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语教案

时间:2021-10-10 21:01:07 三年级作文

【篇一】高三成语教案

高考成语归类(人教版高三)第一类  望文生义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资料补充 其他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从长计议、耳提面命、不足为训、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海外奇谈、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胸无城府、胸无宿物、要言不烦、不赞一词、俾昼作夜、妙语解颐、明日黄花。持之有故、罪不容诛、久假不归、坐地分赃、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钱、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涣然冰释、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第二类  对象误用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⑼"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⑽"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资料补充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18.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19.循序渐近: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第三类  褒贬颠倒        褒词误用贬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词误用褒义: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        (讽刺语)。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3.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4.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资料补充     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叶、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⑴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⑵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⑶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⑷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⑸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⑹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⑺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⑻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⑼开山祖师----始作俑者 ⑽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11)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第四类  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这种毛病的词语有:        ⑴"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例(7)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        资料补充        1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⑴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⑵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⑶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⑷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⑸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⑹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⑺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⑻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⑼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⑽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13)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14)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15)刮目相看---绘声绘色 (16)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17)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18)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第五类 词语重复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众多的莘莘学子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    资料补充    容易造成重复的成语1.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2. 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3. 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4. 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5.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6. 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7.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8.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9. 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11. 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14 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15.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16.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17.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18.  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19. 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20. 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21. 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22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23.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24. 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25.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26. 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27. 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28. 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29.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30.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31. 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32.  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33.  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34. 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第六类  误用字面意义    例   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对下面这些成语,要注意防止望文生义,误用字面意义: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8.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9.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七类  谦敬错位     ⑴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⑵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⑶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⑷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⑸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⑹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资料补充:     一、谦辞    1、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7、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8、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9、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12、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3、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4、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5、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6、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1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1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9、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20、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21、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22、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23、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4、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2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26、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7、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28、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29、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30、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31、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二、敬辞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7、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8、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9、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第八类、对象误用: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18.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19.循序渐近: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第九类  多义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如:     1“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2“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资料补充     两用成语     1、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如“写《我的一天》这类文章,应该摘取二三个片段,来说明生活的意义,决不能平铺直叙”;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如“欧阳修的短文《卖油翁》平铺直叙,明白晓畅”。     2、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本写自然现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     3、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比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又喻指作事无规则、无定准。     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     6、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7、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8、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9、指手画脚:可以形容轻率地指点,妄加评论指责、批评,作贬义词,如“请你不要对我指手画脚,让我自己去思考、去行动”;也可以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如“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画脚,剖说那事。”    10、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例二,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11、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12、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13、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如:我看到人家新买的摩托,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14、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15、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16、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了。   17、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8、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   19、春风得意:既可以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20、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一,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例二,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21、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既形容对待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目无全牛:指解牛时,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也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24、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5、按部就班:按,依照;部,门类;就,归于,班,次序。按照门类,列定次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后用以形容做事按照一定条例,遵循一定的顺序。    26、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精巧。剔透,剔除而使透空明晰。形容奇巧精制、明晰透亮。也形容人聪明灵巧或俊俏标致。    27、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例一,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例二,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8、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例一,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例二,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29、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例一,我又在北平看见摩登小姐们骑车游春,看他们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令人不好受。例二,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战战兢兢,冻剥剥的袖手低头。    30.朝秦暮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例一,刘黑七朝秦暮楚,有奶即娘。例二,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颠沛流离31.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32、灯红酒绿: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例一,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例二,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第十类 语法功能     有些成语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切合了习惯用法,则使用正确,反之,则使用不当。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它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因此说“一位莘莘学子”使用错误。    2.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 1 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 ,又称“中国芯”。    分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其他如津津乐道、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 

