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颜色

时间:2021-10-10 23:11:30 三年级作文

篇一:《校园的颜色》

校园的颜色

文峪小学三年级 杜嘉乐

校园是什么颜色的呢?让我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能找到答案。

一走进校园,先看见高大的松树挺立在校园中,墙边的翠竹在微风中摇摆。这时候我发现,校园是绿色的!

走着走着,头上的黄叶欢快地落下来,为我铺上一块金地毯。这时候我发现,校园是金黄色的!

花坛里种了橘黄色的雏菊,那花儿散发出香味,它们没有其它花的妖艳,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这时候我发现,校园是橘黄色的!

下雨啦!秋雨轻轻地打在我的脸上,我没有躲避,雨终于停了,我抬起头,望着天空,天像洗过一样,蓝得使人心醉。我又发现,校园是蓝色的!

我终于知道了,校园是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

篇二:《校园颜色》

校园是什么颜色的呢?出去走一走,或许会找到些答案。走着走着,头上的黄叶子欢快地“跳”下来,为我铺上一块“金地毯”,这时候,我不禁地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哦,校园是金黄色的!地上草儿轻轻地从我的脚尖拂过,草儿还是那样绿。哦,校园是绿色的!校园还种了白色的鸡蛋花,那花儿散发出香味,它们没有其它花的妖艳,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哦,校园是白色的!下雨啦!秋雨像一位年轻美丽的小姑娘倾吐着心事,我没有躲避,雨儿打向我的脸庞,雨终于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着天空,天似乎清洗过一样,蓝得使人心醉。哦!我又发现了一个答案——校园是蓝色的!阳光出来了,把校园全都染成黄色的了。原来阳光爷爷来了!哦,校园是黄色的!我终于知道了!校园是五彩缤纷的。校园真美丽!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如果发现了,你愿意告诉我与分享一下吗?我如果你们还没发现的话,或许我可以为你讲述一下校园的美,好让你多认识这个伴你童年的校园!

篇三:《校 园 的 颜 色》

校 园 的 颜 色

新南小学 李晓云

周末,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我可以拿起我心爱的画笔,在画纸上随心所欲地画着。画校园!校园的颜色是那样多姿多彩!

绿 色

校园是我的乐园,那满园的绿色,给了我们清新,给了我们宁静,给我们好心情。一棵棵绿荫浓浓的榕树和樟树,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巨伞,遮住了夏日的骄阳,挡住了冬日的寒风,我们可以在树下尽情地玩耍嬉戏,每当烦恼来临,我便和同学来到树下散步谈心…… 校园的绿,是我的最爱!

红 色

几场春雨过后,校园的花草树木呈现出勃勃生机。校门前的木棉树越发挺拔,光秃秃的枝干上竟吐出一个个鲜红的花蕾,像一把把小小的火炬。没几天,一簇簇花朵绽开了,红似火,灿烂似霞。一阵和风拂过,它还为校园抛洒一地的红花。此时的校园被木棉花装点得格外艳丽。老师对我们说:“孩子们,写一写木棉花吧,它会为你的文章增添色彩;拾一些飘落的花吧,它可以煲茶,清热解毒;清扫多余的花吧,把它埋在树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画着被木棉花渲染得校园,我陶醉了!

白 色

刚粉刷完的校园是那样的白,从教室里到教学楼外墙都透露着白

净清爽,教室里的白感染了同学们,地面上没有了小纸片,读书声更 加清脆了。室外墙的白和绿树,蓝天相互映衬着,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下课追逐的脚步少了,行走的脚步慢了,有的还会停下脚步,弯下腰,拾起垃圾。

白色,最纯洁的颜色,它纯洁了我们的心灵,是校园的灵魂之色! 看着自己画笔下的校园,我想起了古人的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校园为我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投之的木桃,而我们如何报以以李呢?我们要保护它珍贵的生命,并且还要让它更美,我还会用蓝色,黄色或许更多的颜色来描绘它。

( 指导老师 李丽)

篇四:《中学校园建筑色彩设计方案》

中学校园建筑色彩设计方案

色彩设计主旨: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校园的颜色}.

