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时间:2021-10-10 21:58:33 四年级作文

篇一:《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在我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有许多老师教过我许多课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数学课。

四年级时的一天,第一节课是数学。张老师轻快地走进教室,在黑板写了巧算两字,接着出了几道题,然后让我们分组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做完。前几道题,大家都会做,因为题很简单。但是到了中间的一道题时,有的同学愣住了。这道题是这样写的:(25+12)×4。很多人都用二十五加十二,得数三十七直接乘以四,然后列竖式算。结果巧算变成了复杂算,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张老师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于是说:“今天教你们一种方法。先告诉我,看到二十五想谁?”“想四!”,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不就出来了吗,既有二十五,又有四,就可以巧算了。巧算的诀窍就是凑十,凑百,凑千,这样就可以了。”经过张老师这么一提醒,大家恍然大悟,于是把式子拆成25×4+12×4,很快就轻松的算出了答案。之后的几道题,由于掌握了简巧算的窍门,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全做对了。

张老师教了我们一个巧算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数学课巧算的魅力。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堂数学课。

篇二:《我喜欢的数学课》

我喜欢的数学课

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小学毕业了。六年来,教过我的数学老师有五个,但我最敬佩的是现在的孟老师,因为他让我真正沐浴了课改的阳光和雨露,从一直讨厌数学课到真正喜欢数学课。

记得升入五年级以前,只要上数学课我就会瞌睡,觉得数学课很无聊,一看见应用题头都会晕。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笨听不懂,还是老师讲解得不好,总之很讨厌数学课。

按说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课改了,但我们学校毕竟是规模很小的乡村小学,只有学校、学区和中心学校组织听课时,老师们才按新课程的理念上课,什么小组讨论啦,师生互动啦,课堂延伸啦,花样虽多,只不过是应付而已,过后没有人听课时便还是老样子。尤其是教我三年级数学的李老师,平时上课总是一本书、一根教鞭、一支粉笔,还整天板着脸,好像大家欠他什么一样。那时候,谁要是作业做错了或者不会回答问题,都会被罚站,我们都很怕他,也不敢跟他多说话。 我升入五年级时,学校调来了一个新老师,就是教我们五、六年级数学的孟老师。孟老师三十多岁,多才多艺,风趣幽默,虽然是数学老师,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我们镇的课改标兵,听说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孟老师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数学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它深不可测,妙不可言。”

孟老师上课面带微笑,总是弯下腰来跟我们说话,常常坐在我们中间讨论问题,有时也给我们讲充满智慧和情趣的数学故事,和我们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孟老师有个与众不同之处,对各类辅助读物上的应用题,他的要求是一半只读题,不做题,另一半只列式,不计算,这是其他数学老师从未有过的。孟老师从不搞“题海战术”,他认为“题海战术”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引起我们对数学的恐惧和厌烦。

孟老师经常组织我们上室外数学课,带领我们测量、绘制学校的平面图,指导我们制作各种学具,在学习奇、偶数时,还让我们站成一排报数,最后让报奇数的同学出列,向后转同报偶数的同学以数字的身份对话。从前,我最讨厌背公式、背概念,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孟老师向我们展示、拆解他制作的圆柱,还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三张漂亮的纸片,其中有两个圆,

一个长方形。孟老师把他的圆柱收起,让我们自己动手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圆柱的侧面和底面,自己推导出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我喜欢孟老师的数学课,因为他的数学课不是死气沉沉的一本书、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不是一问一答的讲解和演示,也不是公开课的热热闹闹,花样翻新,而是我对数学的兴趣、思考和探究,是我们师生平等交流的信任、尊重和鼓励,是我课堂内外如沐春风的学习的快乐!

【点评】

“数学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它深不可测,妙不可言。”学生喜欢数学课缘于对数学的兴趣,倘若我们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妄言数学课改。无容讳言,当前乡村小学的课改还很大程度停留在公开课上,这是课改的败笔和悲哀。写作本文之前,老师先让小作者上网查阅关于小学数学课改的资料,又和学生交流了课改的感受和体会。

本文语言准确,条理清楚,视觉独到,言真意切,既针砭了课改时弊,又褒扬了课改成果,更表达了小作者领受到课改阳光和雨露后的喜悦,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篇三:《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

什邡市北京小学 魏 丽

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是2012年11月6日,我参加了“北师大什邡附小举行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并有幸的聆听了国家督学、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及《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