【篇二】高三成语教案

《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a 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女) 仿佛永远分离, (男) 却又终身相依。” (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 ⑴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说《简•爱》中向我们点明了。 ⑵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诗: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六、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1、请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板书教学目标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七、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篇三】高三成语教案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六)(网友来稿)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辑录(声明:成语资料辑录未完待续,转载或发表请与作者联系)柳暗花明陆游(公元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進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進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出自陆游诗《游山西村》) 附: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残羹冷炙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只是宠爱杨贵妃。天宝六年,玄宗下诏,应试天下来选拔人才。 三十六岁的诗人杜甫正好在长安,听了消息很高兴。不料,考完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李林甫回玄宗说:“天下的英才早被我们网罗光了,没有漏掉一个。”玄宗听了很高兴。 杜甫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十分苦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以“宾客”的身份,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汝阳王府、郑驸马府、韦丞相府都是杜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常常陪着王公大臣诗酒宴游,大家喝得高兴时,写首诗助助酒兴,大家玩得高兴时,写上首赋助助游兴,这样持续了九年。 在一首诗中他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就去敲富人的家门,每天晚上跟着人家的高头大马,风尘仆仆的回来。得到的每一碗剩菜和剩饭(残羹与冷炙),都饱含着悲凉和辛苦。”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开始了更加凄凉的流亡生活。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对牛弹琴东汉末时,有个学者牟融,对佛学有研究。 一次他向几个儒家学者宣讲佛义。儒家学者们不理解,牟融不用佛经的内容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诗经》、《尚书》中的东西。 牟融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一天,他对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牛,弹了首古曲‘清角之操’,牛没有理会他,仍然自顾吃草。他又弹起一首蚊子、牛蝇和小牛欢叫的乐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摇着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接着说, 牟融接着说:“我知道你们熟悉儒家经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没有读过佛经,如果和你们直接谈佛经,你们很难明白啊!” 那些儒家学者表示接受。 “对牛弹琴”形容对于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抱薪救火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向邻近的国家扩张。 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国连续三次進攻魏国,占去魏国许多土地。公元前274年,秦国又向魏国出兵。魏国有许多人给打怕了,不敢抵抗。大将段干子建议魏王将南阳的地方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谋士苏代反对,说:“割地求和很危险啊!魏国的地不割完,秦国的野心就不会灭。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比拿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抱薪救火),柴草不用尽,火是不会灭的。”魏王不听,将南阳割给了秦国。 秦国得了南阳,并不收手,在以后的三四十年,仍不断夺取魏地,魏国越来越弱小,在公元225年,终于被秦国灭了。 “抱薪救火”是形容用错误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出自《史记•魏世家》)贪天之功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赵衰、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无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帮助的、迎归的一一有赏,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 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 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按功行赏。”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 他的母亲说:“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晋侯饥不择食时,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 子推说:“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为什么要去呢?”邻居说:“你去见一见,封个一官半职,也领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 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贤能。晋国属于主公,这是天意,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偷盗别人财产的人,被人叫盗贼。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更加可耻。我愿意终生编草鞋,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 邻居走后,他的母亲说:“你是廉洁的人,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 当晚,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贪天之功”是指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不知所云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刘禅看了很感动,劝他说:“丞相刚刚南征回来,又要北伐,还是先休息休息吧!” 诸葛亮说:“先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从不敢懈怠。今天不北伐,要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不知所云”现在指人言语混乱,很难让别人理解。 (出自《前出师表》)老牛舐犊杨修,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才思敏捷。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大家都不理解。杨修说:“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啊。”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杨修见之,取匙子和大家分着吃了。曹操问他,杨修说:“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曹操大笑,心里却厌恶起来。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对左右说:“我在梦里喜欢杀人。要是我睡着了,你们不要近前。”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卫忙上前拾起给曹操盖上。曹操跳起拔剑把侍卫杀了,又躺在床上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假装吃惊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把经过告诉了他。曹操痛哭,把侍卫厚葬了。大家皆说曹操梦里能杀人。只有杨修在葬礼上叹道:“丞相不在梦里,是你在梦里啊!”曹操听说了更厌恶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杨修谈论天下大事,多次谈到深夜。杨修又为曹植写了十几条问题和解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后来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把那些问题和解答偷来见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这家伙敢欺骗我!”想杀杨修。 又一次,曹操作战不利,進不能進,退又怕被人耻笑,正在犹豫不决。军士進来问夜间号令,曹操见桌上饭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此说:“鸡肋!”命令传下去。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有人问他,修曰:“鸡肋,吃着没有肉,扔了还有味。现在進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这里没有好处,不如早回:魏王一定要班师了!不如早作准备,免得临时慌乱。”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装。曹操闻讯,叫来杨修问他,杨修就将鸡肋的意思说了。曹操大怒,说:“你怎敢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他的老父亲杨彪悲痛万分,一次曹操碰上他问:“老先生为何瘦得这么厉害?”杨彪说:“惭愧我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终究还怀有老牛舔小牛(老牛舐犊)那样的爱子之情。”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心情。(金日磾是汉武帝的大臣,他杀了自己两个行为不端正的儿子,以免产生后患。) “老牛舐犊”是比喻长辈关爱晚辈。 (出自《三国演义》和《汉书•杨彪传》)改过自新淳于意是西汉初年的名医,作过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又称太仓公。他年轻时就喜好医术。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学习医术。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和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然而他却到处交游,不常在家,有时不肯为别人治病,因此许多病家怨恨他。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朝廷控告他,根据刑律罪状,要押解到长安去。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 她上书朝廷说:“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悲悯她的心意,于是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改过自新”指人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纸上谈兵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進,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党進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進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老母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老母谦让,老母说:“他父亲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進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父亲死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老母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斩首。   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進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 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進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埋。赵国从此没落。 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進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白起滥杀降卒,几年之后被秦王赐死,不得善终,真是恶有恶报。在民间传说里白起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和《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有被人们通常称之为“周厉王杀人止谤”的故事。 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 不久,镐京再也听不到批评厉王的声音。后来人们索性连话都不说,亲戚朋友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来表示对厉王的不满。厉王大喜说:“怎么样,我终于使诽谤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厉王不听劝告,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举国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 道路以目指统治者胡作非为,对人民采用高压政策而导制的不满与怨恨。前度刘郎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 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 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是说人去人又来。请君入瓮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改国号为周朝(史称南周或武周)。当时很多人不认同女人当皇帝,所以酷吏利用这一点,大行其事,把很多人定为谋反,以求升官发财(破获谋反叛国的大案,当然会有重赏。)。 当时的酷吏最有名的是来俊臣和周兴。来俊臣发明了各种酷刑,仅“枷”一项,就有“死猪愁”、“求即死”等十种,其他酷刑,则难以计数。任何人只要由来俊臣逮捕审讯,很少能活着走出狱门。周兴则比来俊臣更残暴。 有一天,武则天把一封密告周兴谋反的检举信交给来俊臣调查。来俊臣跟周兴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那一天二人又恰恰在一起共進午餐。来俊臣问周兴说:“有一个被告,态度非常顽固,不肯承认谋反,最好用什么办法对付他?”周兴说:“简单的很,把他装到大缸(瓮)里,四周燃起炭火,他就非承认不可。”来俊臣教人如法布置妥当后,对周兴说:“有人告兄谋反,我奉命调查,请君入瓮。”从此,“请君入瓮”一语,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成语之一。请君入瓮形容教人干坏事,最后反而自作自受。不求甚解陶渊明,晋代诗人,喜欢随其自然。 他穷得有时吃饭都成问题,有时冬天还穿着单衣,却怡然自乐,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当过一个小县令。一次郡守派人来视察。县吏提醒他要去迎接,他正在饮酒赏菊,有些不情愿。县吏又提醒他要穿官服,系冠带,不可违了体统。陶渊明长叹道:“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呢?”就辞官回家了。 他家有七八间草屋,门前有五棵柳树,他就自称“五柳先生”。他喜欢读书,但不抠字眼,只要领会意思就可以了(“不求甚解”)。他在《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写的诗就象他的为人,平淡、自然,如同天成。 “不求甚解”现在却多指学习不认真,或不深入了解。不过“求甚解”的却很少有谁写出陶渊明那样的诗来。病入膏肓晋成公八年时,晋景公杀了赵同、赵括。 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的头发一直垂地,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 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的一位巫人,巫人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不得吃新麦。” 巫人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为景公治病。秦医未到时,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医术高超,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逃到何处才安全呢?”另一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即使有良医,又怎能奈何我们?” 等到医缓到来,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力也不能到达此处,实在不可治了。”想到医缓的诊断与梦境相符,景公叹道:“你真是良医!” 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巫人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巫人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刚吃了麦粥,顿觉腹胀,急急起身如厕。没想到,景公竟然跌入厕内,陷于粪池中而死。 有一小臣凌晨在梦中见到景公已死。等到中午时,见景公被背出厕所,于是知道梦中所见是真实的。 成语“病入膏肓”形容病重无法治好,也比喻事态已经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左传•成公》)秋风过耳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品德浑厚,吴王很喜欢他。 公元561年,吴王病重,把季札叫来,要把王位传他。季札不受,说:“按理是长子即位,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要他好好照顾季札。 诸樊当了吴王后,和两个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最后让季札为王。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因此贤名远扬。 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坚决推脱,说:“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做人只求为人正派,品德高尚。至于荣华富贵,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我是不关心的。”他离开了京城,直到僚被立为吴王,才回来,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 成语“秋风过耳”是指对无关的事情毫不关心。 (自《卡通之窗》)见怪不怪宋朝文学家洪迈写了个《姜七家猪》的故事: 有个叫姜七的人,以开旅店为生。 