总体色彩风格:鲜明、活泼、大方、得体

主色调:绿色、白色

辅助色:黑色、灰色、黄色、蓝色、红色

校园主要建筑及设施:

教学楼(包括楼体外观、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楼道、门厅)

宿舍楼(包括楼体外观、女生宿舍、男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以及楼道、卫生间) 礼堂/食堂(包括建筑外观,礼堂的主席台、墙面、窗帘,食堂的窗口、墙面) 校园墙壁(包括操场围墙以及其它墙壁)

宣传栏

公共卫生间

一. 教学楼色彩设计

1. 外观色彩:

总体风格:庄重、安静、

正面墙壁:白色+草绿色

侧面及后面墙壁:浅绿色

窗框、门框、门面:鹅黄色

挂图底色/画框:底色90%(草绿)+ 画框10%(黑色)

2. 教室:

总体风格:明亮、整洁

黑板墙面:黑板(黑色或墨绿)+ 白色(墙面)

板报墙面:白色(底色)+ 图画(彩绘图,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向日葵、彩虹、蓝天白云……) 左右墙面:白色+草绿(脚线)

挂图画框:草绿色

3. 办公室/会议室:

墙壁:白色+草绿(脚线)

4. 楼道/门厅:

墙壁:白色+草绿色(脚线)

镜框:黑色或草绿色

标语牌:橘红色或柔黄色

二. 宿舍楼色彩设计

1. 外观色彩:

总体风格:静穆、鲜明

墙壁:渐变的绿色

窗框/门框/门面:鹅黄色

2. 女生宿舍:

总体风格:具有安全感、温馨、舒适、整洁

墙壁:白色+草绿色(脚线)

窗帘:柔粉色{校园的颜色}.

3. 男生宿舍:

总体风格:具有安全感、温馨、舒适、整洁

墙壁:白色+草绿色(脚线){校园的颜色}.

窗帘:浅蓝色

4. 教职工宿舍:

总体风格:温馨、舒适、

墙壁:明黄色+墨绿色(脚线){校园的颜色}.

窗帘:橘红色

5. 楼道/门厅:

楼道墙壁:白色(底色)+ 草绿(脚线)+ 图画(彩绘,主题清新活泼、生动、富有节奏,

如平面化的花草、几何图形……)

门厅墙壁:白色(底色)+ 草绿(脚线)+ 图画(彩绘) 标识牌:草绿色(底色)+ 标语(白色或红色)

画框:黑色

6. 卫生间:{校园的颜色}.

墙壁:白色

警示牌:草绿色(底色)+ 红色或黑色(文字)

三. 礼堂/食堂色彩设计

1. 外观色彩:

总体风格:庄重、大方、典雅

墙面:粉绿色(主体色)+ 黄色(装饰带)

窗框/门框:白色或鹅黄色

篇五:《近期校园中“颜色现象”》

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一、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各地校园中连续出现的“颜色现象”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向部分

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他们佩戴,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

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不发红领巾,发放绿领巾是对表现稍差的学生的

激励。山东省枣庄39中根据学生成绩,为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了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

有c,据该校教务处主任解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题;a

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而c类题

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校方称此为分层

次作业,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

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为帮助学生缩

小差距。内蒙古包头第24中学向初二、初三两个年级成绩前50名

的学生,以及部分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发放了红色校服,校服背面印

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其他学生则统一穿蓝校

服。该校解释说,发放红校服的目的是给全校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校服由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赞助。

二、“颜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尽管上述现象中的颜色及形式大有不同,但他们本质是相同的,

都是对学生进行贴标签。在近期校园中的“颜色”事件中,当事学

篇六:《学校的30个细节(1):学校的色彩》

学校的30个细节(1):学校的色彩

作者:郭元祥

2001年4月,我应青岛市教育局之邀作新课程培训报告,教育局韩局长席间向我介绍青岛市的城市品位时说:“青岛市的城市风貌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可能是青岛作为联合国评定的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色彩基调。我想,一所学校是否也该有其色彩基调?