吴正宪老师为大家献上《认识方程》一课,整堂课中没有华丽的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几张图片;没有刻意的情境创设,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吴老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大胆自由地探究发言,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整堂课让听课教师回味无穷,感慨不已。

《认识方程》一课中,吴老师先让学生针对方程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方程是怎么求出来的?方程有什么用?”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接下来吴老师出示自己用纸制作的简单的天平教具,告诉学生现在天平是平的,当左边放了300克的砝码时,会怎么样?吴老师边说边放砝码图片。学生用自己手臂的一高一低表示天平的不平衡。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如果右边放180克苹果会平衡吗?并随即把苹果的图片放在右边的天平上方。学生表示还不能平衡,还需要添加120克水果才能平衡,老师把120克的香蕉图片放在了天平上。接着,吴老师又让学生看着平衡的天平列个算式记录了下来。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引导学生用式子记录下来: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其{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次,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再次,以直观天枰建模,拿走直观天枰,帮助学生建造心中的天枰。吴老师创设情境图:一壶装有2000毫升的水往两个暖壶倒满水,再往一个200毫升的水杯倒满水,正好倒完。引导学生抓住“正好倒完”找出等量关系来表述这时心中的天枰,最后抽象天枰,用式子表示心中的天枰:2 x+200=2000,过程中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多完美的自然的过渡!吴老师认为,方程就是讲故事,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方程,把抽象方程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站在老师旁边就有方程,你能讲个故事吗?”多有趣的数学,学生兴趣怏然,这效果不就出来了吗。天枰是认识方程的最佳辅助学具,而直观天枰更能有效地解读方程。可见,自制教具,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课的最后,吴老师要求师生共同回头看,回顾反思,整理刚才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经历上升为经验。

课后,吴老师结合她的“认识方程”一课进行“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讲座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

那什么是方程呢?数学教科书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作为老师,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记住这句话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在吴老师的“认识方程”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判断是不是方程,之前学生遇到数学书上常见的方程样子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但是遇到“20+□=100”时候,没有学生能很迅速地做出判断,

这个时候课堂上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呢?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往往片面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于是,找字母、找等号成了学生判断方程的标准。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

“核桃质量+20=50”,“20+□=100” „„这些就不是方程吗? 所以,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教学方程时,她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和孕伏。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过渡。 具体到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她是这样分析的:

(1)从直观的天平开始,变抽象为具体,变麻烦为简洁! 借助天平帮助学生建立了方程的概念。实物天平比较精密,操作很麻烦,很花时间;改用课件天平,操作由老师随意调控,虽然操作方便,但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于是就自己制作了学生能参与活动的直观的天平——用纸板做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之间的横杆中心用螺丝相接,然后借助直观教具的形象展示,把抽象的方程直观起来。(吴老师强调:纸制天平虽然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其它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大可“大刀阔斧”)

(2) 分类有方法,教学有技巧!{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吴老师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分类时,吴老师的一句话为学生的分类铺平了道路: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学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那你们能够将以上这些式子按照这样来分分类吗?”

简单的几句话,就使得学生不能乱分类了,只能把式子分为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不然,分类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含字母的和不含字母的,带方框的和不带方框的„„,如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无法控制。然后又马上把不等式的情况屏蔽掉,把问题聚焦在等式中,突显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3)直观的天平没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

吴老师利用水壶中的水倒入暖瓶中的过程,借用学生的肢体,形象地感受到天平没了却是存在的,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肢体语言到自己的语言,再到数学语言来描述方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概念,而不是肤浅的 “含有字母的,有等于号的式子就是方程” 字面上的理解。

(4)方程就是讲故事

吴老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巧妙地把方程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方程。

在其环节,学生根据同一个情境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

X-145=35

X-35=145

145+35=X(这是不是方程?教学时,我也是有点迷惑,听了吴老师的诠释,豁然明白)

吴老师是这样诠释的:它虽然是方程,可它仍然是我们儿时的想法,不是今天的思维方法,如果方程的未知数单独放到等式的一边,如果事情复杂了,会使问题陷入困境的,如果你把未知数当成已知量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对你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显现出真正建立方程思想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

(5)引导学生“回头看”,回归数学本质。

吴老师指引我们要学会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专家对话、与课堂对话,才能深刻思考,真正把握数学本质。

听了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课堂能如此来上,学生该多快乐,学习该多有趣呀!因为在名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高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在专家的说明中,我又领悟了这样的课堂是如何设计的。在名师的课堂上,我领悟到了专业成长的路径,这条路虽然崎岖,但并不是摸不到头绪。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篇四:《我最喜欢的一节数学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数学课