这年春天,姜七常常听到自家后院有隐隐的哭声,很悲伤。开门去看却什么也没有。 一天,有五位贩运药材的商人投宿在他家。夜深人静,五个人都听到悲悲切切的哭声,他们循着哭声来到后院猪圈旁。原来是一头老母猪在哭泣,不由喝斥:“畜生,为什么在这里作怪?”那母猪竟然说起人话来:“我本是姜七的亲母……”客商大为吃惊,那母猪继续说:“我生前以养猪为业,等生了小猪就卖掉,一年要卖几百头,以此发了家。死后受罚投生为猪,现在后悔莫及……” 第二天,客商将昨晚的事告诉了姜七,劝他好好奉养那头猪。不想姜七却恼怒起来:“怎么能相信畜生的话,几个月前我就察觉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何必大惊小怪?”客商再三相劝,姜七不听,最后还吵起来了,双方不欢而散。 几天后,姜七病了。他疑心是那母猪作怪,干脆叫人把那头母猪捆去,杀了卖钱。 从此姜七一病不起,死前,发出一阵阵惨叫,象杀猪一样。 成语“见怪不怪”是说看见奇怪的事情,要冷静,不要大惊小怪的。一饭千金韩信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 他和下乡县的南昌亭长相熟,到他家住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厌烦起来,连着几天起大早,做好饭后,就直接与亭长在床上吃完。等韩信起来,锅里啥也没了。韩信只好离开亭长家。 他有时到淮阴城下的河边钓鱼,钓到了就换几文钱,钓不着就只有饿肚子。河边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怜他,常将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 淮阴城里有一帮无赖经常欺负他。有一次,一个无赖当街拦住韩信,说:“你这么大个子,还挎着剑,好像很厉害。你敢不敢杀我?要是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就从他胯下钻过去了。 后来韩信被汉高祖拜为大将,涉西河,虏魏王,下井陉,定齐赵,最后垓下十面埋伏,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 韩信派人去淮阴找来那位好心的大娘、南昌亭长和那个无赖。韩信对老大娘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南昌亭长见了韩信羞愧得不敢抬头,韩信说:“你行好没有行到底啊!”便送给他一百钱打发他走了。那个无赖见了韩信直哆嗦,请求饶命。韩信笑着说:“我看你胆子挺大,就在我这儿做个小头目吧!”那人见韩信如此宽宏大量,又羞愧又感谢。 “一饭千金”是说受人点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从前有一个人去做客,见主人家把做饭的烟囱砌成直的,正对着旁边的柴薪,很容易失火。就劝主人把烟囱砌成弯的,将柴薪搬得远些(曲突徙薪),可是主人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不久这家失火了。左邻右舍都来救火,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火扑灭,不少人还受了伤。主人过意不去,杀牛买酒,请那些烧焦头发、烧烂额头(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论功排座次。有人提醒主人说:“当初你要听从那位朋友的话,就不会失火了,今天也用不着杀牛买酒待客了。现在,向你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被邀请,反而是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了上席。” 主人明白过来,马上请来那位朋友,让他坐了首席。 曲突徙薪是说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避免不必要损失的。焦头烂额常形容人受伤很重或处境很狼狈。 (出自《汉书》)三顾茅庐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当世的奇才。 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隆中拜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也不知何时回来。刘备惆怅不已,只好返回。 过了几天,刘备准备再去隆中。张飞说:“派个人去把他叫来就可以了。”被刘备叱责了一顿。三人走到半路,下起大雪来。张飞又说:“天寒地冻的,不如回去吧。”刘备不听。不想诸葛亮又不在。刘备叹息道:“我刘备这样没福,不能见到先生。”恋恋不舍而归。  过了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隆中。关羽说:“哥哥去了两次了,我们的礼数也够了。想是诸葛亮没本事,躲起来不敢见我们。”张飞说:“不用哥哥去,我去将他捆来。”刘备不要他们同行,关张不敢再劝。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上午睡。刘备不敢惊动,张飞说:“我去后院放一把火,看他还睡。”刘备把关张赶到大门外,自己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了两个时辰,等到诸葛亮睡醒、更衣后,下拜说:“涿郡的村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 在草堂上,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见刘备态度诚恳,终于答应帮助他。有了诸葛亮,刘备才得以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宏图。 三顾茅庐是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要正心,要拿出请求别人的态度来。 (出自《三国演义》)叶公好龙成语“叶公好龙”出自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 春秋时,有一位名叫子高的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刻着龙。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如此喜欢龙的人,就决定来拜访叶公。一天,天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進窗户里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里。 叶公看见这天龙后,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 从这个故事演变的成语“叶公好龙”常用来比喻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千载难逢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年轻时就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唐朝中期,宪宗即位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韩愈因而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称赞宪宗的作法。在这道表中,韩愈称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历史上有尧、舜、禹、汤、周成王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视宪宗为有作为的帝王。韩愈还在这道表中写道“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韩愈所说“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后来成为成语“千载难逢”。“载”就是年,“逢”指遇到。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千载难逢”有时也演变为“万载难逢”或“千年难遇”等词,都是同样的含义。 人生中有“千载难逢”的机缘,如果失之交臂,会成为终身遗憾,所以人们常常讲要珍惜机缘。巧取豪夺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不得了,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擅长模仿古人的画。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别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竟然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牛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画里却没有。” 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摹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摹本足以乱真,主人往往把摹本当成真本收了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用这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叫人鄙弃和不耻。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利用权力、地位、能力、信息等强势,通过巧立名目等不正当的方法从他人处取得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也。祸起萧墙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从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 季孙氏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伐颛臾。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故址在今平邑县柏林乡,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周成王时颛臾成为鲁国附庸。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季孙氏家臣子路和费邑宰冉求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讲了一番季氏不应伐颛臾的道理,最后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内助之贤 与 扬扬得意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尊重。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传世《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当晏婴为齐景公的宰相时,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宰相驾车的丈夫,坐在华丽的车盖下,赶著马车,神气活现、得意扬扬,一副骄傲自满的样子。 等到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再也不想回来了。车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长,却当了齐国宰相,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今天我看他的时候,志虑深远,不时有着谦虚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只是人家的车夫,却自鸣得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你的原因。” 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车夫驾车的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子观察到车夫的变化后,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何在,车夫便如实地说了。 晏婴赞赏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的精神,认为是一个值得任用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从这则故事引伸而来的成语“内助之贤”,被用来称赞人家有贤淑的妻子。另一则成语“扬扬得意”也是源于这则故事。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开卷有益成语“开卷有益”来源于北宋王辟之编撰的《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76-997年在位,原名匡义,后改为光义气,宋太组赵匡胤的弟弟)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始编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7年),成于八年(公元985年)。由于在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此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门。该书引书浩博,多至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汉人传记一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都是现在不传之书。因太宗按日阅览,遂更名为《太平御览》,简称《御览》。   宋太宗对此书的编辑极为重视,每天都亲自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繁忙来不及阅读,改日一定补上。 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既要处理国事,又要读这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劝他少看些,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识渊博,处理国事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也纷纷仿效太宗,勤奋读书。所以当时读书风气盛行,连平常不怎么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后来,“开卷有益”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三人成虎战国时代,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王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国王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接着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我知道。”于是庞葱放心陪太子而去。后来,魏王还是听信谗言没有再重用庞葱。街市上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后世人引申这故事为成语“三人成虎”,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已经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了,它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以前在北边的边塞地方有一个人很会养马,大家都叫他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马从马厩里逃走了,越过边境一路跑進了胡人居住的地方,邻居们知道这个消息都赶来安慰塞翁不要太难过。不料塞翁一点都不难过,反而笑笑说:“我的马虽然走失了,但这说不定是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这匹马自己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胡地的骏马。邻居们听说这个事情之后,又纷纷跑到塞翁家来道贺。塞翁这回反而皱起眉头对大家说:“白白得来这匹骏马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塞翁有个儿子很喜欢骑马,他有一天就骑着这匹胡地来的骏马出外游玩,结果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腿。邻居们知道后,又赶来塞翁家,劝塞翁不要太伤心,没想到塞翁淡淡的对大家说:“我的儿子虽然摔断了腿,但是说不定是件好事呢!”邻居每个人都莫名其妙,他们认为塞翁肯定是伤心过头,糊涂了。 过了不久,胡人大举入侵,所有的青年男子都被征调去当兵,因为胡人非常的剽悍,大部分的年轻男子都战死沙场,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用当兵,反而因此保全了性命。这个时候邻居们才体悟到,当初塞翁所说的那些话里头所隐含的智慧。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注定,一件事情是福是祸,往往不是表象可以判定的,凡事顺其自然,遇到顺心的事不要太得意,遇到沮丧挫折的时候也不要太灰心丧志,淡然处之。 〖原文〗:《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记载在《列子•汤问“我想和大家一起尽力来铲平这两座山,使这条路一直畅通无阻直到豫州南部,汉水南岸,大家觉得如何?”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但是愚公的妻子有点不以为然地泼冷水,说:“我看以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小小的山您都动不了了,你又能够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高山吗?况且,我们要把那么多土石堆到哪里去呀?”于是家人讨论了一番,决定要将土石堆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愚公就挑了三个比较能够挑负重担的子孙,跟着他一起去凿石头、挖泥土,然后他们把挖下来的土石,用畚箕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们的行列,通常一个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们这么辛苦,就讥笑他说:“你呀也太没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这么大把年纪,又这么一点点力气,我看你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毁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么多土石呢?”愚公长叹一声回答他说:“唉,你的思想太顽固了,我看你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还不如,我就是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这两座山又不会长高,又不会长大,我有什么好担心挖不平他们的呢!”河曲智叟听愚公这么一说哑口无言。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他真的很担心愚公要领着子孙这样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天帝。天帝知道以后,被愚公的坚毅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各背负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边(山西省的东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以九十岁的高龄都还有向不可能挑战的雄心和毅力,人们现在在鼓励人家要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时候,都会说,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结草衔环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原文〗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这个成语典故很有趣,把两件原本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深刻形象地联系了起来。说古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鱼儿们问。“城门着火了。”一条鱼说:“能救救就好了。”“该你什么事,多管闲事,咱们看热闹吧,我们在水里又烧不到咱们,快看呢,哈哈……”“你这样幸灾乐祸不好吧?”“那有什么的?”话音未落,一群军兵来取水灭火,结果把水都提干了,剩下少许水又浑又脏。鱼儿们苦不堪言。其中一条鱼说:“自私的家伙,你还高兴不高兴了?”“好倒霉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古人的典故都是借一件事情讲清道理,希望人们面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事物的分析持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联系地址: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63.net)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篇四】高三成语教案

