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500

时间:2021-10-10 22:11:29 四年级作文

篇一:《记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记我印象深刻的课

每过一个寒假,都会有不同的心境,来之于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想更多的是心里的成熟和责任意识的深化。有名师课堂陪伴的假期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及独到设计,结合自身的实际,现在正是四年级教学,捧着一颗崇拜的心首先走进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分配律》一课。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有大声的赞美,也有大声的欢笑,更有精彩演绎的课堂对话。吴老师站在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眼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建模过程

课堂开始,吴老师首先出示花坛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在学生筛选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共8行。右边的花坛里每行有8朵花,共8行以后,吴老师给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课堂评价,把掌声送给了这个学生,并且表扬他说:用数学的眼睛发现了很有价值的数据。引导学生开始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

紧接着,通过动画,把花坛覆盖,展现出长方形的花坛,接着让学生筛选数学信息:左边的花坛长12米,宽7米;右边的花坛长8米,宽7米。

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吴老师提问到:你想求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求花坛的周长、面积、花朵的数量、以及左边与右边的大小关系等等。吴老师在此时做出了重要的引导“我们把这两个作为今天探讨的重点好吗?”一下子将问题聚焦在:一共多少朵花?花坛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上。

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智慧列式板书: 12×8+8×8 或者 (12+8)×8 ; 12×7+8×7 或者 (12+8)×7

在这个环节当中,吴老师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学生写出来的算式,不是由老师来评价,而是由写的学生讲出算式的意义,并且由同学提问,“小老师”解答,“你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12×8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还有学生提出要不要加括号的问题后,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并最终指出了小括号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

中,吴老师通过一个问题的引导,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充分的体现了生生之间辨析知识的对话。

通过对两个列式分别进行计算,学生得出“结果相同”这个重要的算式关系。这个时候吴老师提出:如何来表示结果相同呢?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符号来表达问题,并在此对能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学生给以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思考后指出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同,应用等号连接,等号的意义是表示两边相等。

即 12×8+8×8 = (12+8)×8

吴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等式的特点,问:“你能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吗?有感觉的请举手。”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这两组算式,自己寻找出12×7+8×7 =(12+8)×7这样的等式左右两边算式的一些特点。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板书的学生便出现了很多问题,吴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找共同点,对算式进行分析,最后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找出两边都是乘以相同的数值,把另外的两个数相加等重要的信息,完成了板书的算式。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很注重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感知,并没有直接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知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自己寻找规律,建立联系。

吴老师让写板书的学生来说明,左右的算式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问题。12个8加上8个8,就是20个8;而右边12加8的和是20,20乘8也是20个8,因此左右两边相等。把知识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并与已学知识建立纵向联系。

通过板书的5、6个算式,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写的百花齐放,吴老师就让学生自己来说明意思。在这个环节,吴老师特别注意猜测学生所想,因为不少学生心里明白,但是表达的不够清楚。乘法分配率在学生的笔下,是“一个数加一个数再乘一个数,„„. ”语言很不准确,但是用吴老师的话说,这正是学生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思维真实的一面,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求证出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乘一个数,可以用一个加数先乘这个数,再用另一个加数去乘这个

数。或者用符号的方式表达□×○+△×○=(□+△)×○,最后用字母的方式表达

(a+b)×c= a×c+b×c

最后吴老师归纳出这就是乘法的分配律并在题目中应用。

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但却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听完第一遍时对他的设计有些许不太理解,当我第二次再来细细品味时,真的感受到了吴老师设计之精心,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有一下几点是我值得反思与改正的:

1、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500}.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梯次推进,朝着教学目标一步步跟进。同伴的质疑、小组的讨论、错误问题的改正、自己猜想的验证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生交流”,而不只是“师生交流”。

2、关注细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拖长音。

这其实是让学生真正忠实于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干净利落的表达出来,重视自己的数学感觉,即使感觉出现错误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不断地进行验证与研讨。同时,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3、等待的艺术: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感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当然建模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停驻脚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问题不断地验证、深刻的剖析,直至推出结论。学习指导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与引导。整堂课下来,虽然上了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学生们却开心极了。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她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上集体的步伐,不知不觉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我想这正是她独特的教学艺术所在。