从上学到现在,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深深地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节数学课了! 以前,我上数学课了,就好像被催眠了一样,浑身没劲。但是,现在我开始喜欢数学课,因为哪一堂------

“翻开数学书,昨天我们学到……”哎呀,我的天,听到这一句,我都快疯了,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的,一动也不想动。突然,一种覆天盖地而来的力量终于使我挺直腰杆,我开始慢慢抬起头,同桌也被“惊扰”了,我们都慢慢的抬起头寻找这力量。

数学老师银铃般的声音愈来愈征服了我,征服了全班同学。我放下笔,旁边睡觉的同学也被惊醒了。同学们都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她。那飞舞的粉笔,整齐的板演,缜密的推理,以及洒落的粉笔灰,无不拨动我们的心弦。没有一个睡觉的,没有一个说话的,更没有一个走神的。这力量折服了我们,这声音打动了我们。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同学都仔细地听着,默契地配合着,热烈地讨论着,认真的练习着……

赵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玩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玩过。”同学们对着节课充满了期待。同学们,已经忘了这是上课,大声的讨论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说:“既然,你们刚才已经讨论了,那么,我就问问你生活当中,有哪些是长方体?”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同学们也高兴的忘了。过了几秒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电冰箱,”“空调,”“窗户,”“电脑。。。。。。“你们只想着吃了,想个这个都呢么慢。”李老师幽默地说。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同学们,听的都很入神。李老师又说:“胖乎乎的正方体都有哪些?”“有桌子,”“纸盒,”“钟表。。。。。。说到这里,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说:“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发现了写什么?”大家摸着头,面面相觑。老师继续说:“那同学们,拿出数学学具盒来,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同学们,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突然,我豁然开朗,犹如喝醉了的人,浇了一盆水那么清醒。 这时,老师又让我们拿出,昨晚准备的东西。动手折了折。发现了一个结论:1.相对的面的面积必须相等,否则,是绝对拼不成的。2.相对的面不能靠在一起,否则,是绝对拼不成的。

时间如火箭一般,下课了,我却有点不舍得了,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这节课讲的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娓娓动听,多么妙趣横生,多么出口成章。我真的没有想到,课堂是个十分有趣的地方

篇五:《我最喜欢的一节数学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数学课

顾明远五(1)班 在我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有许多老师教过我许多课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顾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妙趣横生的数学课。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混合简算。那天第一节是数学,顾老师进来后,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然后让我们分组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做完。前几道题,大家都是一路绿灯,因为题很简单。但是到了中间的一道题时,有的同学愣住了。这道题是这样写的:(25+12)×4。很多人都用二十五加十二,得数三十七直接乘以四。结果简算变成了复杂算,所以大家抓耳挠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顾老师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于是说:“今天教你们一种方法。先告诉我,看到二十五想谁?”“想四!”,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不就出来了吗,既有二十五,又有四,就可以简算了。为了记忆方便,可以把四比作主人。二十五和十二都去他家玩儿,要分别和他握手。先让好算的握手(乘),简算的诀窍就是凑十,凑百,凑千,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握手法。”大家听完恍然大悟,于是很快就轻松的算出了答案。

之后的几道题,由于掌握了简算的窍门,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全做对了。这堂数学课我们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最主要

的是顾老师教我们掌握了一个有趣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数学课巧算的魅力。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堂课。

篇六:《学好功课只需十步之数学》

学好功课只需十步之数学

1、列条件: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5、做对:把题目做对;

6、节奏: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学好功课只需十步之语文篇2 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1、查生字:通读课文,选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查出字词的原意,做到会读会写、真正理解;

2、解生字:根据文章的前后文,写出生字生词在本文中的含义;

3、明中心:通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

4、写提纲:想一想,如果“自己”要表达这样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试着写出来;

5、看结构: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并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写作顺序;

6、比结构:对比自己写出的提纲和文章原来的段落结构,看有什么不同,主要是考虑原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好?自己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不好?重新写一遍,继续对比,直到跟原结构相近;

7、摹写文:根据原文的结构安排,试着模仿原文尽自己所能写出文章;文章比较长的,根据学生水平分成几部分操作;

8、对比文:把写出的文章与课本原文对照,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并标出来;

9、理解文:对每一处不同,找出不同的原因;考虑作者这么写,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和情绪;用了这个字、词、句,为什么更好;法不孤起不有所为,所有的写法必定有原因和目的,这原因和目的就是文章背后的那颗心,如果真正明白了文章,就会体会每个字词句背后的心,这就是阅读理解;

10、想收获:考虑这篇文章让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是自己将来写文章可以用到的;每篇文章一定有写作背景和原因,这样的写作背景和原因可能带给文章什么样的局限;这篇文章更好的构思和更高的思想境界是什么?

