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师师德征文题目

时间:2021-10-10 21:37:52 五年级作文

篇一:《师德征文》

绿 叶 垂 荫

----记安阳市健康路小学教师崔宏波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

二十多年来,崔老师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叶的事业,谦逊地垂着绿荫,荫庇着、润泽着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儿童,使他们一个个得以健康而茁壮地成长,从而开放出甜蜜的花朵,结出珍贵的果实……为此,崔宏波老师倾注了自己的满腔心血,从而使她这片绿叶在团花锦簇中也显得那样的晶莹璀璨、光彩夺目!

绿叶,饱含着爱心

崔宏波老师认为:教师,这片绿叶中饱含着爱心;而这爱心往往就是启开孩子心灵铁锁的钥匙,甚至是治愈某些痼疾的灵丹妙药。为了及时而有效地帮助每个学生,崔宏波老师的电话成为了的学生“爱心热线”;她的学生及其家长,一有事,总喜欢拨通崔老师的电话问个明白,而崔老师的电话一响,她总是耐心地给对方以满意的回答。无论是正在吃饭时,还是深更半夜睡得正香时,抑或是双休日在家忙碌家务、外出消遣时,只要有学生或者家长来电话,铃声一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对方的陈述,继而对方立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一个姓黄的男孩儿刚从外地转学到她们班,特聪明,其先学习成绩也特好;可他天生要强,对自己要求特高、特严:门门功课都必须是满分;否则便会躲到某一角落生闷气,甚至会突然对人大发雷霆;崔老师发现后,及时从电话上与该家长取得了联系,劝他们配合老师做这孩子的思想工作,

“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可这家长对此不理解,仍一味地对这孩子 “高标准、严要求”,考试得不了满分,回家后轻则严加训斥,重则大打出手;并要求老师也严加管教,美其名曰“严师出高徒”。结果呢,适得其反:那孩子不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患上了“抑郁症”,整天呆呆地坐在教室里,不肯与别人交流。崔宏波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挽救这孩子,她翻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几位名医,都一致认为对这孩子急需在思想上进行开导。于是她一有时间,就坐下来与他谈心,陪他逛公园、看电影、讲故事,还请权威人士开导他,还让家长也一同去,从而使家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配合,共同用爱心去化解了孩子心灵上的障碍,从而使孩子逐步消除了抑郁状态,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爱心不但可以化解孩子心灵上的障碍,有时还能弥补生理上的先天不足。班上有一位姓米的同学,先天性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眼睛高度近视;总以为老师“看不起他” ,对老师总是“敬而远之”,一见到老师的身影,便躲得远远的。对这样的同学,崔宏波老师屏弃了那种“不闻不问、挺之任之”的消极态度,采取了“亲近、帮助、鼓励”的积极方式:首先是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大热天,他大汗淋漓,想喝水,却忘了带水壶、水杯;她及时地将一杯凉开水递到他手中。天气突然变冷,他冻得直打颤;她赶紧找件衣服给他穿上……就这样,一次次关怀、体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她帮助他读课文,尽量肯定他的成绩和优点,然后一字一字地反复纠正他的错误发音,不厌其烦;他进步,她夸奖,他读得好,就鼓励他到大庭广众之中去读,使他的进步得到大家的认可,使大家的热烈掌声成为他加倍努力的原动力,于是进步就更明显、突出。在他读课文的过程中,崔老师还及时地纠正他那眼睛离书太近等坏毛病。这样一来,这位同学在纠正发音不清的同时,还纠正了诸多不良的读书姿势,视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

绿叶,本质在于奉献

崔宏波同志之所以乐于将自己比做一片绿叶,主要是因为“绿叶的本质在于奉献”。

有一段时间,崔老师突患阵发性剧烈咳嗽,有时正上着课,一阵接一阵的剧烈咳嗽,常常迫使其不得不中止讲课;有时她上气不接下气地站在讲台上咳着、喘着,面红耳赤、热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少同学们就自动站起来,噙着眼泪劝老师下去休息。她总觉得不是什么大病,等那一阵过后,她擦干眼泪,振作精神,继续讲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越来越重,还伴有高烧。但当时学生面临毕业,她怎能对他们撒手不管呢?于是她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有一天她咳着、喘着,实在是坚持不住,只得到医院诊治,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医生一直抱怨说来晚了,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医生要她立即住院治疗;可她说什么也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于是每天早晨赶到学校,上完课再回医院输液,下午输完液之后再回学校给学生上课。医院的病床就是她的办公桌,晚上她就在医院的病床上备课、批改作业。一踏上讲台,她全然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学生、课堂成为她战胜病魔的取大动力。

慢性咽炎是教师的职业病,她也不例外,所以常备润喉片。特别是遇到连续上课的时候,润喉更是必需。她上课认真,直到嗓子实在支持不住时,才会当着学生的面吞服润喉片,喝些水来润润嗓子。