4、驾驭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实时进行调整。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把需要数学建模的课程讲细、讲透,多花些时间培养学生自己的数学感觉,训练学生多用数学的眼睛,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5、说数学: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思考,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整体提升孩子的数学素养,虽然前段也在实践,但是从这也感受到了和专家的差距。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另外就是去年参加麻城市优质课比赛时执讲的《重叠问题》,在设计方面我借用了徐老师的一些素材与方法,但是仍觉得与大师的差距,又将徐长青老师的《重叠问题》看了一遍,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我学习的方向,他幽默风趣,洒脱自然,沉稳大气,体态语言犹如相声艺术大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学。他的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理性深刻,蕴含着“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理念,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启发、点拨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主动探究,而且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既凸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一全新理念,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他通过设计故事的悬念让学生去猜想,由《理发师的困惑》的引入,让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为什么会是三个人?一系列的猜想,质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 从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向我们传达了中国几千年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游戏环节中,找两个学生让他们抢椅子,学生马上表示不用抢都能抢到到椅子,这样游戏没法进行,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增加一个学生时才符合游戏规则,自然地引入第二个游戏——猜拳游戏。在猜拳的方法中决定游戏选手,渗透着一一对应的思想,体现着游戏公平。第三个呼啦圈和贴名字的技巧,通过学生猜的游戏,感悟集合,

在形象与现实中实现数学化的过程,师生共同将呼啦圈固定在黑板上,把名字放在正确的位置,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不能不说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机智。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徐老师会问其余的学生:“掌声在哪里?”或是来一句“掌声响起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让学生给自己爸爸找位置”这一环节,徐老师出示两个圆圈分别用来表示吸烟和喝酒,这时用集合的图形表示两者的关系,学生分别回答说有既抽烟又喝酒的爸爸,有只抽烟不喝酒的爸爸,有会喝酒不抽烟的爸爸,徐老师接着还让学生自己回答在这个集合圈里,你爸爸的位置在哪,并问:“这样的爸爸是什么爸爸?”学生说“坏爸爸、还行的爸爸”,当用一个集合圈表示我们班的爸爸们时,学生发现还有的同学的爸爸遗漏的,徐老师就问:“那还有什么的爸爸呢?”学生马上回答:“有既不抽烟又不喝酒的爸爸”,统计下班里学生这样的爸爸有几人,举手示意后,紧接着徐老师就问学生:“那这样的爸爸是什么爸爸呢?”学生齐声回答:“一定是好爸爸!”徐老师指着这个图形,来了一句:“好什么好?好爸爸没位置!”惹得全场笑声雷动,学生马上反应过来,都说要在这个集合圈的外围加个方框才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应用中巩固和拓展知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和谐,真不愧是大师风范啊!

学习名师的课堂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似乎我的课堂就是少了那么点儿东西,他们就是我以后学习的动力与目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责任重大,影响深远,以后我将关注教学中的点滴,做智慧与青春并存的优秀教师!

篇二:《我做喜欢的一节课作文500字》

在小学中,我不知道上了多少节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新颖活泼,可这节课却是我最爱的。 这节课是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是我和我们班名叫裘文强的男孩给同学们讲作业的课,虽然这节课有一点平淡无奇,可是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给同学们讲作业,其实心里很紧张,可是不敢表达出来。我走到讲台上以后,开始将题目,从第一个题目开始,全场安静,我更紧张了,但是还是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第二题,报序号还行,第三题的第二小题发生了不同的意见,当时我很尴尬,不好意思了,答案还是老师决定的。下面选词填空没问题,而下面的第五、六、七就没问题了,可就是第八题详细的近义词(详略)我没说出来,就怕这个词是错的,所以直接跳到下一题去了,但是下一题还是错,第三小题的:小鬼,你这样算什么行军啊(A褒义B贬义c中性)我选了b又错了,下面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我选了C,有错,下面的百感交集被我写成了百感交加,还有孑然一身,着一些基本上都错了,有一些因为怕错,所以在上面讲话时我也是胆战心惊的,不敢大声的说话,因为场面非常严肃,我都不敢喘气了,而且特别是我站在上面的时候,非常紧张,真相时间快点过去!! 我最爱的这节课,既是我爱的,也是我最怕最紧张的一节课!!!!浙江金华兰溪市游埠镇中心小学六年级:陈慧敏

篇三:《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演讲稿》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并快乐着。

从教五年来,上过多少节课我已经数不清了,不过要说印象最深的一节课,还是去年给中一年级学生上的第一节课。

刚上课,我在一番简单数字的排列下,介绍了自己的年龄、身高以及QQ号码等,让学生们不仅充分感受到我这个数学教师的“数学味”,而且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紧接着,我话题一转,说:“今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我们来搞一个‘一二三’活动。大家听到要搞活动,而且活动的名字闻所未闻,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趣盎然。我赶紧解释到:“一、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语文公式,二、我们一起做两个小实验,三、我要送大家三个词语!”