走进我们许多中小学,大多是白色或灰色的,难以感受靓丽、清新的美。进入有的学校,如果隐去其校名,你真还不知道它是初中还是高中,有的小学甚至连你都难以作出判断:这是小学生生活的学校场所。因为那里的色彩让你丝毫感受不到丁点儿童趣、童真和童心。 再看看学校的各种文本,你会发现也是五颜六色、杂乱无序的。学校各种文本没有基本色调。每次参加全国会议的时候,我有意识关注了一下许多中小学提交的交流材料,发现很少有学校老师们提交的论文封面有统一色彩的。我们学校的教室里也缺少必要的色彩设计和运用。 虽然学校的色彩不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但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品位,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心境。我觉得,学校的色彩也许是学校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其实,不同的色彩是有不同寓意甚至教育意义的。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蓝色意味着清静与平和,绿色表征着生命与希望。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学校虽然不一定要有亭台楼阁、飞檐走壁、凭栏雨榭,但一定要有富有意境的色彩,让人身临其境少些灰暗、压抑、烦躁的体验,多些轻松、活泼、和谐的感受。 要注意学校色彩的应用。

学校的30个细节(2):学校的声音

据有关报道,城市中小学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某小学因为学校上下课铃声、课间操铃声、广播等噪音较大,弄得学校附近经常上夜班的居民白天无法休息,多次遭到社区居民的指责,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张。我家附件的一所小学,由于噪音较大,弄得附近的老年居民在家

无法休息和工作,学校便硬性规定,小学生中午一点五十前不准到校。虽然有些指责或规定是没有道理的,但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学校的声音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细节。

学校里有学生就有声音,有声音就有生气。琅琅书声是孩子们求知的脚步声,嘹亮歌声是孩子们欢娱的心声;教室里笔与纸的摩擦声,是孩子们思维的声音,操场上球与地的撞击声,是孩子们健体的声音。学校里还有默读的声音、呐喊的声音……真是声声入耳。

学校的声音大概分为两类:一是由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如铃声、广播等;二是学生活动发出的声音,如读书、运动、集会、歌唱等。这些声音有些是和谐之音,有些是烦躁之音。对中小学而言,噪之音的控制、谐之音的训练是必要的,

关于噪音的控制,学校可以对所有的铃声和广播音响做些设计和测试。在音量方面,以保证所有场所能够听清楚为最高域限,控制音量,少用或不用高音喇叭。在音律方面,上下课铃声等可统一改用舒缓的音乐,弃用急促刺耳的铃声。学生活动的声音也可要求学生尽量降低音调和音量。在许多中小学,我们能够看到“静”的提示语。中国人的嗓门好像总是比外国人的大,餐厅、商场、影院的那种喧哗的场面比比皆是,恐怕这与中小学教育不注重从小训练学生轻声细语的表达习惯有关。

学校里有一种声音是必须的,那就是音乐。音乐给人善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激发。恩格斯在评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说:“如果你一辈子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这个人基本上没有受到音乐的熏陶。”我想,如果你的学校师生连《命运交响曲》都没有欣赏过,那可以说,你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发挥音乐的教育力量。学校的广播能不能每周有计划地播放并介绍一些名曲或经典?音乐老师能不能把名曲采取各种方式介绍给师生?我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那些连词都吐不清楚的歌,却对在人类情感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经典音乐一无所知?这可能与学校对这一细节忽视有关。

学校里还有一种声音也是不能不关照的,那就是由教师发出的声音。有一天我到一所初中做调研,亲耳听到两个老师不知为何干起架来,吵得很凶啊。那声音好不协调,要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传到学生的耳朵,该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讲课的声音也是不能忽略的。有的老师上课,声音洪亮,本是好事,但有的却大如惊雷,隔几间教室都能听到他那刺耳的声音。唉,要是我是校长,也不知是该表扬他还是该批评他。也许教师真该训练一下我们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学校的30个细节(3):学校的教室