高三成语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讲义4 9月5日

【考点呈现】

江苏省《考试说明》对“语言文字运用 表达应用”的考查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考情分析】

命题重点一般放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六个方面: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轻重失当、褒贬失当、重复或矛盾、不明典故。所选用的语言材料非常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成语多考常见的,日常使用频率高的,有实用价值的成语。不考钻牛角尖的,冷僻的,如某大市模拟考试(说的是南通二模试卷)的成语“五风十雨”就属于冷僻的,需要查字典才知道意思的,属于钻牛角尖的,肯定不考。成语考查主要涉及褒贬色彩,如“无所不为”;涉及词义内涵,如“不耻下问”“安土重迁”。(褒贬色彩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另外就是要真正弄清成语的内涵)

【2012江苏高考成语试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考点分析】

今年的成语题不但设置了语境,同时还设置了选项,扩大了考查的范围。由过去考四个成语变成了考六个成语。这种新题型非常好,符合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这体现了一个信号,对语文素质进行考查是一种趋势。强调了根据语境确定题目的要求。但难度较小。

【知识素材】

判断成语正误之方法归纳:

请详细阅读《世纪金榜》P13——14 辨析成语正误的五种方法

高考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及备考对策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2010安徽卷)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这里望文生义,错当成了“首先”之义。

2、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2010山东卷)

“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很难在心中消除。此处说的是“真诚、甜美、亲切”,应改用“让人难以忘怀”。这里误解词语

“误解词语,望文生义”之对策: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有些成语的理解要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1、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2010全国Ⅰ)

用错对象。“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2、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2010安徽卷)

用错对象。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这句“已经等量了,没有差别了”,又怎么能“等量齐观”呢?。

“用错对象,张冠李戴”之对策二:平时备考中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如“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三)、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成语从色彩上可分为感情色彩、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有些成语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时,须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例:(1)、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2010全国Ⅰ)

褒贬色彩失当。 “俑”,指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此处贬词褒用。

(2)、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2010江西卷)

“拾人牙慧”,是指拣别人说过的话。本成语含贬义,本题为褒贬误用。

“误用褒贬,情感错位”之对策: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

“耳提面命”,指贴着或附着耳朵叮嘱他,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含褒义。

“胶柱鼓瑟”。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含贬义。

“振振有辞”,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含贬义。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犹言“小人得志”、“庸才显赫”。含贬义。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例: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2010全国II)

敬谦失当。“姑妄言之”,指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谦敬失当,不合语境”之对策:据词辨义,区分谦敬。

如: “不情之请”,形容不合情理的要求,客套语。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例: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2010湖南卷)

“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不妥,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后面再接“谈论”语意重复,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语义重复,自相矛盾”之对策: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如下面的成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另外附带有括号里的意思,就是重复或矛盾。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贻笑大方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扪心自问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而遇(的邂逅)

(老朋友在异地)萍水相逢 见仁见智(的达成一致意见)(许多)莘莘学子

(早已预料的)无妄之灾 (找到了明显的)蛛丝马迹 (群众)民怨沸腾

(浑身)遍体鳞伤 (寒舍)蓬筚生辉 (值得)可歌可泣

(正)方兴未艾 (各自)分道扬镳

(五)、搭配不当,不合语境

有些词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例:1、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象。(2010安徽卷)

“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这里只说的“茶话会”,缺少比较对象,使用不当,应改为“别开生面”。

2、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2010浙江卷)

“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而原文是讲“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这里不能搭配,应改为“风马牛不相及”。

“搭配不当,不合语境”之对策:注意习惯用法

“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含褒义,多用于老夫老妻之间互相关心,但现在已经引申到了朋友和亲戚之间的互相关心。如:“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这句话中的“相濡以沫”使用正确。

(六)、两栖词语,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斟酌。

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2010江苏卷)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这里使用恰当。

“两栖词语,仔细斟酌”之对策:多积累多识记

如“奇文共赏”,可以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

“秀色可餐”,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亦形容自然景色幽美秀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也形容怒气冲天。