一部分同学见数学老师送给他们语文公式,便迫不及待地追问,于是我在黑板上写到:“成功=艰苦的努力+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学生们见了公式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接着我请几位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了对这个公式的理解。

然后做实验。第一个实验:我和大家一起用钢笔在左手中指的指肚上涂上黄豆大小的一个圆点,然后我佯装把左手中指(实则换成了食指)紧紧地按在额头中间,等我按完了手指,就让学生们也仿照我的做法一起做。结果可想而知,一部分没有仔细观察的同学吃了大亏。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但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从实验中极其深刻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第二个实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串数字—“149162536496481”,让同学们速记,好几分钟后,一个同学背出了这串数字,表扬完该生我问他:“假如明天这个时候让你再背一遍,你还能记住吗?”该生紧张地摇了摇头,我鼓励同学们说:“动动脑筋,仔细观察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轻松地牢牢记住这些数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展开了讨论和研究。片刻,结果出来了,大家都找到了方法:这个数字是1到9的平方值排列而成的。我不失时机向同学们发问:“通过这个小实验,你们明白了什么?”大家深有感触,纷纷侃侃而谈:有的说做事要有好的方法,有的说做事之前要先寻找规律,才能事半功倍;有的说做事在方法上要讲究创新,不能走老路子。。。。。。

接下来我又送给同学们三个词:“自律”“奋进”“无悔”,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语重心长地谈了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同学们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若有所思。

45分钟一会就过去了,我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节课让我终生难忘,它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课上:学生们是多么的快乐,他们的表情是多么的满足,我的教学效果是多么的成功。所以,我要说;学并快乐着!

谢谢大家!

篇四:《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

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

在选修课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我上去讲课,我记得在大一时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课时十分紧张,说话又说不准,那时我普通话还很差,但这次选修课我却比以前淡定多了,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紧张了,说话也没不怕说错了。经过这次的讲课,我感到自己比以前自信多了,但愿这些机会能为以后自己当上老师打下了基础。

那是在11月初的时候,老师把同学分成四大组,四大组又分成几个小组,我被分到的组的讲的话题是语言,组员们决定选粤语,组员们分工做PPT和找资料,当然还要一个人负责讲课,因为没人自愿上去讲课,悲哀的是在整个组中只有我唯一的男的,所以没办法,我只好负责到时讲课。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到了11月7号那天晚上,我记得老师先叫同学们按自己所在的中国位置,然后在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老乡和老乡坐在一起。事实上,有一些同学分不清自己的家乡在那个位置,所以导致自己坐错位置,在老师问同学来那里的时候,有些同学明明是老乡,却不坐在一起,导致笑料百出。老师问同学们家乡话是怎么说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是说方言,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我今晚讲的主题是方言,但都被老师和同学说了,但PPT已经做好了,到时只好硬着头皮上去讲了。

终于轮到我上去讲课了,我按着做好的PPT讲,在PPT中有两道粤语题,有一道题我忘记答案了,只好抱歉,这时有同学说我应该不会说粤语,无奈之中我只好用粤语读PPT,那时同学都大笑起来,

我感到有些纳闷,不知为什么,也许是我粤语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吧。那时我还以为要读完PPT中所有字的,我真的好担心,因为那PPT实在太多字了,如果要我一个一个字地读完,我可能要累死了,幸好老师叫我不用读了,同学们也积极鼓掌,我当然要顺民意暂停啦。

之前做PPT的时候我有插入视频,但在现场讲课时我却不能在PPT中打开视频,对学校的电脑设备表示跪了,我只好跳出PPT,直接点击打开视频,课程才得以顺利进行。讲到最后,我向同学们推荐电影《麦兜当当伴我行》,这部电影我是看过的,而且感到很好看,希望同学们有空回宿舍看的,但同学们好像没什么反应,尽管无奈,但我还是把课讲完了。之前老师有说要讲10分钟左右的,我看了一看时间,时间够了,我心里此时在偷偷地笑。

后来轮到另的同学上去讲了,发现别人做的PPT实在太好了,而我们组做的PPT实在差太远了,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PPT要做得好,而讲课也要吸引同学的注意。我发现后来上去讲课的同学都不是好搞笑,因为我时不时在下面和其他同学开小差,但我有时也听了一下,也大概了解什么是小中主义之类的东西。当所有的的同学讲完自己的PPT后,老师再一次再出总结,在老师的讲解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城市生活与发展这门课程,更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握生活,如何在生活中享受文化,如何享受人生。

这次上去讲完后,我感到自己面对众多同学没有那么紧张了。另的组员都不愿意上去讲,怕失态,而我认为当你在付出的同时,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印象最深刻一节课获得的感悟。

篇五:《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安塞腰鼓》。{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500}.