不知是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的缘故,还是由于教育实践落后的缘故,拟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缘故,我国中小学的“教室”有许多细节是根本不被重视的,或者认为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其实,教室问题也许称不上学校中的细节,因为它干系甚大。这个细节中的“大节”首先是教室的空间问题。教室空间狭窄,班级规模膨胀,这是明摆着的问题。不知是何缘故,从上至下,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就是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任其拥挤、任其膨胀?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入学人口也逐步减少,以武汉市为例,2005年9月小学入学新生为6万人左右,而初中入学学生数则为12.6万人。逐步减少的入学人数为适当扩大教室空间、缩小班级规模提供了现实条件。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宁愿合并一些学校,卖掉中心地区的学校地皮,也不愿意给孩子们更宽松的生活空间。看着拥挤的教室,校长们无能为力,一没有财权,二没有人事权。只好自嘲说:我们中小学教育是在搞批发,不是在搞零售。 真正属于教室细节的问题还是有的,如教室的温度、教室的湿度、教室的采光度等就是细节。我读过一篇国外关于教室温度的研究论文,很受启发。尽管这种启发在我国当前国情下也许仅仅是一种奢望,我想但说无妨。该论文报告分析了小学、中学教室的温度、湿度对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展、情感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一个连教室的温度和湿度都加以设计和控制的学校,必定是一所优质学校。再过20年,中国的中小学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教室的采光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1996年,我到无锡的一所著名私立学校实验部参观其多媒体辅助教学,当时我的感觉很不好。整个教室阴暗、冷峻,为了保证学生面前电脑屏幕的清晰度,教室所有的窗户都挂上了黑色绒布,用来遮挡光线,教师坐在讲台上,看着电脑,学生盯着电脑屏幕,师生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学,长期下去,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再说教室的黑板。我们中小学的黑板几乎是一种状况:黑色的或墨绿色的长方形。黑板上方必定都写着“求实创新努力进取”之类的标语,黑板两边一般张贴的就是课表、值日表和学生守则,别无他样。黑色是最压抑的颜色,黑板本来就压抑,何不在形状上变一变?教室空间本来就拥挤,何不弄些活泼、轻松的色彩,张贴一些轻松的东西在黑板周围?2003年11月,我在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学校看到了变化,其小学部教室黑板上方不是标语口号,而

是挂满了学生喜爱的各种卡通动物、黑板左右分别是每周一歌、每月一条良好习惯的细则。我国成都磨子桥小学部分教室的黑板形状类似于音符形状。

唉,我们总是习惯于训导学生要爱学习、爱学校,可你的教室一进去就让他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活泼,他怎么可能爱你的学校?我觉得,学校要成为孩子们最好的去处,就要想方设法去吸引他们,对他们有精神的感召力。

学校的30个细节(4):学校的书屋

每每读到好书,总要多买几本,送给我合作研究学校的老师们阅读。去年9月,我的一所合作研究学校新建了图书室,为了表示对校长新建图书室的敬意,我拿出自己一年的课酬,向学校图书室赠送了1000多册图书。我的研究生问我:为什么要给中小学赠送图书?我不知怎么回答。现在想想,可能因为学校的图书室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吧。{校园的颜色}.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没有图书怎么能行?没有良好的读书场所怎么能行?不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怎么能行?我对中小学图书室的建设及其作用做过初步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⑴图书比较陈旧,缺乏图书更新。原因是“没有钱”;⑵绝对多数中小学的图书室建筑面积不超过702米,空间狭小,图书室里挤满了书架,光线不足。原因是“没有空间”;⑶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没有到图书室上过课,生均每周进图书室阅读不足一次。原因是“没有时间”;⑷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图书管理员不了解各学科教研需要什么图书,图书管理员基本上不去书店查询是否有对学校有用的新书可以选购。原因是“没有想到”。⑸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与学生上课的时间一致,师生上课了,图书室开放了,学生放学了,图书室关门了。原因是“没有规定”。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学图书室没有起到应用的育人作用。学校图书室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发展的机会问题,优越的学校图书室能为学生发展多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

女儿的学校是武汉市一所知名中学,按理说,应该有较好的图书室,应该很重视图书室的作用。可女儿上初中半年多了,居然没有到图书室去一次。问女儿是什么原因,女儿也说:没有时间,图书室没有好书和新书,老师根本没有带去过,班上至今没有一个人到图书室借书和读书。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允许女儿每个双休日去武汉图书城看半天书并买书。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开始注意图书室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了。深圳一所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得很有品位,图书室的取名为“森林书屋”。森林书屋宽敞明亮、装备了各种森林动物标本、书籍品种齐全、图书更新较快。无独有偶,成都磨子桥小学的图书室更是别有一分品位,名为“阳光书屋”。书屋内有摆满适合小学生的低矮开放书架、摇摇椅、蘑菇凳、沙滩桌、饮水处、练字坊、音乐间、交流室,最重要的是图书丰富,学生除了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到书屋阅读外,每班每周还有一次集体到书屋阅读或上课。江苏省张家港向红小学的开放书架就直接放在教学楼的走道上,张家港一中的图书室非常大,每次可同时容纳两个班的学生上阅读课,语文课每周至少一节就在图书室上课。

为什么中小学图书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许没有钱、没有足够多的校舍是客观原因,但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主观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实现的,忽略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忽略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我们缺乏一种大教学观和学生发展观。这可能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如果说是钱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我们花在计算机上的钱还少吗?又对学生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中小学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计算机室、建设校园网络,忽略了传统媒体——纸质图书的价值。恐怕拿计算机中心和校园网络建设资金的十分之一来完善学校书屋便绰绰有余了。

要让教育的明灯照亮学校黑暗的图书室!