还可积累的成语:想入非非、高山流水、按图索骥、绵里藏针

【考点训练】

1. 白天课堂:考点讲习,随堂完成——读成语速记1,完成成语速记检测1

2. 晚自习完成:《世纪金榜》p.14——16共15题+《知能梯级训练套题》p233——234共16

【附录】

成语速记1

1.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不指一般灾害;股民也不是灾民。

2.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爱”不指喜爱,而是同情、怜悯。

3.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安步当车” 与句中“跋涉、赶到”语境不合。

4.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居乐业” 与前面“生活”重复。

5.鞍马劳顿: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累。 “鞍马劳顿”指人而非指马。

6.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安贫乐道”的后半意思被忽略了。

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立命”这里忽略了思想寄托的精神方面。

8.安土重迁:留念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安土重迁”与后面“欢天喜地搬入了新居”矛盾。

9.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和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安之若素”不表示“心里安稳”。

10.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百步穿杨” 指远投与后面“反手扣篮”矛盾。

11.百感交集: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感”是感触、感慨,而非感觉。

12.白驹过隙:形容时光过得很快。①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过眼云烟”;②适用对象不当。

13.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百里挑一”与“缺乏”语境不合。

14.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用于贬义。

15.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贬义词,改为“敝帚自珍”。

16.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用于贬义。

17.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是“衣服破烂”的意思。

18.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多指夫妻关系。

19.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换为“望尘莫及”。

20.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不是“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

21.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指未经战斗,与已参加比赛矛盾。

22.不孚众望:不为大家所信服。意思用反了。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3.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表心理状态。

24.不胫而走:没有腿就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表示东西丢失,应用“不翼而飞”。

25.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不表示“不受拘束”,可改为“无拘无束” 。

26.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表示接连不断,这里应用“络绎不绝 ”。

27.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不表示“难以想象”。

28.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是不可刊载。这里望文生义。

29.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强调文章差,可改为“不忍卒读”。

30.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不指“态度蛮横”,这里应改为“不可理喻”。

31.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用于征求意见)。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32.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不能理解为“不值分文”。

33.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主语应是人,改为“不约而同”。

34.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不能理解为“蹈人覆辙”。

35.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强调的是“举例”而不是“计数”。

36.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这里与“不容置疑”混淆。

37.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这里与“不容置疑”混淆了。

38.不瘟不火:指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形容股票走势或商品销售形势。

39.不肖子孙: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不能理解为“不孝子孙”。

40.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应为“不厌其烦”,突出他非常耐心。

【篇五】高三成语教案

高三专题复习——成语教案(学案)

高2011级成语专题复习

★从近几年各省的考题来看,成语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选项:

第一类 望文生义

例1.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例2.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此句是指听话人听不懂。

例3.的损失。

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例4.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涨价了。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例5.

误将“对”理解成“面对面,相对”,误将“对簿公堂”的行为对象理解成原被告双方。其实,“簿”指文状、起诉书之类,“对”指应对,“对簿”是指被告应对法律文书,接受审问,它的对象显然只应指被告一方。“对簿公堂”现指在法庭上受审问,但绝不能误解成例句中“双方打官司”的意思。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误用于惊人消息。

2.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3.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猫鼠同眠:比喻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功高不赏: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

7.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授命,献出生命。

8.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9.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0.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1.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

12.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13.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14.人心不古: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常用于慨叹人心险恶或人情淡薄。

15.目光如炬:眼睛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

16.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17.胸无城府: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第二类 褒贬颠倒

例如1.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上行下效:上级或长辈怎样做,下级或幼辈就照样学。多指不好的事。

例2.追回。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例3.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作家的新作品,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

过江之鲫:也作“过江名士多于鲫”,形容人数很多,赶时髦。贬义。

例4.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条分缕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褒义,不指弊端。

★【褒词误用贬义】

⑴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⑵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⑶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⑷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⑸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⑹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⑺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⑻别出机杼(zhù):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⑼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

⑽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⑾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⑿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⒀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贬词误用褒义】

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⑵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⑷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

⑸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⑹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多含讥讽意)。

⑺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作贬义。 ⑻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⑼费尽心机:挖空了心思,用尽了计谋。

⑽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⑾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⑿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⒀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⒁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⒂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⒃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

⒄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⒅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⒆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⒇如丧sàng考妣bǐ:(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

(21)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现在多用贬义。 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近义词的褒贬辨别: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第三类 对象误用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和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谦敬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对象错位的错误),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例1.觉。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诗歌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

例2.

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谦辞,此处使用正确。

例3. 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不能修饰“烦恼、忧愁”。

例4.

经不到一百天了。

行云流水:多比喻指文章、歌唱等自然不拘泥,而不能是时间。

例5.社会多作贡献。高三成语教案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劳燕分飞: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⑷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高三成语教案

⑺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⑻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⑼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⑽卓尔不群:敬辞,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人的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⑾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⑿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⒀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⒁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⒂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谦辞

⒃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

⒄敬谢不敏: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⒅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敬辞。

⒆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谦辞。

第四类 语法功能的误用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我们不妨归纳一下:

一、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当

例1.

“指手画脚”是动词性成语,应作谓语,不能误作状语。

例2.

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例3.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前面常有表明对象的介宾短语“对„„”作修饰语。它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4.

“不学无术”指“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本领”。其中的“学”是指“学术”,是名词,作定语,而不是动词。句中将它理解为动词,还在前面加上“整天”来修饰,意义变为“整天不学习”。

例5.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秀逸而生动活泼,是一个形容词性的短语,而句中却误将它当做一个动词性短

语充当了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签名”。实际上它应该是对“签名”的补充修饰,可以说成“艺术界十几位名家风格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

★语法功能易误用的成语:

1.何足挂齿:怎么值得一提?一般用于反诘句。

2.不足挂齿:不值一提。可用于各种句式。

3.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到了事物的要害。能带宾语。

4.一语中的dì:的:箭靶,一句话就说明关键。不能带宾语。

5.肝胆相照(不能做状语) 6.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

7.赫赫有名(只能做定语、谓语) 8.求全责备自己(不能带宾语) 二、选用的句式不当

例6.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此类限用否定句句式的常用成语还有:

1.一蹴而就 2.等量liàng齐观 3.相提并论 4.同日而语 5.等闲视之

6.无时无刻 7.鹿死谁手 8.一概而论 9.无时无刻 10.混为一谈

11.吹灰之力 12.万应灵丹 13.天高地厚 14.青红皂白 三、与句中的词语语义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例7.

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不虞”就是“没料到、意料不到”的意思。

例8.