今年开学第二周,崔宏波的嗓子开始沙哑。她知道是咽炎又犯了,可还是坚持每天上课。但是,她的嗓子沙哑得一天比一天厉害,当校领导和老师请他休息几天,等嗓子好了再上课时,她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周五早上,崔宏波老师又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进了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只是不同的是,她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孩子们,对不起,今天老师不会说话了,只能用这种方式和大家交流,请你们原谅。”原来,早上起床,她突然感到嗓子干燥,疼痛,发不出声音,不能说话了。

怎么办?还有50多个孩子在等着上课呢,现在请假的话,肯定要耽误学习,于是,她决定先用这种方式给学生上课,然后再去医院治疗,她想孩子们会理解的。这一天,教室里就静得出奇。学习效果特别好。

在孩子们的再三请求下,为了不耽误上课,第二天休息日,崔老师来到医院做了喉镜检查,是声带息肉,如果再发展下去,就必须做手术切除,医生立即给她做了“禁声”的医嘱,但是她第二天又站在了讲台上。只是在她的嘴边多了个教学扩音器。这是她自己为了降低音量,又不能影响教学效果,自己想办法购买的。下午阅读课校长例行检查时,发现这一情况,经仔细询问,才得知了这一切,都被她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了,于是在教育在线发了帖子《洹畔幽兰,我为你骄傲!》(洹畔幽兰即崔宏波老师在教育在线论坛的网名。)学校万书记在听过她的课后,曾为她的低音教学效果所认可,并写下一篇教学札记《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做你的学生》。还有位同学在作文《我的老师》中写道:“您身上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您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

正为这种神圣的爱,使她的灵魂不断得到净化,增添了她与世俗抗争的力量;在她眼里,“金钱”“名利”这些字眼,都是对教师这神圣职业的亵渎与玷辱。崔老师一次又一次婉言谢绝了家长诚心的报答,使她能够坦然面对所有学生、家长。正是在这神圣之爱的力量感召下,她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正因为这种神圣的爱,使她得到了来自学生、家长更多的崇爱与尊重。学生纷纷表示:“崔老师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老师;长大了也要做她那样的老师!”有位姓张的学生家长说:“教师是学校的牌子!崔老师是名校的优秀教师,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春华秋实,只要脚踏实地地付出,便有收获降临。

近年来,崔宏波先后被评为安阳市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学科带头人、北关区十佳青年、十佳教师、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模

范班主任、思想道德先进工作者,她所辅导的中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中队……

面对这诸多殊荣,崔宏波老师只谦逊地嫣然一笑,说“这都已成为历史!它只能说明过去,而最为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现在和将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请看她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则箴言:

莫把绿荫当作你的光环,

因为绿叶璀璨,

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所以辉煌无须留恋,

唯有创造才是灿烂!

篇二:《华师德征文》

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务实、业务扎实等几个方面就可以了。但随着自己工作多年来的不断学习与总结,我在思考: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要不断的为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

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的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 :“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经过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家长、令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新时代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

在学习知识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

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正因为这些努力,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会继续努力的,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争取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篇三:《2015师德征文》

做学生心中最亮的一盏灯

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扎根邹东山区,做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十年的时间就像山沟沟里的小溪,在悄无声息中流逝。十年来,他坚守着“做学生心中最亮的一盏灯”的信念,埋头苦干,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默默耕耘。风霜雨雪,苦辣酸甜,从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他对学生的挚爱,没有削弱他对知识的渴求。

扎根山区,心志弥坚

山区的工作是艰苦的。杨阳由于学校与家相距百里,再加上担任班主任工作,就以校为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宿舍是七、八十年代建的青石瓦房,虽几经修补,却依旧难挡风雨。夏天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又闷又潮。到了冬天,北风裹挟着林子里的湿气从缝隙里钻进屋子,把屋子冻得像冰窖。倒进杯子里的水,用不多久就会结上厚厚的冰。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盖上厚厚的被子,把头用棉衣裹得严严实实,才能勉强睡着。而第二天早晨,作为班主任为了给寄宿生上早读课,他通常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就这样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但为了那一份浓浓的情,为了那一份深深的爱。他始终没有因为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而动摇为教育奉献青春的信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2013年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班级管理工作中,杨阳注重强化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在各项评比中成绩优秀,在常规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在平时的各阶段性学习考试中遥遥领先。

在要求学生抓好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经常产生厌学、逃学、甚至想辍学的念头。对于这些所谓的“差生”,他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有时,为了挽救一名掉队的学生,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这十年中,他走遍了大律所有的自然村,在他的鼓励帮助下,多名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跨进学校的大门。