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电影《黄土地》中的腰鼓表演。《安塞腰鼓》视频片段朗读表演。欣赏图文结合流动的文章朗读,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表演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在黄土高原打腰鼓的兴奋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实践证明,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并且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在学完全文后,我提问:除了身临腰鼓的表演现场,作者产生的联想外,你们还有哪些联想?课堂上,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答出了一些连我都没想到的答案,有的同学回答,安塞腰鼓像发起反攻的冲锋号;有的回答,像“辽宁舰 ”训练各舰脡的汽笛声;有的回答,像久旱的黄土高原一阵阵雷声即将下雨的场景等。我给予表扬并让他们回家后画下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语文课是《小蝌蚪找妈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再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接着再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接着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

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整节课下来,课堂效果就比较好了,学生兴趣也比较浓。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被批判,“误尽苍生是语文”是其极至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我感到惶恐不安,也感到尴尬和悲哀。回想起以前的教学方式要么一篇文章从第一段分析到最后一段;要么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机械而繁琐;后来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要么分组讨论,杂乱无章;要么老师满堂问,问得师生一齐晕头转向;现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也是课堂主体;看来语文教学的确让人无所适从。就我县来说,语文教师不缺乏研究者,他们对语文教学一样难为情,我听过我县一中的一位语文老师的报告(据说此人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几十篇),他说他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上他的课不爱睡觉。我曾经对学生问卷调查,91%学生讨厌语文课,大都认为语文课枯燥乏味,不知学什么,课堂缺少激情。我看了不少名人回忆自己读书时的文章,语文老师讲课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如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就写道“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魏巍的《我的老师》也写着“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

学和爱好文学,是多么有益的影响。”再看看现在的“大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及杜郎口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等,这些都展示了教师精彩的讲授过程。这里我也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讲的语言应有品位。我认为语文课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能净化心灵,传播真善美,语文老师举止得体,谈吐文雅。试想一堂课充斥着“狗日的”、“他妈的”之类的粗俗语言或“这个、那个”、“是不是”等口头禅,听者会大倒胃口,这样的课堂面目可憎,也成了低级趣味的,其效果可想而知。更让人不能赞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挖苦、嘲笑、讥讽学生为能事。近期我听了本县城区中学一名语文老师的阅读指导公开课,课题是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这位老师叫了一名学生上来朗读课文段落,学生读得很一般;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又叫了第二个读,读完又叫第三个读;第三个同学读得结结巴巴,好不容易把一个段落读完,老师拿腔拿调说了一句,你读得真可怜。全班的学生哄堂大笑,我刚好坐了离这名学生近,看到这名学生马上涨红了脸沮丧地坐下来,头趴在桌子上。老师接着往下讲课。三个朗读水平不怎么样的学生,老师就这么一句冷嘲热讽的指导,我当时感到吃惊,后面的课老师不知是紧张还因什么缘故,只上半节课多一点就下课了。我当时对这堂课的评价是:这老师课上得也真可怜。我认为教室就是学生犯错误的而老师不能犯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心灵的工具”。因此,上课的语言要有所选择,多选些富有生命力、透着活气的词语、句子。例如“我很欣赏你xx方面的才能”、“你的声音很动听”等,学生听了就会感到顺心,也体现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表达上多用些修辞用法,以增强语言表达生动性,趣味性。例如:我在《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拓展练习环节就用以下句子过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挣扎于红尘中的俗人,是不是注定了就要一辈子都在名和利结成的网中挣扎、拼搏?”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增加课堂的文化氛围。