“相形见绌”的“见”就有“显示”“显现”的意思。

★这类词语误用较为常见,如: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囊括全部金牌

⑸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⑹破天荒第一次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难言之隐的苦衷

⑼优良校风蔚然成风 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⑾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⑿真知灼见的意见

⒀爵士乐正方兴未艾 ⒁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⒂惴惴不安的心情 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第五类 语境不合

★【此类因需语境便于理解,故多举例句】

例1.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是难以被取而代之的。

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例句中无“不顺利或不正常”语境。 例2.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终以3:0取得胜利。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迹。形容没有交锋就取得胜利。与句中“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语

【篇六】高三成语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三成语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

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

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

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

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

其冲”(1995年)、“指手画脚”(2001年春季)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

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

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

凤毛麟角。(2003年高考北京题)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2000年)、 “车水马龙”(2001年)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

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

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

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

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

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

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

“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

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

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处心积虑”(1998

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

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

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例4、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

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006全国卷2)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成语意思与语境不符,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望其项背”(1998年)、“有口皆碑”(2002年)。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

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自相矛盾。

例4、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莘莘学子”(1997年)、“安步当车”(2001年)。

6、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

位。

例6、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

续貂。” (2005年广东卷)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用在这里尊

卑颠倒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谦辞“蓬荜生辉”(2001年)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

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

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

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2004天津)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

渐下降”之意。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汗牛充栋”(2000年)等

8、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

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

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

“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

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

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

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

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

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高三成语教案

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报刊上的误用成语

1、对象用错

(1)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

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读者》2004年第8期第19页)

[解析]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

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

之欲出”的。

(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体育竞

技报》2004年8月17日)

[解析] “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

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3)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名作欣赏》2004年第

8期第35页)

[解析] “如火如荼”原指军容盛大,现在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也可用来比喻形势发

展很快。由此可知,“如火如荼”只适用于比喻气势、场面、形势、活动等,“对秋天的礼赞”

显然不能用“如火如荼”。

(4)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

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

重性。(《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第32页)

[解析]“不翼而飞”应改为“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不翼而飞”现多

用于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不胫而走”本意是没有腿却走得很快,多用来比喻消息、谣

言、文章等流传或传播迅速。

2、褒贬失当

(5)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高适有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

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

期第15页)

[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不可一世”意即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比得

上他。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成语。

(6)如果不是因为他必须得唱,并一唱而不可收拾,终于成为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的话,他可能会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当一辈子默默无闻的琴师。(《意林》2004年第11期第53页)

[解析] “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成语。

3、重复累赘

(7)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而“突然”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也含有“意外”的意思,因此句中“不期而遇”和“突然”重复,“突然”应去掉。

(8)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4页)

[解析] 已经“丰富多彩”,怎么还“十分”?“十分”实是蛇足,应斩掉。

(9)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6页)

[解析]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10)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报刊文摘》2004年9月27日)

[解析]“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余。

4、词义误解

(11)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不堪卒读。(《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106 页)

[解析]“不堪卒读”应为“不忍卒读”。“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不忍卒读”多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

(12)萧红对翠姨很少做直接心理描述,但她的追求、向往、痛苦、幻灭的心理历程,我们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26页)

(13)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日常生活”的艺术观念与“身体修辞”融为一体,消解既往的英雄戏剧化的理想型写作,把感同身受的世俗体验推向前台„„(《名作欣赏》2004年第9期第4页)

[解析]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而这两句中,显然把“感同身受”错误地理解为有相同的感受了。

(14)伴随着穆沙拉夫的强硬态度,巴方的军事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环球时报》2004年3月29日)

[解析] “紧锣密鼓”用来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它只能用于准备工作,而句中“巴方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又怎能用“紧锣密鼓”呢?

(15)在这个浮躁鄙俗风气充斥文坛的时代,先生知人论世的高度真真是高山仰止、不可企及了。(《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道德高尚;景行: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仰止”用来比喻非常仰慕一个人高尚的道德。而句中把“高山仰止”错误地理解为像山一样的高度。

(16)平心而论,在于2003年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

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不可与那些“伪名人自传”同日而语的。(《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期第22页)

[解析]“同日而语”应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都可以表示把不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但如果有时间上的差别,就要用“同日而语”。

(17)„„向人们坦白波澜壮阔、心系朝廷的人生艰辛,讲述着他对诗的至纯至美、至真至善境界的不悔追求。(《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1页)

[解析] “波澜壮阔”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显然不能用来修饰“人生艰辛”。

(18)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6页)

[解析]“登堂入室”也作“升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说,子路学习虽然有成就,但还须更进一步。后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而句中把“登堂入室”简单地理解为“进入”的意思了。

5、不合语法

(19)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只能望其项背。(《意林》2004年第11期第60页)

[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所以应改为“许多明眼运动员难以(或“不能”)望其项背”。

(20)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2页)

[解析]“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应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三、高考典型题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004福建)高三成语教案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B 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就该句而言,“文字优美”与“金玉其外”可以呼应,但“败絮其中”与“言之有物”则显然不能衔接。

另解:A选项,属于适用对象的误用或说是修饰不当、,“纸醉金迷”一般用于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多用于指人的行为。而在该句中,它用作“晋商大院”的定语,修饰建筑物的富丽堂皇,是不妥帖的。

【篇七】高三成语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三成语复习

盐城中学 季明春

复习目标

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

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

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

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

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

其冲”(1995年)、“指手画脚”(2001年春季)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

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

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

凤毛麟角。(2003年高考北京题)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2000年)、 “车水马龙”(2001年)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

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

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

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

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

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

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

“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

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

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处心积虑”(1998

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

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

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例4、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

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006全国卷2)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成语意思与语境不符,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望其项背”(1998年)、“有口皆碑”(2002年)。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

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自相矛盾。

例4、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莘莘学子”(1997年)、“安步当车”(2001年)。

6、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

位。

例6、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

续貂。” (2005年广东卷)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用在这里尊

卑颠倒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谦辞“蓬荜生辉”(2001年)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

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

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

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2004天津)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

渐下降”之意。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汗牛充栋”(2000年)等

8、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

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

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

“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

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

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

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

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

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

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报刊上的误用成语

1、对象用错

(1)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

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读者》2004年第8期第19页)

[解析]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

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

之欲出”的。

(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体育竞

技报》2004年8月17日)

[解析] “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

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3)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名作欣赏》2004年第

8期第35页)

[解析] “如火如荼”原指军容盛大,现在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也可用来比喻形势发

展很快。由此可知,“如火如荼”只适用于比喻气势、场面、形势、活动等,“对秋天的礼赞”

显然不能用“如火如荼”。

(4)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

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

重性。(《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第32页)

[解析]“不翼而飞”应改为“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不翼而飞”现多

用于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不胫而走”本意是没有腿却走得很快,多用来比喻消息、谣

言、文章等流传或传播迅速。

2、褒贬失当

(5)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高适有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

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

期第15页)

[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不可一世”意即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比得

上他。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成语。

(6)如果不是因为他必须得唱,并一唱而不可收拾,终于成为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

术家的话,他可能会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当一辈子默默无闻的琴师。(《意林》2004

年第11期第53页)

[解析] “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成语。

3、重复累赘

(7)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而“突然”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也含有“意外”的意思,因此句中“不期而遇”和“突然”重复,“突然”应去掉。

(8)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4页)

[解析] 已经“丰富多彩”,怎么还“十分”?“十分”实是蛇足,应斩掉。

(9)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6页)

[解析]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10)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报刊文摘》2004年9月27日)

[解析]“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余。

4、词义误解

(11)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不堪卒读。(《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106 页)

[解析]“不堪卒读”应为“不忍卒读”。“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不忍卒读”多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

(12)萧红对翠姨很少做直接心理描述,但她的追求、向往、痛苦、幻灭的心理历程,我们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26页)

(13)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日常生活”的艺术观念与“身体修辞”融为一体,消解既往的英雄戏剧化的理想型写作,把感同身受的世俗体验推向前台„„(《名作欣赏》2004年第9期第4页)

[解析]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而这两句中,显然把“感同身受”错误地理解为有相同的感受了。

(14)伴随着穆沙拉夫的强硬态度,巴方的军事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环球时报》2004年3月29日)

[解析] “紧锣密鼓”用来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它只能用于准备工作,而句中“巴方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又怎能用“紧锣密鼓”呢?

