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例:朱自清《春》,写春天的山、水、草、花、风、雨、风筝、人,选材广泛,语言精美、形式灵活,体现出散文的“散”。而这一切却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具体表现,集中凝聚着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

3、散文的表达方式: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4、散文的表现手法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寓理于事 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例:《钓胜于鱼》,“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只要执着“过程”,不必太在意“偶然”利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的人生哲理。

运用典故 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例:《〈怀乡梦〉自序》,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诸如“狐死首丘”、“越鸟巢南枝”等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游子心境。

融情于事 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例:《背影》,作者特写父亲“车站送别,站台买橘”的动人情景,细腻刻画父亲的背影,使蕴涵在行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显露无遗。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5、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有关棉花的散文(二)

本人拙作,仅供参考

词中岁月长

莉莉

从宋朝走来的时候,泛黄的书页里夹杂了金戈铁马,战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亦可遇见环佩叮咚的女子,在江南的雨里撑一把伞,信步而来,步步生莲。喧嚣的尘世,捧它在掌心细细读来时,心情平静而闲适。厚厚的一本《宋词》在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小欣喜,走近一个时代,走近一份清雅。

庭院深锁的某处。花独自开,叶独自落,人独自等。潇潇雨歇的营帐。醉里看剑,沙场点兵,丹心惶恐。日日花前常病酒,是因为征尘不断,满城锦绣之时,在等的人眼里只有红尘紫陌,只有莫凭栏的凄苦。

宋代因战乱而刀光剑影,因战乱而遍染离愁,因哀愁而生出一种别样的美。这种美是隐忍的、无法言说的,是藏在心里不能说也无法说得痛楚。一阕词,一点只言片语,细细咀嚼,酸、苦带那么一丝甜,味道淡淡的,但余味悠长。那些字句信手拈来,洒脱,轻盈。明月般皎洁的情怀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安静的夜里慢慢开出花来,悄悄老去直至凋残。整个过程沉默、安然,如同去赴一场早已注定的约会,以壮烈的姿态、静默的情绪让美变得惊心动魄。星辰、日月、流水带着一种无奈、带着萦绕于心,千回百转的寂寥,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里,迷失的恐怕只是自己。

动荡的年代,漂泊的灵魂,似乎无处可依,然而看似柔软的词句却有着坦然和洒脱的坚韧,好象稍微一抖就能把岁月的尘霜掉出来。多少人为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摇摇欲坠的江山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们抛却故土,家乡,以男儿理当佩吴钩的豪情,匹马戍梁州的勇气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生命应有的尊严。唱着大江东去的苏东坡直到年迈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干云,收复失地,马革裹尸的悲怆。风霜、羌笛、沙漠,满目荒凉,生命在幽咽的马蹄声和苍白的月色下变得起起伏伏,没有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江南,绵延的古道让远行的脚步变得匆忙,沉重。渐行渐远的岁月,渐渐渺茫的希望,苍老的容颜,悲凉的心,二十四桥边等待的人,幽幽奏着的箫管,烟雨满楼却遍布疮痍的大地。

长长的一生就像无法停留的风,注定要离开曾经的过往,漂向远方。在人生这场相遇中,永远都没有可以安放明天的地方。离离落落的相思,短短长长的纠缠,用一世的芳华,一纸的红尘飘摇在笔墨香味与恋恋烟尘里流离失所。“君主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越是在未得之中,就越感到无常的悲凉,因为凡是美的东西都是悲哀的。战火不断地扬州,荒凉成红药独生的浅吟低唱,也仅有废池乔木,波心冷月。人间别久不成悲,暂且放在那暗香盈袖里,留在千万遍《阳关》里,写在雁字锦书上。古香古色的书页流光溢彩,有悲凉的心,黯然的情,于遥远而贴近的年代默默念着声声慢,乘扁舟一叶,

沉醉不知归处。

在捧着线装的书册时,临风半卷的珠帘后,含蓄优雅的灵魂躲在字里行间,隔着天际一勾残月,红尘间一江水引后人于俗世外时时品味。杏花、烟雨、江南,行人踏着青石板路上细碎的月色,让华年迷失在经年累月的等候里无处可见;挟酒、仗剑、江湖路,悟不出浮生还需尝尽多少苦,断鸿声远长天暮。荼蘼架上月迟迟,菱花洲头波渺渺,小轩窗下,冷雨敲窗,在堆叠的书卷里透出婉约的相思来。细碎的忧伤把片片素笺烧成灰,秦淮河里的桨声灯影拢了半世相隔,聚在那些词里结成酝酿千古的烈酒,用飞花、明月、缠绵的雨声入酒,和着子规啼血,入喉,愁肠百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颠沛流离的旅程,风鬟雾鬓,物是人非,徒留断语残章。那么多痴情的等,那么多铁马冰河的征战,那么多深闺梦里人的牵绊。在一阕一阕的词里纷乱、流走,茶香袅袅,酒意浓浓,品来,宁静悠远。

站在隔世的烟火外,读你时,那阕清词依然绝世独立、风华绝代。

有关棉花的散文(三)

做好新疆“棉”文章

――对充分发挥新疆棉花基地的战略作用及打造新疆现代棉花产业的思考

2010-12-16 中国经济导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方 言

1995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跟随委领导赴新疆进行了为期15天的棉花生产调研,历经喀什、阿克苏、吐鲁番、石河子等地州的数个产棉大县,行程3000多公里。回京即起草了《关于新疆“九五”期间棉花生产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国家启动了新疆棉花基地建设。时光荏苒,转眼15年。今年5月再赴新疆南疆调研,看到棉花基地成就斐然,然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从长远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棉花基地及棉花产业。

成就

“棉花西移”造就辉煌

回首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主要产棉区集中在冀鲁豫和长江流域,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如国家调整了棉花收购政策;棉花病虫害较重,植棉比较利益下滑等。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出现徘徊,产量波动频繁。像在1985-1994年间,冀鲁豫3省的棉花产量在293万吨-200万吨间徘徊,最低年产量曾跌到126万吨(1993年)。

而在冀鲁豫棉花生产下滑的同时,新疆棉花生产却异军凸起。其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225万亩和5.5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124.7万亩和88.2万吨,均占全国的20%,跃居全国首位。1995年初,新

疆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设想。

为了保证国家掌握稳定的棉花资源,同时也考虑发挥地区优势,国务院在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委派有关部委调研后,决定调整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实施“棉花西移”战略,启动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

项目启动后,新疆动员全区力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新疆更是顶住了种种压力,坚定不移地建设棉花基地,不断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到“九五”期末,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总产接近150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25%和33%。

到目前为止,新疆棉花基地是“九五”至“十一五”连续3个5年计划国家扶持的重点农业项目,是建国60年来国家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最长的一个项目。1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银行贷款及地方自筹资金78亿元,共新增耕地4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40万亩,新建及除险加固水库17座,打井5480眼,修建防渗渠系6万公里,为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纵观新疆棉花基地15年建设历程,成就巨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我国棉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5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棉花产量保持在250~300万吨。其中,2007年为历史最高年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670万亩和300多万吨。2003年以来累计调出棉花1800多万吨,超出同期全国棉花进口量200多万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