对于年龄越小的同学,只做1、2、3、7、8、9、10等步骤就够了,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学好功课只需十步之英语篇1、选出一篇课文,把单词记住,然后把课文从英语翻译为汉语,如果有翻译不了的单词,查字典;

2、把翻译完的汉语文章,从头通读一遍,把不通畅的句子参考英文进行修改直到顺畅,句子的次序按照正常汉语的次序安排; 按照步骤全部做完

3、把翻译出的汉语翻译回英语;

4、翻译完后,把自己翻译的文章与课本原文对照,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并标出来;仔细思考每一个差错点,看到底是为什么错了,是单词没有写对?还是有语法错误?还是时态不对?……没记住的单词一定记住,错误的语法明确错在哪里,一定改正;看看有没有因为汉语翻译的不够好,导致英语翻译出了问题,修改汉语的翻译文章,把每一个地方找出恰如其分的表达;

5、根据新的汉语文章重新翻译一遍英语,继续按照第四条的方法做,直到翻译出的英语文章跟原文一样,一点错误都没有;

6、举一反三。找出文章中的重点短语、单词、句型,深入理解,把重点的单词理解到能力和体会的水平,并进行造句,每个地方造出十个句子;

7、从每课涉及到的知识重点进行分析:初中:分析本文中涉及到的词类、人称、数、时态、语态、级别等,句式(陈述、否定、疑问、感叹、祈使)的区别;高中:重点从句法中各种复合句:并列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等;

8、参考文章所配磁带,把每个单词的读音读准,熟练读诵文章,直到朗朗上口;

9、看着最后的汉语文章口头翻译成英语文章,做到滚瓜烂熟;

10、摹写:根据已经学过的这篇文章的内容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进行摹写,注意学会使用文章中的典型句型和好的用法。

语言不是知识。上面的过程看似学习,实际上是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应用的奥妙。上述做法中包含了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应付考试、对话都将能够轻松自如。

篇七:《2012-2013学年(下)一年级数学期末功课评价》

2012-2013学年(下)一年级数学期末功课评价

Ⅰ. 基础部分

1. 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 36比30多( ) ; 比79多1的数是( )。

3. 贝贝、小明和小刚去摘桃,贝贝摘了86个,小明摘了73个,小刚摘了48

个。他们三个人中,( )摘得最多,( )摘得最少。 4. 果园里苹果树有5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有( )棵。 5.钟面上5时57分还可以说( )时差( )分。 6.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8、 -100、 43、 74、 67

( )<( )<( )<( )<( ) 7. 如果上车18人用+18表示,那下车18人,用( )表示。 8.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一位数相差( ),他们的和是( )。 9.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10.找规律填空。

① 3、 6、 12、 ( )、( )、 96、 192; ② 5、 15、 25、 ( )、( )、 45、 55; ③○ ● ● ○ ● ● ○ ● ● 11.小华有 ,小明有 ,小华给小明( )个,两人苹果同样多。

12.红花队的人数是青叶队人数的5倍,这里当“1”的量是( )。 A.红花队的人数 B. 青叶队的人数 C.无法知道 13.不能用口诀“四五二十”计算的是( )

A. 4×5 B. 5×4 C. 3×8

Ⅱ. 计算部分

1.看钟表写时间。

( ) ( ) ( ) 2.淘气班站队,淘气前面有16人,淘气后面有15人,淘气这队有( )人。A.31 B.32 C.33 3.

65元, 93元 ,鞋子比毛衣便宜( )元.

A.28 B.-28 C.38 4.在=16 里能填( )

A.+ B.- C.× 5.直接写得数。

15-6= 24+5= 48+4= 76-52= 42+98= 61-43= 52+81 89-51= 73—30= 63—7= 18+50= 92—9= 32×2= 67×2= 147×2= 54×2= 86×5= 23×5= 34×5= 91×5= 16-85= 86-57= 49+40= 55-40= 68+32= 50-21= 15×2= 48×5= 52+17= 91×5= 32×2= 98-44= (+67)+(-86)= (+72)—(-52)= 5时26分+1时25分= 6时41分–3时38分=

Ⅲ. 应用部分

1、

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答:蜻蜓比蝴蝶多 只。

2. 每张双人椅坐两人,15张这样的双人椅可以坐多少人?