(15)在这个浮躁鄙俗风气充斥文坛的时代,先生知人论世的高度真真是高山仰止、不可企及了。(《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道德高尚;景行: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仰止”用来比喻非常仰慕一个人高尚的道德。而句中把“高山仰止”错误地理解为像山一样的高度。

(16)平心而论,在于2003年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不可与那些“伪名人自传”同日而语的。(《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期第22页)

[解析]“同日而语”应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都可以表示把不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但如果有时间上的差别,就要用“同日而语”。

(17)„„向人们坦白波澜壮阔、心系朝廷的人生艰辛,讲述着他对诗的至纯至美、至真至善境界的不悔追求。(《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1页)

[解析] “波澜壮阔”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显然不能用来修饰“人生艰辛”。

(18)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6页)

[解析]“登堂入室”也作“升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说,子路学习虽然有成就,但还须更进一步。后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而句中把“登堂入室”简单地理解为“进入”的意思了。

5、不合语法

(19)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只能望其项背。(《意林》2004年第11期第60页)

[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所以应改为“许多明眼运动员难以(或“不能”)望其项背”。

(20)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2页)

[解析]“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应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三、高考典型题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004福建)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B 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就该句而言,“文字优美”与“金玉其外”可以呼应,但“败絮其中”与“言之有物”则显然不能衔接。

另解:A选项,属于适用对象的误用或说是修饰不当、,“纸醉金迷”一般用于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多用于指人的行为。而在该句中,它用作“晋商大院”的定语,修饰建筑物的富丽堂皇,是不妥帖的。

C选项,也是属于适用对象的误用。“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豆蔻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常用以比喻少女。如:这些豆蔻年华中的姑娘们对未来充满着梦一般的幻想。在C项语句中它作为“大学生”的定语,显然是不妥当的。

D选项,属于前后照应不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指外表像金玉,里面却是烂棉絮。

【篇八】高三成语教案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公开课)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熟语,掌握成语、熟语误用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 考点分析

2. 考题剖析

教学方法:

讲析法、探讨法、练习法,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考点分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大纲》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表达运用”中指出,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 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成语、熟语使用恰当与否,二是辨析近义成语熟语,三是根据成语在语境中的释义选择相应的成语选项。近几年高考试题几乎是考第一种题型 。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二、高考检索

附成语、熟语高考检索

2013高考全国13套试卷成语、熟语命题情况见下表:

试卷名称 分数 测试内容

全国卷(全国课标卷)3分振振有词 浩如烟海 电光火石 平分秋色 全国卷(全国二卷)3分栉风沐雨 风姿绰约 分庭抗礼 侧目而视

全国大纲卷 3分 历历在目 处心积虑 求全责备 出神入化

辽宁卷 3分 让枣推梨 酚膏继咎 患得患失 登高自卑

山东卷 3分 侧 目 其 间 如坐春风 鼎足而立 安徽卷 3分 毋庸置疑 焕然一新 方兴未艾 亡羊补牢 四川卷 3分 不 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浙江卷 3分 以 至 细大不捐 热 诚 不忍卒读 重庆卷 3分 惊 艳 延 宕 蝇营狗苟 独树一帜 湖北卷 3分 只 是 渲 染 星 斗 诗意朦胧 天津卷 3分 崇 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江苏卷 3分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广东卷 3分 阳春白雪 通 常 迥 异 高高在上

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高13套考卷考了熟语,其中安徽卷、四川卷、浙江卷、广东卷、重庆卷、湖北卷、天津卷是将词语和熟语放在一题考,只有少数省市没有考熟语。

三、通过做(学案)练习让学生归纳出有那几类成语、熟语误用。

(一)、成语、熟语错用练习

1、滨海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

3、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防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

4、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那里那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5、他最近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

6、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7、小李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8、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

夺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9、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正要想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

10、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球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

11、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

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12、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

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13、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

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14、漫步在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彝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

15、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

得如何。

16、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老....

师、同学请教。

(二)、请同学们归纳熟语、成语误用的情况

明确五种误用熟语、成语的情况

A、语意内涵不明:望文生意;反用其义;误用典故;自相矛盾。

B:感情色彩失当: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C:范围程度失当:大词小用,小词大用;重词轻用,轻词重用。

D:使用对象失当:对象配错失当(1、表人词用于表物或相反;2、甲物用作乙物);人称或角度失当。

E:语法搭配适当:比喻不当;搭配不当;生搬硬套;似是而非。

四、通过做练习巩固归纳出来的五种误用熟语、成语的情况(附练习)。

1.(13年全国一卷)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再次燃起争创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励竞争,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语义环境不当。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电光火石: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这里不止两家,故错。)

2.(13年全国二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A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B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C、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D、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者又怕又愤恨。)

3、(13年安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答案】A

【解析】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

【篇九】高三成语教案

《成语》教案

“熟语含成语”误用的五大类型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等。

要准确、快速解答熟语题,一方面要多积累,正确理解熟语;另一方面要掌握高考熟语题的常见命题设误角度。熟知了命题角度,我们就抓住了高考的命脉。

一、望文生义 顾此失彼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造成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虽然有错,但毕竟罪不容诛。 ....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C.我们齐心协力,这点事情还办不成?三人成虎嘛! ....

D.七月流火,天气渐凉,早晚当注意增衣物。 ....

解析:选D A项,“罪不容诛”指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这里是说“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的人并非罪大恶极,还不至于被处死。B项,“万人空巷”指街巷里的人都出来了,形容欢迎、庆祝、游乐等盛况。这里是望文生义,本句是指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几乎没有人。C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句中用来形容大家齐心做事力量大,使用不当。D项,“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符合语境。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不足为训、不刊之论、差强人意、美轮美奂、百里挑一、目无全牛、屡试不爽、半斤八两(贬义)、危言危行(褒义)、火中取栗、蠢蠢欲动、拍手称快、明日黄花、首当其冲、五风十雨、不忍卒读、久假不归、文不加点、望其项背、马革裹尸、对簿公堂、感同身受、登堂入室、别无长物、万人空巷、三人成虎、罪不容诛、不可理喻、下里巴人、不赞一词、不绝如缕、炙手可热、细大不捐等、安土重迁、暴虎冯河、筚路蓝缕、 不经之谈、不速之客、 代人捉刀、分庭抗礼、皓首穷经、金瓯补缺、间不容发、开门揖盗、 罄竹难书、曲突徙薪、师心自用、少不更事、首鼠两端、尾大不掉、心广体胖、一傅众咻、余勇可贾、著作等身、自怨自艾”等需注意关键语素的古义。而“河东狮吼、瓜田李下、洛阳纸贵、执牛耳、无风三尺浪、五十步笑百步”等格言、谚语、惯用语和典故成语需要整体把握。

(二)顾此失彼

有些熟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含义。如“淋漓尽致”,既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对于类似的成语,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容易顾此失彼。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

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

也不能繁文缛节。 ....