二、讲的内容要精炼、准确。不少语文老师口才相当不错,上起课来天马行空、滔滔不绝,全不顾学生个人感受。其实对一篇课文来说,学生大多数通过阅读会读懂,老师不必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地分析,只要挑重点、关键点讲解一下就可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我教《孔乙己》一文,抓住一个字“笑”来讲解课文,何人笑?笑何人?为何笑?笑何意?把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主题勾勒得一清二楚。有一个比喻很恰当,说教学就像一只杯子装水,老师讲多了,占杯子的空间多,学生学的空间就少了。当然老师讲了也不能蜻蜓点水、让人不知所云。听了不少阅读指导公开课,对学生指导时,老师大都说找文眼、找重点字词就没下文了。一些文体如散文,文眼比较好找,像《背影》、《白杨礼赞》等文章;小说类的就不好找;哪些词算是重点词,如果细些,如找出反映人物性格的动作词语、反映环境色彩的词语、表达语气重的词语等,学生可操作性就强了。现在对文章的阅读过多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学生阅读量有限,辨别能力较差,加上社会上充满诱惑的东西实在太多,很多学生身不由己地迷失了自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我们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笑贫不笑娼”,“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当前真实写照。学生很容易得出“我爱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类似的还有白毛女真傻,黄世仁那么富有,为何不嫁给他等论调。因此,老师不能和稀泥,这见解不错,那见解精辟,要引导学生正面看待,抵制低俗,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讲的过程应注重学生的问。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把老师的职责归为传道、授业、解惑;当代学者孙绍振认为在这基础上应加上“质疑”,认为学生如果上课不提问,老师不解决问题,教育的基本功能就不完整。我们在《论语》中也可以看到“子贡问曰”“子曰”等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事例。现在的语文课,很少注重学生的提问,有问题也是老师在黑板设置好了,老师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拿来当作学生学习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缺陷。不少语文课就在这老师的质疑、解惑中完成了,而不是学生的;学生的角色成了配角,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提问的习惯和勇气,甚至不知道怎样提问了。我今年教七年级,当时我想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思维应该活跃,在上《行道树》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疑问提出来,没想到班上鸦雀无声,学生茫然望着我。这课已是第二单元的内容,不存在对老师、同学的陌生感。经了解才知道学生在小学时根本没提过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提,老师讲,学生记,背背就可以考试。对学生来说,本文可以提很多问题,如第三段中“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同段后文出现了“这种命运事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表达是否矛盾?结尾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快乐”二者如何统一等等。我认为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教学相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往往是老师意想不到的,老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所启发,获得智慧;学生也在老师帮助下得到新的认识,产生一种收获的乐趣。

课要讲得好,我认为语文老师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修养。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的一番话很有见地,“语文是最难教好,是最不能照本宣科的,是最需要教师的学养和创造性、人格熏陶和精神引领的,一切优秀教师,必定都是积极主动的研究者,而非被动的执行者。”陶行知在《教学合一》里也说“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进步,学生就难进步了”,几十年过去了,这话还发人深思、让人警醒。我们不少语文教师一学年没真正写过一篇教学小结或下水作文,即使想把课讲得精彩也只能无能为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杜郎口中学老师大多成了名师,名利双收,这是他们花费心血研究的成果。我想每个语文教师能静下心来,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出现质的跨越:走出低谷,跃马平川。

篇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语文课

七年六班 黄子祺{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500}.

在我们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它带领着我们去感受这个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么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500}.

转眼间,“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潇洒地走进教室,而这节课即将迎来张老师之《在山的那边》,这是一首抒情诗,老师说抒情诗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老师开始了朗读的第一步------朗读的停顿和语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齐声朗读:“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我们读轻声,适当延长。妈妈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 母亲的慈祥和作者怀疑的语气要读出来,接着老师要求我们把“终于,竟”等词语要重读,而“哦,可是”要的是轻声,其余的读音就各有特点。读完我感受到作者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与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的心情。 读到第二段时第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读的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接下来的诗中,是那么地震撼人心啊!特别是最后一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从中读出作者惊喜的情绪。所以,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千辛万苦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拥有坚定信念的心,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大家读完后,老师接着点名让个别同学起来朗读,同学们各种奇葩的朗读声,有的声音像猛虎,像小鸟,像野人,有的声音较动听,娓娓动听,令人陶醉。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叮铃铃,叮铃铃······”。

这一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朗读的节奏感以及诗的意境美,我喜欢朗读,更喜欢这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语文课。