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杨阳深深懂得教师工作责任重大,不能把教师简单地当作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付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勤奋扎实,一丝不苟,并且成绩突出。2008年被评为张庄镇优秀教师,2011年获得邹城市“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在全市基本功比赛中获奖,2013年被评为邹城市优秀教师,2014年被评为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先后在国家及省市各级教学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正是杨阳十年工作的真实写照。让我们深感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深明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一条经验:对学困生一味的简单、粗暴,采取严厉批评、罚站、停课、叫家长到校等方法来压服学生,只能取得表面上所谓的“效果”,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如果用爱来感染学生,用爱来打动学生,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济宁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女孩子,在初中时就是老师眼中的“个别生”,经常旷课、打架、谈恋爱,而且在老师教育时还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上高中后她仍然我行我素,无视校规校纪,不服从教师管理。按学校之规定,胸卡随时佩带在身。但有一次午饭时间,她没佩戴胸卡就去食堂就餐,管理老师对她进行教育时,她态度蛮横,对老师非常无礼,最后宁可不吃饭也不佩戴胸卡。我知道情况后非常生气,但我并没有马上找她谈,因为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这类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们一般都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如果不从其心理着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首先找到她以前在初中时的同学了解她的家庭背景。原来济宁在小学五年级时,她的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济宁的母亲没有正式的工作,性格软弱,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济宁的身上,经常在学习上对济宁提一些过高的要求。而济宁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心里已经失衡,再加上母亲过高的要求,导致她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特别是上初中后,在老师不了解其家庭状况而对她进行施教时,所采取的手段、方法、态度又与其母极其相似,心理上的创伤未得到及时的治愈。所以她就开始逃学,与一些不爱学习甚至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甚至走下坡路。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找到济宁。刚进办公室,她本以为我会严厉的批评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做,而是笑着问她升入高中后学习上是否适应,生活上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的这份慈爱与关心是她万万所没有想到的,也是她生活中陌生了许久后的返真。她一下子惊呆了,她的表情立刻由大大咧咧变得特别严肃,又由严肃变得放松,于是她放松了对老师的戒心,就和我聊了一些学习、生活的情况。我抓住时机,对她说:“济宁,你一定是个性格急躁的人,对吗?”她睁大惊讶的眼睛看着我“老师,你怎么知道啊?”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她,接着说“我还知道,你以前也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她更加疑惑了,不满地说“老师,你调查我?”我笑着说:“我是从对你的观察及谈话中得出结论的。”她佩服地说“老师,您真神!”我接着对她讲:“与人发生

磨擦或矛盾时,据理力争是本分,强词夺理则是心虚的表现,而宽容待人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她听了我说的这些话,脸渐渐地红了,最后向我保证今后一定会努力改掉原来的坏毛病,努力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放心的好孩子。看到她态度上的转变,听了她发自肺腑的决心,我便因势利导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能做好,老师会随时关注你,关注你的每一个变化和每一次的进步以及取得的每一个成绩,老师愿意成为你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了。我注意到了她眼中满含着泪水。 这次谈话以后,济宁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从来不迟到了,班级活动也主动参加,而且还积极为班级做好事。我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开导教育她,每发现她身上的一个闪光点就适时地表扬她。现在她已经成为了老师、同学都喜欢的一名优秀班级干部了。

有一次,在街上遇到济宁的母亲,她激动地对我说“女儿说我们老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我愿意和这样的老师交流。”我听了后感慨万千:在孩子逆反的表象下,往往掩盖着更强烈的自尊,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更多的爱。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学生幸福的大门需要教师的爱心才能开启。只有热爱学生笑脸的教师,才是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笑脸的教师,工作时才能全神贯注,绝无私心。很多教师对学生严厉有余,温情不足,还自认为是对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笑容正在慢慢逝去,人性中的最可贵的品质正在慢慢消失。只有用爱的金钥匙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锁,只有用爱这一人类最伟大的语言,才能让学困生永远昂起满怀信心的笑脸。{小学五年级教师师德征文题目}.

去年老班主任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学校领导让我教初三(3)班历史与社会并兼班主任工作,一年下来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因为初三(3)班面临升学和就业双重压力,为了这48个学生的前途,我不得不放弃休息的双休日陪伴他们, 与他们一起走过初中阶段最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一年来,除了下雨天,我几乎是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二十分陪同学们晨跑三圈,六点四十分到教室陪同学们晨读,七点二十分带同学们吃饭…...晚上九点十分到寝室巡查。相信,我的生命因初三(3)班而精彩,初三(3)班同学们梦想因为我的一路陪同而美丽。

且歌且行 一路有我们在一起!

1、在心与心的呼唤之中,要学会动之以情。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了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育的催化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心与心的呼唤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更要展示人格魅力,展示自己的理想、情感、心灵,点燃激情,与情境共忧愁,与学生同欢乐。

比如这个学期的全县高中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为了让同学们轻松一下,下载了2012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给同学们看,我也全程陪他们一起观看。

一开始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后来被林俊德、何玥,陈斌强,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等事迹所感动,有好些同学还流下感动的泪水,眼中分明有感动的语言想对我诉说。同学们最受感动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女孩何玥,因为他们都是平凡的教师和学生,但是她们用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你和我,用生命之光照亮他人,用心传递正能量。

我知道在你试擦泪水的一顺间,我也流下感动的泪水,因为感动,所以才会有心与心的呼唤。一路的陪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根心弦会被触动;总有一些话语会留在脑海中积蓄成正能量。

相信,几年或几十年以后,班中就可能有感动你和我的人物!因为感动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播下,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