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时间:2021-10-10 23:16:51 三年级作文

篇一:《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条主线,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关心爱护。课文要从陶行知的神情、动作、说话的态度和语气等描写,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和对孩子们的尊重。教学中做到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感受陶行知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蜻蜓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陶、贞”等6个字,会写“蜻”等12个字。掌握“池塘、抚摸、蜻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叙述顺序。

3、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大意和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学生书空)。你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2)师: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蜻蜓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在引导话语上我提到了其他的同龄小朋友,学生就能增加亲切感。)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主要问题:

(1)既然孩子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

(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师: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

(2)师: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出示“陶行知”的画像,以《四颗糖果》的故事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对于作者陶行知,学生并不熟悉。这时候除了教师对其的简单介绍外,通过一件陶行知教育学生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其的了解是更好不过了。《四颗糖果》的故事表现出陶行知和善育人的理念,与本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便于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能准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蜻蜓 陶行知 池塘 抚摸 蚊子 平衡 慈爱

调整 商量 复杂 七嘴八舌 口吻

(2)分组合作,教师点拨

学生讨论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字形、结构、识记、词语。

(3)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是学生基本的识字经验,三年级识字教学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正确识字,并按田字格的位置正确书写汉字。)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谈(经过)

(4)师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提供句式提示。(多媒体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是一项有难度的任务。因为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本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这里教师可先和学生分部分来学习,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填空题让学生整理思路,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迈出勇敢的一步。)

3、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21 放飞蜻蜓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

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并学会相关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商量

入神 放飞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1、谁来读?指名读,评价 2、“七嘴八舌 ”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七嘴八舌 ”地读一读。

3、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觉得这是谁发出的动作呢?第二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陶行知 孩子们

你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通过“三读”——指名读、理解读、轻声发现读,把学生逐步引入文本,自然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对照板书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旨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降低了难度,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学情。)

二、抓住对话,自读品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

篇二:《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以“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主题。本文讲述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这是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这篇课文既涉及到关于蜻蜓的知识,也是一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读了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文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要体现出新旧知识的衔接;体现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三个转变”、“四个注重”、“五个让”的观念。“三个转变”是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四个注重”是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五个让”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

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主动地获取信息:“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蜻蜓吃虫子,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获得对蜻蜓的初步了解,得出蜻蜓是益虫的认知;其次,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蜻蜓的信息。目前信息技术发达,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全方位地了解蜻蜓的习性,能够意识到蜻蜓是“捕虫能手”,是人类的朋友;再次,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对待蜻蜓,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通过激烈的讨论,使学生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蜻蜓、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这样,本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除了通过充分的读书,我还注意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一组关于蜻蜓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被那组美丽的蜻蜓图片给吸引了。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喜欢上这群小精灵了。好,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等。本文主要是介绍和蜻蜓有关的知识,我通过展示一幅幅五彩斑斓、姿态万千的蜻蜓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触发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另外,学生除了有一双会欣赏美的眼睛,还有会一双倾听美的耳

朵。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选取了一首关于蜻蜓的歌曲《红蜻蜓之歌》,来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喜爱,更加用心的去品读课文。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介绍蜻蜓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蜻蜓本领特别大,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活动。在介绍蜻蜓的复眼时,我指导学生进行一项行为实验:脑袋不动,转动眼珠能看到多大范围的事物,比较出蜻蜓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蜻蜓的复眼具有人眼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功能,对于蜻蜓的复眼认识就会更深刻。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在整堂课中,“写”落实得不到位。很多语文教育专家反复强调,阅读教学应该为写作服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听”、“说”而外,也要多写。我认为,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说一说对蜻蜓的认识。然后带着疑惑去阅读课文,对于蜻蜓深入理解后,可以写一篇介绍蜻蜓的小练笔,可以建议学生用第一人称来进行介绍。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蜻蜓的认知,又切实锻炼了孩子们的习作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文中陶先生对孩子们始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他的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值得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对照我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处理问题的方

式很粗暴,对待学生缺乏耐心。我想,陶行知先生值得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要蹲下身来,用心的聆听孩子的心声。

走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篇三:《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一、教材分析: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教具准备:

课件

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 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评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并思考,划出相关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小组合作学习,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1、教师提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先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

4、小组代表交流: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

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得出了比较完整的结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师总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六)、完成训练题

(七)、教师总结讲评结束。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三、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不仅了解了蜻蜓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的尾巴是又细又长,还是一节一节的,它的尾巴在水面上一点一点的,是在产卵,知道了蜻蜓的眼睛很大,并且结构很复杂,是由很多的小眼睛组成的,所以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事物。学生还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陶行之具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高深品质,学生在体会陶先生的品质的时候有个别学生能够体会到他的品质,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表现出了学生词汇不够丰富的缺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课外书,开阔自己的视野。

篇四:《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放飞蜻蜓》 说课稿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作文300字}.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过度:教学重点2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慈爱”“小心”“商量”等体会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的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

《放飞蜻蜓》 说课稿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