篇七:《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今天已是5号了,也就是我们12数本班这学期为期一周的见习的最后一天了,我们这次见习主要是观摩二高各个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堂听二高各个数学教师讲的课,我们主要通过观摩小学生优质课授课过程,深入观察教师授课过程,直接感受不同老师、不同班级的教学过程,并在课后与同学分享交流以学到更多的经验。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不少同学都对1415班的数学老师车老师上的课赞不绝口,于是我就去听了一次她的课,这也是这次见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随着下午第六节课的铃声的想起,我看到了一位个子略矮、披着微卷、面带微笑的女教师拿着两本教材,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教室,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顿时,教室里的学生热闹起来了,学生们发出各种惊讶声和赞叹声,有的甚至开老师的玩笑说:“老师,昨晚没有打雷吧?“车老师则是俏皮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昨晚有没有打雷,我一醒来头发就成这样了。“然后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这样好好看,显得更和蔼可亲了 “有的说“,还是之前的直发好看”,这时,车老师则说:”我的头发暂时是这样的了,我之前的头发你们回顾过了,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上一次数学课所学的知识吧“。车老师巧妙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回课堂,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于是车老师拿起讲台上的一个矩形的粉笔盒,朝学生正方举着,让学生说出此时粉笔盒的三视图,看到学生都回答正确,于是就将 粉笔盒转了一下,此时粉笔盒斜对着学生,让学生说出此时粉笔盒的三视图,这里车老师巧妙地由复习导入新课。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这时,车老师说:你们说的答案都有你们的依据,光说不练总归不好,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余的在草稿纸上画出来吧。这体现了现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在学生动笔画时,车老师就在走到学生中,看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到无从下笔或画错的同学就适当地提醒一下。在学生基本都完成之后开始讲评,评讲中根据学生做图时的情况,提醒学生要规范作图,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三视图是不同。这体现了教育不能只重视结果,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不能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要学会总结,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习题,学生都很认真地做题,学生做题时车老师还是走到学生中,看学生的做题情况,并适当地提醒一下。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就点名

让学生站起来自己为什么得到这个答案,依据是什么?被提问到的学生有的因为不太肯定自己的答案,有的因为胆怯回答的声音有点小,车老师则走到被提问的学生的身边鼓励他们说:说大声咯,跟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呗,也许很多同学都想不到这样写。然后 在傍边听学生分析,有疑问的地方马上问被提问的那个学生,分析不透彻的就是适时地加以分析,当班上的学生还是有疑问就加以更充分的更透彻的分析,并加小结。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整体,多鼓励、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当有学生在老师在讲课时在底下轻声讨论时车老师就会对学生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站起来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要么等课后再讨论或者来问我,委婉地让学生认真听课。当学生被难住的时,就一步一步的引导、启发学生,然后再给时间学生自己重新算,这样班上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课或做题。最后车老师对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了总结,并再强调学生该注意的地方和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布置作业。

在听课前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车老师所教的1415班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一般,智力水平也是一般,数学知识也是一般,但在我听的这一节数学课上我看到1415班的学生都特别认真地听课和做题,回答老师 的问题也特别积极,以为他们是尖子生。我想这是因为车老师跟他们的关系特别融洽,就像朋友一样,所以他们都很尊重车老师,爱屋及乌,而更喜欢数学,因此课堂气氛特别好,学生们都很积极、很活跃。

这就是这周见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这节课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整体,多鼓励、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不仅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到更多知识。

篇八:《一堂有趣的课(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一堂有趣的课(500字)作文 今天,老师神神秘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十分有趣的作文课。老师刚一说完,班上就炸开了锅,大家都议论纷纷,老师在黑板上写着1+1=? 老师刚一写完,小明就毫不犹豫地说:1+1=2。小刚连忙反驳道:谁不知道1+1=2呀!我觉得1+1=11,因为一个1加上一个1拼成了11。小红慢条斯理地走上讲台,说:一加上一等于王字。小梅接着说:1+1=1这句话说完之后,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小梅又慢慢地解释道: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不是一滴水呀!同学们这时才明白了。老师说:你们说得都不全对,我觉得一加一等于创造,发明。如:牛奶加冰淇淋等于牛奶冰淇淋,鞋子加轮子等于溜冰鞋&&我们分成两组,这边叫必胜队,那边叫梦之队。 必胜队先来,电加上网子等于电网。必胜队加一颗星。必胜队欢呼雀跃。梦之队也不甘示弱,派出可爱的小明,他说:自行车加电瓶等于电动车。小明为梦之队荣获了一颗星。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谁也不让谁。有的说:绿豆加稀饭等于绿豆稀饭。有的说:西瓜加冰等于西瓜冰棒。有的说:灯管加灯丝等于灯泡。还有的说:剩饭加蛋等于蛋炒饭。&& 这场比赛在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发明其实很简单,但要让我们自己去留心观察。五年级:好舰

篇一: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江阴市

口常开哦!”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想再上一堂这样有趣的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