答:15张这样的双人椅可以坐 人。

3.

买来的乒乓球有多少个?

答:买来的乒乓球有 个。

4.小明已经写了60

答:他一共要写

个字。

5. 动物园里。

小狐狸18{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只{我最喜欢的功课,,,400字,,数学}.

小老虎 小鹿

① 养的小老虎的只数是小狐狸只数的2倍,养了多少只小老虎?

答:养了 只小老虎。

② 小鹿的只数比小狐狸只数多12只,养了多少只小鹿?

答:养了 只小鹿。

③ 小鹿再添上几只就和小老虎的只数一样多了?

答:小鹿再添上

篇八:《《特别要命的数学》有感》

《特别要命的数学》有感

阅读了《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我忽然发现,数学真奇妙! 这本书以有趣的漫画愉悦我们这些读者的心情,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和精彩的小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世界。

比如,《有趣的魔方》里,几何老师芬迪教授告诉我们,骨牌有许多类型,也能拼成许多形状。再比如,《水池问题》里的三个不同的问题:买护栏、买地砖和买优质池水。它告诉我们这三个问题要有不同的条件才能买到合适这个水池的材料。我最喜欢那篇关于三维世界的解释文。里面说,二维世界的人能看见一维世界的人;三维世界的人能看见二维世界的人。同样,生活中竟然有能看到我们(三维世界的人)的四维世界的人!我感到不可思议,也感叹数学的奇妙。

数学是奇妙的,它的一些秘密我们人类也许还不知道。虽然如此,但这本书已经带我领略了部分数学的奥秘。我很开心,因为我第一次那么喜欢数学。我甚至开始研究数学。我一口气将这本有趣的书看完了,回过头来又一次品味了,发现之前还有一些小知识没有发现。

这本书让我更喜爱数学了。爱它的奇妙;爱它的有趣;更爱它带给我的快乐!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阅读目标,那就是凑足够的钱去把关于数学的书都买过来。一是为了培养我对数学的兴趣;二是让我能在功课的困扰下为有趣的数学开怀一笑!

数学真奇妙!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四(2)班 李桐

篇九:《我喜欢的数学课》

我喜欢的数学课

记得以前只要上数学课就会瞌睡,觉得数学课很无聊,那些数字算起来头都会晕,很讨厌数学课,不知道是因为听不懂,还是老师讲解得不好,总之对数学有一种莫名的厌烦、恐惧。可是,现在我觉得上数学课有趣多了,并且喜欢上了数学课。

以前上数学课李老师总是很严肃的板着脸,谁要是作业做错了或者回答问题回答错了都会被狠狠地批评一顿,我们都很怕他,也不敢跟李老师多说话,上课同学们也不敢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可是,现在李老师变了,变得喜欢笑了,也开始弯下腰来跟我们说话了,课堂上也开始给我们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还组织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小游戏,现在学数学真正变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场景,同学们也渐渐的活跃起来了,学得主动了,大胆了,敢于主动积极发言,喜欢了上数学课,大家都抢着发言,也喜欢上了以前不苟言笑的李老师。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拉近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我们和老师亦师亦友,关系更加亲密。

现在李老师已不再是对着书喋喋不休的一讲一整节课,不再是一个黑板、一盒粉笔、一本书的课堂,而是有新奇可爱的小礼物、有漂亮的图片、有情趣的动画的课堂。最神奇的是李老师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丰富多彩的小游戏,在我们学习奇、偶数时,老师让我们站成一排,报数,最后让报奇数的同学出列然后向后转同报偶数的同学以数字的身份来对话,让我们很快就明白了奇偶数的概念。李老师也不停的夸我们,说我们做的太好了!太棒了!在我们的脸上充满了欢乐,写满了自信,更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给了我们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我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探索的热情高涨了,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上数学课最讨厌的就是背公式、背概念,怎么记都记不住,现在完全不用担心那个问题了,李老师不只是让我们看还让我们自己动手,让我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在《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那一课,李老师不仅亲自给我们示范,还给我们每人发一张漂亮的纸片,让我们自己动手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或用手折或用剪刀去剪,去发现其中知识的小奥秘,同学们自信的讨论着,忙碌着,这里完全没有了以往的一问一答的讲解和演示,而是在自主的主动探究。

问题已不再是沉默,它像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我们不再是厌倦学习、害怕学习,而是争着、抢着、跳着回答问题。情感自然地流露着,老师热情激昂地鼓励着,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温馨的,我喜欢这样有趣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