C.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解析:选A A项,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倾倒瓶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挡。多指气势、气概。故用在此处恰当。B项,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烦琐多余的手续。只能用于形容礼节、手续而不能用于文章。这里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顾此失彼作出错误的判断。C项,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故用在此处不当。D项,不绝如缕:断又没断,像只有一根细线联系着。原比喻形势极其危急。也比喻声音等细微悠长,但未中断。此处说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间断,所以不合语境,可改为“不绝于耳”。

技法指导

1.回归根本,弄清意义

辨别成语,首先要注意成语的整体意义。大部分成语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不一致,还有一部分成语具有两义性或多义性,这些词语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引申或比喻而形成的,辨析这类成语时,既要看到本义,更要把握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可妄加推断。

2.抓关键字,避免望文生义

对容易产生望文生义的词语,要抓住成语中的关键字词,特别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如“屡试不爽”中的“爽”是“差错”的意思。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成语,要把握成语的多个意思,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

二。如“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二、谦敬错位 张冠李戴

(一)谦敬错位

由于熟语约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

B.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

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C.我就不明白现在领导们的用人标准是什么,他这么个才疏学浅的人,也可以做主任? ....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解析:选B A项,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多作谦辞。B项,不情之请:不符合情理的请求。多作谦辞。C项,才疏学浅:表示自己才识、学问很浅薄。多作谦辞。D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多作谦辞。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谦敬词: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敬谢不敏、敝帚自珍、不足挂齿、三生有幸、贻笑大方、无名小卒、雕虫小技、犬马之劳、千虑一得、无功受禄、滥竽充数、笨鸟先飞、老生常谈、才疏学浅;蓬荜生辉、卓尔不群、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材小用、鼎力相助、礼贤下士、后起之秀、不同凡响、独到之处、金玉良言、金枝玉叶、当之无愧、德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

C.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

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解析:选B A项,“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B项,“责无旁贷”意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正确。C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用错了对象。D项,“举手投足”指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不能用于修饰后文“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技法指导

1.明确成语的意义

辨明成语的使用对象,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以及与说话人的关系等。如“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青梅竹马”只用于男女儿童之间。再如[例3]中的“抛砖引玉”和[例4]中的“呼之欲出”都属用错对象。

2.注意成语的典故意义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特别是有些典故中的特殊含义,如“豆蔻年华”“举案齐眉”等。

3.注意成语使用的场合

有些成语的意思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误用的情况。 下面这些成语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对象:

秦晋之好,用于两姓联姻;

人老珠黄,用于妇女;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用于幼年男女;

比翼双飞,夫妻之间恩爱;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

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挥洒自如,用于书写作画;

不胫而走,用于消息;

不翼而飞,东西丢失或不见;

不耻下问,向学问差、地位低的人问;

豆蔻年华,用于女子十三四岁; 巧夺天工,用于人工的精巧;

鬼斧神工,用于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强调人工技艺);

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境;

循序渐进,用于工作学习;

筚路蓝缕,用于创业的艰辛;

擢发难数、罄竹难书,用于罪行;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皓齿明眸,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琴瑟之好,用于夫妻之间。

三、褒贬颠倒 轻重失度

(一)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有些熟语用于褒义场合,如“胸有成竹、大有作为、岁寒知松柏、鲤鱼跳龙门、人间重晚晴”等;有些用于贬义场合,如“过江之鲫、弹冠相庆、无所不为、振振有词、半斤八两、处心积虑、粉墨登场、金科玉律、始作俑者、数典忘祖、敲门砖、放冷箭”等;有些熟语褒贬两用,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左右逢源、得陇望蜀、跑龙套、敲边鼓、二一添作五”等等;有些近义熟语主要是在附加色彩上有区别,如“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孤注一掷——破釜沉舟、明哲保身——洁身自好、无所不至——无微不至、深恶痛绝——咬牙切齿”等,须要仔细区别。

[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玲这个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喜欢帮助别人, 她做的好事可称得上是擢发难数了,一....箩筐也装不完。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那些反动文人,除了舞文弄墨,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些什么呢? ....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

解析:选C C项,舞文弄墨:贬义词,包括两个义项,①歪曲法律条文作弊,②玩弄文字技巧。A项,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B项,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含贬义。D项,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使用容易褒贬失当的成语有:画地为牢、坐而论道、人言啧啧、品头论足、断章取义、巧舌如簧、半斤八两、趋之若鹜、弹冠相庆、师心自用、煊赫一时、翻云覆雨、巧言令色、高谈阔论、长此以往、无独有偶、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凤毛麟角、重整旗鼓、同心同德、气冲霄汉、蔚然成风、侃侃而谈、死得其所、功成身退、光怪陆离、惨淡经营、胸无城府、有头有脸等。

(二)轻重失度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常见的轻重有别的熟语有“一毛不拔——嗜财如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惨无人道——惨绝人寰、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济济一堂、七手八脚 、多事之秋、纵横捭阖 、日理万机、义无反顾、丰功伟绩、从谏如流 、无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

[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的工作总是那么出色,人们对他都有高山仰止之感。 ....

B.那个老中医用的是祖传秘方,只用了两种中成药,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老胃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

C.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温总理在部署近期工作时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

解析:选C A项,词义过重,“高山仰止”多指人的品德风范令人敬仰;B项,轻重失当,“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D项,重词轻用,“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犯重词轻用的错误。

四、搭配失当 重复赘余

(一)搭配失当

一个词语往往有约定俗成的搭配对象,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的规则,命题者却故意设置错误的搭配对象来干扰考生。比如说造成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动词本身就不能带宾语却带了宾语等。不少熟语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若脱离这种习惯,读起来就很别扭。比如有的不能带宾语,如“司空见惯、耳濡目染、出奇制胜”等;有的不受其他词语修饰,如“同心同德、深思熟虑、置之度外”;有的不能用于陈述句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望其项背”等。例如:“华尔街金融风暴波及全球,冰岛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不久英国也望其项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句中的“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有固定搭配,必须用于否定句式与“不能”一起使用,而在该句中的使用就不恰当了。

[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

D.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之度外,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解析:选A A项,“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物的高大华丽,用于此处恰当。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C项,“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不能用于剧本等文字内容。D项,“置之度外”是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常常和介词“把”搭配使用。句中是“对他的劝导”好像没听到一样,应用“置若罔闻”。