学校的30个细节(5):学校的厕所

经常到中小学去听课、考察、调研、作学术报告,以及参加其它各类教研活动,免不了要去学校的厕所轻松一下、方便一下。十多年来,到过的中小学已经记不清了,却少有学校的厕所令我感到舒适和满意的,原因是中小学的厕所里没有手纸、香水和洗手液。虽然大多数学校的厕所既不是乱七八糟,也不是臭气熏天,但总是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曾经对小学的总务主任作过初步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小学中,超过50%学校的厕所远离教学楼或教学楼里没有卫生间,大多单独建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在单独建厕的学校中,超过70%学校厕所每天打扫仅仅一次或不足一次,超过60%学校厕所的冲水器已经损坏而失修或厕所根本没有下水;几乎100%的小学和中学的厕所里没有手纸,更谈不上香水和洗手液了。

篇七:《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一、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各地校园中连续出现的“颜色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向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他们佩戴,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不发红领巾,发放绿领巾是对表现稍差的学生的激励。山东省枣庄39中根据学生成绩,为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据该校教务处主任解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题;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而C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校方称此为分层次作业,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内蒙古包头第24中学向初二、初三两个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发放了红色校服,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其他学生则统一穿蓝校服。该校解释说发放红校服的目的是给全校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赞助。

二、“颜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尽管上述现象中的颜色及形式大有不同,但他们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对学生进行贴标签。在近期校园中的“颜色”事件中,当事学校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激励学生”、“缩小差距”、“树立榜样”等,但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做法从本质来讲是将学生分为了“好学生”与“差学生”这样一些基本群体,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颜色”这种最直观的形式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不同,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校中的等级分化;戴绿领巾与古代的“挂牌游街”、穿红校服与古代的“穿黄马褂”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曾经在一所学习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进行了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给老师一份名单,告诉教师“这些孩子将来大有前途”,实际上这些孩子是随机抽取的。但奇怪的是,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而且老师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这说明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在教学活动中对名单上学生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期望”,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学生会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发展,但在上述颜色事件中,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到老师的鼓励呢?答案只有一个:好学生。但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学生被“绿领巾”、“红本子”、“蓝校服”定义为“差学生”,自己身上、本子上的这些颜色时刻告诉他们,我不如别人;这些颜色告诉老师:他们是 “差学生”,可以想象,在日常教学中,“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够从老师的眼神、语气、语言中接受的期望是不同的;差学生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同等的良性期待,他们成了校园、班级中的“边缘人”。

篇八:《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龙源期刊网 .cn

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作者:张彦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3期

一、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各地校园中连续出现的“颜色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向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他们佩戴,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不发红领巾,发放绿领巾是对表现稍差的学生的激励。山东省枣庄39中根据学生成绩,为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据该校教务处主任解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题;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而C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校方称此为分层次作业,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内蒙古包头第24中学向初二、初三两个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发放了红色校服,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其他学生则统一穿蓝校服。该校解释说,发放红校服的目的是给全校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赞助。

二、“颜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尽管上述现象中的颜色及形式大有不同,但他们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对学生进行贴标签。在近期校园中的“颜色”事件中,当事学校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激励学生”“缩小差距”“树立榜样”等,但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做法从本质来讲是将学生分为了“好学生”与“差学生”这样一些基本群体,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颜色”这种最直观的形式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不同,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校中的等级分化;戴绿领巾与古代的“挂牌游街”、穿红校服与古代的“穿黄马褂”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曾经在一所学习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进行了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给老师一份名单,告诉教师“这些孩子将来大有前途”,实际上这些孩子是随机抽取的。但奇怪的是,8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而且老师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这说明,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在教学活动中对名单上学生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期望”,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学生会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发展,但在上述颜色事件中,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到老师的鼓励呢?答案只有一个:好学生。但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学生被“绿领巾”“红本子”“蓝校服”定义为“差学生”,自己身上、本子上的这些颜色时刻告诉他们,我不如别人;这些颜色告诉老师:他们是“差学生”,可以想象,在日常教学中,“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够从老师的眼神、语气、语言中接受的期望是不同的;差学生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同等的良性期待,他们成了校园、班级中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